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州位於天雄鎮西南角,李嗣源要北上必然要經過天雄。
王達民已經知會李嗣源,你可以從衛州、相州過境,但要是靠近滑州、興華府(原興唐府也叫大名府)就視同侵略。這封信函連同反叛宣言一起召告天下,同時將原件遞送唐國朝廷。
“敬達、光遠,德鈞如果我們轉向去討伐這2個不臣,難道真的沒有把握?”
楊光遠沉思片刻道:“陛下,我與範延光的事,想必陛下也有所耳聞,但即便如此,我也不得不說,此事真的沒有把握。”
張敬達自然知道,李嗣源是多麽心疼那麽一大筆財富和軍力。可是情勢就是這樣,自己的武寧和泰寧已經全部落入敵手,除了搞點小動作,真的毫無辦法。
“陛下事實如此,那二人已成氣候啦。”張敬達後悔不已,早知道那小子如此潛力,因該早些動手才好。
“德鈞你們父子可有什麽提議?”李嗣源不甘心的轉向趙德鈞父子問道。
趙德鈞轉了一下眼珠,迴道:“陛下,臣以為不如我們退迴關中,和璐王一起嚴守關中險要,坐看鷸蚌相爭。”
“是啊,陛下四十萬草原悍騎,百萬大軍,我們這20萬步卒,還不夠塞牙縫的。”楊光遠補充道。
“不可,陛下這麽一來中原富庶之地邊可就與我們無緣啦。”張敬達大急,好不容易打下的江山,就要拱手讓人了嗎?
“而且將士們未必願意和我們西去,陛下三思!”張敬達又加了一句。
“張元帥,那你倒是出個主意啊,如今我們可稱舉世皆敵,這20萬人給養就是大難題啊。”趙德鈞想的更多。
“陛下臣願率5萬人死守中山要塞,陛下親征太原。契丹人在關內無根無憑,劫掠一番,必然北返。隻要我們奪下太原,憑借河東之力,未嚐不能東山再起。”張敬達苦勸道。
“元帥不要忘了契丹出兵的籍口,便是救援太原,我們如何在這麽短的時間內,取下太原堅城。”楊光遠反駁道。
“是啊,陛下太原城城牆之厚,天下之雄,短時攻不下來的。我們還是暫逼鋒芒,徐圖後機。”趙德鈞之子趙延壽提醒道。
太原城池確實非一時之功,這點所有人都明白,張敬達也是無話可說。
四人望向李嗣源,該說的也都說了,就看這位半正半假的下台皇帝怎麽拿主意了。
……
我們暫且放下遲遲拿不定主意的李嗣源,再來看看我們故事中第一反派主角,隻聞其名不聞其身的石敬塘。
太原府中,石敬塘意氣風發,一掃大半年的晦氣。雁門安家三父子,不日之前投效過來,契丹‘父親’南下的通道已經打開,隻等契丹的‘糧草’最後養一次膘,就可以大舉南下幫助自己取得天下。
不過在這之前,契丹的先鋒軍,已經出動,因為雲州有顆小石子擋了道,契丹人準備先拔掉它。
對於石敬塘以父侍契丹的舉動,可不止雲州李淮當街辱罵,就是安氏三父子也覺得太過了。
安重容希望以財帛代替割讓領土,否則此舉對中原腹地影響深遠,怕貽害幾世。
不過石敬塘不以為然,契丹乃遊牧民族給它一片山地又能起什麽作用。
‘’唯翰,契丹人多久可以全軍南下?”石敬塘著急問道,李嗣源20萬大軍可是已經開拔北上了。
“陛下,少則十日多則一月,耶律陛下已經敦促各部加緊運輸糧草。”
“唯翰,再辛苦一趟,就說他們條件我都答應,讓他們早點南下。”
“喏。臣這便去。”
雲州山高險峻,易守難攻素有雲中手足美譽,可見其絕佳的地理位置。它從古至今都是是直麵北方遊牧名族的最前沿,民風彪悍。
雲州城(大同)坐落在陰山長城腳下,半城半要塞,曆經百年不墜,可見其險要地形。
然而契丹確不得不強攻它,因為它會直接威脅契丹聯軍的糧道。
李淮是先帝李存瑁的第四子,李嗣源奪得帝位將其貶到雲州任刺史。
石敬塘打算割讓雲州消息傳來,李淮正在樂坊享樂,一怒之下將傳信使者當街鞭殺,並大罵石敬塘斷子絕孫。
隨後便開始組織防禦,訓練士卒發誓與雲州共存亡。
李淮的這一義舉,一下子改變了雲州百姓,對這位花花太歲的負麵影響。軍民上下一心,誓死保衛雲州城。
李淮殺了數個膽敢勸降的鄉紳之後,便無人再敢提投降二字。
但李淮畢竟不是神仙,從雲州城樓俯視塞外連綿不絕的帳篷,李淮開始冷靜下來。
“程寶,程東那些人還在嗎?”
“在,他們說一定會幫大人守護雲州至最後一人。”親信程寶道。
“告訴他們,我同意撤民,我給他們2日能撤多少算多少。”
“謝大人,末將代雲州10萬百姓感謝大人仁慈。”
“嗯,去吧。”
李淮身邊一年輕小將,跪地言道。:“父親,孩兒如何處?”
“克正,你可想好,這次可是十死無生之路,現在隨鄉民而去還可得保全。”
“父親,隻有站著死的英雄克正,沒有偷著活的孬種!”
“哈哈,吾兒是為父的種,隻有站著死英雄,沒有偷生的孬種。好!西城牆交給你了,別忘了你的話。”
雲州城內,青壯不停的加固城防,但是許多人還是忍不住迴頭看向城南,那裏聚集著他們的父母,姐妹和年弱的孩子。
突然他們發現城南那裏,開始騷動起來,無數男女老少走出臨時居住的窩棚。
“怎麽迴事?”有人驚訝的問道。
“發生了什麽?”也有人慌了起來。
“別慌,別慌,刺史大人同意了南聖大人的幫助,開始撤民了。”傳令兵適時趕到。
“真的嗎?”
“嗚嗚……太好了!”有不少士卒喜極而泣。
“兄弟們,我們的親人安全了,聽說了嗎,那南聖大人的領地內,生活可好了。沿途南聖大人都安排了人接應,不會餓死一人,走丟一人。”一個老兵招唿新加入的青壯。
“是啊,我也聽說了。”
“真想,當麵謝謝這位大人啊,不過這種老神仙一樣的人,我這輩子是見不到了。”一位已經兩鬢斑白的老卒,捏緊拳頭說道。
“聽說南聖大人是個很年輕的書生,是聖子轉世。我娘就是他的信眾,沒想到,他真派人來救她了,真好。”有了解比較多的人開始講了起來。
城內也開始動了起來,扶老攜幼,拖兒帶口,往南麵湧去,一路上數十人指揮交通,維持次序。
整個城漸漸由嘈雜轉為寂靜下來。
李淮此時也站在街上,看著那數十人指揮若定,一絲不苟。漸漸也對那位遠在被南方遙控的人物起了興趣,真是時世造英雄啊。
雖然這樣一來,將士們沒有後顧之憂,但同樣的也少了一分死戰的勇氣。
城牆上的人也從談話漸漸安靜下來。
眾人心中紛紛默念:親人平安無事。
突然一聲驚叫打破了眾人寂寥。
“不好!大家快看這邊,契丹人上來了。”原來有名士兵轉頭抹淚,瞥見遠處黑壓壓一片鐵騎緩緩蠕動,失聲驚叫道。
城牆上的士兵,攀上裙牆眺望起來。
“可惡的契丹雜碎,偏偏這個時候。”一個士兵狠狠朝牆砸了一拳,不甘道。
“快去報告大人。兄弟們,我們親人拖家帶口走不快,這次就看我們的了。”營指對傳令兵吼道。
整個城牆上一下嘈雜起來,畢竟大半人都是臨時招募的,幾時見過這種架勢,厚重的鐵騎讓人老遠就覺得窒息。
一聲清脆的吼聲傳過來,“都在幹什麽,輔兵退下城牆,弓箭手在新式掩體後麵就位,斥候女兒牆後麵就位,每十米使用潛望境,重步兵著甲上前,槍手在城腳下準備,命令一下立即上城牆,注意貼近牆壁,死了別怨人。”
“快,快,聽公子吩咐,你們去那兒……”
就這樣雲州保衛戰打響了,契丹先鋒5萬重騎15萬騎弓近20萬奴隸兵壓境。
(本章完)
王達民已經知會李嗣源,你可以從衛州、相州過境,但要是靠近滑州、興華府(原興唐府也叫大名府)就視同侵略。這封信函連同反叛宣言一起召告天下,同時將原件遞送唐國朝廷。
“敬達、光遠,德鈞如果我們轉向去討伐這2個不臣,難道真的沒有把握?”
楊光遠沉思片刻道:“陛下,我與範延光的事,想必陛下也有所耳聞,但即便如此,我也不得不說,此事真的沒有把握。”
張敬達自然知道,李嗣源是多麽心疼那麽一大筆財富和軍力。可是情勢就是這樣,自己的武寧和泰寧已經全部落入敵手,除了搞點小動作,真的毫無辦法。
“陛下事實如此,那二人已成氣候啦。”張敬達後悔不已,早知道那小子如此潛力,因該早些動手才好。
“德鈞你們父子可有什麽提議?”李嗣源不甘心的轉向趙德鈞父子問道。
趙德鈞轉了一下眼珠,迴道:“陛下,臣以為不如我們退迴關中,和璐王一起嚴守關中險要,坐看鷸蚌相爭。”
“是啊,陛下四十萬草原悍騎,百萬大軍,我們這20萬步卒,還不夠塞牙縫的。”楊光遠補充道。
“不可,陛下這麽一來中原富庶之地邊可就與我們無緣啦。”張敬達大急,好不容易打下的江山,就要拱手讓人了嗎?
“而且將士們未必願意和我們西去,陛下三思!”張敬達又加了一句。
“張元帥,那你倒是出個主意啊,如今我們可稱舉世皆敵,這20萬人給養就是大難題啊。”趙德鈞想的更多。
“陛下臣願率5萬人死守中山要塞,陛下親征太原。契丹人在關內無根無憑,劫掠一番,必然北返。隻要我們奪下太原,憑借河東之力,未嚐不能東山再起。”張敬達苦勸道。
“元帥不要忘了契丹出兵的籍口,便是救援太原,我們如何在這麽短的時間內,取下太原堅城。”楊光遠反駁道。
“是啊,陛下太原城城牆之厚,天下之雄,短時攻不下來的。我們還是暫逼鋒芒,徐圖後機。”趙德鈞之子趙延壽提醒道。
太原城池確實非一時之功,這點所有人都明白,張敬達也是無話可說。
四人望向李嗣源,該說的也都說了,就看這位半正半假的下台皇帝怎麽拿主意了。
……
我們暫且放下遲遲拿不定主意的李嗣源,再來看看我們故事中第一反派主角,隻聞其名不聞其身的石敬塘。
太原府中,石敬塘意氣風發,一掃大半年的晦氣。雁門安家三父子,不日之前投效過來,契丹‘父親’南下的通道已經打開,隻等契丹的‘糧草’最後養一次膘,就可以大舉南下幫助自己取得天下。
不過在這之前,契丹的先鋒軍,已經出動,因為雲州有顆小石子擋了道,契丹人準備先拔掉它。
對於石敬塘以父侍契丹的舉動,可不止雲州李淮當街辱罵,就是安氏三父子也覺得太過了。
安重容希望以財帛代替割讓領土,否則此舉對中原腹地影響深遠,怕貽害幾世。
不過石敬塘不以為然,契丹乃遊牧民族給它一片山地又能起什麽作用。
‘’唯翰,契丹人多久可以全軍南下?”石敬塘著急問道,李嗣源20萬大軍可是已經開拔北上了。
“陛下,少則十日多則一月,耶律陛下已經敦促各部加緊運輸糧草。”
“唯翰,再辛苦一趟,就說他們條件我都答應,讓他們早點南下。”
“喏。臣這便去。”
雲州山高險峻,易守難攻素有雲中手足美譽,可見其絕佳的地理位置。它從古至今都是是直麵北方遊牧名族的最前沿,民風彪悍。
雲州城(大同)坐落在陰山長城腳下,半城半要塞,曆經百年不墜,可見其險要地形。
然而契丹確不得不強攻它,因為它會直接威脅契丹聯軍的糧道。
李淮是先帝李存瑁的第四子,李嗣源奪得帝位將其貶到雲州任刺史。
石敬塘打算割讓雲州消息傳來,李淮正在樂坊享樂,一怒之下將傳信使者當街鞭殺,並大罵石敬塘斷子絕孫。
隨後便開始組織防禦,訓練士卒發誓與雲州共存亡。
李淮的這一義舉,一下子改變了雲州百姓,對這位花花太歲的負麵影響。軍民上下一心,誓死保衛雲州城。
李淮殺了數個膽敢勸降的鄉紳之後,便無人再敢提投降二字。
但李淮畢竟不是神仙,從雲州城樓俯視塞外連綿不絕的帳篷,李淮開始冷靜下來。
“程寶,程東那些人還在嗎?”
“在,他們說一定會幫大人守護雲州至最後一人。”親信程寶道。
“告訴他們,我同意撤民,我給他們2日能撤多少算多少。”
“謝大人,末將代雲州10萬百姓感謝大人仁慈。”
“嗯,去吧。”
李淮身邊一年輕小將,跪地言道。:“父親,孩兒如何處?”
“克正,你可想好,這次可是十死無生之路,現在隨鄉民而去還可得保全。”
“父親,隻有站著死的英雄克正,沒有偷著活的孬種!”
“哈哈,吾兒是為父的種,隻有站著死英雄,沒有偷生的孬種。好!西城牆交給你了,別忘了你的話。”
雲州城內,青壯不停的加固城防,但是許多人還是忍不住迴頭看向城南,那裏聚集著他們的父母,姐妹和年弱的孩子。
突然他們發現城南那裏,開始騷動起來,無數男女老少走出臨時居住的窩棚。
“怎麽迴事?”有人驚訝的問道。
“發生了什麽?”也有人慌了起來。
“別慌,別慌,刺史大人同意了南聖大人的幫助,開始撤民了。”傳令兵適時趕到。
“真的嗎?”
“嗚嗚……太好了!”有不少士卒喜極而泣。
“兄弟們,我們的親人安全了,聽說了嗎,那南聖大人的領地內,生活可好了。沿途南聖大人都安排了人接應,不會餓死一人,走丟一人。”一個老兵招唿新加入的青壯。
“是啊,我也聽說了。”
“真想,當麵謝謝這位大人啊,不過這種老神仙一樣的人,我這輩子是見不到了。”一位已經兩鬢斑白的老卒,捏緊拳頭說道。
“聽說南聖大人是個很年輕的書生,是聖子轉世。我娘就是他的信眾,沒想到,他真派人來救她了,真好。”有了解比較多的人開始講了起來。
城內也開始動了起來,扶老攜幼,拖兒帶口,往南麵湧去,一路上數十人指揮交通,維持次序。
整個城漸漸由嘈雜轉為寂靜下來。
李淮此時也站在街上,看著那數十人指揮若定,一絲不苟。漸漸也對那位遠在被南方遙控的人物起了興趣,真是時世造英雄啊。
雖然這樣一來,將士們沒有後顧之憂,但同樣的也少了一分死戰的勇氣。
城牆上的人也從談話漸漸安靜下來。
眾人心中紛紛默念:親人平安無事。
突然一聲驚叫打破了眾人寂寥。
“不好!大家快看這邊,契丹人上來了。”原來有名士兵轉頭抹淚,瞥見遠處黑壓壓一片鐵騎緩緩蠕動,失聲驚叫道。
城牆上的士兵,攀上裙牆眺望起來。
“可惡的契丹雜碎,偏偏這個時候。”一個士兵狠狠朝牆砸了一拳,不甘道。
“快去報告大人。兄弟們,我們親人拖家帶口走不快,這次就看我們的了。”營指對傳令兵吼道。
整個城牆上一下嘈雜起來,畢竟大半人都是臨時招募的,幾時見過這種架勢,厚重的鐵騎讓人老遠就覺得窒息。
一聲清脆的吼聲傳過來,“都在幹什麽,輔兵退下城牆,弓箭手在新式掩體後麵就位,斥候女兒牆後麵就位,每十米使用潛望境,重步兵著甲上前,槍手在城腳下準備,命令一下立即上城牆,注意貼近牆壁,死了別怨人。”
“快,快,聽公子吩咐,你們去那兒……”
就這樣雲州保衛戰打響了,契丹先鋒5萬重騎15萬騎弓近20萬奴隸兵壓境。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