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章 平民改變命運的開始
南美:我有傳送陣要移民一個億 作者:輕煮歲月丨慢煮茶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時間緩緩流過;
已經到1856年8月底。
一支十艘船組成的船隊,進入虎門炮台,此船全是鋼鐵製造,讓戍守炮台的士兵們都緊張起來;
當船隊靠近,看到上麵掛的紅底金龍旗後,更加疑惑了。
很快,一艘小船通報之後,才知道:
去美國的容閎,終於迴來了,帶來了鐵甲船。
馮瑞科得到消息後,從長安乘坐火車,來到廣州郡。
不錯,半年過去,第二條鐵路已經建設完成,這條鐵路是環湖鐵路,在雷州郡與到長安的鐵路相交;
全程六百公裏左右,幾乎全是平原,經過全是百姓聚居開發之地,不缺人力,建設非常快。
而經過兩條鐵路的鍛煉,產生大量成熟的鐵路工人;
而東華國自己的煉鋼廠、軋鋼廠經過一年的建設,開始投產。
整個國家,開始了圍繞環湖鐵路,開始向西北的連州郡,東麵的潮州郡、高州郡、肇慶郡建設支線;
計劃兩年內,形成數條翻越梅嶺山脈的鐵路網,形成和中部大平原的對接。
“殿下,恭喜您成功立國!”
在廣州郡港口,成功見到了容閎。
“容先生,這一去就是一年多,辛苦了。”
容閎這一年,迴到生活數年的美利堅,心態已經完全大變。
他以前雖然成功入籍美國,但是感覺自己始終是個外人,沒有一個強大的祖國作背景,處處受到歧視;
而此次,代表的是東華國,到處撒銀子,各造船廠對他如同上帝一樣。
“殿下,幸不辱命,在美利堅找了五家造船廠,都遠離接受訂單和我們派出的學習工人。”
現在,蒸汽鐵甲船,技術還在摸索進步中;
有時候建造出來的船,消耗的煤炭太多,造船的支出要迴本,周期太長。
讓一些造船廠因此而倒閉。
現在有東華國這個冤大頭,願意出錢給他們練習技術,哪有不同意的。
“此次建造了10艘排水量五千噸級的鐵甲船,都是兩側有明倫的蒸汽船,全部做了移民船艙改造。”
“好,我們移民的條件會好很多。”馮瑞科點點頭,繼續問他最關心的問題:
“我們的工人學習的怎麽樣?”
他要讓工人學會如何建造船隻的鉚接等等方麵的技術,以後可以開始自己的造船廠。
“殿下,此次我已經帶了一批迴來,剩餘的還留著各船廠裏學習。”
“按照殿下的要求,各船廠已經設計出一種全靠螺旋槳的鐵甲軍艦,預計還需要一年才能交付。”
這個也是馮瑞科特殊交代的,東華國要拿下南美,四周全是海,那麽海軍是必須要大力發展的。
所以,馮瑞科以一批民運船隻為誘餌,要求各船廠幫忙設計軍艦。
即使現在的噸位不夠大,但也比這個時代的木船抗造。
若加上自己的火炮,東華國的海軍力量,將跨越式提升。
“好,有學會的工人迴來,那我們就在廣州郡,開始試驗性建設我們自己的船隻!”
容閎這一趟,除了造船的事情,另一件就是留學生安排。
隻聽他說道:
“殿下,美國各大院校,都很願意接收留學生,隻是,收費比較貴!”
西方的教育,很多院校都是唯錢是圖。
“哈哈,隻要他們願意接收,就給我一批一批大量的派過去,錢能解決的事情,都不是事兒!”
“至於以前說的幼童留學,就沒有必要了,孩子從小,我們自己培養。”
馮瑞科說起這些,因為東華國即將迎來一件,影響國運的大事--學校開學。
剛好,容閎也迴來了。
他兩人來到廣州郡,與郡守梁今榮會麵;
“歡迎殿下視察工作!”
“梁老,廣州郡的教育安排怎麽樣了?”
梁今榮知道馮瑞科的風格,也沒在囉嗦,直接匯報道:
“殿下,目前廣州郡下轄所有的學校,已經按照適齡兒童建設完畢,教材也都分配到各縣的教育局。”
“現在已經開始招生報名,隻待9月1日,即可開學。”
這個開學時間,也是馮瑞科定的,直接照搬前世,那都是數十年來,中國經過檢驗的成熟製度。
還因為寒假裏,有中國最重要的節日——春節。
“百姓們有抵製嗎?”馮瑞科問道,他知道很多百姓家裏,都想讓孩子在家幹活。
畢竟,七歲入學,這個年紀已經能為家裏幹很多活了。
梁今榮麵露笑容,普及教育,對於他們這種讀聖賢書的人來說,是莫大的榮幸;
想著有教無類這個詞語,終於在自己手上實現,開心的說道:
“殿下,百姓家裏生活改善,都很踴躍的為家裏男孩報名,隻是,對於女孩上學,還是有些顧慮。”
馮瑞科皺眉,幾千年來,女子無才便是德的思想,根深蒂固。
“郡裏官員有什麽措施嗎?”
梁今榮聽到這裏,更是從容:
“我們讓每個縣教育局的官員,下到每個鎮,宣布女孩上學,是殿下的安排!”
“百姓們聽聞後,不管還有什麽顧慮,還是同意為家裏女孩報名!”
“哦?!”馮瑞科意外的看著他:
“我的名頭這麽好使嗎?”
“殿下,您可不知道,百姓們都感激你為他們帶來現在的優渥生活,對於您的命令,無一不從。”
“不過……”梁今榮說到這裏,停頓片刻後,沉吟道:
“百姓除了給7歲適齡的孩子報名,也想將家裏年齡大送進學校,甚至十多歲的都送過來。”
“這樣嗎?”
馮瑞科看著窗外忙忙碌碌的百姓,對於已經解決溫飽的他們,也許孩子的教育,就是他們最大的期盼吧。
“讓他們都統一入學吧!”
“年齡大的,每半年接受一次考試,通過即可跳級!”
馮瑞科從1855年3月開始布局教育,聘請大才編撰教材,建立師範學院培訓教師;
到建設學校、印刷教材等等,已經有一年半以上。
現在有足夠的教師、教材能支撐多個年級同時上學。
這,將是平民,改變命運的開始!
也是,東華國騰飛的基礎!
……
已經到1856年8月底。
一支十艘船組成的船隊,進入虎門炮台,此船全是鋼鐵製造,讓戍守炮台的士兵們都緊張起來;
當船隊靠近,看到上麵掛的紅底金龍旗後,更加疑惑了。
很快,一艘小船通報之後,才知道:
去美國的容閎,終於迴來了,帶來了鐵甲船。
馮瑞科得到消息後,從長安乘坐火車,來到廣州郡。
不錯,半年過去,第二條鐵路已經建設完成,這條鐵路是環湖鐵路,在雷州郡與到長安的鐵路相交;
全程六百公裏左右,幾乎全是平原,經過全是百姓聚居開發之地,不缺人力,建設非常快。
而經過兩條鐵路的鍛煉,產生大量成熟的鐵路工人;
而東華國自己的煉鋼廠、軋鋼廠經過一年的建設,開始投產。
整個國家,開始了圍繞環湖鐵路,開始向西北的連州郡,東麵的潮州郡、高州郡、肇慶郡建設支線;
計劃兩年內,形成數條翻越梅嶺山脈的鐵路網,形成和中部大平原的對接。
“殿下,恭喜您成功立國!”
在廣州郡港口,成功見到了容閎。
“容先生,這一去就是一年多,辛苦了。”
容閎這一年,迴到生活數年的美利堅,心態已經完全大變。
他以前雖然成功入籍美國,但是感覺自己始終是個外人,沒有一個強大的祖國作背景,處處受到歧視;
而此次,代表的是東華國,到處撒銀子,各造船廠對他如同上帝一樣。
“殿下,幸不辱命,在美利堅找了五家造船廠,都遠離接受訂單和我們派出的學習工人。”
現在,蒸汽鐵甲船,技術還在摸索進步中;
有時候建造出來的船,消耗的煤炭太多,造船的支出要迴本,周期太長。
讓一些造船廠因此而倒閉。
現在有東華國這個冤大頭,願意出錢給他們練習技術,哪有不同意的。
“此次建造了10艘排水量五千噸級的鐵甲船,都是兩側有明倫的蒸汽船,全部做了移民船艙改造。”
“好,我們移民的條件會好很多。”馮瑞科點點頭,繼續問他最關心的問題:
“我們的工人學習的怎麽樣?”
他要讓工人學會如何建造船隻的鉚接等等方麵的技術,以後可以開始自己的造船廠。
“殿下,此次我已經帶了一批迴來,剩餘的還留著各船廠裏學習。”
“按照殿下的要求,各船廠已經設計出一種全靠螺旋槳的鐵甲軍艦,預計還需要一年才能交付。”
這個也是馮瑞科特殊交代的,東華國要拿下南美,四周全是海,那麽海軍是必須要大力發展的。
所以,馮瑞科以一批民運船隻為誘餌,要求各船廠幫忙設計軍艦。
即使現在的噸位不夠大,但也比這個時代的木船抗造。
若加上自己的火炮,東華國的海軍力量,將跨越式提升。
“好,有學會的工人迴來,那我們就在廣州郡,開始試驗性建設我們自己的船隻!”
容閎這一趟,除了造船的事情,另一件就是留學生安排。
隻聽他說道:
“殿下,美國各大院校,都很願意接收留學生,隻是,收費比較貴!”
西方的教育,很多院校都是唯錢是圖。
“哈哈,隻要他們願意接收,就給我一批一批大量的派過去,錢能解決的事情,都不是事兒!”
“至於以前說的幼童留學,就沒有必要了,孩子從小,我們自己培養。”
馮瑞科說起這些,因為東華國即將迎來一件,影響國運的大事--學校開學。
剛好,容閎也迴來了。
他兩人來到廣州郡,與郡守梁今榮會麵;
“歡迎殿下視察工作!”
“梁老,廣州郡的教育安排怎麽樣了?”
梁今榮知道馮瑞科的風格,也沒在囉嗦,直接匯報道:
“殿下,目前廣州郡下轄所有的學校,已經按照適齡兒童建設完畢,教材也都分配到各縣的教育局。”
“現在已經開始招生報名,隻待9月1日,即可開學。”
這個開學時間,也是馮瑞科定的,直接照搬前世,那都是數十年來,中國經過檢驗的成熟製度。
還因為寒假裏,有中國最重要的節日——春節。
“百姓們有抵製嗎?”馮瑞科問道,他知道很多百姓家裏,都想讓孩子在家幹活。
畢竟,七歲入學,這個年紀已經能為家裏幹很多活了。
梁今榮麵露笑容,普及教育,對於他們這種讀聖賢書的人來說,是莫大的榮幸;
想著有教無類這個詞語,終於在自己手上實現,開心的說道:
“殿下,百姓家裏生活改善,都很踴躍的為家裏男孩報名,隻是,對於女孩上學,還是有些顧慮。”
馮瑞科皺眉,幾千年來,女子無才便是德的思想,根深蒂固。
“郡裏官員有什麽措施嗎?”
梁今榮聽到這裏,更是從容:
“我們讓每個縣教育局的官員,下到每個鎮,宣布女孩上學,是殿下的安排!”
“百姓們聽聞後,不管還有什麽顧慮,還是同意為家裏女孩報名!”
“哦?!”馮瑞科意外的看著他:
“我的名頭這麽好使嗎?”
“殿下,您可不知道,百姓們都感激你為他們帶來現在的優渥生活,對於您的命令,無一不從。”
“不過……”梁今榮說到這裏,停頓片刻後,沉吟道:
“百姓除了給7歲適齡的孩子報名,也想將家裏年齡大送進學校,甚至十多歲的都送過來。”
“這樣嗎?”
馮瑞科看著窗外忙忙碌碌的百姓,對於已經解決溫飽的他們,也許孩子的教育,就是他們最大的期盼吧。
“讓他們都統一入學吧!”
“年齡大的,每半年接受一次考試,通過即可跳級!”
馮瑞科從1855年3月開始布局教育,聘請大才編撰教材,建立師範學院培訓教師;
到建設學校、印刷教材等等,已經有一年半以上。
現在有足夠的教師、教材能支撐多個年級同時上學。
這,將是平民,改變命運的開始!
也是,東華國騰飛的基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