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帥大營門口黑壓壓一片人,不過並未手持兵器,這也是副官肯為這些人陳情的原因。
否則必然先鎮壓再說,衝擊帥營無論在哪兒都是死罪。
這些人雖然沒有衝動,但情緒可並不平靜。
任誰知道自己的家人被不問青紅皂白被殺戮,都不會有好臉色。能夠保持理智,看來有人在背後指點了。
這個李嗣源和張敬達也能猜到,不過現在還是要忽悠住這些情緒激動的兵卒,至於秋後算賬,也要等過了這關再說。
李嗣源見這些兵卒居然不對自己下跪,也不惱。營門口衛隊前麵就位。
李嗣源開始說話:“眾將士們歸德的慘禍朕已經知曉,我一定會查明真相還大家一個公道。至於各位親人遭遇不幸,朕發誓確實不知情。大家別受人蠱惑,這其中定有誤會。”
人群中一人站出來,“陛下的話我等自然相信,可是張元帥一向治軍嚴謹,若說不是他不知情我等絕不相信。請陛下交出張敬達,給大夥一個交代。”
“此事,容朕考慮一下如何?”
“可以,我等追隨陛下多年,都是沙場上搏命過來的。我等相信陛下會給我們交代的”。
“如此甚好,那就請大家暫時迴兵營等朕消息如何?”
“這恐怕不行,陛下今日必須得給我等一個交代”。
“對,必須給交代。”人群憤怒起來,這是要忽悠他們的節奏,一等迴營怕是立刻就會幽禁,秘密處置。
如今兵營前,圍觀的府兵越聚越多,反正豁出去了,在這裏也不怕李嗣源動手。
李嗣源皺起眉頭,張敬達說的確實有理,圍觀了這麽多將士,要是直接鎮壓,怕是寒了所有人的心,說不定更大規模的營嘯就要發生。
“好吧,朕發誓一定給大家一個滿意的交代,你們把大臣們放了吧,我們也好商議一下處理的辦法。”皇帝第二次發表自己的誓言。
李嗣源害怕手下兵將造反的傳聞又一次被證實。
王達民造反的事可不小,有關江陵要塞被半日夷平的事,朝廷已經獲得確切消息。
而且連唐朝都不敢輕易得罪的楚越兩國被一日滅國也已傳來。
如今張敬達的武寧鎮和泰寧鎮也已經岌岌可危,隨時會被王達民吃掉。
也就是說王達民不知不覺間已經拿下了半個中原。
從瓦橋關以南太行山以東一直沿這條線向南都是或者即將是王達民的勢力範圍。可以說王達民的地盤,比之李嗣源還要龐大。
李嗣源當然知道此事,王達民半月時間裏,地盤一下子擴大一倍,此事還是拜他所賜。
他的丞相大人在下首,介紹王達民的情況。李嗣源極為反感這位侃侃而談的薛文通,但是迫於士族壓力不得不,任用其為百官之首。
“薛卿,這些情況我已明了,你還是講重點吧,這個事如何解決。”李嗣源不耐的問道。
“陛下,臣和大臣們商議多時,如今王賊勢大。硬碰沒有把握,我們需要以退為進。”薛文通也是光棍,毫不在乎李嗣源的態度。
“如何以退為進?”
“陛下隻需下詔退位,讓位給王達民。”
“什麽?你竟要我退位!你們也要造反嗎?”李嗣源驚恐道,這大臣竟然要聯合逼宮了嗎?
這兩位大臣都是朝中重臣,不過絕不是忠臣。
有關這兩位的傳聞可不少,不過不到最後這二人不會輕易表態。如今突然來這麽一手,難怪李嗣源會這麽想。
“陛下莫急,這皇位最終還是陛下的,王賊不敢接這旨意,否則他必會受千夫所指。”禦史大夫霍彥威不慌不忙道。
“哦,為何?”李嗣源冷笑道。
“陛下詔書自省,文字間可描繪成受軍鎮壓迫的無辜之君,歸德的錯誤是張元帥手下自作主張的行為,但陛下豈會讓忠臣受罪。陛下要將過錯攬在自己身上,這樣張元帥就可撇清。
隻要民意轉向到受盡屈辱和脅迫的陛下身上,王賊即便知道我們是陽謀,那又如何,他敢冒失去根基地民心的危險,接這份詔書嗎?”
李嗣源沉思良久,這二人是想弄假成真,還是真的想幫他呢。
丞相薛文通上前一步道:“陛下這是臣斟酌後草擬的詔書,陛下看看有無問題,這事還是需要盡快頒發下去,拖的時間越久,軍心散的越快,王賊的勢力越大,要是被他們提前稱帝一切就完了。”
李嗣源究竟如何考慮,才接下這份亙古未聞詔書,已經無法考量。
不過王達民看到這份所謂讓賢詔時,不得不慶幸羅誌成提早了一天拿下了武寧。
這份東西就是來惡心人的,原本王達民不明白這東西背後的含義。
劉德及時阻止了王達民的手下慫恿王達民接任皇帝的意思。
並給王達民仔細的逐句解釋那些晦澀春秋句法,以及其蘊藏的用意。
“真惡心人。”
“嗬嗬,這是士人大家族慣用的手段,估計是當年那位連中三甲的薛大才子的手筆了。朝廷的方法和我們正好相反呢。”
“劉老大人指的是,我們的教會嗎?”
“是的,相公。教會聚集多數是貧窮的鄉人,識字非常有限。相公是通過口口相傳,互相傳遞的方式將我們的理念傳達給普通人。朝廷則握住士人的喉舌,以士族為民意基礎。兩者有利有弊,就看怎麽鬥了。”
“是啊,我們這邊能寫這麽一手漂亮字的人可沒有,拚音普及吧。向我們控製的所有教區輸送牧師,教授拚音習字,白話文報紙通過教區點向教民免費派發。”
“相公真要這麽做嗎?”劉德有點擔心的說道。
“都打臉了,不還擊可不是我的性格,不過就是啟世計劃提前一點罷了。”
“我們印刷機儲備還差一點。”範二娘插嘴道。
“讓趙三想辦法,造紙廠沒問題吧?”王達民說道。
“沒問題,紙張儲備了幾個倉庫呢。”二娘迴答。
“好可惜,要不厚個臉皮,把地盤拿到手再說?”王達民開玩笑道。
“也不是不行,不過我建議還是緩緩,咱們官吏儲備已經到底了,你擴張的速度,遠遠高出範將軍辛苦培養那點官吏,而我們自己的人才儲備才剛剛鋪開,至少一兩年內根本派不上用處。
“是啊,相公。我們忠武鎮還比較靠譜點,剛拿下的地方,都還是原來的官吏在管理,這不穩!”羅誌成擔憂道。
“我就是想想,這種好事哪那麽簡單輪到我們,我看這事沒那麽簡單。八成是有人在搞鬼,李嗣源說不好這次可能真要下台了。我們在洛陽的人打探到,太子府動作很大,估計是士族們想換人了。不知道是李從厚還是李從珂?”
“確實很像薛文通,霍彥威的作風,能讓這兩個政壇不倒翁,,作出這種表態,應該是太子那邊下決心了。不過相公可太小看李嗣源和張敬達了,這2人不會那麽輕易就範的。”劉德點頭又搖頭的說道。
劉德想了片刻指著桌上的詔書又繼續說道:“朝廷這個東西,我隻能捏著鼻子認下。武寧鎮既然拿下了,就絕對不還。泰寧鎮是個麻煩,隻能交換了。和李嗣源談判吧,用火槍換泰寧。”
“派誰去?”王達民略一想,便同意了劉德的建議。
“我去吧?”老大人說道。
“不成,長沙鎮離不了你,而且我不放心!”王達民立刻反對。
劉德聽了心裏一熱,他知道自己去洛陽不可能有危險,洛陽現在絕對不敢動他,否則王達民便有了好借口,對泰寧動手。但王達民還是擔心他的安危。
王達民想了一下說道:“有個人挺合適。”
(本章完)
否則必然先鎮壓再說,衝擊帥營無論在哪兒都是死罪。
這些人雖然沒有衝動,但情緒可並不平靜。
任誰知道自己的家人被不問青紅皂白被殺戮,都不會有好臉色。能夠保持理智,看來有人在背後指點了。
這個李嗣源和張敬達也能猜到,不過現在還是要忽悠住這些情緒激動的兵卒,至於秋後算賬,也要等過了這關再說。
李嗣源見這些兵卒居然不對自己下跪,也不惱。營門口衛隊前麵就位。
李嗣源開始說話:“眾將士們歸德的慘禍朕已經知曉,我一定會查明真相還大家一個公道。至於各位親人遭遇不幸,朕發誓確實不知情。大家別受人蠱惑,這其中定有誤會。”
人群中一人站出來,“陛下的話我等自然相信,可是張元帥一向治軍嚴謹,若說不是他不知情我等絕不相信。請陛下交出張敬達,給大夥一個交代。”
“此事,容朕考慮一下如何?”
“可以,我等追隨陛下多年,都是沙場上搏命過來的。我等相信陛下會給我們交代的”。
“如此甚好,那就請大家暫時迴兵營等朕消息如何?”
“這恐怕不行,陛下今日必須得給我等一個交代”。
“對,必須給交代。”人群憤怒起來,這是要忽悠他們的節奏,一等迴營怕是立刻就會幽禁,秘密處置。
如今兵營前,圍觀的府兵越聚越多,反正豁出去了,在這裏也不怕李嗣源動手。
李嗣源皺起眉頭,張敬達說的確實有理,圍觀了這麽多將士,要是直接鎮壓,怕是寒了所有人的心,說不定更大規模的營嘯就要發生。
“好吧,朕發誓一定給大家一個滿意的交代,你們把大臣們放了吧,我們也好商議一下處理的辦法。”皇帝第二次發表自己的誓言。
李嗣源害怕手下兵將造反的傳聞又一次被證實。
王達民造反的事可不小,有關江陵要塞被半日夷平的事,朝廷已經獲得確切消息。
而且連唐朝都不敢輕易得罪的楚越兩國被一日滅國也已傳來。
如今張敬達的武寧鎮和泰寧鎮也已經岌岌可危,隨時會被王達民吃掉。
也就是說王達民不知不覺間已經拿下了半個中原。
從瓦橋關以南太行山以東一直沿這條線向南都是或者即將是王達民的勢力範圍。可以說王達民的地盤,比之李嗣源還要龐大。
李嗣源當然知道此事,王達民半月時間裏,地盤一下子擴大一倍,此事還是拜他所賜。
他的丞相大人在下首,介紹王達民的情況。李嗣源極為反感這位侃侃而談的薛文通,但是迫於士族壓力不得不,任用其為百官之首。
“薛卿,這些情況我已明了,你還是講重點吧,這個事如何解決。”李嗣源不耐的問道。
“陛下,臣和大臣們商議多時,如今王賊勢大。硬碰沒有把握,我們需要以退為進。”薛文通也是光棍,毫不在乎李嗣源的態度。
“如何以退為進?”
“陛下隻需下詔退位,讓位給王達民。”
“什麽?你竟要我退位!你們也要造反嗎?”李嗣源驚恐道,這大臣竟然要聯合逼宮了嗎?
這兩位大臣都是朝中重臣,不過絕不是忠臣。
有關這兩位的傳聞可不少,不過不到最後這二人不會輕易表態。如今突然來這麽一手,難怪李嗣源會這麽想。
“陛下莫急,這皇位最終還是陛下的,王賊不敢接這旨意,否則他必會受千夫所指。”禦史大夫霍彥威不慌不忙道。
“哦,為何?”李嗣源冷笑道。
“陛下詔書自省,文字間可描繪成受軍鎮壓迫的無辜之君,歸德的錯誤是張元帥手下自作主張的行為,但陛下豈會讓忠臣受罪。陛下要將過錯攬在自己身上,這樣張元帥就可撇清。
隻要民意轉向到受盡屈辱和脅迫的陛下身上,王賊即便知道我們是陽謀,那又如何,他敢冒失去根基地民心的危險,接這份詔書嗎?”
李嗣源沉思良久,這二人是想弄假成真,還是真的想幫他呢。
丞相薛文通上前一步道:“陛下這是臣斟酌後草擬的詔書,陛下看看有無問題,這事還是需要盡快頒發下去,拖的時間越久,軍心散的越快,王賊的勢力越大,要是被他們提前稱帝一切就完了。”
李嗣源究竟如何考慮,才接下這份亙古未聞詔書,已經無法考量。
不過王達民看到這份所謂讓賢詔時,不得不慶幸羅誌成提早了一天拿下了武寧。
這份東西就是來惡心人的,原本王達民不明白這東西背後的含義。
劉德及時阻止了王達民的手下慫恿王達民接任皇帝的意思。
並給王達民仔細的逐句解釋那些晦澀春秋句法,以及其蘊藏的用意。
“真惡心人。”
“嗬嗬,這是士人大家族慣用的手段,估計是當年那位連中三甲的薛大才子的手筆了。朝廷的方法和我們正好相反呢。”
“劉老大人指的是,我們的教會嗎?”
“是的,相公。教會聚集多數是貧窮的鄉人,識字非常有限。相公是通過口口相傳,互相傳遞的方式將我們的理念傳達給普通人。朝廷則握住士人的喉舌,以士族為民意基礎。兩者有利有弊,就看怎麽鬥了。”
“是啊,我們這邊能寫這麽一手漂亮字的人可沒有,拚音普及吧。向我們控製的所有教區輸送牧師,教授拚音習字,白話文報紙通過教區點向教民免費派發。”
“相公真要這麽做嗎?”劉德有點擔心的說道。
“都打臉了,不還擊可不是我的性格,不過就是啟世計劃提前一點罷了。”
“我們印刷機儲備還差一點。”範二娘插嘴道。
“讓趙三想辦法,造紙廠沒問題吧?”王達民說道。
“沒問題,紙張儲備了幾個倉庫呢。”二娘迴答。
“好可惜,要不厚個臉皮,把地盤拿到手再說?”王達民開玩笑道。
“也不是不行,不過我建議還是緩緩,咱們官吏儲備已經到底了,你擴張的速度,遠遠高出範將軍辛苦培養那點官吏,而我們自己的人才儲備才剛剛鋪開,至少一兩年內根本派不上用處。
“是啊,相公。我們忠武鎮還比較靠譜點,剛拿下的地方,都還是原來的官吏在管理,這不穩!”羅誌成擔憂道。
“我就是想想,這種好事哪那麽簡單輪到我們,我看這事沒那麽簡單。八成是有人在搞鬼,李嗣源說不好這次可能真要下台了。我們在洛陽的人打探到,太子府動作很大,估計是士族們想換人了。不知道是李從厚還是李從珂?”
“確實很像薛文通,霍彥威的作風,能讓這兩個政壇不倒翁,,作出這種表態,應該是太子那邊下決心了。不過相公可太小看李嗣源和張敬達了,這2人不會那麽輕易就範的。”劉德點頭又搖頭的說道。
劉德想了片刻指著桌上的詔書又繼續說道:“朝廷這個東西,我隻能捏著鼻子認下。武寧鎮既然拿下了,就絕對不還。泰寧鎮是個麻煩,隻能交換了。和李嗣源談判吧,用火槍換泰寧。”
“派誰去?”王達民略一想,便同意了劉德的建議。
“我去吧?”老大人說道。
“不成,長沙鎮離不了你,而且我不放心!”王達民立刻反對。
劉德聽了心裏一熱,他知道自己去洛陽不可能有危險,洛陽現在絕對不敢動他,否則王達民便有了好借口,對泰寧動手。但王達民還是擔心他的安危。
王達民想了一下說道:“有個人挺合適。”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