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秦昭王的脾氣,這事兒既然鬧成這樣,他不殺藺相如是咽不下這口氣的。藺相如的命還真有點兒懸,若不是有人向秦昭王進諫,或許他真就直接把藺相如給宰了。


    英雄不問出處,流氓不看歲數。


    藺相如以前的那些事兒趙國人人皆知,所以趙國人都特別尊敬藺相如。趙政對藺相如並無惡感,雖然這個故事裏的反麵人物是秦國國君。但那畢竟是很久以前的事兒了,跟趙征關係不大。


    對於一個想要成就大事的人,最重要的莫過於有個好的規劃和好的大局觀。何為好,比如此時坐在趙政對麵的藺相如。他可以在秦國斥責秦昭王,又可以在趙國禮讓廉頗將軍。足以證明他有很好的大局觀,不會因為一己之私而破壞大局。


    三人行必有我師,趙政很希望從藺相如這裏得到一些啟發。沒有人會嫌棄自己學的多,更不會有人會嫌棄自己見多識廣。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裏路,行萬裏路不如閱人無數。道理本就如此,隻不過每個人對此會有不同的解釋罷了。


    晚上留在藺府住宿,晚飯後趙政跟藺相如坐在院子裏下棋。兩人一邊下棋一邊聊,藺相如對趙政知無不言。但凡是趙政提出的問題,藺相如皆會一一作答。


    藺相如早已過了不惑之年,對他而言早已是半死之人。他不用顧及任何人的感受,也不關心今後趙國何去何從。


    他唯一關心的,便是今後誰能一統下。


    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大周之後數百諸侯,如今以九國而立。北匈奴南百越,中原七國並立多年。


    分久必合乃下大勢,故而藺相如心如所想,他日一統下者該是位不世梟雄。


    若按照先前規劃,在眾人見過藺相如之後,他們便該起身離開邯鄲城了。可就在這個節骨眼上,趙丹收到了李牧要在北方邊境跟匈奴開戰的消息。


    原來,當時李牧來邯鄲正是為了此事,匈奴接連越過邊境。燒殺搶掠無惡不作,身為趙國大將軍,李牧此行是希望可以得到趙王的同意。讓他好好教訓一下匈奴,讓他們吃點兒苦頭。


    此時朝堂之上爭議頗大,很多人都認為應該忍一時風平浪靜。最後還是趙王拍板,命李牧速戰速決。既然是匈奴主動挑釁,趙國又豈能任由他們來就來走就走。


    得知此事的趙丹希望前去趙國北部邊境,據此時李牧長在雁門關集結趙軍。聽完趙丹的解釋之後,趙政一行人快馬加鞭趕去雁門關。一路上未曾有半點兒歇息時間,一口氣趕了一夜的路。


    車廂內顛簸的頗為厲害,趙政和趙丹紛紛離開馬車騎馬而行。趙高跟夏玉房也隻能學著騎馬,速度肯定要比趙丹和趙征稍慢一些。


    一路無話,當趙政一行人趕至雁門關時,身披重甲的李牧早已在關口等候多時。一炷香之前就有斥候來報,趙丹公主一行人正在趕赴雁門關。若無戰事之時,李牧一定會親自前往迎接。如今大戰在即,他這個主將是萬萬不能離開大營的。


    趙丹第一次見到李牧穿盔甲的樣子,俗語講人靠衣裝佛靠金裝。先前的李牧書生氣很重,如今的他穿上盔甲之後多了幾分英氣,倒更像個英氣勃發的大將軍了。


    李牧豈會猜不出趙丹的心思,不過見麵之後先約法三章。若是趙丹不聽他的話,他會馬上派人將公主送迴邯鄲成。這事兒他已經跟趙王打過招唿了,趙王更為擔心趙丹的安全。


    大軍即刻開拔,趙丹坐在軍帳內生悶氣,帳外是李牧安排在此保護公主的將士。是保護,實際上就是在限製公主的人身自由。不限製不行啊,剛才公主還嚷著要跟大軍一起開拔呢。


    行軍打仗並非兒戲,到了戰場誰也不可能掌控全局。若是真把公主帶上,勢必會讓李牧分心。到時他或許可以保公主一個周全,可那樣不知會枉死多少趙國將士。李牧不會那手下將士的性命開玩笑,即便他這麽做已經惹惱了趙丹公主。


    趙丹想去,趙政同樣也想去湊湊熱鬧。以前他隻聽過匈奴人,這次好不容易離這麽近,怎麽著也該去看看匈奴人到底長啥樣。


    這事兒趙政私底下找過李牧,李牧起初的迴答跟對待公主趙丹一樣。不過他對趙政也有期望,所以他提出一個條件。隻要趙政答應他這個條件,他便答應趙政可以跟隨大軍一起開拔。


    李牧的條件很簡單,隻要趙政換上普通士卒的衣服不帶一名隨從,他就同意讓趙政跟隨大軍開拔。而且,他還給趙政安排了個好差事,替趙國大軍扛起。大旗一共兩杆,一杆上書一個趙字,一杆上書一個李字,趙政扛得是後者。


    趙國舉兵二十五萬,在李牧的率領下離開雁門關,緩慢像陰山方向移動。而與此同時,匈奴大數十個部落集結了兵力三十萬,同樣在朝陰山方向行軍。


    趙國兵力當然不止二十五萬,但趙國不止有匈奴一個對手。齊國一直對趙國虎視眈眈,而秦國也經常對趙國搞一些動作。趙國必須留有一定數量的兵力,隻有這樣才能讓齊國和秦國不敢得寸進尺。


    也不知是不是他們早就商量好的,前幾年趙國誰也不惹,可齊國跟秦國總找它的麻煩。每每這個時候匈奴就會從背後下手,擾的趙國是人心惶惶。


    朝堂上群臣各抒己見,最終趙王一錘定音。這些人平日裏動動嘴皮子吵吵架也就算了,軍國大事上他是決不允許有人拖後腿的。


    若再不給匈奴一點兒教訓,恐怕日後匈奴的膽子越來越大,不準那就敢掠奪趙國城池。腹背受敵的感覺不好受,所以這次趙王是鐵了心要把匈奴好好教訓一頓。


    很久以前,趙武靈王為了緩和趙國跟匈奴人的關係,效仿匈奴人的服飾。趙國將士從寬大軍服變成了緊身盔甲,從兩輪戰車變成了獨乘一馬。戰力比起之前何止何止提升一倍,那時趙國跟匈奴關係好的一比。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那些年西遊的兄弟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郭徐輝89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郭徐輝89並收藏那些年西遊的兄弟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