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少帝劉辯隻做了幾個月的皇帝,這真是應了那句老話了。皇帝輪流做今年到我家,把漢少帝換成了漢獻帝,這會兒的皇帝便是劉協。
董卓很喜歡劉協,因為劉協是個聰明孩子。一個八九歲的聰明孩子,最不會幹涉董卓的胡作非為。因為他隻是皇上,卻沒有實質性的權利,也不能說一點兒權利沒有。每天的早朝還是劉協坐在龍椅上,不過他隻負責坐在龍椅上,不管有什麽事兒報上來,都不歸他管。由董卓一手操持,根本沒劉協什麽事兒。
權利有了,那接下來董卓的貪婪就會逐漸膨脹,這也是自然規律。每個人都需要遵守遊戲規則,那怕是製定遊戲規則的人,也需要遵守另一種遊戲規則。就像皇帝,他可以製定遊戲規則,卻也要遵循天道自然。
世間一切皆有因果,萬法皆空唯因果不空。董卓現在是東漢王朝的扛把子,他的命令就是聖旨,他說的話比皇帝都好使。很多人都跟在董卓屁股後麵,反正現在權利都在他手裏,想混得好就必須巴結董卓。
不聽別人的建議,硬要以武力強行撤換皇帝。這已經犯了大忌,現在有開始獨斷專行,把持朝政把朝堂鬧得烏煙瘴氣。
有人不服,自然會找董卓理論。不管文官武將,隻要敢當眾頂撞董卓之人,最後都會見呂布一麵。因為呂布是董卓手下的金牌打手,也是第一猛將。又是董卓的義子,誰不服董卓自然又由他出麵擺平。
到這會兒董卓才算明白,當初謀士勸他用赤兔馬換來呂布是多麽劃算。董卓這個人疑心重,但是對呂布卻十分信任。因為他知道呂布是見利忘義的小人,而現在他是東漢王朝的扛把子,呂布隻能跟著他混。
有了一就會有二,吃完了碗裏的自然就要去想鍋裏的。朝堂上有了權利,可口袋還不算滿。這可就讓董卓又不開心了,洛陽城有上百萬戶。有錢人占到了百分之二十,這裏的有錢人當然是指那些能住得起豪宅坐得起豪車的人。
洛陽城作為東漢都城,又是赫赫有名的第一大城。董卓和他的部下都是從荒涼的涼州來的,那裏半天都見不到一個人影。剛來洛陽城還不習慣,現在慢慢習慣了這裏的生活,找樂子的方式就越來越特別了。
想讓人拿錢,又不能直接去搶,當然需要找一個合適的理由了。董卓手下的謀士給他出了個主意,找了一個很冠冕堂皇的借口,叫盤點。
大概意思呢,就是說要幫洛陽城內的百姓盤點一下家裏的財產情況。然後登記造冊,以便於日後統一管理。聽上去的確是好事,可做起來就不是那麽迴事了。
董卓手下的人隻盤點那些有錢人,而且一去就是一支五十人的中隊。進了那些富賈豪紳的家中,不分青紅皂白衝進去就開始動手。但凡是能帶走的東西通通帶走,當然不僅限於金銀珠寶了,美女也被列在了盤點範圍之內。
無數洛陽城內的富賈豪紳被這樣的方式抄了家,抄了家還沒有地方說理去。因為他們沒辦法告,告到官府最後還是會落到董卓手裏。
但是這些人中,也有一部分人有背景。跟各州郡的諸侯有些關係,然後就請他們過來幫忙。人情世故禮尚往來,很多人都招來幫手。
有幾戶豪門,在董卓手下衝進去後,馬上又被趕了出來。卻被埋伏在外麵的人給包了餃子,最後被扒光了送迴軍營。這些人開始向帶隊的頭頭抱怨,事情一級一級反映上去。根本沒到董卓耳邊,就已經被人壓了下去。
一群熊兵,竟然被人家包了餃子,現在還有臉告狀。那人其實也是為了他們好,如果這事兒讓董卓知道。不一定會替他們出氣,但是一定會嚴懲這些丟人現眼的部下。
這些事兒當然都不是董卓親自帶人幹的,現在的董卓已經是相國了,那有這閑工夫。他可是日理萬機的好麽,每天都有批不完的公文,勞心勞力還沒人心疼。常常加班到深夜,然後就直接留在了宮中過夜。
剛開始,董卓隻是留在批閱公文的地方過夜。這種情況隻持續了三天,第四天他就不在那邊過夜了。而是以巡查的名義,去了某位公主的寢宮。
從那天起,董卓白天在宮中上班,晚上在宮中加班。不過每晚留宿的地方不一樣,有時會是某位公主的寢宮,有時也會是某位宮女所在的集體宿舍。反正他很隨意,做這種事兒也沒有規律可尋,基本上都是隨機抽選。
把持朝政架空了劉協,縱容部下禍亂了洛陽城,留宿皇宮將魔爪伸向了皇室成員。董卓做的越老越過分了,但是他的野心和貪婪也變得越來越大了。
他覺得這一切都是合情合理的,也都在他所掌控的範圍之內。但是,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濕鞋的。這一次,董卓碰了一個不該碰的人,引來了一大幫人去相國府找他討說法。
那是一名年芳二八的姑娘,本是洛陽城內袁家之女,去皇宮隻是為了陪某位公主聊天。卻被董卓遇上,董卓見姑娘貌美如花,當晚便想跟其成就好事。隻是他沒有想到,此女性格如此剛烈,竟然在當晚投井了。
這事兒傳到了袁紹的耳朵裏,袁紹帶著一大幫兄弟去找董卓理論。堵在了董卓家門外,不給個說法他們今天是不會走的。
按理說董卓一直住在皇宮,平時很少迴家。但是他忽略了,平時有很多人都在關注他的行蹤。而袁紹便是其中之一,這會兒正要當麵質問董卓呢。
董卓可以不怕別人,唯獨對袁紹忌憚三分。因為袁家在東漢是名門望族,從袁紹這代往上數五代,就有三人曾經擔任三公。三公在東漢而言,就是文職官位最高的職務。一提起汝南袁氏,整個東漢王朝沒人不給三分薄麵。
出來混麵子比命重要,更何況是董卓這個胖子,做出那麽多讓人發指的事兒。先在又惹上了袁家,這迴他不倒黴誰倒黴呢。
董卓讓人開門放袁紹進來,然後在屋裏跟袁紹聊了一會兒。最後二人劍拔弩張,呂布手持方天畫戟走向袁紹。董卓在呂布距離袁紹一丈距離時喊住了他,袁紹憤恨的拂袖而去。
他雖未汝南袁氏之後,在東漢王朝享有聲譽。可現在董卓根本不講規矩,袁紹跟他講道理根本就行不通。這時候隻能用武力來解決問題,可惜袁紹此時手下並沒有多少人。而董卓不僅有涼州兵馬,還吸收了不少先前屬於何進的部下。
呂布幹掉丁原以後,投奔董卓時也帶了不少人過去。現在的董卓勢大,根本就不是袁紹一人可以抗衡的。
袁紹在董卓那裏吃了啞巴虧,董卓心情自然好的不得了。命人犒賞所有手下,然後繼續在皇宮享受生活。
山珍海味吃膩了,董卓又想要換換口味了。他隔三差五就會出宮轉轉,然後去一些山清水秀的地方。那些地方環境好,自然也就有條件滋養美女了。不說挨家挨戶,至少也是隨機抽取,然後叩開一家人的門,看看這家有沒有未出閣的閨女。
長得不好看就算了,好看的話就直接帶走,帶人丟給他們一些銀子。如果他們膽敢反抗,將士們手中的刀槍可不是吃素的。殺敵人毫不留情,殺百姓照樣如此。因為他們都是董卓的部下,不聽話就會被當場幹掉。
袁紹被氣得不輕,返迴軍營跟其他人碰頭商量。他覺得應該馬上想個辦法,不能讓董卓再這麽搞下去了。洛陽城是大家的洛陽城,可不是他董卓一個人的。他來自涼州,萬一那天玩兒煩了拍拍屁股走人,這個爛攤子到時還是得他們收拾。
事情發展到現在,袁紹已經被董卓被逼急了。先通知弟弟袁術,希望弟弟袁術可以跟他一起討伐董卓。
袁術是何等聰明,他可不會跟袁紹混。因為他從小就看不起袁紹,袁術的老媽是正房,而袁紹的老媽連個偏房都算不上。雖然袁紹是老大,但是袁術卻從未把他當成大哥。比起袁術的小心眼兒,袁紹對袁術就大方多了。
這事兒他還沒去找別人,第一個想到的就是袁術。並不是讓袁術跟他共擔風險,而是想要袁術跟他一起成就大事。董卓幹了那麽多天怒人怨的事兒,洛陽城已經快被他毀了。東漢王朝不能毀在董卓手裏,所以他們身為東漢王朝的臣子應該盡忠。
組織一切可以集結的力量,一起將董卓幹掉。然後讓皇權迴到皇帝手中,大家再一起輔佐皇帝治理天下。相信用不了多長時間,東漢王朝就可以恢複以前的盛世。
可惜他沒想到,袁術很直接的拒絕了他。不過理由看上去很符合邏輯,袁術給袁紹發信說他病了。病的不輕,身體虛弱承受不了舟車勞頓之苦。而且,現在也不是討伐董卓的時候,因為董卓是實力最強的甲方。
我們曾經說過,博弈之道取決於形勢,是合縱還是連橫,都取決於當時的實際情況。也就是四方實力,最強者甲方,次強者乙方,較弱者丙方,最弱者丁方。
最強者甲方很明顯是董卓,次強者暫定為袁紹,因為他現在跟董卓發生了衝突。而較弱者丙方,可以是袁術,也可以是任何一股勢力。還有最弱者丁方,也是最容易被忽視的一股隱藏勢力。
次強者乙方加上較弱者丙方,相加之後的實力還不及最強者甲方的一半。換另一種表達方式,甲方的戰鬥力有八千,乙方和丙方加在一起戰鬥力不足四千。
想要跟甲方鬥,這不是作死又是什麽呢。
所以袁術裝病,因為他不想聽袁紹的餿主意。除非袁紹能想出更好的主意,否則就不用指望袁術迴來幫他了。
董卓很喜歡劉協,因為劉協是個聰明孩子。一個八九歲的聰明孩子,最不會幹涉董卓的胡作非為。因為他隻是皇上,卻沒有實質性的權利,也不能說一點兒權利沒有。每天的早朝還是劉協坐在龍椅上,不過他隻負責坐在龍椅上,不管有什麽事兒報上來,都不歸他管。由董卓一手操持,根本沒劉協什麽事兒。
權利有了,那接下來董卓的貪婪就會逐漸膨脹,這也是自然規律。每個人都需要遵守遊戲規則,那怕是製定遊戲規則的人,也需要遵守另一種遊戲規則。就像皇帝,他可以製定遊戲規則,卻也要遵循天道自然。
世間一切皆有因果,萬法皆空唯因果不空。董卓現在是東漢王朝的扛把子,他的命令就是聖旨,他說的話比皇帝都好使。很多人都跟在董卓屁股後麵,反正現在權利都在他手裏,想混得好就必須巴結董卓。
不聽別人的建議,硬要以武力強行撤換皇帝。這已經犯了大忌,現在有開始獨斷專行,把持朝政把朝堂鬧得烏煙瘴氣。
有人不服,自然會找董卓理論。不管文官武將,隻要敢當眾頂撞董卓之人,最後都會見呂布一麵。因為呂布是董卓手下的金牌打手,也是第一猛將。又是董卓的義子,誰不服董卓自然又由他出麵擺平。
到這會兒董卓才算明白,當初謀士勸他用赤兔馬換來呂布是多麽劃算。董卓這個人疑心重,但是對呂布卻十分信任。因為他知道呂布是見利忘義的小人,而現在他是東漢王朝的扛把子,呂布隻能跟著他混。
有了一就會有二,吃完了碗裏的自然就要去想鍋裏的。朝堂上有了權利,可口袋還不算滿。這可就讓董卓又不開心了,洛陽城有上百萬戶。有錢人占到了百分之二十,這裏的有錢人當然是指那些能住得起豪宅坐得起豪車的人。
洛陽城作為東漢都城,又是赫赫有名的第一大城。董卓和他的部下都是從荒涼的涼州來的,那裏半天都見不到一個人影。剛來洛陽城還不習慣,現在慢慢習慣了這裏的生活,找樂子的方式就越來越特別了。
想讓人拿錢,又不能直接去搶,當然需要找一個合適的理由了。董卓手下的謀士給他出了個主意,找了一個很冠冕堂皇的借口,叫盤點。
大概意思呢,就是說要幫洛陽城內的百姓盤點一下家裏的財產情況。然後登記造冊,以便於日後統一管理。聽上去的確是好事,可做起來就不是那麽迴事了。
董卓手下的人隻盤點那些有錢人,而且一去就是一支五十人的中隊。進了那些富賈豪紳的家中,不分青紅皂白衝進去就開始動手。但凡是能帶走的東西通通帶走,當然不僅限於金銀珠寶了,美女也被列在了盤點範圍之內。
無數洛陽城內的富賈豪紳被這樣的方式抄了家,抄了家還沒有地方說理去。因為他們沒辦法告,告到官府最後還是會落到董卓手裏。
但是這些人中,也有一部分人有背景。跟各州郡的諸侯有些關係,然後就請他們過來幫忙。人情世故禮尚往來,很多人都招來幫手。
有幾戶豪門,在董卓手下衝進去後,馬上又被趕了出來。卻被埋伏在外麵的人給包了餃子,最後被扒光了送迴軍營。這些人開始向帶隊的頭頭抱怨,事情一級一級反映上去。根本沒到董卓耳邊,就已經被人壓了下去。
一群熊兵,竟然被人家包了餃子,現在還有臉告狀。那人其實也是為了他們好,如果這事兒讓董卓知道。不一定會替他們出氣,但是一定會嚴懲這些丟人現眼的部下。
這些事兒當然都不是董卓親自帶人幹的,現在的董卓已經是相國了,那有這閑工夫。他可是日理萬機的好麽,每天都有批不完的公文,勞心勞力還沒人心疼。常常加班到深夜,然後就直接留在了宮中過夜。
剛開始,董卓隻是留在批閱公文的地方過夜。這種情況隻持續了三天,第四天他就不在那邊過夜了。而是以巡查的名義,去了某位公主的寢宮。
從那天起,董卓白天在宮中上班,晚上在宮中加班。不過每晚留宿的地方不一樣,有時會是某位公主的寢宮,有時也會是某位宮女所在的集體宿舍。反正他很隨意,做這種事兒也沒有規律可尋,基本上都是隨機抽選。
把持朝政架空了劉協,縱容部下禍亂了洛陽城,留宿皇宮將魔爪伸向了皇室成員。董卓做的越老越過分了,但是他的野心和貪婪也變得越來越大了。
他覺得這一切都是合情合理的,也都在他所掌控的範圍之內。但是,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濕鞋的。這一次,董卓碰了一個不該碰的人,引來了一大幫人去相國府找他討說法。
那是一名年芳二八的姑娘,本是洛陽城內袁家之女,去皇宮隻是為了陪某位公主聊天。卻被董卓遇上,董卓見姑娘貌美如花,當晚便想跟其成就好事。隻是他沒有想到,此女性格如此剛烈,竟然在當晚投井了。
這事兒傳到了袁紹的耳朵裏,袁紹帶著一大幫兄弟去找董卓理論。堵在了董卓家門外,不給個說法他們今天是不會走的。
按理說董卓一直住在皇宮,平時很少迴家。但是他忽略了,平時有很多人都在關注他的行蹤。而袁紹便是其中之一,這會兒正要當麵質問董卓呢。
董卓可以不怕別人,唯獨對袁紹忌憚三分。因為袁家在東漢是名門望族,從袁紹這代往上數五代,就有三人曾經擔任三公。三公在東漢而言,就是文職官位最高的職務。一提起汝南袁氏,整個東漢王朝沒人不給三分薄麵。
出來混麵子比命重要,更何況是董卓這個胖子,做出那麽多讓人發指的事兒。先在又惹上了袁家,這迴他不倒黴誰倒黴呢。
董卓讓人開門放袁紹進來,然後在屋裏跟袁紹聊了一會兒。最後二人劍拔弩張,呂布手持方天畫戟走向袁紹。董卓在呂布距離袁紹一丈距離時喊住了他,袁紹憤恨的拂袖而去。
他雖未汝南袁氏之後,在東漢王朝享有聲譽。可現在董卓根本不講規矩,袁紹跟他講道理根本就行不通。這時候隻能用武力來解決問題,可惜袁紹此時手下並沒有多少人。而董卓不僅有涼州兵馬,還吸收了不少先前屬於何進的部下。
呂布幹掉丁原以後,投奔董卓時也帶了不少人過去。現在的董卓勢大,根本就不是袁紹一人可以抗衡的。
袁紹在董卓那裏吃了啞巴虧,董卓心情自然好的不得了。命人犒賞所有手下,然後繼續在皇宮享受生活。
山珍海味吃膩了,董卓又想要換換口味了。他隔三差五就會出宮轉轉,然後去一些山清水秀的地方。那些地方環境好,自然也就有條件滋養美女了。不說挨家挨戶,至少也是隨機抽取,然後叩開一家人的門,看看這家有沒有未出閣的閨女。
長得不好看就算了,好看的話就直接帶走,帶人丟給他們一些銀子。如果他們膽敢反抗,將士們手中的刀槍可不是吃素的。殺敵人毫不留情,殺百姓照樣如此。因為他們都是董卓的部下,不聽話就會被當場幹掉。
袁紹被氣得不輕,返迴軍營跟其他人碰頭商量。他覺得應該馬上想個辦法,不能讓董卓再這麽搞下去了。洛陽城是大家的洛陽城,可不是他董卓一個人的。他來自涼州,萬一那天玩兒煩了拍拍屁股走人,這個爛攤子到時還是得他們收拾。
事情發展到現在,袁紹已經被董卓被逼急了。先通知弟弟袁術,希望弟弟袁術可以跟他一起討伐董卓。
袁術是何等聰明,他可不會跟袁紹混。因為他從小就看不起袁紹,袁術的老媽是正房,而袁紹的老媽連個偏房都算不上。雖然袁紹是老大,但是袁術卻從未把他當成大哥。比起袁術的小心眼兒,袁紹對袁術就大方多了。
這事兒他還沒去找別人,第一個想到的就是袁術。並不是讓袁術跟他共擔風險,而是想要袁術跟他一起成就大事。董卓幹了那麽多天怒人怨的事兒,洛陽城已經快被他毀了。東漢王朝不能毀在董卓手裏,所以他們身為東漢王朝的臣子應該盡忠。
組織一切可以集結的力量,一起將董卓幹掉。然後讓皇權迴到皇帝手中,大家再一起輔佐皇帝治理天下。相信用不了多長時間,東漢王朝就可以恢複以前的盛世。
可惜他沒想到,袁術很直接的拒絕了他。不過理由看上去很符合邏輯,袁術給袁紹發信說他病了。病的不輕,身體虛弱承受不了舟車勞頓之苦。而且,現在也不是討伐董卓的時候,因為董卓是實力最強的甲方。
我們曾經說過,博弈之道取決於形勢,是合縱還是連橫,都取決於當時的實際情況。也就是四方實力,最強者甲方,次強者乙方,較弱者丙方,最弱者丁方。
最強者甲方很明顯是董卓,次強者暫定為袁紹,因為他現在跟董卓發生了衝突。而較弱者丙方,可以是袁術,也可以是任何一股勢力。還有最弱者丁方,也是最容易被忽視的一股隱藏勢力。
次強者乙方加上較弱者丙方,相加之後的實力還不及最強者甲方的一半。換另一種表達方式,甲方的戰鬥力有八千,乙方和丙方加在一起戰鬥力不足四千。
想要跟甲方鬥,這不是作死又是什麽呢。
所以袁術裝病,因為他不想聽袁紹的餿主意。除非袁紹能想出更好的主意,否則就不用指望袁術迴來幫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