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燁的話在現場引起了一片嘩然。剛剛兩人的交談,士子們也多少聽到了一些。


    王燁的毫無顧忌他們已經聽出來了。可是他們沒有想到,王燁連家天下的傳統都要挑戰。


    這可和之前不一樣,王燁之前挑動的是儒家的利益。可是現在,王燁可是連自己一起下了刀了!這讓他們如何能想得到?


    其中一位士子站出來問道:“遼侯,遼東這麽大的家業。你舍得讓給別人嗎?”


    王燁微笑著說:“不是讓給別人,而是還給遼東的百姓。遼東不是我的,它是遼東百姓的。如果沒有我,遼東還是遼東。如果沒有百姓,那遼東就隻是一塊無人的土地而已。我跟遼東的百姓之間,孰輕孰重就不用我再多說了吧?”


    士子繼續問道:“可是百姓愚鈍。如果讓他們掌握遼東,豈不是要禍亂整個遼東嗎?”


    王燁說:“所以,我才要教導他們。而且,我也不指望他們自己就能治理遼東。我為遼東留下了一整套官員的選拔和升遷製度。隻要有這個製度在,遼東就不會缺乏足以帶領百姓生活得更好的人。”


    士子繼續說:“聽聞遼侯精通墨家的學說。想來,對我儒家的學說自然是看不上的。”


    王燁說:“也不能說我看不上儒家的學說。而是我看不上被後人曲解的儒家學說。”


    士子不服氣得說:“儒家學說經過曆代大賢正義,又怎麽會被後人曲解?”


    王燁問道:“你叫什麽名字?”


    士子對王燁恭恭敬敬的行了一個禮說:“學生劉正陽,拜見遼侯。”


    王燁虛抬起自己的手讓劉正陽起身,然後問道:“你可有功名在身?”


    劉正陽說:“在下不才,承蒙各位考官錯愛,被定為此次春闈會元。”


    王燁不由得多看了這個劉正陽幾眼。所謂春闈就是大概在每年二月舉辦的會試。會試由禮部主辦,參考者都是由全國各地來的舉人。


    所謂會元就是此次會試的第一名。也就是所有進京趕考的士子中的第一人。會試之後,一般是在四月左右舉辦殿試,殿試的第一名就是我們常說的狀元了。


    劉正陽的話剛剛說完,就有一名士子補了一句:“正陽兄不僅僅是此次春闈的會元。他還是安徽的解元呢!”


    王燁再次深深的看了劉正陽一眼,所謂解元就是鄉試的第一名。看來,此人是真有真才實學在身的。


    王燁微笑著說:“已經連中兩元了啊,距離三元及第也不過是一步之遙了。”


    劉正陽不卑不亢得說:“遼侯謬讚了,差之毫厘謬以千裏。自古以來能三元及第者又能有幾人呢?”


    王燁點點頭,這個劉正陽態度不卑不亢,不被自己的名聲和地位嚇到,也沒有帶著偏見。雖然不知道是真心還是假意,他至少也謙虛了一下,看起來應該還是能擺正自己的位置的。


    三元及第就是指鄉試、會試、殿試都取得了第一名,連續拿下了解元、會元和狀元。


    在我們這邊的曆史上,可以確定的曾經連中三元的隻有22人。其中文科三元及第17人,唐代三人、宋代六人、金代一人、元代一人、明代三人、清代三人。另外明代和清代還各有兩名武狀元,加起來一共21人。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更牛的人。他不僅連中三元而且還是連奪六首。這人是明朝的黃觀,他在縣考、府考、院考、鄉試、會試、殿試之中都取得了第一名。時人稱:“三元天下有,六首世間無。”


    但是,這人卻因為在靖難的時候站錯了隊,所以被後來繼位的皇帝把記錄刪掉了。


    不過,他的事跡還是有史料記載的,因此他也確確實實是科舉史上的第一人了。


    這個劉正陽現在雖然還不如以上幾人。但是有明確曆史記載的,連中兩元的人也已經很少了,他也確確實實是個人才。


    王燁問道:“既然你有如此才華。那你應該知道以德報怨,何以報德吧?可是現在世人都隻稱頌以德報怨。那我就想知道了,夫子當年的本意是以德報怨嗎?”


    “這......”即便是劉正陽被問到這個問題,也有一些不知該如何迴答。


    有關以德報怨和以直報怨的問題,現在已經算是人盡皆知了。在這裏就不多說了。總之,在王燁看來,儒家學說之所以在後來那麽不受人待見,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為後來的儒家,為了迎合統治者而肆意篡改夫子的學說所致。


    王燁繼續說:“夫子曾說有教無類,夫子門下七十二賢之首,儒門五聖之一的複聖就出身貧寒。可是在下在遼東大興教育,卻被很多人詬病,說在下在挖天下士大夫的根基。不知,正陽認為,那些罵我的人遵從了夫子的教育嗎?”


    劉正陽微微一笑,這個問題他早有準備。他說:“當然是遵從了。夫子雖講過有教無類,但同時也說過‘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可見,夫子的本意,應該是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權利,但是並不應該將教育普及到全天下的百姓身上。”


    王燁說:“你不覺得這句話很矛盾嗎?既然人人都可以接受教育,那為什麽在教育百姓的問題上就要那麽保守呢?在我看來,這又是後人曲解了夫子的本意。”


    劉正陽說:“是嗎?這句話可是被無數大賢認同過的。遼侯可是認為,自己的學問超過了那些大賢?”


    王燁說:“我自然是沒有那麽狂妄。但是,我還是認為他們說錯了。原因很簡單,因為你說的那些大賢都是儒家的人。為了儒家的昌盛,他們自然要不停地迎合君主的想法。可是,我不會,所以我敢說真話。我不用討好任何人,這是我比他們要強的。”


    劉正陽有些無語。王燁的肆無忌憚他已經見識過了,但是這種毫不留情麵的說法,他也著實是有些不適應。而且他心裏知道,王燁說的是對的。以他的才智,他自然早已經看出來了,夫子的話確實是被人曲解了。可是,作為士人階級的一員,他又覺得自己有義務維護士人的利益。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庶民帝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貧民帥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貧民帥並收藏庶民帝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