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二老昨天太累,所以今天李修緣把行程安排的很鬆。就像是隨便走走,見著好吃的就嚐嚐。即便是殷墟人,這些小吃和特產他們也很少知道。
若想了解一個地方,首先要去的就是這個地方的火車站和汽車站。一個城市的交通樞紐,可以代表一個地方的百分之五十。
再有就是要看這座城市的綠化和市政建設,如果都可以讓你感覺滿意的話,那你就可以去這座城市的名勝古跡看看了。
吃完這些小吃,李修緣帶著張新誌和二老去了曹『操』高陵。
世人都說曹『操』是個梟雄,李修緣卻覺得曹『操』不失為一位英雄。早年前他也曾寄人籬下,而後走上人生巔峰,說出那句遺臭萬年的名句。
“寧教我負天下人,莫讓天下人負我。”
天平盛世文人治國,兵荒馬『亂』將卒平定。在那個兵荒馬『亂』的年代,要麽就順從大勢苟延殘喘,要麽就逆天而行拚死一搏。
有人說,曹『操』是曆史上最大的盜墓頭子。這話一點兒沒錯,因為是他開創了官盜的先河。為了籌措軍餉,他專門設立的『摸』金校尉一職,組建了一支專門下墓葬盜取陪葬品的兵馬。
當人們開始確定曹『操』高陵裏的骨骸就是曹『操』的時候,很多人都為這位梟雄豎起了大拇指。有人是因為曹『操』高陵並沒有多少陪葬品,有人是因為曹『操』果然聰明。
盜了別人那麽多墓,他終究是怕報應循環,到最後自己的墓被別人盜取。所以他幹脆就沒有要一件陪葬品,唯一相稱的就是同等規格的墓葬結構。
殷墟市,曾有七個朝代在此建都,故又被稱之為七朝古都,華夏八大古都之一。
在殷墟,曾出現過不少影響一個時代的大人物。
比如二十四孝裏的郭巨,為養母而埋子,終得上天垂憐。
法家的代表人物,為秦國變法二十餘年的商鞅,同樣是殷墟人氏。
秦孝公變法圖強,啟用商鞅,商鞅不辱使命,分三個階段讓秦國變成強國。
古人雲,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
商鞅一生全都奉獻給了秦國,其中卻落得一個五馬分屍的下場。對當時的商鞅而言,那卻是最好的結局。
秦孝公病逝之時,曾有意將秦國王位傳給商鞅。但商鞅從未有過這等心思,最後秦惠文王繼承秦國王位。商鞅戰死沙場,屍身被拖迴鹹陽,施以車裂之刑。
雖然秦惠文王這樣對待商鞅,但他並沒有推翻商鞅所立的新法。也就是說,他跟秦孝公一樣,認可商鞅在秦國推行的新法。
商鞅雖死,變法依舊,所以說他死的很值得。
背刻精忠報國四字的嶽飛,在很小的時候就立誌要為朝廷效力了。同樣是殷墟人士的,還有編撰了呂氏春秋的呂不韋。
在李修緣陪他們有曹『操』高陵的時候,李修緣跟他們講了很多殷墟古人的故事。他沒想用這些話來激勵張新誌,而是希望張新誌能夠早點兒明白,人這輩子除了生死,其他東西都可以自由選擇。
就在這個時候,無字天書終於出現了張新誌的名字。可把李修緣給激動壞了。如果今天天書上再不顯示人名,那他就隻有去別的地方碰碰運氣了。
終於到了要正式幫助張新誌的時候了,之前李修緣就問過張新誌,他最放心不下的除了父母就是女兒。
要想讓張新誌徹底擺脫現在的心態,那就必須要讓他見到最想見的人。解開他的心結,讓他可以重新獲取那份力量。
雖然天書上出現了張新誌都沒名字,李修緣卻沒有打算幫他東山再起。或許對張新誌而言,事業比什麽都重要。
但那是以前的他,李修緣管不到以前的張新誌,但他必須改變現在的張新誌。為此他專門給張新誌做了一下規劃。
他需要帶著張新誌見幾個人,雖然他一直在嚐試著聯係這幾個人,一直到昨天晚上才有進展。
不管張新誌如何去想,李修緣都必須要讓他麵對這一切。讓他去見一見自己的女兒,和那幾個他欠人家錢的朋友。
跟很多人比起來,張欣算是一個幸運兒。
從一出生,她就不需要為衣食住行發愁。隻需要安心學習,其他的一切父母都會安排妥當。去哪兒上學,跟誰同桌,穿什麽衣服,吃什麽午飯。這一切都是安排好的,張欣隻需要按部就班就行。
從小學到高中,張欣一直過著這樣的生活。她的改變是從上大學開始的,因為那會兒父母之間有了不可調和的矛盾。她那時已經懂事兒了,知道什麽叫做離婚。
爸爸媽媽每天都不著家,偶爾都在還會吵個不停,家早就沒了家的樣子。
張欣一個人拖著行李去學校報到,然後便不再跟家裏要一分錢。她要靠自己的本事活下去,因為她在那會兒明白了一個道理。即便是最疼最愛她的爸爸媽媽,同樣也會有離開的一天。
張欣屬於那種笨孩子,做什麽事兒都笨手笨腳的,在學校經常被同學嘲笑。在外做兼職,沒少被老板當眾指著鼻子臭罵。
同時,張欣還有股子死扛到底的倔勁兒。越是有人篤定她不會做的事兒,她越是要加倍努力,證明給那些瞧不起她的人看看。
李修緣領著張新誌去了他女兒所在的學校,隨後離開學校去了一家公司。還沒等李修緣跟張新誌敲門,辦公室裏已經傳出了罵聲。
“你是豬腦子啊,我跟你說多少遍了,策劃案的合同文本不能這樣,你怎麽就聽不懂人話呢?”
“老板,對不起,我知道錯了,請您再給我一次機會吧。”
“滾,滾得遠遠地,別讓我在公司裏再看見你。
隔著門縫,張新誌突然很是激動,若不是李修緣反應及時,恐怕張新誌這會兒已經衝進去跟這家公司的老板打起來了。
李修緣也沒有想到,來看張欣竟然會發生這種事兒。雖然張新誌平日很少陪張欣,但在張新誌眼裏,張欣就是他的心肝寶貝。竟然有人敢那麽罵他的心肝寶貝,張新誌同樣也有暴脾氣。
本章完
若想了解一個地方,首先要去的就是這個地方的火車站和汽車站。一個城市的交通樞紐,可以代表一個地方的百分之五十。
再有就是要看這座城市的綠化和市政建設,如果都可以讓你感覺滿意的話,那你就可以去這座城市的名勝古跡看看了。
吃完這些小吃,李修緣帶著張新誌和二老去了曹『操』高陵。
世人都說曹『操』是個梟雄,李修緣卻覺得曹『操』不失為一位英雄。早年前他也曾寄人籬下,而後走上人生巔峰,說出那句遺臭萬年的名句。
“寧教我負天下人,莫讓天下人負我。”
天平盛世文人治國,兵荒馬『亂』將卒平定。在那個兵荒馬『亂』的年代,要麽就順從大勢苟延殘喘,要麽就逆天而行拚死一搏。
有人說,曹『操』是曆史上最大的盜墓頭子。這話一點兒沒錯,因為是他開創了官盜的先河。為了籌措軍餉,他專門設立的『摸』金校尉一職,組建了一支專門下墓葬盜取陪葬品的兵馬。
當人們開始確定曹『操』高陵裏的骨骸就是曹『操』的時候,很多人都為這位梟雄豎起了大拇指。有人是因為曹『操』高陵並沒有多少陪葬品,有人是因為曹『操』果然聰明。
盜了別人那麽多墓,他終究是怕報應循環,到最後自己的墓被別人盜取。所以他幹脆就沒有要一件陪葬品,唯一相稱的就是同等規格的墓葬結構。
殷墟市,曾有七個朝代在此建都,故又被稱之為七朝古都,華夏八大古都之一。
在殷墟,曾出現過不少影響一個時代的大人物。
比如二十四孝裏的郭巨,為養母而埋子,終得上天垂憐。
法家的代表人物,為秦國變法二十餘年的商鞅,同樣是殷墟人氏。
秦孝公變法圖強,啟用商鞅,商鞅不辱使命,分三個階段讓秦國變成強國。
古人雲,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
商鞅一生全都奉獻給了秦國,其中卻落得一個五馬分屍的下場。對當時的商鞅而言,那卻是最好的結局。
秦孝公病逝之時,曾有意將秦國王位傳給商鞅。但商鞅從未有過這等心思,最後秦惠文王繼承秦國王位。商鞅戰死沙場,屍身被拖迴鹹陽,施以車裂之刑。
雖然秦惠文王這樣對待商鞅,但他並沒有推翻商鞅所立的新法。也就是說,他跟秦孝公一樣,認可商鞅在秦國推行的新法。
商鞅雖死,變法依舊,所以說他死的很值得。
背刻精忠報國四字的嶽飛,在很小的時候就立誌要為朝廷效力了。同樣是殷墟人士的,還有編撰了呂氏春秋的呂不韋。
在李修緣陪他們有曹『操』高陵的時候,李修緣跟他們講了很多殷墟古人的故事。他沒想用這些話來激勵張新誌,而是希望張新誌能夠早點兒明白,人這輩子除了生死,其他東西都可以自由選擇。
就在這個時候,無字天書終於出現了張新誌的名字。可把李修緣給激動壞了。如果今天天書上再不顯示人名,那他就隻有去別的地方碰碰運氣了。
終於到了要正式幫助張新誌的時候了,之前李修緣就問過張新誌,他最放心不下的除了父母就是女兒。
要想讓張新誌徹底擺脫現在的心態,那就必須要讓他見到最想見的人。解開他的心結,讓他可以重新獲取那份力量。
雖然天書上出現了張新誌都沒名字,李修緣卻沒有打算幫他東山再起。或許對張新誌而言,事業比什麽都重要。
但那是以前的他,李修緣管不到以前的張新誌,但他必須改變現在的張新誌。為此他專門給張新誌做了一下規劃。
他需要帶著張新誌見幾個人,雖然他一直在嚐試著聯係這幾個人,一直到昨天晚上才有進展。
不管張新誌如何去想,李修緣都必須要讓他麵對這一切。讓他去見一見自己的女兒,和那幾個他欠人家錢的朋友。
跟很多人比起來,張欣算是一個幸運兒。
從一出生,她就不需要為衣食住行發愁。隻需要安心學習,其他的一切父母都會安排妥當。去哪兒上學,跟誰同桌,穿什麽衣服,吃什麽午飯。這一切都是安排好的,張欣隻需要按部就班就行。
從小學到高中,張欣一直過著這樣的生活。她的改變是從上大學開始的,因為那會兒父母之間有了不可調和的矛盾。她那時已經懂事兒了,知道什麽叫做離婚。
爸爸媽媽每天都不著家,偶爾都在還會吵個不停,家早就沒了家的樣子。
張欣一個人拖著行李去學校報到,然後便不再跟家裏要一分錢。她要靠自己的本事活下去,因為她在那會兒明白了一個道理。即便是最疼最愛她的爸爸媽媽,同樣也會有離開的一天。
張欣屬於那種笨孩子,做什麽事兒都笨手笨腳的,在學校經常被同學嘲笑。在外做兼職,沒少被老板當眾指著鼻子臭罵。
同時,張欣還有股子死扛到底的倔勁兒。越是有人篤定她不會做的事兒,她越是要加倍努力,證明給那些瞧不起她的人看看。
李修緣領著張新誌去了他女兒所在的學校,隨後離開學校去了一家公司。還沒等李修緣跟張新誌敲門,辦公室裏已經傳出了罵聲。
“你是豬腦子啊,我跟你說多少遍了,策劃案的合同文本不能這樣,你怎麽就聽不懂人話呢?”
“老板,對不起,我知道錯了,請您再給我一次機會吧。”
“滾,滾得遠遠地,別讓我在公司裏再看見你。
隔著門縫,張新誌突然很是激動,若不是李修緣反應及時,恐怕張新誌這會兒已經衝進去跟這家公司的老板打起來了。
李修緣也沒有想到,來看張欣竟然會發生這種事兒。雖然張新誌平日很少陪張欣,但在張新誌眼裏,張欣就是他的心肝寶貝。竟然有人敢那麽罵他的心肝寶貝,張新誌同樣也有暴脾氣。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