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牧需要鎮守邊關,所以他多半時間都在北方邊境,每年隻有年尾和年中才會返迴邯鄲。初見公主是在年中,傳授給她一套基礎劍法之後返迴北方邊境,年尾歸來時公主已經將劍法練的入木三分。
先前雖然看好公主的賦,但李牧並不認為公主能夠吃得了這個苦。時隔半年真當刮目相看,公主的兩隻手上布滿了老繭。李牧是又心疼又欣慰,心疼這麽的孩子吃這麽多苦,欣慰的是他李家劍法終於能夠傳承下去了。
趙王喜歡公主趙丹不是沒理由的,知書達理隻是一方麵,另一方麵就是她驚人的賦。習文練武皆是如此,根本不需要趙王操心,這孩子的興趣愛好實在太多了。還沒等別人給她安排,她已經把所有能學的全都學了。
第一年李牧隻傳給趙丹一套基礎劍法,年尾時趙丹將此劍法練的入木三分。
第二年李牧又傳給趙丹一套基礎拳法,目的是想讓趙丹提升身體素質。身體乃人之根本,沒有一個強健體魄一切都是空談。
後來李牧又傳授給趙丹一些基礎醫術,為的就是讓趙丹在習武之時懂得如何保護自己。若真是遇到危險或者出現意外,她也能自我療傷。
這一晃就是好多年,趙丹從一個姑娘變成了大姑娘,李牧也從一個青年人步入中年。不過李牧不管多忙,每年都會在邯鄲逗留數日。名義上是傳授公主趙丹劍法,實則是趙丹陪他散心解悶。
他這個做義父的早就沒東西教了,可他就是打心眼裏喜歡這個義女。趙王曾私底下跟李牧開玩笑,他這個義父在公主趙丹的心裏比他這個親爹還重要。這話當然隻是玩笑,不過李牧聽了心裏頗感欣慰。
若不是趙丹登門拜訪,明日李牧便會進宮麵見趙王,到時是一定會詢問趙丹下落的。他人雖在邊疆,但也時常牽掛著最疼愛的義女。普之下,能夠認公主為義女的大臣鳳毛麟角,甚至可以唯有他李牧一人。
廉頗對趙政頗有好感,所以臨行前囑咐趙政,路上一定要照顧好公主趙丹。雖廉頗是趙丹的老師,但他對趙丹多為君臣之禮。
而李牧不同,李牧一直都把趙丹當自家閨女。自家閨女突然帶著一個陌生男人登門拜訪,李牧自然不會給趙政好臉色。其實他脾氣比廉頗好得多,而且李牧是個文武全才。隻不過他更喜歡領兵打仗,不喜歡立於朝堂之上罷了。
李牧看趙政是越看越不順眼,所以來到打聽之後他隻管跟趙丹敘舊,故意冷落了跟公主同行的趙政。
這會兒趙政可不會跟李牧置氣,他來見李牧自有目的。在沒有達到目的之前,他是絕對不會跟李牧起衝突的。
聽不懂李牧跟趙丹在些什麽,趙政索性離開大廳去了李府別院。走進大廳之前眾人途徑別院側門,趙政曾朝這裏瞥過一眼。這裏就像個校武場,刀槍棍棒一應俱全。
趙高跟在趙政身後,一邊走一邊替趙政打抱不平。他李牧算個什麽東西,竟然敢無視他的主子。這若是放在秦國,非把他拖出去車裂不可。
趙政狠狠瞪了趙高一眼,後者馬上禁聲。趙高之所以能夠一直留在趙政身邊,除了他了解趙政的所有嗜好之外,便是他這個人做事心狠手辣。不僅對別人心狠手辣對自己也是如此,所以他才會是留在趙政身邊時間最長的人。
過了許久,趙丹跟李牧出現在別院門口。倆人看著正在揮舞九節鞭的趙政,趙丹從李牧眼中看出了欣賞。而當趙丹看向趙政之時,李牧從趙丹眼中看出了崇拜或者是愛慕之意。
有很多東西是隻可意會不能言傳的,根本就沒辦法直接出來。比如感覺,或者第六感應。這些東西看上去虛無縹緲,但在很多時候比眼睛看到的耳朵聽到的都要真實。
李牧多聰明,一眼就看出了趙丹對趙政有好感。剛才趙丹也跟他了,她此次選擇出宮遊曆隻為增長見識。今後不管命運如何,她都不想給自己留有遺憾。
生在帝王家自當為百姓,李牧自然之道趙丹的身不由己。所以他不反對趙丹繼續遊曆,但是他希望趙丹跟他句實話。李牧能看出趙政出身不凡,卻不敢輕易猜測他的真實身份。
趙丹對此並未出真相,因為她曾答應過夏玉房。這種事兒根本就不用明,李牧通過趙丹的隻言片語便已經確認,此時正在揮舞九節鞭的少年,正是秦國即為一年有餘的國君趙政。
看透不透還是好朋友,一層窗戶紙雙方心知肚明,但沒人會主動去捅破這層窗戶紙。這便是一種默契,也是人與人之間不可或缺的一種平衡術。
趙政早就發現了站在門口的李牧和趙丹,但是他一直裝作沒有察覺,耍了一套九節鞭法。然後又抽出兵器架上的一把青龍刀,此刀份量不輕,大概在百斤左右。普通士卒拿起來都很費勁,更別像趙政這般自由揮舞了。
斜挑直衝雲霄,下劈撼動九州,平刺急如閃電,收刀快如奔雷。等趙政耍完一套刀法之後,一旁的李牧笑著為其鼓掌。不過他並未近前,而是朝趙政丟擲去一把寶劍。隨後他抽出懸掛在兵器架上的一把寶劍,眨眼間來到趙政麵前。
別院內響起兵器碰撞之聲,看的眾人是眼花繚亂。李牧一味強勢進攻,趙政不急不緩防守。不管李牧攻勢多強,趙政依然不慌不忙。若非早已胸有成竹,趙政又豈會如此淡定自若。
一來是他對自己的劍法有信心,二來則是因為他知道李牧一定會手下留情。他畢竟是跟著公主趙丹來李府做客的,跟客人切磋幾招無傷大雅,可若是傷了客人就有點兒不過去了。
站在一旁的趙丹沒有絲毫表情,她自然猜出了義父李牧的意思。先前她隻看到了趙政油嘴滑舌的一麵,隻知道他身份比較特殊。趙丹的確對他心生好感,不過她沒想到趙政竟然也是個練家子,而且看樣子還是高手。
李牧的速度比不上趙政,但是他的實戰經驗比趙政多太多。優勢互補倆人不分上下,若是一直這樣耗下去,那就要看誰先露出破綻了。若是倆人都不會露出破綻,最後撐不下去的一定是已到中年的李牧。
李牧沒有下狠手,趙政自然也不會得寸進尺。再躲過李牧三次連擊之後,趙政後退三步收迴寶劍,抱拳行禮向李牧認輸。
李牧聞言微微點頭,笑著將寶劍歸鞘。領眾人返迴客廳,李牧隨後命人準備酒菜。他已經很久沒這麽痛快跟人對決了,今日竟然能碰到一個不輸李家劍法的年輕人。不過他有言在先,吃完飯他還要跟趙政切磋一二。
不過這次出場的不是他而是另有其人。
先前雖然看好公主的賦,但李牧並不認為公主能夠吃得了這個苦。時隔半年真當刮目相看,公主的兩隻手上布滿了老繭。李牧是又心疼又欣慰,心疼這麽的孩子吃這麽多苦,欣慰的是他李家劍法終於能夠傳承下去了。
趙王喜歡公主趙丹不是沒理由的,知書達理隻是一方麵,另一方麵就是她驚人的賦。習文練武皆是如此,根本不需要趙王操心,這孩子的興趣愛好實在太多了。還沒等別人給她安排,她已經把所有能學的全都學了。
第一年李牧隻傳給趙丹一套基礎劍法,年尾時趙丹將此劍法練的入木三分。
第二年李牧又傳給趙丹一套基礎拳法,目的是想讓趙丹提升身體素質。身體乃人之根本,沒有一個強健體魄一切都是空談。
後來李牧又傳授給趙丹一些基礎醫術,為的就是讓趙丹在習武之時懂得如何保護自己。若真是遇到危險或者出現意外,她也能自我療傷。
這一晃就是好多年,趙丹從一個姑娘變成了大姑娘,李牧也從一個青年人步入中年。不過李牧不管多忙,每年都會在邯鄲逗留數日。名義上是傳授公主趙丹劍法,實則是趙丹陪他散心解悶。
他這個做義父的早就沒東西教了,可他就是打心眼裏喜歡這個義女。趙王曾私底下跟李牧開玩笑,他這個義父在公主趙丹的心裏比他這個親爹還重要。這話當然隻是玩笑,不過李牧聽了心裏頗感欣慰。
若不是趙丹登門拜訪,明日李牧便會進宮麵見趙王,到時是一定會詢問趙丹下落的。他人雖在邊疆,但也時常牽掛著最疼愛的義女。普之下,能夠認公主為義女的大臣鳳毛麟角,甚至可以唯有他李牧一人。
廉頗對趙政頗有好感,所以臨行前囑咐趙政,路上一定要照顧好公主趙丹。雖廉頗是趙丹的老師,但他對趙丹多為君臣之禮。
而李牧不同,李牧一直都把趙丹當自家閨女。自家閨女突然帶著一個陌生男人登門拜訪,李牧自然不會給趙政好臉色。其實他脾氣比廉頗好得多,而且李牧是個文武全才。隻不過他更喜歡領兵打仗,不喜歡立於朝堂之上罷了。
李牧看趙政是越看越不順眼,所以來到打聽之後他隻管跟趙丹敘舊,故意冷落了跟公主同行的趙政。
這會兒趙政可不會跟李牧置氣,他來見李牧自有目的。在沒有達到目的之前,他是絕對不會跟李牧起衝突的。
聽不懂李牧跟趙丹在些什麽,趙政索性離開大廳去了李府別院。走進大廳之前眾人途徑別院側門,趙政曾朝這裏瞥過一眼。這裏就像個校武場,刀槍棍棒一應俱全。
趙高跟在趙政身後,一邊走一邊替趙政打抱不平。他李牧算個什麽東西,竟然敢無視他的主子。這若是放在秦國,非把他拖出去車裂不可。
趙政狠狠瞪了趙高一眼,後者馬上禁聲。趙高之所以能夠一直留在趙政身邊,除了他了解趙政的所有嗜好之外,便是他這個人做事心狠手辣。不僅對別人心狠手辣對自己也是如此,所以他才會是留在趙政身邊時間最長的人。
過了許久,趙丹跟李牧出現在別院門口。倆人看著正在揮舞九節鞭的趙政,趙丹從李牧眼中看出了欣賞。而當趙丹看向趙政之時,李牧從趙丹眼中看出了崇拜或者是愛慕之意。
有很多東西是隻可意會不能言傳的,根本就沒辦法直接出來。比如感覺,或者第六感應。這些東西看上去虛無縹緲,但在很多時候比眼睛看到的耳朵聽到的都要真實。
李牧多聰明,一眼就看出了趙丹對趙政有好感。剛才趙丹也跟他了,她此次選擇出宮遊曆隻為增長見識。今後不管命運如何,她都不想給自己留有遺憾。
生在帝王家自當為百姓,李牧自然之道趙丹的身不由己。所以他不反對趙丹繼續遊曆,但是他希望趙丹跟他句實話。李牧能看出趙政出身不凡,卻不敢輕易猜測他的真實身份。
趙丹對此並未出真相,因為她曾答應過夏玉房。這種事兒根本就不用明,李牧通過趙丹的隻言片語便已經確認,此時正在揮舞九節鞭的少年,正是秦國即為一年有餘的國君趙政。
看透不透還是好朋友,一層窗戶紙雙方心知肚明,但沒人會主動去捅破這層窗戶紙。這便是一種默契,也是人與人之間不可或缺的一種平衡術。
趙政早就發現了站在門口的李牧和趙丹,但是他一直裝作沒有察覺,耍了一套九節鞭法。然後又抽出兵器架上的一把青龍刀,此刀份量不輕,大概在百斤左右。普通士卒拿起來都很費勁,更別像趙政這般自由揮舞了。
斜挑直衝雲霄,下劈撼動九州,平刺急如閃電,收刀快如奔雷。等趙政耍完一套刀法之後,一旁的李牧笑著為其鼓掌。不過他並未近前,而是朝趙政丟擲去一把寶劍。隨後他抽出懸掛在兵器架上的一把寶劍,眨眼間來到趙政麵前。
別院內響起兵器碰撞之聲,看的眾人是眼花繚亂。李牧一味強勢進攻,趙政不急不緩防守。不管李牧攻勢多強,趙政依然不慌不忙。若非早已胸有成竹,趙政又豈會如此淡定自若。
一來是他對自己的劍法有信心,二來則是因為他知道李牧一定會手下留情。他畢竟是跟著公主趙丹來李府做客的,跟客人切磋幾招無傷大雅,可若是傷了客人就有點兒不過去了。
站在一旁的趙丹沒有絲毫表情,她自然猜出了義父李牧的意思。先前她隻看到了趙政油嘴滑舌的一麵,隻知道他身份比較特殊。趙丹的確對他心生好感,不過她沒想到趙政竟然也是個練家子,而且看樣子還是高手。
李牧的速度比不上趙政,但是他的實戰經驗比趙政多太多。優勢互補倆人不分上下,若是一直這樣耗下去,那就要看誰先露出破綻了。若是倆人都不會露出破綻,最後撐不下去的一定是已到中年的李牧。
李牧沒有下狠手,趙政自然也不會得寸進尺。再躲過李牧三次連擊之後,趙政後退三步收迴寶劍,抱拳行禮向李牧認輸。
李牧聞言微微點頭,笑著將寶劍歸鞘。領眾人返迴客廳,李牧隨後命人準備酒菜。他已經很久沒這麽痛快跟人對決了,今日竟然能碰到一個不輸李家劍法的年輕人。不過他有言在先,吃完飯他還要跟趙政切磋一二。
不過這次出場的不是他而是另有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