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者自報家門,終南山雲中子是也。他來此地便是為了這個孩子,懇請姬昌將孩子交給他來撫養。待他日學成下山也好父子團聚,姬昌一聽此言便將孩子托付給了雲中子。而後雲中子為這孩子取名雷震,乃姬昌百子,又名雷震子。
送走雲中子和出生不久的雷震子,西伯侯姬昌一行人繼續向朝歌進發。
進五官,過澠池縣,渡黃河,經孟津,最終抵達朝歌。
走進驛館,西伯侯見到了其餘三大鎮諸侯,四大鎮諸侯難得一聚自然要開懷暢飲。西伯侯向來與人為善,莫說是東伯侯薑桓楚和南伯侯鄂崇禹,就算是臭名昭著的北伯侯崇侯虎對姬昌也十分客氣。
雖然當初討伐冀州侯蘇護讓他吃了一個大虧,可最後還是人家西伯侯把事兒給辦成了。這事兒要說還是人家西伯侯有本事,一封信抵的上北伯侯五萬兵馬。
南伯侯鄂崇禹跟東伯侯薑桓楚關係最好,而薑桓楚一直很敬佩西伯侯的為人,所以他們三大鎮諸侯聚到一起有說不完的話。
北伯侯崇侯虎多半都插不上話,可他這個人喝了點兒酒脾氣就上來了。一開口就教訓西伯侯姬昌,不該勸蘇護獻女,就該帶兵把冀州給滅了。
他說這話姬昌沒啥反應,不過是打個哈哈一笑而過便是。可一旁的薑桓楚聽不下去了,指著崇侯虎的鼻子罵他不是東西。
就算是崇侯虎喝醉了,可他已然知道誰能得罪誰不能得罪。他知道薑桓楚的性格,所以任由他指著鼻子罵自己也不會還口。
等薑桓楚罵完,鄂崇禹也順帶著說了崇侯虎兩句。這下崇侯虎可不幹了,薑桓楚說他是因為人家有那個資本。東伯侯在四大鎮諸侯中實力最強,擁兵百萬良將過千,單憑這一點崇侯虎就不敢跟他頂嘴。
可南伯侯鄂崇禹可沒這個底氣,他的實力跟北伯侯不過在伯仲之間。崇侯虎本就被薑桓楚罵的弊了一肚子氣,這會兒剛好找到了撒氣的人。
就這樣,兩大鎮諸侯在酒桌上對罵了起來。別看崇侯虎脾氣衝,鄂崇禹也不是個吃素的主。非但跟崇侯虎對罵毫不含糊,即便是跟他動起手來也不落下風。
隻不過他倆這一打倒是給薑桓楚和姬昌找點兒事兒幹,一個攔著崇侯虎,一個拉著鄂崇禹,好不容易才把他倆分開。
其實鄂崇禹說的一點兒沒錯,他這人本就是個直腸子。說話從來不會拐彎抹角,為此他也沒少吃虧。不過他剛才說那些也是為了崇侯虎好,勸他少多點兒缺德事兒難道有錯麽。勸他以後多為百姓著想難道有錯麽?
他說這些可都是地地道道的大實話,而且也的確是為了崇侯虎好。不過他卻忘了崇侯虎是什麽人了,從來都是隻聽好的不聽壞的。莫說是他跟鄂崇禹沒啥交情,就算是關係不錯他這麽說崇侯虎照樣急眼。
姬昌喊來崇侯虎的隨從將其扶迴房間休息,而後三大鎮諸侯繼續推杯換盞。而就在這個久別重逢的美好時刻,姬昌卻隱約聽到這麽一句。
“諸位郡侯今夜在此傳杯歡會飲,豈不是明日便要鮮紅染市曹。”
姬昌聞言一愣,四下張望尋找是誰在說話。可他找了半天沒見著人,於是便差人將驛館小吏喊了過來。驛館小吏不知實情,最終被姬昌套出了言說此語之人。
姚福本是後宮小吏,因為將皇後之事深感恐慌,所以才從後宮調來了驛館。既然是三位諸侯要問,他當然不敢有半點兒隱瞞。
於是乎,姚福把這段時間皇宮所發生的一切全都說了出來。一開始薑桓楚和鄂崇禹還不以為意,隻不過越往後聽他倆就越是感到憤怒。
從薑環刺殺紂王,到紂王命人審訊薑皇後。從黃貴妃勸說薑皇後招認,到紂王下令剜去薑皇後一目。還有馨慶宮的楊妃在宮中自縊,上大夫趙啟在九間殿被炮烙。老太師杜元銑被斬,上大夫梅伯受炮烙之刑。
最後的最後,便說到了前不久撞死在九間殿的老丞相商容。這些事兒大部分都是姚福親眼所見,還有一部分是聽別人說的。
姚福告知三位諸侯,他雖身份卑微,卻也不希望百姓橫遭禍事。故而想提醒三位諸侯,此次紂王召他們前來一定另有目的。
三位諸侯寫過姚福,並送姚福盤纏讓其離城。而後薑桓楚幾次哭暈過去,直到此時他方才知曉女兒已經慘遭不測。
想當初,若不是先帝極力撮合,他薑桓楚又怎麽會將女兒嫁給還是太子的壽王。他乃一方諸侯,女兒對他而言遠比掌上明珠更為珍貴。他曾發誓要讓女兒一生幸福,絕不會讓女兒受半點兒委屈。
若按照他的想法,給女兒尋一個知冷知熱的夫君,一輩子安安穩穩便就好。有他東伯侯在,誰也不敢欺負他的女兒。
可如今呢,隻知道女兒成為國母,跟紂王相敬如賓。可薑桓楚那裏知道,女兒竟然會被紂王逼死。若不為女兒報此深仇,他薑桓楚有怎能對得起那死去的女兒呢。
鄂崇禹和姬昌一直在勸薑桓楚,明日就要麵見紂王了,希望他可以在這個時候保持冷靜。既然事情已經發生了,當務之急便是派人去打聽兩個孩子的下落。待明日覲見紂王,方可當麵問清此事。
與此同時,費仲趁著夜色進了皇宮,去覲見正在壽仙宮等他的紂王。這主意是他給紂王出的,這會兒四大鎮諸侯都已經到朝歌了,他也該告訴紂王下一步該怎麽做。
費仲說:“大王,明日早朝四位諸侯一定會聯合上奏,多半是為了薑皇後和老丞相商容。您且不可翻看奏折,而是要在他們一起上奏之時把他們全部推出午門斬首。切記不要翻看他們的奏本,不然就沒機會了。”
紂王疑惑道:“就算是他們在為薑皇後和商容鳴冤叫屈,可本王才是一國之君,難不成他們還敢威脅本王不成?”
送走雲中子和出生不久的雷震子,西伯侯姬昌一行人繼續向朝歌進發。
進五官,過澠池縣,渡黃河,經孟津,最終抵達朝歌。
走進驛館,西伯侯見到了其餘三大鎮諸侯,四大鎮諸侯難得一聚自然要開懷暢飲。西伯侯向來與人為善,莫說是東伯侯薑桓楚和南伯侯鄂崇禹,就算是臭名昭著的北伯侯崇侯虎對姬昌也十分客氣。
雖然當初討伐冀州侯蘇護讓他吃了一個大虧,可最後還是人家西伯侯把事兒給辦成了。這事兒要說還是人家西伯侯有本事,一封信抵的上北伯侯五萬兵馬。
南伯侯鄂崇禹跟東伯侯薑桓楚關係最好,而薑桓楚一直很敬佩西伯侯的為人,所以他們三大鎮諸侯聚到一起有說不完的話。
北伯侯崇侯虎多半都插不上話,可他這個人喝了點兒酒脾氣就上來了。一開口就教訓西伯侯姬昌,不該勸蘇護獻女,就該帶兵把冀州給滅了。
他說這話姬昌沒啥反應,不過是打個哈哈一笑而過便是。可一旁的薑桓楚聽不下去了,指著崇侯虎的鼻子罵他不是東西。
就算是崇侯虎喝醉了,可他已然知道誰能得罪誰不能得罪。他知道薑桓楚的性格,所以任由他指著鼻子罵自己也不會還口。
等薑桓楚罵完,鄂崇禹也順帶著說了崇侯虎兩句。這下崇侯虎可不幹了,薑桓楚說他是因為人家有那個資本。東伯侯在四大鎮諸侯中實力最強,擁兵百萬良將過千,單憑這一點崇侯虎就不敢跟他頂嘴。
可南伯侯鄂崇禹可沒這個底氣,他的實力跟北伯侯不過在伯仲之間。崇侯虎本就被薑桓楚罵的弊了一肚子氣,這會兒剛好找到了撒氣的人。
就這樣,兩大鎮諸侯在酒桌上對罵了起來。別看崇侯虎脾氣衝,鄂崇禹也不是個吃素的主。非但跟崇侯虎對罵毫不含糊,即便是跟他動起手來也不落下風。
隻不過他倆這一打倒是給薑桓楚和姬昌找點兒事兒幹,一個攔著崇侯虎,一個拉著鄂崇禹,好不容易才把他倆分開。
其實鄂崇禹說的一點兒沒錯,他這人本就是個直腸子。說話從來不會拐彎抹角,為此他也沒少吃虧。不過他剛才說那些也是為了崇侯虎好,勸他少多點兒缺德事兒難道有錯麽。勸他以後多為百姓著想難道有錯麽?
他說這些可都是地地道道的大實話,而且也的確是為了崇侯虎好。不過他卻忘了崇侯虎是什麽人了,從來都是隻聽好的不聽壞的。莫說是他跟鄂崇禹沒啥交情,就算是關係不錯他這麽說崇侯虎照樣急眼。
姬昌喊來崇侯虎的隨從將其扶迴房間休息,而後三大鎮諸侯繼續推杯換盞。而就在這個久別重逢的美好時刻,姬昌卻隱約聽到這麽一句。
“諸位郡侯今夜在此傳杯歡會飲,豈不是明日便要鮮紅染市曹。”
姬昌聞言一愣,四下張望尋找是誰在說話。可他找了半天沒見著人,於是便差人將驛館小吏喊了過來。驛館小吏不知實情,最終被姬昌套出了言說此語之人。
姚福本是後宮小吏,因為將皇後之事深感恐慌,所以才從後宮調來了驛館。既然是三位諸侯要問,他當然不敢有半點兒隱瞞。
於是乎,姚福把這段時間皇宮所發生的一切全都說了出來。一開始薑桓楚和鄂崇禹還不以為意,隻不過越往後聽他倆就越是感到憤怒。
從薑環刺殺紂王,到紂王命人審訊薑皇後。從黃貴妃勸說薑皇後招認,到紂王下令剜去薑皇後一目。還有馨慶宮的楊妃在宮中自縊,上大夫趙啟在九間殿被炮烙。老太師杜元銑被斬,上大夫梅伯受炮烙之刑。
最後的最後,便說到了前不久撞死在九間殿的老丞相商容。這些事兒大部分都是姚福親眼所見,還有一部分是聽別人說的。
姚福告知三位諸侯,他雖身份卑微,卻也不希望百姓橫遭禍事。故而想提醒三位諸侯,此次紂王召他們前來一定另有目的。
三位諸侯寫過姚福,並送姚福盤纏讓其離城。而後薑桓楚幾次哭暈過去,直到此時他方才知曉女兒已經慘遭不測。
想當初,若不是先帝極力撮合,他薑桓楚又怎麽會將女兒嫁給還是太子的壽王。他乃一方諸侯,女兒對他而言遠比掌上明珠更為珍貴。他曾發誓要讓女兒一生幸福,絕不會讓女兒受半點兒委屈。
若按照他的想法,給女兒尋一個知冷知熱的夫君,一輩子安安穩穩便就好。有他東伯侯在,誰也不敢欺負他的女兒。
可如今呢,隻知道女兒成為國母,跟紂王相敬如賓。可薑桓楚那裏知道,女兒竟然會被紂王逼死。若不為女兒報此深仇,他薑桓楚有怎能對得起那死去的女兒呢。
鄂崇禹和姬昌一直在勸薑桓楚,明日就要麵見紂王了,希望他可以在這個時候保持冷靜。既然事情已經發生了,當務之急便是派人去打聽兩個孩子的下落。待明日覲見紂王,方可當麵問清此事。
與此同時,費仲趁著夜色進了皇宮,去覲見正在壽仙宮等他的紂王。這主意是他給紂王出的,這會兒四大鎮諸侯都已經到朝歌了,他也該告訴紂王下一步該怎麽做。
費仲說:“大王,明日早朝四位諸侯一定會聯合上奏,多半是為了薑皇後和老丞相商容。您且不可翻看奏折,而是要在他們一起上奏之時把他們全部推出午門斬首。切記不要翻看他們的奏本,不然就沒機會了。”
紂王疑惑道:“就算是他們在為薑皇後和商容鳴冤叫屈,可本王才是一國之君,難不成他們還敢威脅本王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