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的選擇是曹操自己做的,獻刀殺董卓是他自願的,後倆被迫逃離洛陽城更是形勢所迫。若不是因為徹底跟董卓翻了臉,後來也不會在老家舉兵,也不會跟袁紹合夥,更不會被盟軍給踢出局。
他是除了孫堅之外最想匡扶漢室的忠臣,可惜大家夥跟他的想法有天壤之別。最後他不僅沒能實現自己的理想,還把大漢王朝的局麵搞得越來越亂。
看著曹操在輕聲抽泣,龍飛頗為無奈的拍了拍他的肩膀。凡事無絕對的不是麽,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不對麽。
人人都瞧不起的曹操,如今已經擁兵數萬,而且勢力和人數還在不斷增加。已經成為諸侯中最具潛力的勢力之一,沒有人再會像之前塌秧小看他了。
曹操已經完成了他的初期創業,隻不過他現在同樣麵臨著選擇。再一次站到了十字路口,該怎麽選他的確需要正視這個問題了。當初舉兵是為了匡扶漢室,可現在漢室已經是強弩之末,沒有人會在乎漢室興衰了。
喝醉後的曹操,提到最多的一個人便是他爹。他一直想讓他爹可以刮目相看,希望他可以闖出一番事業。沒成想到最後卻害死了自己的爹,為此曹操自責了整整一輩子。
有些事做了就錯了,有些事明智錯了也要做。現在的曹操便是如此,不管有多少人不理解他,這條路他都必須走下去。
“不用猶豫,要麽就繼續發展勢力,繼續招手更多兵源。等將來把十三州全部統一起來,也算對得起死去的先皇不是。”龍飛對曹操說道。
曹操眯眼看著龍飛,說道:“可如果那樣,將來必將會有幾場硬仗要打。各方勢力占據各州,想要一統十三州就相當於跟全天下為敵。”
龍飛笑著說道:“怎麽,怕了?”
“我曹操會怕?”曹操說道:“從出生那天開始,我就沒怕過任何一個人。”
這話曹操倒是真沒撒謊,從小他還真就跟其他孩子不一樣。因為他的祖父乃宦官出身,而當時的宦官有一部分是太監。所以曹操從小就被人嘲笑,說他是宦官之後。擾亂朝綱的便是那幫宦官,所以很多人都瞧不起曹操。
在曹操很小的時候,他爹就教給他一個道理。麵子不是求人給的,而是自己用實力爭來的。至於怎麽爭那就是曹操的事兒,他爹從不參與。
很久以前,城裏的孩子們都害怕經過郊外的亂墳崗。很多人都說那裏鬧鬼,大人們都不敢單獨從那兒經過,到了晚上說是那裏還有哭聲。
這種事本就是不公開的秘密,在大人們之間傳開不久,城裏的孩子們對那座亂墳崗即好奇又害怕。那幫孩子都在十歲上下,他們嚐試過很多次也沒敢靠近那座亂墳崗。後來,有一個孩子主動站了出來,說他不僅敢去那座亂墳崗,還敢在亂墳崗待一晚上。
這下不僅是那幫孩子,就連聽聞這事兒的大人們也是極為震撼的。如果說這話的是個大人,他們一定會認為他在吹牛。可說這話的隻是個八歲的孩子,這讓他們自然不會往吹牛那方麵想。
大家給那個叫曹阿瞞的孩子做個見證,然後便親眼看著他進了亂墳崗。其中不乏有心人,在亂墳崗外守了整整一夜,最後看到了安然無恙的曹阿瞞。
從那時起,這幫孩子再也沒有嘲笑過曹阿瞞,而且經過那件事後,很多成年人也都認可了曹阿瞞。
當然不會所有人都喜歡他,有兩個人就特別討厭那個時候的曹阿瞞。一個是他的本家長輩,跟他爹同一輩分的長者。說起話來滿口之乎者也,他看曹阿瞞向來不順眼,有事兒沒事就喜歡教訓曹阿瞞兩句。
還有一人,是私塾裏的教書先生。他跟那人算是熟人,好像是受了那人的影響,對曹阿瞞也沒好臉色。當然這並不是主要原因,主要原因是曹阿瞞總會問他一些書本上沒有的問題。
比如說,這世界上是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這問題曹阿瞞問了他幾十遍,可每次他不管迴不迴答,都會被私塾裏的學生和教書先生嘲笑好幾天。
還有一個問題,算得上曹阿瞞對這位不喜歡的教書先生的殺手鐧。問題內容是這樣的“你娘跟你媳婦同時掉水裏了,你先救誰?”
曹阿瞞第一次問這個問題的時候,教書先生的娘子剛好去私塾給他送吃的。問這句話時她就在門口,那會教書先生也沒多想,不就是一個假設性問題嘛。他直接迴答先救媳婦不就完了,反正娘又不在現場。
可是他沒有想到,也不知道是那個挨千刀的多嘴,當天下午他娘就知道這件事了。迴到家後的教書先生,可是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一直說白養他的娘親給哄住。不過也正是從那天開始,他再也不敢明著跟曹阿瞞較勁了。
還有一件事,奠定了曹阿瞞進入官場之後的諸多不便的基礎。當初做這些事隻是一時興起,可後來這些事對他造成的損害有點兒超乎想象。
他那會兒被人瞧不起,自然也會想招報複那些瞧不起他的人。最好的報複方式就是讓那些人不能如願,大部分人都喜歡他們私塾的女先生。教書的女先生隻有兩位,而且都是出身書香門第。
從小家教極嚴,莫說是琴棋書畫詩詞歌賦,單憑這兩位女先生的容貌便可讓完全少年趨之若鶩。在私塾沒人不喜歡他們,當然也包括曹阿瞞在內。
那幫人的戰術頗為老套,送金銀珠寶送名人字畫,要麽就是跟死纏爛打。反正隻要是能想出來的辦法,那幫孫子一個個都實踐過了。在那幫孫子連連碰壁的時候,曹阿瞞卻一直沒有行動。
他在研究樂器,尤其是可讓人癡迷的琵琶。他不僅可以輕鬆彈奏,甚至還可以自製琵琶。因為那幫孫子根本就不知道,兩位女先生是發小,雖然所學很廣知識豐富,可她們倆卻都是極愛樂器之人。
不需要去主動找她們,隻需要在適當的時候用琵琶來上一曲。兩位準備迴家的女先生被琴聲吸引,讓馬車駛向了琴聲傳來的湖邊。
兩位佳人一位少年,三把琵琶產生了共鳴。都說同性相斥異性相吸,而異性相吸是一定有原因的。兩個愛好不同的人在一起便是折磨,一群興趣相同的人在一起勝似天堂。再後來曹阿瞞跟兩位女先生越走越近,引來私塾無數學生的羨慕和嫉妒。
日久不僅可以生情,還能把羨慕和嫉妒變成恨。大家都看曹阿瞞不順眼,隻不過那會兒沒機會報複他。日後大家紛紛離開各奔東西,再後來有不少人入朝為官。他們雖然跟曹阿瞞同是朝廷官員,可對曹阿瞞卻沒有半點兒好臉色。
天亮之後,曹操早已記不清昨晚都說了些什麽。龍飛隻覺得頭很疼,卻也想不起昨晚都發生了什麽。隻記得他們二人喝了很多酒,而且曹操還說了很多話。
當年他曾說過,寧叫我負天下人,休讓天下人負我。這話他一直當做座右銘,把這話當成了做事的原則。實際上這話可以做另一種解釋,那便是寧可錯殺一千不可放過一個。他當然也是這麽做的,一旦發現不對勁的苗頭,就馬上把它們扼殺在搖籃裏。
說實話,龍飛本是想跟曹操告別的。他對龍飛很好,而且也很器重龍飛。可龍飛不想整日裏跟墓葬打交道,畢竟那地方是埋死人的。危險係數實在太高了,今天他僥幸沒死,可誰也說不準能不能活的過明天。
這種一腳踏進鬼門關的活計,龍飛是真不想幹了。它不像上陣殺敵,隻要有勇有謀,不僅可以殺敵立功,還能在戰場上不斷提升自己的戰鬥力。可下墓葬呢,壓根就有很大一部分運氣的因素在裏麵。
即便是經驗在豐富的摸金校尉和發丘中郎將,也會有他們不曾到過的墓葬,不曾見過的機關。一旦有一次失手,他們就會被一起埋進墓葬。經驗傳不了別人,這種情況之後便不可避免。
可看到曹操的眼神,龍飛始終沒有說出這些話。他理解曹操的難處,也知道他現在處於事業的上升期。這會兒如果沒幾個人幫他,曹家軍遲早會被其他勢力吞並。所以他必須快速發展勢力,還要想盡一切辦法招收兵源。
這事兒他從未跟其他人說過,昨晚也隻跟龍飛提過一次。隻要能讓曹家軍人數達到六位數,他便開始著手收拾豫州附近的幾個州郡。先將地盤擴充一倍,然後把原有兵力也擴充一倍。不急於一口吃個胖子,這事兒需要穩紮穩打。
龍飛沒說出要走的事兒,猜出龍飛心思的曹操自然也沒有提。他隻是告訴龍飛,希望他可以幫他籌集更多軍餉。不管將來戰事如何,他都會兌現對龍飛承諾。不管將來攻下多少城池,都不會傷及一名無辜百姓。
這不僅是曹操對龍飛承諾,也是他當初舉兵之時便承諾給大家的。他要保證自身轄區內百姓們可以安居樂業,自然也要保證他手底下的將士們有軍餉有糧草。這些都是最基本的保障,二者缺一不可。
看到龍飛答應留下,曹操馬上讓人送來一張地圖。這張地圖是好幾位地形高手聯合繪製而成,是一張精細無比的地形圖。
地圖上不僅有大漢王朝十三州的大勢圖,還有各州勢力的標注提示。更有不少已經確認過的墓葬所在地,而在這些被標記紅點的地方,有一處就在豫州境內。
這個紅點不同於其他,別其他那些紅點要大得多。按照曹操的說法,意思是這個墓葬應該是個墓葬群,葬著不止一位帝王。
不止葬著一位帝王,陪葬品自然也不止一份。
他是除了孫堅之外最想匡扶漢室的忠臣,可惜大家夥跟他的想法有天壤之別。最後他不僅沒能實現自己的理想,還把大漢王朝的局麵搞得越來越亂。
看著曹操在輕聲抽泣,龍飛頗為無奈的拍了拍他的肩膀。凡事無絕對的不是麽,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不對麽。
人人都瞧不起的曹操,如今已經擁兵數萬,而且勢力和人數還在不斷增加。已經成為諸侯中最具潛力的勢力之一,沒有人再會像之前塌秧小看他了。
曹操已經完成了他的初期創業,隻不過他現在同樣麵臨著選擇。再一次站到了十字路口,該怎麽選他的確需要正視這個問題了。當初舉兵是為了匡扶漢室,可現在漢室已經是強弩之末,沒有人會在乎漢室興衰了。
喝醉後的曹操,提到最多的一個人便是他爹。他一直想讓他爹可以刮目相看,希望他可以闖出一番事業。沒成想到最後卻害死了自己的爹,為此曹操自責了整整一輩子。
有些事做了就錯了,有些事明智錯了也要做。現在的曹操便是如此,不管有多少人不理解他,這條路他都必須走下去。
“不用猶豫,要麽就繼續發展勢力,繼續招手更多兵源。等將來把十三州全部統一起來,也算對得起死去的先皇不是。”龍飛對曹操說道。
曹操眯眼看著龍飛,說道:“可如果那樣,將來必將會有幾場硬仗要打。各方勢力占據各州,想要一統十三州就相當於跟全天下為敵。”
龍飛笑著說道:“怎麽,怕了?”
“我曹操會怕?”曹操說道:“從出生那天開始,我就沒怕過任何一個人。”
這話曹操倒是真沒撒謊,從小他還真就跟其他孩子不一樣。因為他的祖父乃宦官出身,而當時的宦官有一部分是太監。所以曹操從小就被人嘲笑,說他是宦官之後。擾亂朝綱的便是那幫宦官,所以很多人都瞧不起曹操。
在曹操很小的時候,他爹就教給他一個道理。麵子不是求人給的,而是自己用實力爭來的。至於怎麽爭那就是曹操的事兒,他爹從不參與。
很久以前,城裏的孩子們都害怕經過郊外的亂墳崗。很多人都說那裏鬧鬼,大人們都不敢單獨從那兒經過,到了晚上說是那裏還有哭聲。
這種事本就是不公開的秘密,在大人們之間傳開不久,城裏的孩子們對那座亂墳崗即好奇又害怕。那幫孩子都在十歲上下,他們嚐試過很多次也沒敢靠近那座亂墳崗。後來,有一個孩子主動站了出來,說他不僅敢去那座亂墳崗,還敢在亂墳崗待一晚上。
這下不僅是那幫孩子,就連聽聞這事兒的大人們也是極為震撼的。如果說這話的是個大人,他們一定會認為他在吹牛。可說這話的隻是個八歲的孩子,這讓他們自然不會往吹牛那方麵想。
大家給那個叫曹阿瞞的孩子做個見證,然後便親眼看著他進了亂墳崗。其中不乏有心人,在亂墳崗外守了整整一夜,最後看到了安然無恙的曹阿瞞。
從那時起,這幫孩子再也沒有嘲笑過曹阿瞞,而且經過那件事後,很多成年人也都認可了曹阿瞞。
當然不會所有人都喜歡他,有兩個人就特別討厭那個時候的曹阿瞞。一個是他的本家長輩,跟他爹同一輩分的長者。說起話來滿口之乎者也,他看曹阿瞞向來不順眼,有事兒沒事就喜歡教訓曹阿瞞兩句。
還有一人,是私塾裏的教書先生。他跟那人算是熟人,好像是受了那人的影響,對曹阿瞞也沒好臉色。當然這並不是主要原因,主要原因是曹阿瞞總會問他一些書本上沒有的問題。
比如說,這世界上是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這問題曹阿瞞問了他幾十遍,可每次他不管迴不迴答,都會被私塾裏的學生和教書先生嘲笑好幾天。
還有一個問題,算得上曹阿瞞對這位不喜歡的教書先生的殺手鐧。問題內容是這樣的“你娘跟你媳婦同時掉水裏了,你先救誰?”
曹阿瞞第一次問這個問題的時候,教書先生的娘子剛好去私塾給他送吃的。問這句話時她就在門口,那會教書先生也沒多想,不就是一個假設性問題嘛。他直接迴答先救媳婦不就完了,反正娘又不在現場。
可是他沒有想到,也不知道是那個挨千刀的多嘴,當天下午他娘就知道這件事了。迴到家後的教書先生,可是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一直說白養他的娘親給哄住。不過也正是從那天開始,他再也不敢明著跟曹阿瞞較勁了。
還有一件事,奠定了曹阿瞞進入官場之後的諸多不便的基礎。當初做這些事隻是一時興起,可後來這些事對他造成的損害有點兒超乎想象。
他那會兒被人瞧不起,自然也會想招報複那些瞧不起他的人。最好的報複方式就是讓那些人不能如願,大部分人都喜歡他們私塾的女先生。教書的女先生隻有兩位,而且都是出身書香門第。
從小家教極嚴,莫說是琴棋書畫詩詞歌賦,單憑這兩位女先生的容貌便可讓完全少年趨之若鶩。在私塾沒人不喜歡他們,當然也包括曹阿瞞在內。
那幫人的戰術頗為老套,送金銀珠寶送名人字畫,要麽就是跟死纏爛打。反正隻要是能想出來的辦法,那幫孫子一個個都實踐過了。在那幫孫子連連碰壁的時候,曹阿瞞卻一直沒有行動。
他在研究樂器,尤其是可讓人癡迷的琵琶。他不僅可以輕鬆彈奏,甚至還可以自製琵琶。因為那幫孫子根本就不知道,兩位女先生是發小,雖然所學很廣知識豐富,可她們倆卻都是極愛樂器之人。
不需要去主動找她們,隻需要在適當的時候用琵琶來上一曲。兩位準備迴家的女先生被琴聲吸引,讓馬車駛向了琴聲傳來的湖邊。
兩位佳人一位少年,三把琵琶產生了共鳴。都說同性相斥異性相吸,而異性相吸是一定有原因的。兩個愛好不同的人在一起便是折磨,一群興趣相同的人在一起勝似天堂。再後來曹阿瞞跟兩位女先生越走越近,引來私塾無數學生的羨慕和嫉妒。
日久不僅可以生情,還能把羨慕和嫉妒變成恨。大家都看曹阿瞞不順眼,隻不過那會兒沒機會報複他。日後大家紛紛離開各奔東西,再後來有不少人入朝為官。他們雖然跟曹阿瞞同是朝廷官員,可對曹阿瞞卻沒有半點兒好臉色。
天亮之後,曹操早已記不清昨晚都說了些什麽。龍飛隻覺得頭很疼,卻也想不起昨晚都發生了什麽。隻記得他們二人喝了很多酒,而且曹操還說了很多話。
當年他曾說過,寧叫我負天下人,休讓天下人負我。這話他一直當做座右銘,把這話當成了做事的原則。實際上這話可以做另一種解釋,那便是寧可錯殺一千不可放過一個。他當然也是這麽做的,一旦發現不對勁的苗頭,就馬上把它們扼殺在搖籃裏。
說實話,龍飛本是想跟曹操告別的。他對龍飛很好,而且也很器重龍飛。可龍飛不想整日裏跟墓葬打交道,畢竟那地方是埋死人的。危險係數實在太高了,今天他僥幸沒死,可誰也說不準能不能活的過明天。
這種一腳踏進鬼門關的活計,龍飛是真不想幹了。它不像上陣殺敵,隻要有勇有謀,不僅可以殺敵立功,還能在戰場上不斷提升自己的戰鬥力。可下墓葬呢,壓根就有很大一部分運氣的因素在裏麵。
即便是經驗在豐富的摸金校尉和發丘中郎將,也會有他們不曾到過的墓葬,不曾見過的機關。一旦有一次失手,他們就會被一起埋進墓葬。經驗傳不了別人,這種情況之後便不可避免。
可看到曹操的眼神,龍飛始終沒有說出這些話。他理解曹操的難處,也知道他現在處於事業的上升期。這會兒如果沒幾個人幫他,曹家軍遲早會被其他勢力吞並。所以他必須快速發展勢力,還要想盡一切辦法招收兵源。
這事兒他從未跟其他人說過,昨晚也隻跟龍飛提過一次。隻要能讓曹家軍人數達到六位數,他便開始著手收拾豫州附近的幾個州郡。先將地盤擴充一倍,然後把原有兵力也擴充一倍。不急於一口吃個胖子,這事兒需要穩紮穩打。
龍飛沒說出要走的事兒,猜出龍飛心思的曹操自然也沒有提。他隻是告訴龍飛,希望他可以幫他籌集更多軍餉。不管將來戰事如何,他都會兌現對龍飛承諾。不管將來攻下多少城池,都不會傷及一名無辜百姓。
這不僅是曹操對龍飛承諾,也是他當初舉兵之時便承諾給大家的。他要保證自身轄區內百姓們可以安居樂業,自然也要保證他手底下的將士們有軍餉有糧草。這些都是最基本的保障,二者缺一不可。
看到龍飛答應留下,曹操馬上讓人送來一張地圖。這張地圖是好幾位地形高手聯合繪製而成,是一張精細無比的地形圖。
地圖上不僅有大漢王朝十三州的大勢圖,還有各州勢力的標注提示。更有不少已經確認過的墓葬所在地,而在這些被標記紅點的地方,有一處就在豫州境內。
這個紅點不同於其他,別其他那些紅點要大得多。按照曹操的說法,意思是這個墓葬應該是個墓葬群,葬著不止一位帝王。
不止葬著一位帝王,陪葬品自然也不止一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