秀容市,別稱欣,下轄一區一市和十二個縣,總麵積2.5萬平方公裏,總人口315.5萬。


    五台山,5a旅遊景區,國家自然與文化雙重遺產,華夏十大名山,華夏佛教四大名山之一,世界五大佛教聖地,占地麵積592.88平方公裏。


    五台山,居華夏佛教四大名山之後,稱為金五台,為文殊菩薩的道場。五台山並非為一座山,而是由五座山峰組成。


    這五座山峰分別為:東台望海峰,南台錦繡峰,中台崔岩峰,西台掛月峰和北台葉鬥峰。


    五台山景區總麵積2837平方千米,海拔最高處3061米,因為其由五座山峰組成,故名五台山。


    五台山還是華夏唯一一個青廟和黃廟交相輝映的佛教到場。


    五台山擁有寺廟128座,現存寺院47處,其中有39處在台內,其餘8處則在台外。


    上五台山的時候,劉欣就向李修緣表示,她要去往每一座寺廟,去幫家人祈福。那會兒李修緣還以為她是在開玩笑。畢竟五台山的寺廟多達一百多處,全都去一遍那可要很長時間的。


    事實證明劉欣沒有跟他開玩笑,她真的開始挨個進去祈福,然後步履艱難的去往下一個寺院。


    李修緣真是有些於心不忍,畢竟劉欣坐著輪椅,而寺廟的門檻一般都比較高。她自己根本就進不去,有的地方有好心人幫她一把,有的地方根本就沒有人。


    就好比李修緣上廁所的時候,劉欣自己想要進一個寺廟,卻被卡在了寺廟的門檻上。上不去也下不來,如果不是李修緣及時趕到,或許她早被摔一跤了。


    從寫字崖開始,劉欣一鼓作氣爬遍了五座山峰。而後開始從南禪寺開始,佛光寺,顯通寺,廣濟寺,岩山寺,洪福寺,塔院寺,菩薩頂,圓照寺,碧山寺,南山寺,龍泉寺等等等等。


    華夏共計有四座佛教名山,即:五台山,峨眉山,普陀山和九華山。相傳,此四座名山意為佛教四大菩薩的修行之地,四位菩薩分別是,文殊菩薩,普賢菩薩,觀音菩薩和地藏王菩薩。


    而在這美麗的五台山,也曾流傳著一個神話故事。


    相傳在很久以前,文殊菩薩雲遊至此。當時此地並不叫五台山,而是叫五峰山。此地酷熱難耐久不下雨,文殊菩薩看在眼裏急在心裏。


    有人告訴文殊菩薩,說東海龍王那裏有一塊歇龍石,據說這塊石頭清亮無比。如果能把這塊石頭放在五峰山,那當地的百姓可就得救了。


    文殊菩薩為此特意去了一趟東海龍宮,找到了東海龍王,向龍王問起歇龍石之事。龍王對文殊菩薩沒有隱瞞,還領著文殊菩薩去看了歇龍石。


    那塊石頭的確是個好寶貝,以前沒有它的時候,龍宮裏也有酷熱難耐的時候。自從有了它,龍宮就再也沒有出現過酷熱了。


    文殊菩薩向龍王求贈那塊石頭,龍王自然不舍得割愛,卻又不好意思當麵拒絕文殊菩薩。所以他就想出一個好主意,畢竟那會兒文殊菩薩已經年邁了。龍王提議,如果文殊菩薩可以把歇龍石搬走,那他就把歇龍石送給文殊菩薩。


    龍王一言駟馬難追,文殊菩薩當即對著歇龍石念了咒語,高達數丈的歇龍石眨眼間就變成了珍珠大小。


    當時就把東海龍王給驚呆了,但是他身為四海之首的東海龍王,自然是不會跟文殊菩薩出爾反爾。所以他隻能眼睜睜看著文殊菩薩把歇龍石給拿走了。


    文殊菩薩拿著歇龍石迴到五峰山,選一處比較好的地方,把歇龍石放了下去。要是也真是奇事一樁,歇龍石剛剛放到地上,五峰山的景象就開始發生變化了。


    不僅酷熱不見了,而且自歇龍石向外蔓延,竟然平地出現了一條小溪。


    從那個時候開始,放置歇龍石的地方變成了清涼穀,而五峰山也被稱之為清涼山。


    史上有不少皇帝追求長生,卻有一位皇帝佯裝死去而秘密出家當了和尚。據傳,這位皇帝的出家之地便是五台山。


    公元1661年,清朝宣布二十四歲的順治帝駕崩,當然還有另外一種說法。那就是順治帝愛新覺羅福臨的愛妃董鄂妃死了,他與董鄂妃之間的情比金堅,故而萬念俱灰辭去皇帝一職而選擇遁入空門。


    愛新覺羅福臨,即為順治帝,他是清朝入關以後的第一位皇帝。同時也是清朝曆史上第一位衝齡繼位的少年天子。作為皇帝,他的運氣就跟他的名字一樣。


    首先,就是他的這個帝位得來全不費功夫。


    皇太極突然去世,宮廷出現了很慘烈的內鬥。各方勢力層出不窮,大家都想滅掉對方推自己的人繼位。


    然後,在爭鬥了一段時間之後,大家全都莫名其妙的同意讓六歲的福臨繼承大統。於是福臨繼位了,成為了順治帝。


    福臨登基沒多久,明朝就亡了。福臨祖父用了二十八年都沒完成的遷都夢,福臨在七歲的時候就實現了。而且入關之後,清兵很快就統一了整個中原。


    按道理說,福臨六歲繼位,無非就是一個傀儡。大權在攝政王多爾袞的手裏,他想親政還需要走很長一段路。


    然後,在順治七年的時候,攝政王多爾袞死了,福臨如此簡單的就獲得了親政的機會。


    仿佛好運一直都聚在福臨身旁,自從他親政之後,清朝也算進入了穩固發展階段。順治十七年,福臨的愛妃董鄂妃因承受不住失去幼子,最終病死在了承乾宮。


    董鄂妃死的不是才二十二歲,當時的順治帝才二十四歲,正是他大展宏圖的好時候。卻因為董鄂妃的死,使得他無心過問朝政。


    世人隻知道他福臨運氣好,卻很少有人知道他還是個癡情種。福臨跟董鄂妃情比金堅,甚至曾有過同生共死的誓言。


    作為一個皇帝,順治並不稱職,但作為一個丈夫,他對得起愛他至深的董鄂妃。


    事實上,董鄂妃死後關於順治帝有兩個版本,一為悲傷過度而亡,二為看破紅塵遁入空門。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那些年西遊的兄弟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郭徐輝89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郭徐輝89並收藏那些年西遊的兄弟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