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8章 文程再謀,另辟蹊徑
重生明末,我是反賊張獻忠 作者:蘿卜小衫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與此同時,豪格那邊收到了火器測試結果不佳的消息。
他與親信在密室中商議,謀士麵露喜色,“王爺,這可是大好時機。
多爾袞的火器計劃眼看要失敗,咱們可以聯合其他旗主,在朝堂上再度發難,讓他放棄這勞民傷財的計劃。”
豪格卻一臉謹慎,“先別輕舉妄動。
多爾袞豈是輕易言敗之人,咱們暗中觀察,等他真正焦頭爛額之時,再出手一擊。”
幾日後,朝堂之上,多爾袞提出要加大對火器研發的支持力度,包括增派人手、放寬采購限製等。
不出所料,豪格第一個站出來反對,“攝政王,之前投入大量資源,結果卻不盡人意。
繼續下去,不僅耗費錢財,還會讓將士們對新武器失去信心,不如迴歸傳統騎射訓練。”
其他支持豪格的旗主也紛紛附和,朝堂上一片反對之聲。
多爾袞強壓怒火,目光掃視眾人,“本王心意已決,火器研發勢在必行。
此次雖未達到預期,但已然有進展。若現在放棄,之前的努力都將付諸東流。”
正僵持不下時,範文程站出來打圓場:“諸位,攝政王與豪格王爺所言皆有道理。
依臣之見,可先劃出部分資源,繼續維持火器研發,同時也加強傳統騎射訓練,雙管齊下,確保八旗實力穩步提升。”
多爾袞與豪格對視一眼,雙方都明白這是當下能接受的妥協方案。
散朝後,範文程快步追上多爾袞,低聲說道:“攝政王,臣有要事相商。”
多爾袞微微點頭,示意他一同前往書房。
待書房門緊閉,範文程上前一步,拱手說道:“攝政王,臣聽聞今日火器測試結果未達預期,此事關乎我八旗未來入關大業,不可不重視。
依臣之見,我們不妨從張獻忠那邊搶奪一些火炮和火槍。
隻要有了成品,以咱們工匠的手藝,定能拆解研究,加以仿製,不信造不出威力相當的火器。”
多爾袞聽後,目光驟然一亮,在房內踱步沉思片刻,說道:“此計倒是可行。
隻是張獻忠必定對火器嚴加防範,想要搶奪談何容易。”
範文程早有思量,不慌不忙道:“攝政王,張獻忠勢力雖大,但也並非無懈可擊。
咱們可挑選一支精銳的突襲部隊,扮作商旅或流民,混入其勢力範圍周邊。
再尋機而動,趁其不備,發動突襲,搶奪火器。”
多爾袞微微皺眉,“此去兇險萬分,若行動失敗,不僅折損兵力,還會打草驚蛇,讓張獻忠有所防備。”
範文程胸有成竹地迴應:“攝政王,我們之前在關內就安插有內應,摸清火器的存放位置與守衛情況不難。
同時,突襲部隊需配備最精良的裝備與最勇猛的將士,由經驗豐富的將領帶隊,如此便能最大程度提高行動成功率。”
多爾袞覺得有理,又問:“那內應又該如何聯絡。”
範文程思索片刻,說道:“臣聽聞張獻忠麾下有不少降兵降將,他們之中或許有人因各種緣由心懷不滿。
我們可暗中派人接觸,許以重金與重賞,策反一二,為我所用。”
多爾袞點頭認可,
“此事就交由你全權負責,務必謹慎行事,不可走漏半點風聲。
若能成功搶奪火器,對我八旗來說,無疑是一大助力。”
範文程領命而去,迅速展開行動。
他先是在之前明軍降兵降將中秘密篩選出幾個有策反可能的對象,而後安排心腹之人與其接觸。
一番利誘威逼之下,終有一人答應充當內應,此人正是李定國軍中一位負責火器庫周邊巡邏的排長。
與此同時,範文程與多爾袞精心挑選了一支兩百人的精銳突襲部隊,由勇將圖賴帶隊。
圖賴作戰經驗豐富,勇猛無比,且心思縝密,接到任務後,他帶領將士們日夜苦練突襲戰術,研究應對各種突發情況的策略。
幾日後,內應傳來消息,張獻忠在一處邊境重鎮的倉庫中存放了一批新造的火炮與火槍,守衛雖嚴,但在特定時段會有換崗交接的間隙,可趁機下手。
圖賴得知消息後,率領突襲部隊即刻出發。
他們晝伏夜出,一路喬裝打扮,避開張獻忠的巡邏部隊,悄然逼近那座重鎮。
到了預定突襲之夜,天空陰雲密布,夜色如墨。
圖賴率將士們摸到火器庫附近,按照內應提供的情報,找準換崗間隙,迅速發動攻擊。
刹那間,喊殺聲四起,清軍如鬼魅般衝入守衛薄弱的火器庫,守衛們猝不及防,被打得措手不及。
一番激烈廝殺後,圖賴成功奪取了一門火炮與六支火槍,帶著戰利品迅速撤離。
待李定國的大部隊趕來時,他們早已消失在夜色之中。
多爾袞得知行動成功,大喜過望,立刻下令將搶奪來的火器送往工坊,讓工匠們日夜拆解研究。
湯若望與工匠們如獲至寶,全身心投入到仿製工作中。
而豪格那邊,聽聞此事後,心中又嫉又恨。
他知道,多爾袞離成功又近了一步,自己必須得加快謀劃,否則,權力的天平將徹底向多爾袞傾斜 。
多爾袞滿懷期待地等著火器工坊傳來好消息,卻沒想到,日子一天天過去,工坊裏竟毫無突破性進展。
一日,他再次親臨工坊,看著堆積如山的殘次品,臉色愈發陰沉。
湯若望和工匠們滿臉羞愧,站在一旁,大氣都不敢出。
多爾袞隨手拿起一支仿製的火槍,掂量了一下,又重重地放下,“本王不惜代價,讓你們搶奪火器,為的就是能盡快造出威力相當的武器。
可你們看看,這都過去多久了,就造出這些徒有其表的東西?”
湯若望趕忙上前,解釋道:“王爺,張獻忠所用的水利衝壓技術,實在是精妙。
我們習慣的注漿鍛造,雖也能成型,但無論是在工藝精度還是材料密度上,都遠不及他們。
這火槍,看似外形一樣,實則內部構造千差萬別,導致體積大、重量沉不說,還極易炸膛。”
一位老工匠也跪地哭訴:“攝政王,我們日夜鑽研,可這技術鴻溝,實在難以跨越。
水利衝壓需搭建大型水利設施,咱們在這關外,哪有這般條件啊。
而且我們從未接觸過水利衝壓,連具體什麽時候都不清楚。”
多爾袞在工坊裏來迴踱步,心中怒火中燒卻又無可奈何。
他深知,若不能突破這技術瓶頸,八旗入關依舊遙遙無期。
迴到王府,多爾袞正愁眉不展,突然,範文程求見。
他快步走進書房,見多爾袞一臉愁容,心中已然明白幾分。
“攝政王,可是為了火器研發之事發愁?”
多爾袞長歎一聲,“正是。本以為有了樣板,便可迎刃而解,沒想到,這技術難題如此棘手。”
範文程沉思片刻,說道:“攝政王,既然咱們短時間內無法攻克水利衝壓技術,不如換個思路。
咱們可以先嚐試改良注漿鍛造工藝,盡可能提升火器性能。
同時,派人去關內,秘密招募熟悉水利衝壓技術的工匠,或許能有轉機。”
多爾袞聽後,眼中閃過一絲希望,“這倒是個辦法。
不過,關內招募工匠,談何容易,且不說路途遙遠,張獻忠必定對這類工匠看管甚嚴。”
範文程迴道:“攝政王,我們可以許以重金,再派一些機敏的細作,扮作商人,混入關內。
先在周邊地區放出風聲,高價求購會水利衝壓技術的工匠,再通過秘密渠道,將他們帶出。”
多爾袞點頭同意,“此事就交給你去辦,務必謹慎小心。
同時,督促工坊的工匠們,加快改良工藝的步伐。”
範文程領命而去。
而豪格那邊,也聽聞了火器研發遇阻的消息。
他的謀士興奮地說:“王爺,這可是個好機會。
多爾袞現在焦頭爛額,咱們可以再次聯合其他旗主,在朝堂上彈劾他,說他勞民傷財,讓他下不了台。”
豪格卻搖了搖頭,“不可。
現在彈劾,反而會讓他警惕。
咱們再等一等,等他黔驢技窮之時,再給他致命一擊。”
在接下來的日子裏,範文程一邊派人秘密前往關內招募工匠。
一邊頻繁出入火器工坊,與湯若望和工匠們商討改良工藝的方法。
然而,進展依舊緩慢,每一次嚐試,都伴隨著失敗與挫折。
而多爾袞,在麵對內部的質疑聲與外部的壓力下,內心的焦慮也與日俱增。
他深知,時間不等人,若不能盡快解決火器問題,不僅自己的威望會受損,八旗的未來也將陷入危機 。
他與親信在密室中商議,謀士麵露喜色,“王爺,這可是大好時機。
多爾袞的火器計劃眼看要失敗,咱們可以聯合其他旗主,在朝堂上再度發難,讓他放棄這勞民傷財的計劃。”
豪格卻一臉謹慎,“先別輕舉妄動。
多爾袞豈是輕易言敗之人,咱們暗中觀察,等他真正焦頭爛額之時,再出手一擊。”
幾日後,朝堂之上,多爾袞提出要加大對火器研發的支持力度,包括增派人手、放寬采購限製等。
不出所料,豪格第一個站出來反對,“攝政王,之前投入大量資源,結果卻不盡人意。
繼續下去,不僅耗費錢財,還會讓將士們對新武器失去信心,不如迴歸傳統騎射訓練。”
其他支持豪格的旗主也紛紛附和,朝堂上一片反對之聲。
多爾袞強壓怒火,目光掃視眾人,“本王心意已決,火器研發勢在必行。
此次雖未達到預期,但已然有進展。若現在放棄,之前的努力都將付諸東流。”
正僵持不下時,範文程站出來打圓場:“諸位,攝政王與豪格王爺所言皆有道理。
依臣之見,可先劃出部分資源,繼續維持火器研發,同時也加強傳統騎射訓練,雙管齊下,確保八旗實力穩步提升。”
多爾袞與豪格對視一眼,雙方都明白這是當下能接受的妥協方案。
散朝後,範文程快步追上多爾袞,低聲說道:“攝政王,臣有要事相商。”
多爾袞微微點頭,示意他一同前往書房。
待書房門緊閉,範文程上前一步,拱手說道:“攝政王,臣聽聞今日火器測試結果未達預期,此事關乎我八旗未來入關大業,不可不重視。
依臣之見,我們不妨從張獻忠那邊搶奪一些火炮和火槍。
隻要有了成品,以咱們工匠的手藝,定能拆解研究,加以仿製,不信造不出威力相當的火器。”
多爾袞聽後,目光驟然一亮,在房內踱步沉思片刻,說道:“此計倒是可行。
隻是張獻忠必定對火器嚴加防範,想要搶奪談何容易。”
範文程早有思量,不慌不忙道:“攝政王,張獻忠勢力雖大,但也並非無懈可擊。
咱們可挑選一支精銳的突襲部隊,扮作商旅或流民,混入其勢力範圍周邊。
再尋機而動,趁其不備,發動突襲,搶奪火器。”
多爾袞微微皺眉,“此去兇險萬分,若行動失敗,不僅折損兵力,還會打草驚蛇,讓張獻忠有所防備。”
範文程胸有成竹地迴應:“攝政王,我們之前在關內就安插有內應,摸清火器的存放位置與守衛情況不難。
同時,突襲部隊需配備最精良的裝備與最勇猛的將士,由經驗豐富的將領帶隊,如此便能最大程度提高行動成功率。”
多爾袞覺得有理,又問:“那內應又該如何聯絡。”
範文程思索片刻,說道:“臣聽聞張獻忠麾下有不少降兵降將,他們之中或許有人因各種緣由心懷不滿。
我們可暗中派人接觸,許以重金與重賞,策反一二,為我所用。”
多爾袞點頭認可,
“此事就交由你全權負責,務必謹慎行事,不可走漏半點風聲。
若能成功搶奪火器,對我八旗來說,無疑是一大助力。”
範文程領命而去,迅速展開行動。
他先是在之前明軍降兵降將中秘密篩選出幾個有策反可能的對象,而後安排心腹之人與其接觸。
一番利誘威逼之下,終有一人答應充當內應,此人正是李定國軍中一位負責火器庫周邊巡邏的排長。
與此同時,範文程與多爾袞精心挑選了一支兩百人的精銳突襲部隊,由勇將圖賴帶隊。
圖賴作戰經驗豐富,勇猛無比,且心思縝密,接到任務後,他帶領將士們日夜苦練突襲戰術,研究應對各種突發情況的策略。
幾日後,內應傳來消息,張獻忠在一處邊境重鎮的倉庫中存放了一批新造的火炮與火槍,守衛雖嚴,但在特定時段會有換崗交接的間隙,可趁機下手。
圖賴得知消息後,率領突襲部隊即刻出發。
他們晝伏夜出,一路喬裝打扮,避開張獻忠的巡邏部隊,悄然逼近那座重鎮。
到了預定突襲之夜,天空陰雲密布,夜色如墨。
圖賴率將士們摸到火器庫附近,按照內應提供的情報,找準換崗間隙,迅速發動攻擊。
刹那間,喊殺聲四起,清軍如鬼魅般衝入守衛薄弱的火器庫,守衛們猝不及防,被打得措手不及。
一番激烈廝殺後,圖賴成功奪取了一門火炮與六支火槍,帶著戰利品迅速撤離。
待李定國的大部隊趕來時,他們早已消失在夜色之中。
多爾袞得知行動成功,大喜過望,立刻下令將搶奪來的火器送往工坊,讓工匠們日夜拆解研究。
湯若望與工匠們如獲至寶,全身心投入到仿製工作中。
而豪格那邊,聽聞此事後,心中又嫉又恨。
他知道,多爾袞離成功又近了一步,自己必須得加快謀劃,否則,權力的天平將徹底向多爾袞傾斜 。
多爾袞滿懷期待地等著火器工坊傳來好消息,卻沒想到,日子一天天過去,工坊裏竟毫無突破性進展。
一日,他再次親臨工坊,看著堆積如山的殘次品,臉色愈發陰沉。
湯若望和工匠們滿臉羞愧,站在一旁,大氣都不敢出。
多爾袞隨手拿起一支仿製的火槍,掂量了一下,又重重地放下,“本王不惜代價,讓你們搶奪火器,為的就是能盡快造出威力相當的武器。
可你們看看,這都過去多久了,就造出這些徒有其表的東西?”
湯若望趕忙上前,解釋道:“王爺,張獻忠所用的水利衝壓技術,實在是精妙。
我們習慣的注漿鍛造,雖也能成型,但無論是在工藝精度還是材料密度上,都遠不及他們。
這火槍,看似外形一樣,實則內部構造千差萬別,導致體積大、重量沉不說,還極易炸膛。”
一位老工匠也跪地哭訴:“攝政王,我們日夜鑽研,可這技術鴻溝,實在難以跨越。
水利衝壓需搭建大型水利設施,咱們在這關外,哪有這般條件啊。
而且我們從未接觸過水利衝壓,連具體什麽時候都不清楚。”
多爾袞在工坊裏來迴踱步,心中怒火中燒卻又無可奈何。
他深知,若不能突破這技術瓶頸,八旗入關依舊遙遙無期。
迴到王府,多爾袞正愁眉不展,突然,範文程求見。
他快步走進書房,見多爾袞一臉愁容,心中已然明白幾分。
“攝政王,可是為了火器研發之事發愁?”
多爾袞長歎一聲,“正是。本以為有了樣板,便可迎刃而解,沒想到,這技術難題如此棘手。”
範文程沉思片刻,說道:“攝政王,既然咱們短時間內無法攻克水利衝壓技術,不如換個思路。
咱們可以先嚐試改良注漿鍛造工藝,盡可能提升火器性能。
同時,派人去關內,秘密招募熟悉水利衝壓技術的工匠,或許能有轉機。”
多爾袞聽後,眼中閃過一絲希望,“這倒是個辦法。
不過,關內招募工匠,談何容易,且不說路途遙遠,張獻忠必定對這類工匠看管甚嚴。”
範文程迴道:“攝政王,我們可以許以重金,再派一些機敏的細作,扮作商人,混入關內。
先在周邊地區放出風聲,高價求購會水利衝壓技術的工匠,再通過秘密渠道,將他們帶出。”
多爾袞點頭同意,“此事就交給你去辦,務必謹慎小心。
同時,督促工坊的工匠們,加快改良工藝的步伐。”
範文程領命而去。
而豪格那邊,也聽聞了火器研發遇阻的消息。
他的謀士興奮地說:“王爺,這可是個好機會。
多爾袞現在焦頭爛額,咱們可以再次聯合其他旗主,在朝堂上彈劾他,說他勞民傷財,讓他下不了台。”
豪格卻搖了搖頭,“不可。
現在彈劾,反而會讓他警惕。
咱們再等一等,等他黔驢技窮之時,再給他致命一擊。”
在接下來的日子裏,範文程一邊派人秘密前往關內招募工匠。
一邊頻繁出入火器工坊,與湯若望和工匠們商討改良工藝的方法。
然而,進展依舊緩慢,每一次嚐試,都伴隨著失敗與挫折。
而多爾袞,在麵對內部的質疑聲與外部的壓力下,內心的焦慮也與日俱增。
他深知,時間不等人,若不能盡快解決火器問題,不僅自己的威望會受損,八旗的未來也將陷入危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