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警衛連聊了一會,王達民便領著小九和四人出門而去。


    王達民現在沒地方去,在警衛連梳洗蹭了一頓早飯,時間才7點。隻好先去鎮使府。


    鎮使府裏原來劉老大人還待了幾天,不過後來就空了。這幾天劉老大人迴來述職。


    本來羅誌成也要迴來。不過武寧的形式很糟糕,張敬達的駐紮在邊疆的守軍,全都跑了。


    這還不算很多張敬達的心腹逃入大別山當起土匪,專門和羅誌成做對。


    當地的士族大戶都是和張敬達多少都有些關係的,對王達民的人也很仇視。


    相比之下劉剛的轄地更大,人口也更多,反而對抗很小。劉剛和老大人在那裏的工作開展的很順利。


    湘江的物資源源不斷的運往各地,同時各處新欣產業也開始建立起來。


    第一條連接長沙至江陵的水泥路開始建造。途中會遇到2條中型河流,這將考驗建築師的設計的是否可行。


    至於地理,王達民將後世活躍的地震帶標了出來,隻是不知道隔了1000年會不有差錯。


    早知道南麵這麽容易,王達民後悔沒有把漢國也吃下來。


    不過老大人分析後,王達民才意識到自己想的簡單了。


    吳越兩國現在裝備了些新火器,兩家鬧得挺歡,不斷向王達民購買軍火。


    沒辦法王達民提供了技術,可是處處留手。不是鋼鐵不過關,就是工具設備太差,人員技術能力爛大街。


    他們自己造的火槍質量又爛又少,不是卡殼就是炸膛。嚐過火槍的好處之後,又不甘心放棄,隻好自己研究同時向王達民購買技術和軍火。


    這便是王達民南邊的局勢。王達民站起身來,活動了幾下身體。


    然後開始沉思,南邊已經大致沒有問題,但北邊的情況就複雜了許多。


    李從厚的小朝廷還在和獨眼龍比劃談判技巧。李嗣源通過向鷹定購了5000支燧發的火槍,目前大軍行進到衛州駐紮下來,說是等待火槍交貨。


    這一舉使範延光十分緊張。雖然範延光也有數萬新軍,但訓練的不夠,而且武器彈藥嚴重不足。


    開始的時候是因為王達民向南邊用兵,武器彈藥都投入到那裏。範延光除了一些訓練用槍和彈藥,其它武器都不多。


    後來是瓦橋關形勢嚴峻,更需要武器儲備。從各種情報來看,一旦開戰,契丹人必定會馬上切斷瓦橋關後路,前後夾擊。


    瓦橋關車候和那個營的人,會在一段時間內失去補給,因此現在除了南邊少量補充彈藥,其它戰事都已經暫停,全力向瓦橋關輸送物資。


    至於範延光這邊,畢竟是後路防守,靠近王達民的地盤,輸送資源還比較容易的。


    不過有個不好的情況,王鵬的人手秘密進行調查,主要是範延光手下有幾人,確實不像話,而且個別隊伍有反水的跡象。


    王達民也通告了範延光采取措施控製這些人。但範延光好像並不在意,這好像是這個時代人的通病,對武將都很容忍,難怪宋朝會想到文人領軍的方式。


    王達民有時也考慮過這個問題,許多小說都批駁這一方式。王達民覺得,這論調並不完全對,文人領軍的宋朝可是曆史上很長的朝代,既然存在必有其合理之處。


    所以王達民的軍隊應該還是傾向於文人製軍,畢竟王達民要求軍隊將領都需要識字,士兵訓練之餘也要學習各種知識。


    或許與宋朝酸儒不同,王達民是自上而下都是‘有文化’的人,他們都是接受王達民科學教育。


    不過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畢竟王達民的人才儲備還是太少了,想要全民教育,難度可不小。


    要不然也不會推出啟世行動,讓教會的牧師替代教育工作,這裏麵的隱患可不小。


    車候探查北境損失不小,主要是漢奸趙家助紂為虐,讓許多探子在北境犧牲。


    不過北邊的消息還是源源不斷的通過車候那裏向王達民匯總報告。


    契丹、迴乞(突厥分支)現在加上阻卜(蒙古祖先)也加入了聯軍,而且行動極其迅速。陰山山脈北麵,契丹聯軍的帳篷連綿數百裏,無邊無際。


    雁門一線,除了雲州(大同)刺史李淮、應州(應縣)刺史郭崇威、寰州(東馬邑)刺史牙將劉佟怒殺使臣和刺史帶領百姓,準備誓死保衛雲州。


    其它地方已經表示投降太原,尤其朔州、應州、蔚州,代州指揮史安氏三父子直接關閉通向中原一側的關門,等待契丹新主子的到來。


    也就是說屆時契丹聯軍可以從河西走廊,雁門,飛狐口,撲向唐國腹地。


    (朔州的陳家穀曆來不是遊牧民族通行的必經之路,隻因這條峽穀又窄又長穀底遍布石卵,非常不利騎兵行軍。)


    李嗣源的20萬人除開張敬達的武寧軍和範延光的天雄軍(洛陽禁軍稱號非藩鎮駐軍),其它人無不是看風駛舵的人物。


    而李從珂的重騎軍也已經撤迴西京,打算全力防守河西走廊。


    現在隻等李從厚的太子黨與謝草原達成協約。


    王達民已經派人知會謝草原什麽時候跑路。


    5000火槍和彈藥,王達民怎麽肯會交給太子黨,隻要協約到手,自己完全可以與李嗣源在相州(衛州北)交割。然後拿上蓋了玉璽的協約去泰寧收城。


    王達李嗣源再貪婪惡心,但至少不會賣祖宗的江山。相反李從厚這個又無能又懦弱的膽小鬼,估計已經和朝臣們商量好了賣那塊地方了。


    “相公怎麽安排?”眾人問道。


    “首先,我想我們得有心裏準備,此次戰爭並非是件容易的事。”


    “這是契丹聯軍的情報,形勢非常嚴峻。敵人集合了草原上所有控弦之兵。現在陰山山脈外鐵騎多達50萬,皆是各國精銳,還有近百萬輔兵。


    趙家集合契丹數國之力,應該可以製造5000到1萬支燧發槍,我估計這支軍隊很可能用來奪取中山要塞。


    它是橫艮在我們和太原之間的最大軍寨,契丹人想深入南下吃掉我們,中山就是最好的翹板。


    李嗣源估計會孤注一擲,棄守雁門諸險,這個要塞根本守不住。必要時我們接手,盡力保住它。實在不行,炸了它。


    各部要做好動員工作,物資調配工作。同時即日起暫停關外一切貿易,全力幫助難民內遷避難。


    黑子的那些護教團蟄伏了小半年,也該動起來了,監視住劉知遠的動作。


    如果,各部能頂住壓力,盡量把敵人拖住,消耗其糧草。


    如果發生最壞的情況,各部主動退出防區,轉入遊擊。


    契丹聯軍倉促聯合,糧草必定不多。隻要挺過相持階段,反攻的機會就不遠了。”


    說道這裏王達民轉頭看向王鵬問道:“王鵬讓你托向鷹辦得事進行怎麽樣了?”


    王鵬起身報告道:“呂梁山的魯當家不願和官府牽扯,不過倒是同意與向鷹合作。”


    “嗯,向鷹的人戰力不錯,又熟習山地作戰,有呂梁山的地頭蛇從旁協助,控製陳家穀應該不成問題。


    “相公劉剛的一團,要不要撤迴來,長沙形勢不錯,留一個團在那裏太浪費了。”王鵬想到南邊局勢不錯,便開口建議道。


    “不,長沙畢竟是新占領地,沒有足夠的武力鎮不住那些地方勢力。而且收服其它領地也需要足夠的震懾。讓劉剛加緊收編各地的輔兵,還有運輸戰略資源。爭取在戰略反攻前擴編2個團。羅誌成那邊讓他收縮吧,保持1個營的兵力放在邊界上就行,我已經讓唐門的人進入武寧搞事,先讓武寧的土匪自己亂起來,我們再出來收拾。”


    “二娘,倉庫還有多少儲備?”


    “是!平安軍火庫,有中正式滑膛火槍1萬5,其中3000支計劃發往長沙,5000支將發往橫海和天雄。我們二團需要汰換600支火槍。武寧火槍損耗利害,也需要更換500支。重炮有5門,輕型炮20門。子彈有22萬2千發,炮彈還有400發。高爆彈和燃燒彈各半。”


    “梁山龍宮軍火庫裏麵有火槍5000支,重炮5門,輕型炮12門。炮彈比較多有455發。”


    “梁山的炮彈還沒發下去?”


    “是的,前一陣梁山鬧得比較利害,王虎怕敵人襲擊輜重隊,就沒發下去。”


    “抓緊點送下去。火槍夠了,滑膛槍生產轉交給天雄和平安。鋼廠和龍宮全力攻克來福槍和連發火槍。火炮生產暫停一下,改進設備準備試產線膛炮。”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鐵甲騎兵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言文武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言文武並收藏鐵甲騎兵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