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利表示,他自己還真看不上蔡氏的那點兒家當。給錢,能有他李利錢多?河東、上黨皆有鹽鐵。給地,他現在執掌半州,田地無數。他唯一能看得上眼的,就是蔡邕所留下來的那些書籍和收藏。


    這些東西失散之後,曆史上的曹操都曾為之歎息不已。對於文化傳承,李利更加有興趣。所以胡封提出這個要求之後,蔡穀聽了,那是又驚又喜。他覺得自己這個侄女婿真的很不錯,不要錢財隻要書籍。這眼光就真的是很長遠了。到時侄女兒在李利身後輔佐操持,將來好生教導子女,二十年後,一個新的世家就會出現了。


    什麽叫世家?有傳承,曆代都有英才支撐家族的,才叫世家。如董卓等輩再強,也不過是曇花一現。王允死得慘,滿門差點死絕,但祁縣王氏世代傳承不斷,這就叫世家。李利不求俗物而求可以傳承、壯大家族的典籍,這才是他厲害的地方。蔡穀心中滿意得不能再滿意,李利這個要求,圓滿的解決了蔡穀為聘禮發愁的事情。蔡家別的不多,就是各種書籍多。都是他們世代收集起來的。蔡穀不禁暗歎,李利此子,果真不同凡俗。


    蔡府擺宴,陳留諸家聞風而至,高家,謝家,阮家等紛紛登門送上賀禮。高家來的是高幹的族人。謝家說一個後世人人皆知的謝安石、謝靈運就明白了。就是這個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的謝家。阮家來的是阮瑀,他少年曾受學於蔡邕,兩家是世交。阮瑀就是曆史上的建安七子之一,他有個兒子叫阮籍,是曆史上的竹林七賢。這三家算是陳留郡頂級的世家了,其他士紳,紛至遝來的不計其數。


    蔡府自蔡邕去世後,數年未曾有喜事,現在蔡文姬遠嫁關中,看這天下形勢,將來想要隨時歸寧問安隻怕是有點難了。所以蔡穀就索性大操大辦一迴。


    酒席到了中途,又有謁者大聲唱名:“兗州毛從事到!”


    眾人都是消息靈通之輩,腦袋一轉便知是何人到了。兗州從事姓毛的,隻有一個,那就是同為陳留人的毛玠毛孝先。


    毛玠曾為陳留縣吏,後欲避亂荊州,中途而被曹操征為治中從事。現在他代表曹操來赴蔡氏之宴。蔡穀聞聲,忙起身迎出,毛玠見了蔡穀,朗笑一聲:“蔡世叔,如此喜事,怎的不通知小侄一聲?”


    蔡穀尷尬一笑,心道關中與關東勢如水火,我這嫁女到關中,如何好通知在曹操處效力的你?而且就算不通知,你這不也來了麽。於是便道:“孝先此來,使我蔡府蓬蓽增輝啊,快請入席。”


    毛玠笑著入了席,環視一圈,心道蔡氏果然交遊廣闊,嫁個寡居已久的女兒,竟然如此多人到場。於是便與眾人一一打招唿。眾人也在心中猜測毛玠的來意。


    沒多久他們就清楚了,毛玠飲了幾杯酒,便道:“玠此番前來,乃是奉了曹使君之命,特來賀喜,並替新人送上一份禮物,聊表心意。”


    卻是曹操那邊打探得清楚,確實是蔡府嫁女,關中派了兵馬來並不是想挑釁自己或者是想搞什麽事。估計也是怕沿途不安全,想一路安全護送新婦迴關中罷了。


    既然涼州兵馬確實是來辦正事的,曹操自然也不會蠢到在這種時候去壞人好事。壞了人家的婚事,關中那邊的暴怒可想而知。說起來曹操與董卓勢不兩立,但與李傕等人卻沒什麽仇怨,甚至還通過河內張楊那裏,給李傕等人送過數次禮來互通消息,拉攏關係。所以何必如此呢?


    而且曹操又向來欣賞蔡邕的書法、文學造詣。蔡邕死了,他女兒出嫁,他做為兗州之主,理所應當的要有所表示。於是便派了毛玠過來,送上一份禮物。隻是曹操莫名其妙的不知道為何,心中卻是有些遺憾失落。


    眾人一聽,是曹操派了毛玠來送禮,這心中,又自然是震了一震。蔡氏長女出嫁,什麽時候能夠驚動曹操了?無疑,是今天沒有來的新郎官和涼州的李傕,才能夠讓曹操表示善意吧?


    蔡穀心中更是歡喜。蔡氏族人就更不用說了。一個個強忍著喜意,差點就歡唿雀躍起來了。大小姐這次嫁得真不錯啊。夫家如此有勢力,連兗州曹使君都派人來道賀了。將來蔡家自然也會在兗州水漲船高啊。


    蔡家二小姐邁動著小短腿在外麵和內宅來迴跑,嘰嘰喳喳的向著姐姐報信:“姐姐姐姐,又來了一個大官兒,說是曹使君派來道賀的。”


    蔡文姬在內院,聞言微微一笑,她伸手攬把妹妹攬在懷裏。一晃三年,當年在長安府中拜祭父親的那個少年的麵容,她其實已經記不清了。再次嫁人,她心中對婚姻已經不抱什麽期待了。但李利的聲勢和諸人的聯袂登門,還是讓她感覺到了些許不一樣。尤其是這個未曾前來親迎的夫婿,向叔父索要父親遺留下來的典籍文冊,更是讓她心生歡喜。莫名的,也就對關中,又多了幾分向往。現在曹使君也派了人來,看來,自己的這個夫婿,真的很不一般呢。


    蔡府在擺宴,李利那邊,也攻破了鑿台,兵圍榆次。不知道是受李利大婚的喜事刺激還是怎的。現在河東軍戰意高昂,一個個表現得十分悍勇。似乎是要急著打進太原城,然後為他們的主公獻上新婚賀禮一般。


    高覽和高幹節節敗退,高幹在得知荀攸也在給李利效力之後,沉默了半晌,終於是鬆了一口氣:“有荀公達在,李利不可擋。並州之敗,非戰之罪也。”總算是找到了屢敗屢戰的原因了。高幹覺得,自己就算是敗逃迴了冀州,也有了充足的借口。


    誰能夠在李利、荀攸、鍾繇、衛覬以及不弱於高覽的徐晃、張遼這樣的陣容下,堅守住並州,高幹可以發誓把頭剁下來給他!


    這玩的完全不是一個遊戲嘛。人家這是仗著人多勢眾來碾壓自己。六打二,對麵還會猥瑣發育,前期還帶著匈奴人到處搞偷襲,這仗怎麽打?


    榆次看來也是守不住了。既然有了開脫的借口,也有了甩鍋的理由。高幹心態就平和了。於是他就對高覽道:“將軍,要不退守雁門,自飛狐道入冀州,為並州留存些許火種,如何?”打是打不過了,還不如多帶點人馬迴去,也好向袁紹交差。總比最後,兩個光杆司令迴去的好。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之王者降臨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黃牛道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黃牛道人並收藏三國之王者降臨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