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州境內有一座芒碭山,距離曹操軍營不足百裏。此處曾被多位風水大師稱之為風水聖地,自然也會有很多帝王看中了這裏。據不完全統計,這芒碭山有一個墓葬群,有八代共計九位帝王皆葬於此。


    每一個當皇帝的都很可笑,因為他們登基後都會幹同一件事,修陵墓。在他們還活蹦亂跳的時候,就開始為自己的後事做打算了。人們常說生死有命富貴夏天,可每一位帝王都不信這個邪。


    他們雖然決定不了出生環境,卻硬是要做一次死後的主。大修特修各式陵墓,為將來自己的後事做好充分準備。


    在這葬與芒碭山的八代九位帝王之中,當屬梁孝王最為誇張。他一個人陵墓的占地麵積,甚至比其他八位帝王加在一起還多。


    梁孝王乃高祖劉沛公之孫,也是劉沛公更寵愛的孫子。他那輩子最大的遺憾,就是沒能當上皇上。沒能成為九五之尊的梁孝王,縱然是富可敵國,可心中遺憾實在難以忘卻。


    所以,當他決定修建自己的陵墓之時,第一個想到了便是這風水聖地。既然大家都說芒碭山是風水聖地,他又豈會想著跟其他人一起分享呢。


    梁孝王召集到不少能工巧匠,在芒碭山開鑿出一座陵墓。以整個芒碭山為依托,建造一座被後人稱之為東漢第一陵墓的墓地。把整座芒碭山當成陵墓,這事兒也隻有梁孝王能幹得出來,因為他有錢嘛,有錢人就是任性。


    曹操早就知道這個墓葬群了,可惜有不少人勸過曹操,萬萬不可打這座墓葬群的主意。先不說梁孝王的陵墓,即便是其他幾位帝王,也都曾掌管大漢王朝數甚至十數年。這會兒去動他們的陵墓,恐怕會讓天下人誤會曹家軍。


    曹操當然聽了手下人的建議,所以他一直沒有動這座陵墓。可他手下的將士死傷很嚴重,兵源倒是不成問題,可死去的將士需要撫恤金。他不能讓這些人付出了生命的代價之後,還讓他們的家人無法得到應有的照顧。


    他曾不止一次的答應過兄弟們,不管是誰死在了戰場上。隻要他曹操還在,他們的家人就有曹操來照顧。有理走遍天下,沒錢寸步難行。這不是曹操一個人的問題,而是整個曹家軍所麵臨的問題。


    去挖掘別處墓葬的人,不僅得到的金銀珠寶少的可憐,出事率也比之前高出不少。在想辦法掙取更多金銀珠寶的同時,也在不斷犧牲著那些被曹操當成寶貝的墓兵。莫說是那些發丘中郎將和摸金校尉,那些普通墓兵死傷一個就能讓他心疼不已。


    兵源隨時可以補充,可有經驗的墓兵需要實踐,摸金校尉跟發丘中郎將就更是如此了。他們根本就沒兵可增,因為培養他們需要的周期太長了。在曹家軍的作戰部隊,必定是先死官職最大的,最後才能輪得到普通將士。


    而在那些專門負責籌措軍餉的部隊中,必定要先死墓兵後死摸金校尉,最後才能輪的上發丘中郎將。


    曹操指著地圖上的芒碭山,對龍飛說道:“先前我已經派人進去探過路了,如果我們能把這個墓葬群給起開,裏麵的金銀珠寶夠我們用上三年的。”


    此時的曹操太需要這批金銀了,隻要有了這批金銀,曹家軍便可以繼續發展壯大,到時候也不會再有人敢小瞧他們了。數萬精兵或許還不足為懼,可一旦他們的兵力達到十萬以上,大漢王朝境內便再也沒人敢單獨跟他叫板了。


    曹操說:“到現在我都知道這墓葬群裏到底有多少金銀珠寶,不過我曾聽手下人提過,民間傳言把這裏當場敦煌前的敦煌。還有人說,這裏是史上第一墓。”


    龍飛並未接曹操的話,而是盯著地圖陷入了沉思。既然都知道了墓葬群的具體位置,那不動手還等什麽。龍飛腦子裏剛冒出這個問題,便直接說了出來。


    就在此時,一名斥候走進軍帳,將手中信封交給曹操。打開信封之後的曹操大喜,將手中那份東西遞給龍飛。


    這下龍飛終於明白了,為何梁孝王建造的陵墓被稱之為史上第一墓。這哥們生前沒有成為九五之尊,卻想著在死後去另外一個世界當皇帝。不過他的想法倒是挺好的,就是不知道他如願以償了沒有。


    那是一份平麵圖和簡單介紹,主要講的便是芒碭山的墓葬群。那裏當屬梁孝王的陵墓最大,那上麵還簡單記載著梁孝王墓葬的布局和陪葬品清單。


    看出了龍飛有些不解,曹操笑著跟龍飛解釋。他之所以不立刻對芒碭山墓葬群動手。是因為他還沒做到知己知彼,在不了解這史上第一墓的情況時,他斷然不會拿手底下的這幫兄弟的命去賭。


    資料知道的越詳細,他們進入墓葬後的生還率就越高。最好是能夠搞清楚墓葬裏的布局和陪葬品所在地,這樣便可以節省不少時間。讓大家少幹無用功,直接了當的奔著存放陪葬品的墓室而去。


    從平麵圖來看,梁孝王這個墓葬的確不簡單。壓根就是按照宮殿布局而建造的,相當於一座隱在山中的宮殿。這裏麵似乎還有很多叫不上名字的東西,打探出這件事的斥候腦子不笨,不知道是什麽東西就畫了副圖。


    在這座陵墓之中,有一件東西讓龍飛大吃一斤。曹操壓根就沒見過這種東西,而且其他帝王同樣不可能有這種東西。唯有富可敵國的梁孝王,才會造出一個這麽看似奇怪實際很實用的東西。


    這玩意兒是專門上廁所用的,以前的人上廁所都是蹲著,可人家梁孝王有的是錢。他上廁所不喜歡蹲著喜歡坐著,而是坐著要舒服。夏天坐上去不能覺得熱,冬天坐上去屁股不能覺得涼。


    他的要求真多,不過這倒也沒能難倒那些能工巧匠。他們給梁孝王造了一個名叫坐便器的東西。坐便器用玉器打造而成,這玩意兒冬暖夏涼。坐上去既不會覺得熱又不會覺得涼,讓梁孝王鍾愛至極。


    如果不是梁孝王那麽喜歡這件東西,他斷然不會搞出兩個一模一樣的這玩意兒放在自己的陵墓裏。在龍飛看到那張圖後,便跟曹操解釋了那種東西的原理。當時曹操就質疑起了龍飛,問他為何會對此物如此熟悉。


    龍飛當然不能實話實話,雖然他也曾想過跟曹操說實話,可曹操壓根就不給他那個機會。總不能告訴他幾千年後很多人都喜歡這玩意兒吧,那樣豈不是會讓曹操覺得是自己瘋了。


    龍飛給出的解釋,說這東西他在某本書裏見過。書名他不記得了,反正就是他前不久看的書裏見過這玩意兒。


    在地圖上標記了多個地標,曹操開始下達軍令。既然要動這史上第一墓,安全工作自然要做到極致。先派作戰部隊過去將芒碭山給圍起來。把裏麵的老百姓遷到其他地方安置,然後組成一道密不透風的封鎖線。


    這事兒本來就是絕密,自然是知道的人越少越好。除了軍帳裏的幾位副將,曹操下了第二道軍令。若有人敢泄密此時,不但會將其立即處死,而卻還會滅他九族。


    曹操的軍令不同常人,如果這話放在其他州郡諸侯的口中。他們的手下或許會存在僥幸心理,因為法度之外還有人情。即便身為諸侯,也少不了有幾個愛將或者親戚。


    但在曹操口中,這話就必定軍令如山。因為他曾不止一次告誡眾將,莫說是他曹操的親戚,即便是他曹操本人。隻要是違抗軍令也要依律處罰,無規矩不成方圓。曹家軍一向是令行禁止,所到之處無不讓人拍手叫好。


    不久前,曹操割發之事眾人早已銘記在心。當初是曹操下的軍令,穿過那片麥田主產區的時候,軍馬不得踩踏莊稼,違令者斬。


    而後曹操所乘軍馬受驚,踐踏一片莊稼。曹操當眾承認錯誤,並且抽刀予以自行處罰。眾將跪地懇求曹操,軍令固然重要,可兄弟們的命更加重要。如果真要接受處罰的話,他們甘願代曹操一死。


    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這事兒到後來以曹操割發收尾。不過從那時開始,曹家軍再也沒有一個人敢違抗軍令。因為大家夥都知道,身為曹家軍最高統帥的曹操尚且以身作則,他們就更不用想著會有什麽特權了。


    這事兒後來也傳到了其他諸侯的耳朵裏,對他們而言隻是茶餘飯後的談資。可對那些有識之士而言,曹操才是他們想要投奔的明主。女衛悅己者容,士為知己者死。他們不怕死隻怕跟錯了人,聽聞那件事後不少人悄悄來到豫州。


    他們在成為曹操麾下將士,然後再憑借自身本事一步一步往上爬。可不管他們爬到什麽高位,卻始終不曾跟曹操提起此事半句。對於收買人心而言,整個大漢王朝曹操自稱第二無人敢稱第一。


    就像前不久的那一仗,龍飛在一旁觀戰。那人是一名猛將,曾三次打贏曹操手下。被活捉後抵死不降,不管曹操如何勸說此人就是不從。還一直嚷嚷著讓曹操給他來個痛快的,反正他就不怕死。


    這事兒放在別人身上,恐怕早就一劍刺死那貨了。可曹操不會,不然他也就不是曹操了。他讓人給那人鬆綁,並且對那人以禮相待。還贈送那人馬匹助其離開,隻希望那人不要在於他為敵。


    那人根本不相信曹操真會放他,後來聽送他離開的將士講。曹操敬他是條漢子,也知道他對自己的主子忠心耿耿。所以曹操不忍心殺他,隻希望他日後不要再與曹操為敵。


    此人迴到己方軍營,卻被自家主公當成了叛徒。後來被曹操派人救迴,之後便一直跟隨曹操,立下無數戰功,也曾數次救曹操與為難之中。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那些年西遊的兄弟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郭徐輝89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郭徐輝89並收藏那些年西遊的兄弟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