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欽宏哪裏能有什麽決斷啊?
趙欽宏隻能強壓自己心中的驚慌問道:“我們在附近還有能支援百勝軍的部隊嗎?”
趙欽宏雖然不懂軍事,但是他畢竟是一國之君,他也知道一旦自己失去了百勝軍,自己的大梁朝將失去最重要的屏障。對燕國來說,大梁將再也沒有自保的能力。
邵展鵬的麵色更加的愁苦了:“恐怕是沒有了。我們大梁在附近確實還有一些部隊。但是,那都是用來維持地方治安的舊軍隊。他們的裝備落後,基本裝備得都是大刀長矛。而且人數也實在是太少了。能趕得及支援百勝軍的,可能也就隻有幾千人的樣子。對戰事幾乎沒有任何的影響。”
趙欽宏又問道:“那愛卿可有良策?”
邵展鵬無奈,他最怕趙欽宏問的就是這個問題。因為他是真的沒有辦法解決了。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現在大梁朝的問題是他們沒有能支援百勝軍的部隊。
可是,這個問題,邵展鵬又必須想辦法解決。現在,大梁朝幾乎是已經到了生死存亡的時刻,如果邵展鵬不想辦法解決的話。那趙欽宏要他這個兵部尚書又有什麽用呢?
邵展鵬隻能硬著頭皮,把自己在路上想到的唯一能拯救大梁的辦法說了出來。
邵展鵬知道自己的這個辦法說出來,恐怕立刻就會丟官罷爵,但是他也沒有辦法。他也不想大梁朝走向萬劫不複,於是他隻能說:“陛下,為今之計,也就隻有同燕逆議和了。”
就事論事,現在燕國確實非常希望能暫時同趙欽宏議和。如果趙欽宏的威脅不在,燕國就可以集中精力對付北方的查幹巴拉。
可是,議和對現在的大梁卻未必是一個好的選擇。
首先,從政治上來說。大梁同燕國議和,就相當於是在事實上承認了燕國的獨立地位。
這對趙欽宏剛剛累積起來的一點人望來說,絕對是個非常巨大的打擊。
其次,如果大梁退出這一次的三方混戰,也有可能是四方會戰。那麽,以燕國和天帳汗國的實力對比,天帳汗國失敗的可能性非常巨大。
等到燕國徹底的消滅了天帳汗國,至少也把天帳汗國驅趕到西域之後,大梁就要獨自承受燕國的壓力了。大梁有那個能力嗎?至少現在的大梁是沒有的。
可是,這可能也是唯一能暫時結束同燕國戰爭的辦法了。
出乎邵展鵬預料的是,趙欽宏並沒有暴怒。趙欽宏隻是緊皺著眉頭思索著。
邵展鵬小小的舒了一口氣,趙欽宏既然認真的思考起了這個問題。那就說明,在趙欽宏的心中,邵展鵬的這個建議也不算是完全沒有可取之處。
其實,就在剛剛,趙欽宏也想明白了。自己的百勝軍恐怕是保不住了。他也知道,現在他就是逼死邵展鵬,邵展鵬也沒有能力再憑空變一支百勝軍出來解圍。
而邵展鵬剛剛的建議實際上也是隱晦的向趙欽宏指出這一點。
趙欽宏聽出了邵展鵬的意思。既然百勝軍已經沒有可能救迴來了,那趙欽宏就要想辦法解決後續的問題了。至少,大梁朝的安全問題是趙欽宏不得不考量的了。
趙欽宏畢竟是一國之君,他知道想要支撐一場戰爭,需要花費多麽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財力?
現在,燕國是在同時打兩場戰爭。趙欽宏必須計算一下,燕國是否有能力再跟大梁朝打下去。如果燕國已經沒有繼續打下去的能力了,那趙欽宏隻需要以不變應萬變就可以了。如果燕國還有繼續打下去的能力,趙欽宏確實需要謹慎對待了。
趙欽宏在心中反複的權衡之後覺得,燕國確實是有繼續打下去的能力的。可是,燕國接下來的進攻力度一定不會太大。可是這就足夠大梁朝受的了。
大梁朝剛剛開始進行工業革命。他們的建設剛剛取得一點成果。如果大梁朝跟燕國不斷得消耗下去。大梁朝這些年積累下來的成果可能很快就會被消耗殆盡。
雖然大梁朝的體量更大,在消耗戰之中他們似乎應該更強勢的一方。
但是,燕國的軍事實力和工業實力都太強大了。大梁現在幾乎沒有和燕國公平競爭的資格。大梁朝的體量隻會拖累它,讓它在同燕國的競爭中落入下風。
而且這一次的大戰,燕國那一邊的損失明顯並不是很大。所以,他們甚至不用抽調新的部隊投入戰鬥。隻需要維持現有的部隊,就足以讓整個大梁朝都緊張起來。
隻要在燕國和天帳汗國的戰鬥中,燕國不出現太大的問題,燕國根本不需要調這邊的部隊迴去。那大梁就要一直麵對這麽巨大的壓力。這對趙欽宏來說可是非常不利的。
既然知道了燕國還有繼續打下去的能力。趙欽宏就要好好的思量思量,還有沒有別的辦法讓燕國主動停止戰爭呢?
趙欽宏思索了良久,也沒有找到一個合適的辦法。想來想去,似乎也隻有邵展鵬的辦法是比較可行的。
可是,這對趙欽宏這個君主來說可是非常不利的。在大梁朝幾百年的曆史上,趙欽宏是丟失土地最多的一位帝王。如果這次他再跟燕國議和,他趙欽宏就又成了第一個向敵人求和的大梁君王。可能也是第一個向敵人賠款的大梁帝王。這是趙欽宏無論如何都無法接受的。
“不過,議和看來確實是唯一的選擇了。”趙欽宏在心中呢喃著。他相信,自己的大梁朝雖然已經落入了全麵的下風。但是在北平的南麵,趙欽宏畢竟還是有幾十萬大軍在的。
那幾十萬人雖然無法攻破燕國的防線。但是保衛自家的本土還是可以的。
隻要趙欽宏把這支部隊抽調迴來,專心的布置本土的防衛,就是以燕國的強大恐怕也不能輕易的攻破他們的防線。這樣燕國確實非常有可能答應趙欽宏的求和。
“如果就這麽同燕國議和的話,朕恐怕又要下罪己詔了。朕必須想個辦法,把士紳們的恐慌和仇恨轉移出去。不讓他們把求和的帳記在朕的頭上才是。”
趙欽宏隻能強壓自己心中的驚慌問道:“我們在附近還有能支援百勝軍的部隊嗎?”
趙欽宏雖然不懂軍事,但是他畢竟是一國之君,他也知道一旦自己失去了百勝軍,自己的大梁朝將失去最重要的屏障。對燕國來說,大梁將再也沒有自保的能力。
邵展鵬的麵色更加的愁苦了:“恐怕是沒有了。我們大梁在附近確實還有一些部隊。但是,那都是用來維持地方治安的舊軍隊。他們的裝備落後,基本裝備得都是大刀長矛。而且人數也實在是太少了。能趕得及支援百勝軍的,可能也就隻有幾千人的樣子。對戰事幾乎沒有任何的影響。”
趙欽宏又問道:“那愛卿可有良策?”
邵展鵬無奈,他最怕趙欽宏問的就是這個問題。因為他是真的沒有辦法解決了。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現在大梁朝的問題是他們沒有能支援百勝軍的部隊。
可是,這個問題,邵展鵬又必須想辦法解決。現在,大梁朝幾乎是已經到了生死存亡的時刻,如果邵展鵬不想辦法解決的話。那趙欽宏要他這個兵部尚書又有什麽用呢?
邵展鵬隻能硬著頭皮,把自己在路上想到的唯一能拯救大梁的辦法說了出來。
邵展鵬知道自己的這個辦法說出來,恐怕立刻就會丟官罷爵,但是他也沒有辦法。他也不想大梁朝走向萬劫不複,於是他隻能說:“陛下,為今之計,也就隻有同燕逆議和了。”
就事論事,現在燕國確實非常希望能暫時同趙欽宏議和。如果趙欽宏的威脅不在,燕國就可以集中精力對付北方的查幹巴拉。
可是,議和對現在的大梁卻未必是一個好的選擇。
首先,從政治上來說。大梁同燕國議和,就相當於是在事實上承認了燕國的獨立地位。
這對趙欽宏剛剛累積起來的一點人望來說,絕對是個非常巨大的打擊。
其次,如果大梁退出這一次的三方混戰,也有可能是四方會戰。那麽,以燕國和天帳汗國的實力對比,天帳汗國失敗的可能性非常巨大。
等到燕國徹底的消滅了天帳汗國,至少也把天帳汗國驅趕到西域之後,大梁就要獨自承受燕國的壓力了。大梁有那個能力嗎?至少現在的大梁是沒有的。
可是,這可能也是唯一能暫時結束同燕國戰爭的辦法了。
出乎邵展鵬預料的是,趙欽宏並沒有暴怒。趙欽宏隻是緊皺著眉頭思索著。
邵展鵬小小的舒了一口氣,趙欽宏既然認真的思考起了這個問題。那就說明,在趙欽宏的心中,邵展鵬的這個建議也不算是完全沒有可取之處。
其實,就在剛剛,趙欽宏也想明白了。自己的百勝軍恐怕是保不住了。他也知道,現在他就是逼死邵展鵬,邵展鵬也沒有能力再憑空變一支百勝軍出來解圍。
而邵展鵬剛剛的建議實際上也是隱晦的向趙欽宏指出這一點。
趙欽宏聽出了邵展鵬的意思。既然百勝軍已經沒有可能救迴來了,那趙欽宏就要想辦法解決後續的問題了。至少,大梁朝的安全問題是趙欽宏不得不考量的了。
趙欽宏畢竟是一國之君,他知道想要支撐一場戰爭,需要花費多麽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財力?
現在,燕國是在同時打兩場戰爭。趙欽宏必須計算一下,燕國是否有能力再跟大梁朝打下去。如果燕國已經沒有繼續打下去的能力了,那趙欽宏隻需要以不變應萬變就可以了。如果燕國還有繼續打下去的能力,趙欽宏確實需要謹慎對待了。
趙欽宏在心中反複的權衡之後覺得,燕國確實是有繼續打下去的能力的。可是,燕國接下來的進攻力度一定不會太大。可是這就足夠大梁朝受的了。
大梁朝剛剛開始進行工業革命。他們的建設剛剛取得一點成果。如果大梁朝跟燕國不斷得消耗下去。大梁朝這些年積累下來的成果可能很快就會被消耗殆盡。
雖然大梁朝的體量更大,在消耗戰之中他們似乎應該更強勢的一方。
但是,燕國的軍事實力和工業實力都太強大了。大梁現在幾乎沒有和燕國公平競爭的資格。大梁朝的體量隻會拖累它,讓它在同燕國的競爭中落入下風。
而且這一次的大戰,燕國那一邊的損失明顯並不是很大。所以,他們甚至不用抽調新的部隊投入戰鬥。隻需要維持現有的部隊,就足以讓整個大梁朝都緊張起來。
隻要在燕國和天帳汗國的戰鬥中,燕國不出現太大的問題,燕國根本不需要調這邊的部隊迴去。那大梁就要一直麵對這麽巨大的壓力。這對趙欽宏來說可是非常不利的。
既然知道了燕國還有繼續打下去的能力。趙欽宏就要好好的思量思量,還有沒有別的辦法讓燕國主動停止戰爭呢?
趙欽宏思索了良久,也沒有找到一個合適的辦法。想來想去,似乎也隻有邵展鵬的辦法是比較可行的。
可是,這對趙欽宏這個君主來說可是非常不利的。在大梁朝幾百年的曆史上,趙欽宏是丟失土地最多的一位帝王。如果這次他再跟燕國議和,他趙欽宏就又成了第一個向敵人求和的大梁君王。可能也是第一個向敵人賠款的大梁帝王。這是趙欽宏無論如何都無法接受的。
“不過,議和看來確實是唯一的選擇了。”趙欽宏在心中呢喃著。他相信,自己的大梁朝雖然已經落入了全麵的下風。但是在北平的南麵,趙欽宏畢竟還是有幾十萬大軍在的。
那幾十萬人雖然無法攻破燕國的防線。但是保衛自家的本土還是可以的。
隻要趙欽宏把這支部隊抽調迴來,專心的布置本土的防衛,就是以燕國的強大恐怕也不能輕易的攻破他們的防線。這樣燕國確實非常有可能答應趙欽宏的求和。
“如果就這麽同燕國議和的話,朕恐怕又要下罪己詔了。朕必須想個辦法,把士紳們的恐慌和仇恨轉移出去。不讓他們把求和的帳記在朕的頭上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