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遠處觀望的曾鵬海越聽越覺得不對勁。
雖然他看不到戰局的變化。
但是他能聽得出來,對方的火力並沒有減弱。
那就說明,至少,萬山城的部隊並沒有遭受多大的損失。
否則,萬山城的火力一定會減弱。
這還不是最糟糕的,最糟糕的是,他明顯能聽到無數的慘叫聲。
既然已經知道了,萬山城並沒有受到多大的損失。
那麽那些慘叫又是什麽人發出來的呢?
這個問題其實根本就沒有任何懸念。
但是,曾鵬海現在已經無暇顧及這些了。
他對自己身邊的師爺說:“快,傳我的命令!放火!”
曾鵬海布置的那麽多障礙,其實還有第二層作用。
這個作用,就是它們之中有很多都是易燃物。
所以,隻要被著火的羽箭射中。
它們很容易就會著火。
聽到曾鵬海的命令,師爺一愣。
他連忙說:“老爺,我們自家的部隊還在裏麵呢!”
曾鵬海一揮手說:“顧不得那麽多了!”
“隻要能擋住萬山城的人,即便是這些部隊都死光了都值!”
曾鵬海和王燁對局到現在,他先後投入了七萬人左右的部隊。
器械錢糧消耗的更是不計其數。
對方雖然也投下了不少的本錢。
但是對手至始至終,他們的部隊數量都沒有超過三千人。
這樣一支部隊,在曾鵬海的眼中,本應該是極其弱小的。
但是現在,接連損失慘重,隨時都也可能全軍覆沒的。
居然成了自己?
這讓曾鵬海如何能忍?
之前一直沒有辦法奈何萬山城也就算了。
現在,見有希望重創萬山城。
曾鵬海已經決心要不惜一切代價了。
隻要能打一次勝仗!
隻要一次就可以!
曾鵬海在自己的心中不停的默念!
他知道,隻要自己能勝過萬山城一次,自己的威望就還有恢複的機會。
現在,在遼東軍有這樣一種說法,那就是他們最近接連輸給萬山城,其實是“非戰之罪”。
在那些持有這種想法的軍官們看來。
他們和萬山城打的根本就不是一個時代的戰爭。
萬山城武器裝備的先進,他們所有人都深有體會。
很多人開始覺得,輸給萬山城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根本就不值得感到羞愧。
那麽,隻要曾鵬海能在這一次的戰鬥中勝過萬山城一次。
哪怕是付出了巨大的代價才獲勝的。
他的威望就都能恢複一些。
更不用說,他已經大概能感覺到了。
萬山城的兵鋒大概也就隻能停在這裏了。
這一戰很有可能就是萬山城和遼東的最後一戰。
如果在最後一戰他能戰勝萬山城。
雖然付出了非常大的代價,但他也有底氣說自己是戰勝了。
更不用說,如果自己能在最後一戰打贏萬山城。
說不定,還能讓萬山城的人以後不敢輕舉妄動。
這樣一舉多得的事情,曾鵬海自然希望能辦成。
如果想要辦成這樣的事,需要他犧牲自己手下的那些士兵的話。
曾鵬海也不會有任何的猶豫。
自古以來水火無情,如果靠人力無法戰勝萬山城。
那麽曾鵬海也隻能向水火借力了。
王燁看到了火光。
他知道曾鵬海準備使用火攻戰術了。
但是曾鵬海的戰術有一個缺點。
就是他用來放火的這個地方,原本是他的營地。
所以,他雖然準備了很多易燃物。
但是卻沒有在地上澆酒水或者油之類的助燃劑。
這主要是出於安全的考慮。
可是,這樣就為王燁破除這種戰術找到了突破口。
事實上,王燁還真就想過如何破解對方的火攻。
作為一個常年看各種曆史演義的人。
他對水攻火攻什麽的,自然不會不了解。
在周圍起火之後,他首先下令士兵撤離。
然後,他事先準備的兩樣東西就派上了用場。
分別是沙袋,和土製炸藥包。
他對付火的辦法還簡單。
用炸藥包把類似推車這樣堆積易燃物品的東西炸開。
然後再用沙袋之中的沙土隔絕空氣,讓火熄滅。
很快,他們就在火場之中清理出了一條道路。
萬山城的部隊從道路之中通過。
看到萬山城輕易的破解了自己的火攻。
曾鵬海知道,自己這一次是真的沒有機會了。
他的戰士們也知道,現在是他們該上路的時候了。
當他們主將布置的所有準備,都被萬山城的人破解。
那他們就隻能用自己的生命,來扞衛自己的陣地了。
可惜的是,他們之前已經無數次驗證過了。
他們的實力真的比不上萬山城。
一場慘烈的戰鬥很快就打響了。
這一戰,遼東軍五萬大軍,最後隻逃迴去一萬多人。
其他人都被埋葬在了這個小小的山口之中。
這一戰過後,萬山城的士兵們也感到了疲憊。
不僅僅是身體上的。
更重要的是心理上的。
萬山城的每一名士兵,都親手屠戮了很多敵人。
作為一群善良的人,他們的良心是真的會痛的。
如果戰爭繼續下去,他們的精神很可能就會出問題。
甚至在萬山城的軍營之中,發生營嘯都是有可能的。
再加上萬山城的補給問題。
萬山城的攻擊箭頭也就隻能停在這裏了。
這一戰分出勝負之後,有關這一戰的結果,很快就哄傳各地。
其中,受到衝擊最大的,自然就是遼東的百姓了。
遼東的百姓是從去年開始,才漸漸的聽到了萬山城的名字。
開始的時候,百姓們是有些懼怕的。
畢竟在離自己不遠的林海之中,有了一夥上萬人的流寇。
百姓們還是很擔心的。
尤其後來聽說,朝廷的部隊幾次進山“進剿”都沒有取得預期的戰果之後。
這種恐慌就有在遼東蔓延的趨勢。
也就是後來,曾鵬海在林海的外圍布置起了大軍。
百姓們這才安定了下來。
在他們看來,在樹林之中,有地利的優勢。
萬山城的人還能和官府拚上一拚。
可是,他們要是想從林海之中出來,和官府正麵硬剛。
那就是一種找死的行為,更不用說,萬山城的人數還處在絕對的劣勢了。
在秋收結束之後,萬山城和遼東之間的戰爭陰雲就已經肉眼可見了。
那個時候,遼東的老百姓也沒有過於緊張。
頂多就是一些距離林海較近的居民,怕受到戰爭的波及而躲到了親戚家而已。
可是當戰爭真正打響之後,戰況卻出乎了所有人的預料。
雖然他看不到戰局的變化。
但是他能聽得出來,對方的火力並沒有減弱。
那就說明,至少,萬山城的部隊並沒有遭受多大的損失。
否則,萬山城的火力一定會減弱。
這還不是最糟糕的,最糟糕的是,他明顯能聽到無數的慘叫聲。
既然已經知道了,萬山城並沒有受到多大的損失。
那麽那些慘叫又是什麽人發出來的呢?
這個問題其實根本就沒有任何懸念。
但是,曾鵬海現在已經無暇顧及這些了。
他對自己身邊的師爺說:“快,傳我的命令!放火!”
曾鵬海布置的那麽多障礙,其實還有第二層作用。
這個作用,就是它們之中有很多都是易燃物。
所以,隻要被著火的羽箭射中。
它們很容易就會著火。
聽到曾鵬海的命令,師爺一愣。
他連忙說:“老爺,我們自家的部隊還在裏麵呢!”
曾鵬海一揮手說:“顧不得那麽多了!”
“隻要能擋住萬山城的人,即便是這些部隊都死光了都值!”
曾鵬海和王燁對局到現在,他先後投入了七萬人左右的部隊。
器械錢糧消耗的更是不計其數。
對方雖然也投下了不少的本錢。
但是對手至始至終,他們的部隊數量都沒有超過三千人。
這樣一支部隊,在曾鵬海的眼中,本應該是極其弱小的。
但是現在,接連損失慘重,隨時都也可能全軍覆沒的。
居然成了自己?
這讓曾鵬海如何能忍?
之前一直沒有辦法奈何萬山城也就算了。
現在,見有希望重創萬山城。
曾鵬海已經決心要不惜一切代價了。
隻要能打一次勝仗!
隻要一次就可以!
曾鵬海在自己的心中不停的默念!
他知道,隻要自己能勝過萬山城一次,自己的威望就還有恢複的機會。
現在,在遼東軍有這樣一種說法,那就是他們最近接連輸給萬山城,其實是“非戰之罪”。
在那些持有這種想法的軍官們看來。
他們和萬山城打的根本就不是一個時代的戰爭。
萬山城武器裝備的先進,他們所有人都深有體會。
很多人開始覺得,輸給萬山城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根本就不值得感到羞愧。
那麽,隻要曾鵬海能在這一次的戰鬥中勝過萬山城一次。
哪怕是付出了巨大的代價才獲勝的。
他的威望就都能恢複一些。
更不用說,他已經大概能感覺到了。
萬山城的兵鋒大概也就隻能停在這裏了。
這一戰很有可能就是萬山城和遼東的最後一戰。
如果在最後一戰他能戰勝萬山城。
雖然付出了非常大的代價,但他也有底氣說自己是戰勝了。
更不用說,如果自己能在最後一戰打贏萬山城。
說不定,還能讓萬山城的人以後不敢輕舉妄動。
這樣一舉多得的事情,曾鵬海自然希望能辦成。
如果想要辦成這樣的事,需要他犧牲自己手下的那些士兵的話。
曾鵬海也不會有任何的猶豫。
自古以來水火無情,如果靠人力無法戰勝萬山城。
那麽曾鵬海也隻能向水火借力了。
王燁看到了火光。
他知道曾鵬海準備使用火攻戰術了。
但是曾鵬海的戰術有一個缺點。
就是他用來放火的這個地方,原本是他的營地。
所以,他雖然準備了很多易燃物。
但是卻沒有在地上澆酒水或者油之類的助燃劑。
這主要是出於安全的考慮。
可是,這樣就為王燁破除這種戰術找到了突破口。
事實上,王燁還真就想過如何破解對方的火攻。
作為一個常年看各種曆史演義的人。
他對水攻火攻什麽的,自然不會不了解。
在周圍起火之後,他首先下令士兵撤離。
然後,他事先準備的兩樣東西就派上了用場。
分別是沙袋,和土製炸藥包。
他對付火的辦法還簡單。
用炸藥包把類似推車這樣堆積易燃物品的東西炸開。
然後再用沙袋之中的沙土隔絕空氣,讓火熄滅。
很快,他們就在火場之中清理出了一條道路。
萬山城的部隊從道路之中通過。
看到萬山城輕易的破解了自己的火攻。
曾鵬海知道,自己這一次是真的沒有機會了。
他的戰士們也知道,現在是他們該上路的時候了。
當他們主將布置的所有準備,都被萬山城的人破解。
那他們就隻能用自己的生命,來扞衛自己的陣地了。
可惜的是,他們之前已經無數次驗證過了。
他們的實力真的比不上萬山城。
一場慘烈的戰鬥很快就打響了。
這一戰,遼東軍五萬大軍,最後隻逃迴去一萬多人。
其他人都被埋葬在了這個小小的山口之中。
這一戰過後,萬山城的士兵們也感到了疲憊。
不僅僅是身體上的。
更重要的是心理上的。
萬山城的每一名士兵,都親手屠戮了很多敵人。
作為一群善良的人,他們的良心是真的會痛的。
如果戰爭繼續下去,他們的精神很可能就會出問題。
甚至在萬山城的軍營之中,發生營嘯都是有可能的。
再加上萬山城的補給問題。
萬山城的攻擊箭頭也就隻能停在這裏了。
這一戰分出勝負之後,有關這一戰的結果,很快就哄傳各地。
其中,受到衝擊最大的,自然就是遼東的百姓了。
遼東的百姓是從去年開始,才漸漸的聽到了萬山城的名字。
開始的時候,百姓們是有些懼怕的。
畢竟在離自己不遠的林海之中,有了一夥上萬人的流寇。
百姓們還是很擔心的。
尤其後來聽說,朝廷的部隊幾次進山“進剿”都沒有取得預期的戰果之後。
這種恐慌就有在遼東蔓延的趨勢。
也就是後來,曾鵬海在林海的外圍布置起了大軍。
百姓們這才安定了下來。
在他們看來,在樹林之中,有地利的優勢。
萬山城的人還能和官府拚上一拚。
可是,他們要是想從林海之中出來,和官府正麵硬剛。
那就是一種找死的行為,更不用說,萬山城的人數還處在絕對的劣勢了。
在秋收結束之後,萬山城和遼東之間的戰爭陰雲就已經肉眼可見了。
那個時候,遼東的老百姓也沒有過於緊張。
頂多就是一些距離林海較近的居民,怕受到戰爭的波及而躲到了親戚家而已。
可是當戰爭真正打響之後,戰況卻出乎了所有人的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