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國的這條運河是對整個美洲有著非凡意義的,一旦這條運河開通,從西往東運送物資可以縮短一個多月的時間,這比蘇伊士不遑多讓。
但是他的軍事價值也同樣一目了然,如果蘇伊士運河開通華國的戰艦同樣可以迅速部屬到東部海岸。
這意味著華國將對美加國的海岸線產生不可估量的威脅。不過不管是不列顛還是歐洲其他國家,都對這條運河的意義沒有清醒的認識。
原因是它無法通航萬噸級以上的戰艦。如果想拓寬加深運河,歐洲各國估算沒有五十年的工程絕不可能實現。
事實也的確如此,等到開通之後想第二次擴建,這的確不是光靠人力填滿就可以實現的工程。
不過王達民從來沒想過靠著巴拿馬運河通行他的航空母艦,實際上即便前世那種更先進的機械,也沒能將巴拿馬運河進一步拓寬。航母想到太平洋還是需要繞過整個美洲大陸。
不能通航大型戰艦,這就是歐洲和現在的美加國從來沒有考慮過破壞和襲擊這個工程的原因,這對他們同樣有利。
這種放心是基於歐洲普遍的巨艦巨炮心裏,在他們內心深處就是害怕華國的大白艦隊。
盡管女皇號已經沉沒在大西洋,但是那種第一次見到一堆如山一般的戰艦時形成的壓迫已經刻入歐洲現在這些官僚政治家的骨頭裏麵。
諸位猜想的一點不錯,這種心裏暗示就是我們無恥為榮的華國皇帝陛下當初製定大白艦隊巡遊世界時想要達到的目的,讓歐洲不斷的向更大的戰艦發起挑戰,讓歐洲的資源浪費在這些大鐵罐子身上。
華國的巨艦的確沒辦法通過蘇伊士運河,這個王達民沒有飛升之前,是不可能辦到的。
王達民的秘密武器正是歐洲人從不正眼一瞧的驅逐艦。
事實證明,天下武功,唯快不破,不是沒有道理的。
華國最新的驅逐艦速度可以達到68公裏,如此高速下,現有的巨炮發射速度沒法射中目標。以前王達民沒有重視驅逐艦,一是讓歐洲誤以為驅逐艦隻能對付小型目標,沒有多大價值,欺騙歐洲發展巨型戰艦。二是在電子技術沒有突破的前提下驅逐艦確實沒地方裝備更多的武器,沒有攻擊力隻能充當偵查艦,這對同樣花費不少的戰艦來說就顯得不經濟。
但是現在不同了,華國會讓世界重新認識現代海戰的戰爭模式。
香島上的船塢工廠其實早已建造了4艘新型驅逐艦,隻是在等待華國的新式電控設備和電子偵察設備。而現在這一切已經完成,這4艘戰艦正在向巴拿馬快速駛來。
四艘戰艦的設計是在劉備級鐵甲艦的基礎上加長了艦身,不過不再使用敞開式甲板,而是采用了全封閉倒三角設計,減小雷達反射麵積,同時燃煤的大煙囪也取消,取而代之的是,向海水釋放蒸汽的方式,使他初步具備了一定的隱身效果,其原本的巨炮已經不見,隻剩下一門105毫米的速射炮。但是裝備了貧鈾彈頭之後,其穿甲能力絲毫不弱,不過彈頭減小爆炸效果的確是減弱了許多。
火炮已經不是他的最大武器,魚雷已經替代了火炮的作用,左右兩門拋射式魚雷發射箱,將四枚魚雷像火箭彈一樣組裝在一起,可以在2秒內全部發射出去,而且,魚雷也不再是發射之後便靠運氣和艦長的個人魅力擊中對手。
有了二次定位能力,通過主控雷達還可以實時修正航行坐標。
在製導武器沒有出世之前,這種武器已經是大型戰艦的克星。
當然他也有缺點,就是射程上遠遠不如大型戰艦,如果沒能突破敵人的炮火覆蓋,那麽要麽發動自殺一擊,要麽隻能和對手繞圈子,看看對手會不會被轉暈了。
當然一般有經驗的艦長在突襲失敗後,都會選擇遠遁,畢竟敵人的炮彈雖然跟不上驅逐艦的速度,但是萬一被掌握了航行軌跡,那麽離覆滅就不遠了。
還有一點就是無論是華國還是世界各國海軍大型戰艦很少會單獨出沒,一般也都有驅逐艦和巡洋艦相伴。
這種情況下一擊不中逃之夭夭,是這種戰艦的不二戰鬥方式,否則很少能夠避開對方同樣高速的戰艦的捕捉。
王達民得到的情報顯示,敵人1艘戰列艦和4艘巡洋艦以及3艘驅逐艦組成的艦隊正在邁阿密進行最後的補給。
但是情報人員沒有發現敵人的潛艇,一般來講這是不大可能的。
現在艦隊普遍配置都會有1到2艘潛艇負責水下護航,但是這次沒有看到潛艇出現在坑洞內,也沒有潛艇相關的補給出現在補給清單上。
王達民的手下二毛估計敵人的潛艇並沒有在邁阿密停留,有可能直接進入墨西哥灣。
這種做法算是大膽了,但並非沒有機會,畢竟潛艇如果沿岸航行,受陸地磁力線和潮汐的影響,雷達是偵測不到潛艇蹤跡的。
如果是這樣,對於捕獵潛艇倒是個機會,王達民將情報告訴李緬,問他有沒有機會。
李緬當即同意這個計劃,派出一艘巡洋艦插入到新奧爾良和邁阿密之間的海岸線上,實施“捕撈“作業。
領命的這艘戰艦當時就在新奧爾良外海不遠,得到命令後迅速向內海駛去。
在海邊2公裏的位置,一位了望手輕易的把它找了出來,敵人很大膽,就那麽浮在海麵上向東行駛,在清澈的海水下半潛艦身清晰可見,甚至不用開啟雷達,就可以非常容易的瞄準。
忠國號巡洋艦兩門主炮同時發射了2輪炮彈,將這艘已經發現強敵的潛艇,往海邊遊去的潛艇整個掀上了海灘(吹牛不上稅),裏麵的船員無一幸免。
此時另一艘潛艇也被發現,就在第一艘的後方1公裏處,不過這艘戰艦沒有逃跑,也沒有戰鬥,而是主動發報直接表示投降,因為就在淺灘,無論如何也逃不掉。
戰鬥的時間很短,當來援救的敵軍戰艦匆匆趕來時,隻看見一艘躺在海灘上的潛艇,以及120名潛艇水手和指揮員,在原地睡覺。
就這樣美加國和華國第二次墨西哥海戰,第一局華國大勝。
但是他的軍事價值也同樣一目了然,如果蘇伊士運河開通華國的戰艦同樣可以迅速部屬到東部海岸。
這意味著華國將對美加國的海岸線產生不可估量的威脅。不過不管是不列顛還是歐洲其他國家,都對這條運河的意義沒有清醒的認識。
原因是它無法通航萬噸級以上的戰艦。如果想拓寬加深運河,歐洲各國估算沒有五十年的工程絕不可能實現。
事實也的確如此,等到開通之後想第二次擴建,這的確不是光靠人力填滿就可以實現的工程。
不過王達民從來沒想過靠著巴拿馬運河通行他的航空母艦,實際上即便前世那種更先進的機械,也沒能將巴拿馬運河進一步拓寬。航母想到太平洋還是需要繞過整個美洲大陸。
不能通航大型戰艦,這就是歐洲和現在的美加國從來沒有考慮過破壞和襲擊這個工程的原因,這對他們同樣有利。
這種放心是基於歐洲普遍的巨艦巨炮心裏,在他們內心深處就是害怕華國的大白艦隊。
盡管女皇號已經沉沒在大西洋,但是那種第一次見到一堆如山一般的戰艦時形成的壓迫已經刻入歐洲現在這些官僚政治家的骨頭裏麵。
諸位猜想的一點不錯,這種心裏暗示就是我們無恥為榮的華國皇帝陛下當初製定大白艦隊巡遊世界時想要達到的目的,讓歐洲不斷的向更大的戰艦發起挑戰,讓歐洲的資源浪費在這些大鐵罐子身上。
華國的巨艦的確沒辦法通過蘇伊士運河,這個王達民沒有飛升之前,是不可能辦到的。
王達民的秘密武器正是歐洲人從不正眼一瞧的驅逐艦。
事實證明,天下武功,唯快不破,不是沒有道理的。
華國最新的驅逐艦速度可以達到68公裏,如此高速下,現有的巨炮發射速度沒法射中目標。以前王達民沒有重視驅逐艦,一是讓歐洲誤以為驅逐艦隻能對付小型目標,沒有多大價值,欺騙歐洲發展巨型戰艦。二是在電子技術沒有突破的前提下驅逐艦確實沒地方裝備更多的武器,沒有攻擊力隻能充當偵查艦,這對同樣花費不少的戰艦來說就顯得不經濟。
但是現在不同了,華國會讓世界重新認識現代海戰的戰爭模式。
香島上的船塢工廠其實早已建造了4艘新型驅逐艦,隻是在等待華國的新式電控設備和電子偵察設備。而現在這一切已經完成,這4艘戰艦正在向巴拿馬快速駛來。
四艘戰艦的設計是在劉備級鐵甲艦的基礎上加長了艦身,不過不再使用敞開式甲板,而是采用了全封閉倒三角設計,減小雷達反射麵積,同時燃煤的大煙囪也取消,取而代之的是,向海水釋放蒸汽的方式,使他初步具備了一定的隱身效果,其原本的巨炮已經不見,隻剩下一門105毫米的速射炮。但是裝備了貧鈾彈頭之後,其穿甲能力絲毫不弱,不過彈頭減小爆炸效果的確是減弱了許多。
火炮已經不是他的最大武器,魚雷已經替代了火炮的作用,左右兩門拋射式魚雷發射箱,將四枚魚雷像火箭彈一樣組裝在一起,可以在2秒內全部發射出去,而且,魚雷也不再是發射之後便靠運氣和艦長的個人魅力擊中對手。
有了二次定位能力,通過主控雷達還可以實時修正航行坐標。
在製導武器沒有出世之前,這種武器已經是大型戰艦的克星。
當然他也有缺點,就是射程上遠遠不如大型戰艦,如果沒能突破敵人的炮火覆蓋,那麽要麽發動自殺一擊,要麽隻能和對手繞圈子,看看對手會不會被轉暈了。
當然一般有經驗的艦長在突襲失敗後,都會選擇遠遁,畢竟敵人的炮彈雖然跟不上驅逐艦的速度,但是萬一被掌握了航行軌跡,那麽離覆滅就不遠了。
還有一點就是無論是華國還是世界各國海軍大型戰艦很少會單獨出沒,一般也都有驅逐艦和巡洋艦相伴。
這種情況下一擊不中逃之夭夭,是這種戰艦的不二戰鬥方式,否則很少能夠避開對方同樣高速的戰艦的捕捉。
王達民得到的情報顯示,敵人1艘戰列艦和4艘巡洋艦以及3艘驅逐艦組成的艦隊正在邁阿密進行最後的補給。
但是情報人員沒有發現敵人的潛艇,一般來講這是不大可能的。
現在艦隊普遍配置都會有1到2艘潛艇負責水下護航,但是這次沒有看到潛艇出現在坑洞內,也沒有潛艇相關的補給出現在補給清單上。
王達民的手下二毛估計敵人的潛艇並沒有在邁阿密停留,有可能直接進入墨西哥灣。
這種做法算是大膽了,但並非沒有機會,畢竟潛艇如果沿岸航行,受陸地磁力線和潮汐的影響,雷達是偵測不到潛艇蹤跡的。
如果是這樣,對於捕獵潛艇倒是個機會,王達民將情報告訴李緬,問他有沒有機會。
李緬當即同意這個計劃,派出一艘巡洋艦插入到新奧爾良和邁阿密之間的海岸線上,實施“捕撈“作業。
領命的這艘戰艦當時就在新奧爾良外海不遠,得到命令後迅速向內海駛去。
在海邊2公裏的位置,一位了望手輕易的把它找了出來,敵人很大膽,就那麽浮在海麵上向東行駛,在清澈的海水下半潛艦身清晰可見,甚至不用開啟雷達,就可以非常容易的瞄準。
忠國號巡洋艦兩門主炮同時發射了2輪炮彈,將這艘已經發現強敵的潛艇,往海邊遊去的潛艇整個掀上了海灘(吹牛不上稅),裏麵的船員無一幸免。
此時另一艘潛艇也被發現,就在第一艘的後方1公裏處,不過這艘戰艦沒有逃跑,也沒有戰鬥,而是主動發報直接表示投降,因為就在淺灘,無論如何也逃不掉。
戰鬥的時間很短,當來援救的敵軍戰艦匆匆趕來時,隻看見一艘躺在海灘上的潛艇,以及120名潛艇水手和指揮員,在原地睡覺。
就這樣美加國和華國第二次墨西哥海戰,第一局華國大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