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軍改布局,遣化危情
重生明末,我是反賊張獻忠 作者:蘿卜小衫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張獻忠眉頭緊皺,在書房來迴踱步,地上的積雪被他的腳步踏得嘎吱作響。
他深知東南軍的問題猶如一顆隱藏在暗處的毒瘤,若不及時割除,勢必在未來的關鍵戰役中引發嚴重後果。
可一時之間,他苦思冥想也未能尋得一個萬全之策。
“來人,速去請徐以顯先生前來議事。”
張獻忠終於停下腳步,對帳外的侍衛高聲吩咐道。
不多時,徐以顯匆匆趕來,他身上落了些許雪花,進入書房後先向張獻忠行禮:“大帥,喚我前來何事?”
張獻忠神色凝重地將東南軍的電報遞給徐以顯:“先生看看,東南軍如今因部族兵利益矛盾,雖整訓初步完成,然此隱患不除,日後必成大患。
本帥苦思良久,仍無良策,特請先生前來,望能指點一二。”
徐以顯接過電報,仔細閱讀後,微微眯起雙眼,沉思片刻。
緩緩說道:“大帥,此事棘手卻也並非無解。
部族兵重利,或可從利益分配入手,重新規劃獎懲之製,使其功賞分明,過罰有依,讓眾部族兵皆能看到公平公正之希望。
再者,可挑選各族德高望重之人,參與軍中部分事務管理與協調,使其有發聲之途,亦能增強其責任感與歸屬感。
大帥以為如何?”
張獻忠聽後,輕輕點頭:“先生此策有幾分道理,然實施起來亦需謹慎,稍有差池,恐引發更大波瀾。”
徐以顯見張獻忠對自己的第一個計策頗為讚同,眼中閃過一絲自信的光芒。
他上前一步,微微拱手,神色凝重又充滿期待地說道:“大帥,臣還有一策,或可一舉兩得。
如今我軍改之後,雖對外戰力大增,然內部防禦卻略顯空虛。
您看,各軍若皆奔赴對外戰場,彼時我軍內部僅靠各城那為數不多且戰鬥力較弱的城防軍,實難令人安心。”
張獻忠微微皺眉,眼神專注地聽著,輕輕點頭示意徐以顯繼續說下去。
徐以顯清了清嗓子,接著道:“大帥,何不趁此時機,於三個州府著手組建二線部隊?
那些在軍改過程中被淘汰下來的步槍,正可派上用場,如此既能避免軍備的無端浪費,又可物盡其用。
咱們可將那些存在利益糾紛的部族兵,巧妙地分散開來,編入這二線部隊之中。”
張獻忠若有所思,摸著下巴,沉吟道:“先生此計,聽起來倒是不錯,隻是這二線部隊的組建與管理,怕也不是易事,且那些部族兵能否心甘情願前往,亦是個問題。”
徐以顯連忙迴道:“大帥英明,此中關節臣亦有考量。
對於部族兵,可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告知他們此舉乃為長遠打算,既能化解當下矛盾,又可為自身謀得更好出路。
況且,在二線部隊中,可設立專門的晉升通道,隻要他們表現出色,仍有機會重返一線主力部隊。
至於部隊的管理,可選拔一些經驗豐富、公正嚴明的將領前去統領,同時加強訓練與軍紀的約束,必能使其成為我軍一支堅實的後備力量。
並且,若一線部隊在征戰過程中有所損耗,需要補充兵力時,便可從二線部隊及時抽調精悍之士。
如此一來,能夠快速補充戰鬥力,確保我軍在戰場之上始終保持強勁的戰鬥勢能。”
張獻忠眼神逐漸明亮起來,他來迴踱步幾步,而後停下,看著徐以顯堅定地說:“先生此計甚好!
既解了東南軍的燃眉之急,又加固了我軍內部防禦。
就依先生所言,即刻著手籌備組建二線部隊之事。
隻是這三個州府的二線兵力應該多少配額,既不會因為太少而起不到該有的作用,又不會因為太多而給財政造成很大的壓力。”
徐以顯皺著眉頭,從懷中掏出一本書。
一邊翻著書,一邊掰著手指頭,嘴裏不斷的嘀咕著什麽。
過了好半天才開口說:“大帥,以目前我們的控製區域,一個州府大概五萬士兵足以。
但考慮到後續會對外擴張,在下剛剛核對了各州府的財政營收,和培養一名士兵的花銷。
一個州府可以再養兵八萬,州府財政還比較寬裕。
以現在州府財政,最多可以養兵15萬。
但是如果因天災人禍,導致需要財政支出,那麽將難以為繼,隻能從國庫支出。
雖然從國庫支出可以解決,卻有可能因路程和各種繁瑣手續使得不能及時處理。”
張獻忠聽完後,仔細的盤算著。
半晌過後,才開口說道:“那就先以八萬為定額,先確保民生不會因此受到影響。
此事關乎重大,還需先生多費心勞神,與各相關將領妥善商議細則,確保萬無一失。”
徐以顯心中一喜,連忙行禮道:“大帥放心,臣定當肝腦塗地,全力以赴,不辱使命!”
徐以顯領命而去後,張獻忠獨自坐在營帳中,陷入了更深的沉思。
他深知這一係列軍事變革與布局,不僅關乎軍隊的戰鬥力與內部穩定,更與他逐鹿天下的宏圖大業緊密相連。
他喚來侍從,命其準備筆墨紙硯,隨後親自提筆,開始書寫一道道指令。
這些指令將傳達到各個州府的官員與將領手中,詳細部署二線部隊的組建事宜。
包括人員調配、物資籌備、營地選址等諸多關鍵環節。
在接下來的日子裏,三個州府迅速行動起來。
原本有些冷清的城鎮,因二線部隊的組建而熱鬧非凡。
各地的招募點人頭攢動,那些被選中的部族兵們,懷著各異的心情前來報到。
一些原本對調往二線部隊心存疑慮的士兵,在得知有晉升機會以及這是為了整個軍隊的長遠利益後,也漸漸放下了抵觸情緒。
負責統領二線部隊的將領們,皆是張獻忠從影衛中精心挑選。
他們一到任,便安排一些影衛到主要職位上,開始整肅軍紀,製定嚴格的訓練計劃。
按照徐以顯的建議,利用西南軍和宿衛軍淘汰下來的步槍,展開針對性的射擊訓練與戰術演練。
由於武威槍產量不足,東南軍和東北軍武器還沒有更新,新組建的二線部隊,組建了許多刀盾兵,不斷的練習隊列。
而在東南軍營地,孫可望接到張獻忠的指令後,也開始著手對部族兵進行調配。
他召集各部族首領,開誠布公地講述了軍隊的決策與安排。
起初,有些首領表示不滿,但孫可望以強硬的態度和合理的解釋,逐漸說服了他們。
“各位首領,如今我軍麵臨著前所未有的機遇與挑戰。
這二線部隊的組建,並非是對你們部族兵的輕視,而是為了讓大家都能有更好的發展,同時也為了保障我們後方的安全。
若後方不穩,前方將士如何能安心征戰?”
孫可望目光堅定地掃視著眾人。
一位部族首領站出來說道:“孫將軍,我們理解大帥的苦心。
但我們的族人在一線部隊中已習慣了並肩作戰,如今分開,難免有些擔憂。”
孫可望微微點頭,說道:“首領放心,在二線部隊中,他們同樣會接受嚴格訓練,並且日後若有需要,還能與一線的兄弟們再次會合。
這隻是暫時的安排,為的是長遠的勝利。”
經過一番溝通,部族首領們最終接受了安排。
東南軍的部族兵們陸續被調往二線部隊,營地中的緊張氣氛也逐漸緩和下來。
與此同時,張獻忠密切關注著各方麵的進展。
他時常親自前往成都這邊的二線部隊的組建營地視察,看到士兵們逐漸適應新的環境與訓練,他心中的擔憂也慢慢消散。
在一次視察中,張獻忠對正在訓練的士兵們喊道:“兒郎們,你們雖身處二線部隊,但同樣是我大軍的重要力量。
今日的磨練,是為了明日的輝煌。
待我軍橫掃天下之時,你們皆為有功之臣!”
士兵們聽聞,士氣大振,訓練的熱情更加高漲。
他深知東南軍的問題猶如一顆隱藏在暗處的毒瘤,若不及時割除,勢必在未來的關鍵戰役中引發嚴重後果。
可一時之間,他苦思冥想也未能尋得一個萬全之策。
“來人,速去請徐以顯先生前來議事。”
張獻忠終於停下腳步,對帳外的侍衛高聲吩咐道。
不多時,徐以顯匆匆趕來,他身上落了些許雪花,進入書房後先向張獻忠行禮:“大帥,喚我前來何事?”
張獻忠神色凝重地將東南軍的電報遞給徐以顯:“先生看看,東南軍如今因部族兵利益矛盾,雖整訓初步完成,然此隱患不除,日後必成大患。
本帥苦思良久,仍無良策,特請先生前來,望能指點一二。”
徐以顯接過電報,仔細閱讀後,微微眯起雙眼,沉思片刻。
緩緩說道:“大帥,此事棘手卻也並非無解。
部族兵重利,或可從利益分配入手,重新規劃獎懲之製,使其功賞分明,過罰有依,讓眾部族兵皆能看到公平公正之希望。
再者,可挑選各族德高望重之人,參與軍中部分事務管理與協調,使其有發聲之途,亦能增強其責任感與歸屬感。
大帥以為如何?”
張獻忠聽後,輕輕點頭:“先生此策有幾分道理,然實施起來亦需謹慎,稍有差池,恐引發更大波瀾。”
徐以顯見張獻忠對自己的第一個計策頗為讚同,眼中閃過一絲自信的光芒。
他上前一步,微微拱手,神色凝重又充滿期待地說道:“大帥,臣還有一策,或可一舉兩得。
如今我軍改之後,雖對外戰力大增,然內部防禦卻略顯空虛。
您看,各軍若皆奔赴對外戰場,彼時我軍內部僅靠各城那為數不多且戰鬥力較弱的城防軍,實難令人安心。”
張獻忠微微皺眉,眼神專注地聽著,輕輕點頭示意徐以顯繼續說下去。
徐以顯清了清嗓子,接著道:“大帥,何不趁此時機,於三個州府著手組建二線部隊?
那些在軍改過程中被淘汰下來的步槍,正可派上用場,如此既能避免軍備的無端浪費,又可物盡其用。
咱們可將那些存在利益糾紛的部族兵,巧妙地分散開來,編入這二線部隊之中。”
張獻忠若有所思,摸著下巴,沉吟道:“先生此計,聽起來倒是不錯,隻是這二線部隊的組建與管理,怕也不是易事,且那些部族兵能否心甘情願前往,亦是個問題。”
徐以顯連忙迴道:“大帥英明,此中關節臣亦有考量。
對於部族兵,可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告知他們此舉乃為長遠打算,既能化解當下矛盾,又可為自身謀得更好出路。
況且,在二線部隊中,可設立專門的晉升通道,隻要他們表現出色,仍有機會重返一線主力部隊。
至於部隊的管理,可選拔一些經驗豐富、公正嚴明的將領前去統領,同時加強訓練與軍紀的約束,必能使其成為我軍一支堅實的後備力量。
並且,若一線部隊在征戰過程中有所損耗,需要補充兵力時,便可從二線部隊及時抽調精悍之士。
如此一來,能夠快速補充戰鬥力,確保我軍在戰場之上始終保持強勁的戰鬥勢能。”
張獻忠眼神逐漸明亮起來,他來迴踱步幾步,而後停下,看著徐以顯堅定地說:“先生此計甚好!
既解了東南軍的燃眉之急,又加固了我軍內部防禦。
就依先生所言,即刻著手籌備組建二線部隊之事。
隻是這三個州府的二線兵力應該多少配額,既不會因為太少而起不到該有的作用,又不會因為太多而給財政造成很大的壓力。”
徐以顯皺著眉頭,從懷中掏出一本書。
一邊翻著書,一邊掰著手指頭,嘴裏不斷的嘀咕著什麽。
過了好半天才開口說:“大帥,以目前我們的控製區域,一個州府大概五萬士兵足以。
但考慮到後續會對外擴張,在下剛剛核對了各州府的財政營收,和培養一名士兵的花銷。
一個州府可以再養兵八萬,州府財政還比較寬裕。
以現在州府財政,最多可以養兵15萬。
但是如果因天災人禍,導致需要財政支出,那麽將難以為繼,隻能從國庫支出。
雖然從國庫支出可以解決,卻有可能因路程和各種繁瑣手續使得不能及時處理。”
張獻忠聽完後,仔細的盤算著。
半晌過後,才開口說道:“那就先以八萬為定額,先確保民生不會因此受到影響。
此事關乎重大,還需先生多費心勞神,與各相關將領妥善商議細則,確保萬無一失。”
徐以顯心中一喜,連忙行禮道:“大帥放心,臣定當肝腦塗地,全力以赴,不辱使命!”
徐以顯領命而去後,張獻忠獨自坐在營帳中,陷入了更深的沉思。
他深知這一係列軍事變革與布局,不僅關乎軍隊的戰鬥力與內部穩定,更與他逐鹿天下的宏圖大業緊密相連。
他喚來侍從,命其準備筆墨紙硯,隨後親自提筆,開始書寫一道道指令。
這些指令將傳達到各個州府的官員與將領手中,詳細部署二線部隊的組建事宜。
包括人員調配、物資籌備、營地選址等諸多關鍵環節。
在接下來的日子裏,三個州府迅速行動起來。
原本有些冷清的城鎮,因二線部隊的組建而熱鬧非凡。
各地的招募點人頭攢動,那些被選中的部族兵們,懷著各異的心情前來報到。
一些原本對調往二線部隊心存疑慮的士兵,在得知有晉升機會以及這是為了整個軍隊的長遠利益後,也漸漸放下了抵觸情緒。
負責統領二線部隊的將領們,皆是張獻忠從影衛中精心挑選。
他們一到任,便安排一些影衛到主要職位上,開始整肅軍紀,製定嚴格的訓練計劃。
按照徐以顯的建議,利用西南軍和宿衛軍淘汰下來的步槍,展開針對性的射擊訓練與戰術演練。
由於武威槍產量不足,東南軍和東北軍武器還沒有更新,新組建的二線部隊,組建了許多刀盾兵,不斷的練習隊列。
而在東南軍營地,孫可望接到張獻忠的指令後,也開始著手對部族兵進行調配。
他召集各部族首領,開誠布公地講述了軍隊的決策與安排。
起初,有些首領表示不滿,但孫可望以強硬的態度和合理的解釋,逐漸說服了他們。
“各位首領,如今我軍麵臨著前所未有的機遇與挑戰。
這二線部隊的組建,並非是對你們部族兵的輕視,而是為了讓大家都能有更好的發展,同時也為了保障我們後方的安全。
若後方不穩,前方將士如何能安心征戰?”
孫可望目光堅定地掃視著眾人。
一位部族首領站出來說道:“孫將軍,我們理解大帥的苦心。
但我們的族人在一線部隊中已習慣了並肩作戰,如今分開,難免有些擔憂。”
孫可望微微點頭,說道:“首領放心,在二線部隊中,他們同樣會接受嚴格訓練,並且日後若有需要,還能與一線的兄弟們再次會合。
這隻是暫時的安排,為的是長遠的勝利。”
經過一番溝通,部族首領們最終接受了安排。
東南軍的部族兵們陸續被調往二線部隊,營地中的緊張氣氛也逐漸緩和下來。
與此同時,張獻忠密切關注著各方麵的進展。
他時常親自前往成都這邊的二線部隊的組建營地視察,看到士兵們逐漸適應新的環境與訓練,他心中的擔憂也慢慢消散。
在一次視察中,張獻忠對正在訓練的士兵們喊道:“兒郎們,你們雖身處二線部隊,但同樣是我大軍的重要力量。
今日的磨練,是為了明日的輝煌。
待我軍橫掃天下之時,你們皆為有功之臣!”
士兵們聽聞,士氣大振,訓練的熱情更加高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