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此之後,廉頗將軍跟藺相如親如兄弟,不管藺相如提出各種建議,廉頗再未提過半點兒異議。
廉頗將軍府邸有座魚塘,魚塘內放著不少錦鯉。趙丹跟夏玉房一看到錦鯉就走不動道了,倆姑娘待在魚塘邊喂魚。趙政則是跟廉頗坐在涼亭裏,二人同時看向魚湯,沉默許久之後還是廉頗將軍先開了口。
廉頗迴答了趙政的幾個問題,自然也想驗證一下自己的猜測。他早就不是那個隻會衝鋒陷陣的莽夫,遇到問題時他學會了三思而行。廉頗對趙政的身份頗為好奇,原因則是處在趙政身後的趙高身上。
廉頗經常出入趙國王宮,對於隻出現在王宮的宦官並不陌生。雖然那個自稱趙高的少年談吐不凡,可他還是看出了一些端倪。
廉頗有幾次大戰經驗,這也是趙政最想學到的東西。經驗是拿多少錢都買不來的,這東西可謂是無價之寶。
當然趙政心裏也很清楚,廉頗能跟他講這麽多,純粹是看在趙丹公主的麵子上。而且廉頗也發現了,趙丹公主跟趙征似乎很合得來。
來自秦國身邊又有宦官隨行,廉頗的格局還是有點兒了,他沒敢往大了猜。按照他的猜測,趙政一定是秦國王族成員,很可能是秦國王族某位君侯的子嗣。君侯跟國君可是壤之別,不過他們都屬於王族成員。
趙政不會主動表明身份,不過他看出了廉頗的心思。既然廉頗把他當作了秦國某位君侯的子嗣,他這個秦王自然不會否認。不過他從廉頗的語氣中聽出了跟趙王一樣的用意,他們似乎都希望趙政可以跟趙丹公主在一起。
是想讓趙丹以後嫁到秦國麽?趙政倒是沒有考慮過這個問題。因為他早就有喜歡的人了,他也曾答應過那個人,等到他行過冠禮之後就娶她為妻。男人出去的話就像是潑出去的水,一口唾沫一個釘豈能出爾反爾。
不過話迴來,趙丹的條件其實蠻好的,隻可惜她生在帝王家。剛想到這兒,趙政突然靈光一閃,意識到了一個很嚴重的問題。
作為一個五好青年,他可是清楚記得這個年代的人是可以娶三妻四妾的。而且身為秦國國君,他將來是注定要妻妾成群後宮佳麗三千的。
一想到這兒,趙政就忍不住在心裏暗罵一句,這到底是那個狗日的出的主意。身為一國之君每要處理那麽多事兒,他們竟然還要讓國君妻妾成群。難道他們就不知道三個女人一台戲的道理麽。
三個女人就已經是一台戲了,更何況是佳麗三千呢。再加上她們背後錯綜複雜的關係,誰能受得了呢。
“恩,咱也不用佳麗三千,娶她十個八個老婆就行。”
趙政托著腮幫在心裏琢磨,臉上不自覺便露出笑意。這事兒他之前怎麽就沒想起來呢,當時在闖上南門之前,他真該先去找個仙女老婆。不是玉帝有九個閨女麽,就算是七仙女二仙女心有所屬,不還有好幾個單著身麽。
一想到這兒趙政就直拍自己腦門,痛恨自己怎麽沒好好把握機會呢。
廉頗一直在觀察趙政,這會兒他是真看不透眼前這個年輕人了。剛才明明是一副喜出望外的樣子,現在又好像很生氣的樣子。
現在的年輕人廉頗真是搞不懂了,不想他年輕那會兒那麽簡單了。
命人備好水果點心,廉頗在心裏打定主意。若是趙丹真對此人有意思,他一定要提醒趙王,將來要想個辦法約束此人。
連他廉頗都看不透此人的心思,趙丹公主真跟了他以後還不得吃虧麽。
趙政所要見的三個人皆是重臣,在趙國朝堂之上一言九鼎。平常人想見他們難如登,若非有公主趙丹引薦,除非趙政自報身份,不然他連人家的大門都進不去。
離開廉府時,趙政單獨被廉頗拉到一旁,老將軍語重心長的提醒趙政。他不管趙政是個身份,隻希望趙政以後不要負了公主趙丹。雖然他倆並未捅破那層窗戶紙,但是老將軍已經看出來了,公主趙丹對趙政頗有好感。
男女之事他一個做臣子的不便多言,更何況這不正是趙王讓公主趙丹離開王宮的初衷麽。
廉頗大戰齊國威名遠揚,而跟他一樣身為趙國重臣的李牧則截然相反。一行人離開廉府之後,趙丹便帶著他們奔赴李牧的府上。
李牧身為趙國大將軍,常年鎮守趙國北方邊境。趙國北方便是匈奴,匈奴人擅長騎射,尤為擅長大隊騎軍圍攻步兵。原先趙國在匈奴手上吃過不少虧,自趙武靈王時起,趙國便開始施行胡服騎射。
中原七國服飾皆為寬衣寬袍,袖子能當裙子穿而且還特別長。趙武靈王為了緩和跟匈奴胡人的關係,也為了提升趙國軍隊的戰鬥力,所以他效仿胡人修改了趙國軍士的服飾,將原先寬大的服飾改成了緊身盔甲。
李牧迴到府上不過兩個時辰,便聽下人稟報有貴客來訪。李牧一直在北方邊境駐紮,很少跟朝中大臣往來,除了趙王有事找他會召進宮去,其餘時間他還不曾有關係親近之人。
換上便裝走出大廳,李牧還未走到大門便愣在原地。看清來人之後他加快腳步,臉上露出抑製不住的喜悅之情。
旁人隻知李牧鎮守邊關從不參朝,卻不知他遠在邊關卻時刻心係邯鄲。往大了是因為他在乎趙國局勢,往了是他關心自己的義女趙國公主趙丹。
想當初,李牧第一次上朝向趙王匯報工作,卻發現趙王身邊坐著一個正在聚精會神聽朝臣議事的娃娃。那會兒的娃娃不過兩三歲的樣子,卻跟個大人似的坐在趙王身旁十分乖巧。大臣們都喜歡這孩子,因為這孩子可以喊出在場所有人的名字。
不僅如此,這娃娃特別喜歡李牧的佩劍,第一次見麵就要跟李牧學習劍法。一個兩三歲的孩子的話豈能當真,可第二李牧就被趙王召進後宮,是公主想要李牧將軍傳授劍法。
李牧一聽就樂了,見到綁著兩個辮子的公主更是樂開了花。粉雕玉琢的公主穿了一件盔甲,手中提著一把比她還要高出半頭的寶劍。在李牧沒來之前,公主已經按照趙王的旨意紮了一炷香的馬步了。
李牧一看不僅驚歎,孺子可教,孺子可教也。這絕對是一個練武的好胚子,既然她那麽喜歡練劍,李牧當然不會吝嗇將李家劍法傾囊相授。
廉頗將軍府邸有座魚塘,魚塘內放著不少錦鯉。趙丹跟夏玉房一看到錦鯉就走不動道了,倆姑娘待在魚塘邊喂魚。趙政則是跟廉頗坐在涼亭裏,二人同時看向魚湯,沉默許久之後還是廉頗將軍先開了口。
廉頗迴答了趙政的幾個問題,自然也想驗證一下自己的猜測。他早就不是那個隻會衝鋒陷陣的莽夫,遇到問題時他學會了三思而行。廉頗對趙政的身份頗為好奇,原因則是處在趙政身後的趙高身上。
廉頗經常出入趙國王宮,對於隻出現在王宮的宦官並不陌生。雖然那個自稱趙高的少年談吐不凡,可他還是看出了一些端倪。
廉頗有幾次大戰經驗,這也是趙政最想學到的東西。經驗是拿多少錢都買不來的,這東西可謂是無價之寶。
當然趙政心裏也很清楚,廉頗能跟他講這麽多,純粹是看在趙丹公主的麵子上。而且廉頗也發現了,趙丹公主跟趙征似乎很合得來。
來自秦國身邊又有宦官隨行,廉頗的格局還是有點兒了,他沒敢往大了猜。按照他的猜測,趙政一定是秦國王族成員,很可能是秦國王族某位君侯的子嗣。君侯跟國君可是壤之別,不過他們都屬於王族成員。
趙政不會主動表明身份,不過他看出了廉頗的心思。既然廉頗把他當作了秦國某位君侯的子嗣,他這個秦王自然不會否認。不過他從廉頗的語氣中聽出了跟趙王一樣的用意,他們似乎都希望趙政可以跟趙丹公主在一起。
是想讓趙丹以後嫁到秦國麽?趙政倒是沒有考慮過這個問題。因為他早就有喜歡的人了,他也曾答應過那個人,等到他行過冠禮之後就娶她為妻。男人出去的話就像是潑出去的水,一口唾沫一個釘豈能出爾反爾。
不過話迴來,趙丹的條件其實蠻好的,隻可惜她生在帝王家。剛想到這兒,趙政突然靈光一閃,意識到了一個很嚴重的問題。
作為一個五好青年,他可是清楚記得這個年代的人是可以娶三妻四妾的。而且身為秦國國君,他將來是注定要妻妾成群後宮佳麗三千的。
一想到這兒,趙政就忍不住在心裏暗罵一句,這到底是那個狗日的出的主意。身為一國之君每要處理那麽多事兒,他們竟然還要讓國君妻妾成群。難道他們就不知道三個女人一台戲的道理麽。
三個女人就已經是一台戲了,更何況是佳麗三千呢。再加上她們背後錯綜複雜的關係,誰能受得了呢。
“恩,咱也不用佳麗三千,娶她十個八個老婆就行。”
趙政托著腮幫在心裏琢磨,臉上不自覺便露出笑意。這事兒他之前怎麽就沒想起來呢,當時在闖上南門之前,他真該先去找個仙女老婆。不是玉帝有九個閨女麽,就算是七仙女二仙女心有所屬,不還有好幾個單著身麽。
一想到這兒趙政就直拍自己腦門,痛恨自己怎麽沒好好把握機會呢。
廉頗一直在觀察趙政,這會兒他是真看不透眼前這個年輕人了。剛才明明是一副喜出望外的樣子,現在又好像很生氣的樣子。
現在的年輕人廉頗真是搞不懂了,不想他年輕那會兒那麽簡單了。
命人備好水果點心,廉頗在心裏打定主意。若是趙丹真對此人有意思,他一定要提醒趙王,將來要想個辦法約束此人。
連他廉頗都看不透此人的心思,趙丹公主真跟了他以後還不得吃虧麽。
趙政所要見的三個人皆是重臣,在趙國朝堂之上一言九鼎。平常人想見他們難如登,若非有公主趙丹引薦,除非趙政自報身份,不然他連人家的大門都進不去。
離開廉府時,趙政單獨被廉頗拉到一旁,老將軍語重心長的提醒趙政。他不管趙政是個身份,隻希望趙政以後不要負了公主趙丹。雖然他倆並未捅破那層窗戶紙,但是老將軍已經看出來了,公主趙丹對趙政頗有好感。
男女之事他一個做臣子的不便多言,更何況這不正是趙王讓公主趙丹離開王宮的初衷麽。
廉頗大戰齊國威名遠揚,而跟他一樣身為趙國重臣的李牧則截然相反。一行人離開廉府之後,趙丹便帶著他們奔赴李牧的府上。
李牧身為趙國大將軍,常年鎮守趙國北方邊境。趙國北方便是匈奴,匈奴人擅長騎射,尤為擅長大隊騎軍圍攻步兵。原先趙國在匈奴手上吃過不少虧,自趙武靈王時起,趙國便開始施行胡服騎射。
中原七國服飾皆為寬衣寬袍,袖子能當裙子穿而且還特別長。趙武靈王為了緩和跟匈奴胡人的關係,也為了提升趙國軍隊的戰鬥力,所以他效仿胡人修改了趙國軍士的服飾,將原先寬大的服飾改成了緊身盔甲。
李牧迴到府上不過兩個時辰,便聽下人稟報有貴客來訪。李牧一直在北方邊境駐紮,很少跟朝中大臣往來,除了趙王有事找他會召進宮去,其餘時間他還不曾有關係親近之人。
換上便裝走出大廳,李牧還未走到大門便愣在原地。看清來人之後他加快腳步,臉上露出抑製不住的喜悅之情。
旁人隻知李牧鎮守邊關從不參朝,卻不知他遠在邊關卻時刻心係邯鄲。往大了是因為他在乎趙國局勢,往了是他關心自己的義女趙國公主趙丹。
想當初,李牧第一次上朝向趙王匯報工作,卻發現趙王身邊坐著一個正在聚精會神聽朝臣議事的娃娃。那會兒的娃娃不過兩三歲的樣子,卻跟個大人似的坐在趙王身旁十分乖巧。大臣們都喜歡這孩子,因為這孩子可以喊出在場所有人的名字。
不僅如此,這娃娃特別喜歡李牧的佩劍,第一次見麵就要跟李牧學習劍法。一個兩三歲的孩子的話豈能當真,可第二李牧就被趙王召進後宮,是公主想要李牧將軍傳授劍法。
李牧一聽就樂了,見到綁著兩個辮子的公主更是樂開了花。粉雕玉琢的公主穿了一件盔甲,手中提著一把比她還要高出半頭的寶劍。在李牧沒來之前,公主已經按照趙王的旨意紮了一炷香的馬步了。
李牧一看不僅驚歎,孺子可教,孺子可教也。這絕對是一個練武的好胚子,既然她那麽喜歡練劍,李牧當然不會吝嗇將李家劍法傾囊相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