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先生既然有做生意到契丹的打算,可有把生意做到西域的意思?”
孫維梁說道:“西北比較亂,生意不好做。暫時沒有這個打算。”
“可是契丹也很亂,為什麽你敢做契丹的生意呢?”
孫維梁說道:“契丹與大宋,誰也吃不掉誰。最後隻能握手言和。但西北卻沒有這樣的勢力與大宋分庭抗禮。而大宋,暫時也沒有力量握住西域各部。
勢力分散的地方,從來不缺少野心家。他們一旦實力到達一定程度,就會試探著挑戰大宋。所以,大宋西北邊陲,將來免不了戰火紛飛。生意在那種環境下,很難做。而且,大宋管製也會很嚴,做生意,無利可圖。”
孫獻策咀嚼著孫維梁的話,“那孫先生認為,定難軍能否一統西域?”
“有難度,但有那個可能。”孫維梁說道,“就看定難軍的操作和大宋是否給機會了。”
“你的意思說,如果大宋不給機會,定難軍就沒有機會了?”
“是這樣。”
“那大宋怎麽做才算給機會呢?”
孫維梁說道:“就是現在的做法。對定難軍的野心保持警惕,卻始終下不了決心解決這個心頭之患。始終認為這是纖芥之疾。這就是定難軍的機會。隻要定難軍在大宋改變策略之前完成跑馬圈地,西北就是定難軍的天下!”
孫獻策看著孫維梁,“孫先生小小年紀,卻對天下大勢了如指掌,而且分析的頭頭是道。在下佩服。”
孫維梁笑道:“你也別佩服我。這可不是我想出來的。這是我們折帥的意思。”
孫獻策“喔”了一聲,“折禦卿既然看出來,為什麽不向朝廷建言呢?”
孫維梁笑道:“你以為如此建言的大臣少嗎?奈何皇帝不接受,也沒辦法。”
孫獻策點頭道:“大宋皇帝確實比較昏庸,如果孫先生有意,可來定難軍找我,我一定向我主引薦先生。別的不敢說,我主求賢若渴,先生若去,我主會想當年劉備對待諸葛亮般對待先生。”
孫維梁笑了,“都說了那不是我能想出來的。我不過拾人牙慧罷了。因為這般受重用,你們敢用,我還不敢接呐。”
“先生說笑了。”
……
短暫的停留後,一行人繼續往定難軍使團所在的農家院前進。這迴一路上很是順利。傍晚時分,他們便抵達目的地。
孫獻策上前敲門,很快就有一位小童出來開門,看見孫獻策,高興的招唿道:“先生迴來啦?”
孫獻策點點頭,“小主可在?”
小童說道:“按先生的吩咐,小主這段時間一直留在農院,從未出去。”
孫獻策點頭,“告訴小主,貴客到了。”
話音剛落,裏麵便傳來一陣歡唿,“孫先生迴來啦!”
隨著話音,出來一人,十七八歲左右,漢人裝束,但舉止談吐卻明顯是異族人。
這就是孫獻策口中的小主?孫維梁目不轉睛的盯著他看。
年輕人注意到了,瞪著孫維梁問道:“你是誰?”
孫獻策連忙上前介紹道:“小主,這位就是府州使團的代表孫維梁。孫先生,這位就是我的小主,李德明先生。”
“李德明?”孫維梁的雙眼猛地一縮。李德明這個名字,孫維梁太熟悉不過了。曆史上鼎鼎有名的存在,是李繼遷的兒子。
孫維梁甚至產生一種很誘人的想法:殺了此人,曆史上的西夏會否因此而胎死腹中呢?
但孫維梁當然不會這麽做。未必管用是一方麵;西夏與大宋之間的戰爭,實在與孫維梁關係不大呐。
而且,孫維梁更加的自信,有自己在府州協助折禦卿,宋遼國戰未必就一定輸。西夏要想章程氣候,更是困難。
孫維梁笑著上前,打招唿道:“原來是李德明先生。沒想到如此年輕。”
李德明詫異的看著孫維梁,“你聽說過我的名字?”
孫維梁點頭笑道:“我是折禦卿的幕僚,當然聽說過你。不隻是你,你們父子,可是折禦卿重點研究對象呢。”
李德明雙眸猛地一縮,“府州可是打算與我定難軍為敵嗎?”
孫維梁笑道:“為將之道,講究未雨綢繆。不管府州與定難軍以後是否會戰場兵戎相見,事先研究對手的情況,是任何一個為將者應該做的。難道李先生認為不是這樣嗎?”
李德明愣了半響,這才冷哼一聲,不做聲了。
孫獻策在旁大笑:“好了,原來是客,我們應該表現出我們的待客之道才是。”
李德明這才綻出笑容,“歡迎!”
“打擾了!”孫維梁同樣客氣的表示。
孫維梁一行人進入農院,占據了一半的空間。晚上,孫獻策張羅著宴請他們。孫維梁正好要借此與定難軍使團接觸,順便交流一下寶藏的信息。
席間,孫維梁問孫獻策,“我們是為寶藏而來,不知你們是否也是為這個而來?”
孫獻策搖頭道:“寶藏我們不感興趣。我們更相信民心。隻要掌握了民心,統治自然能夠長久。我不相信一個死物,能夠關係到一朝一代的氣運。”
“說的好!”關守中大聲喝彩道,“我早就想說了,隻是一直沒有機會發言罷了。那個什麽鎮國鼎,我看就是神神道道的,沒什麽可信度。”
孫維梁笑道:“我也不怎麽相信,但我好奇這個鎮國鼎什麽樣子。能夠吸引到這麽多人的關注,總是有些內容的。”
李德明看著孫維梁,問道:“我們來此都快半個月了,你們這才娜娜來遲,就算有保寶藏,也早就被別人搶走了。你們是路上耽擱了嗎?”
孫維梁笑道:“我們是故意來遲的。”
李德明詫異道:“為什麽?”
孫維梁問道:“你們來此前,可曾在一個叫順風飯莊的地方購買過什麽線索?”
李德明笑了,“看來順風飯莊也聯係過你們了。當然。”
孫維梁再問:“那我可否能知道,你們花了多少錢購買的線索?”
李德明說道:“這不算什麽機密。又不是我們一家購買的線索,我們花了五百貫。說實話,這錢拿出去,我到現在也還是覺得,這錢花冤枉了。”
孫維梁說道:“西北比較亂,生意不好做。暫時沒有這個打算。”
“可是契丹也很亂,為什麽你敢做契丹的生意呢?”
孫維梁說道:“契丹與大宋,誰也吃不掉誰。最後隻能握手言和。但西北卻沒有這樣的勢力與大宋分庭抗禮。而大宋,暫時也沒有力量握住西域各部。
勢力分散的地方,從來不缺少野心家。他們一旦實力到達一定程度,就會試探著挑戰大宋。所以,大宋西北邊陲,將來免不了戰火紛飛。生意在那種環境下,很難做。而且,大宋管製也會很嚴,做生意,無利可圖。”
孫獻策咀嚼著孫維梁的話,“那孫先生認為,定難軍能否一統西域?”
“有難度,但有那個可能。”孫維梁說道,“就看定難軍的操作和大宋是否給機會了。”
“你的意思說,如果大宋不給機會,定難軍就沒有機會了?”
“是這樣。”
“那大宋怎麽做才算給機會呢?”
孫維梁說道:“就是現在的做法。對定難軍的野心保持警惕,卻始終下不了決心解決這個心頭之患。始終認為這是纖芥之疾。這就是定難軍的機會。隻要定難軍在大宋改變策略之前完成跑馬圈地,西北就是定難軍的天下!”
孫獻策看著孫維梁,“孫先生小小年紀,卻對天下大勢了如指掌,而且分析的頭頭是道。在下佩服。”
孫維梁笑道:“你也別佩服我。這可不是我想出來的。這是我們折帥的意思。”
孫獻策“喔”了一聲,“折禦卿既然看出來,為什麽不向朝廷建言呢?”
孫維梁笑道:“你以為如此建言的大臣少嗎?奈何皇帝不接受,也沒辦法。”
孫獻策點頭道:“大宋皇帝確實比較昏庸,如果孫先生有意,可來定難軍找我,我一定向我主引薦先生。別的不敢說,我主求賢若渴,先生若去,我主會想當年劉備對待諸葛亮般對待先生。”
孫維梁笑了,“都說了那不是我能想出來的。我不過拾人牙慧罷了。因為這般受重用,你們敢用,我還不敢接呐。”
“先生說笑了。”
……
短暫的停留後,一行人繼續往定難軍使團所在的農家院前進。這迴一路上很是順利。傍晚時分,他們便抵達目的地。
孫獻策上前敲門,很快就有一位小童出來開門,看見孫獻策,高興的招唿道:“先生迴來啦?”
孫獻策點點頭,“小主可在?”
小童說道:“按先生的吩咐,小主這段時間一直留在農院,從未出去。”
孫獻策點頭,“告訴小主,貴客到了。”
話音剛落,裏麵便傳來一陣歡唿,“孫先生迴來啦!”
隨著話音,出來一人,十七八歲左右,漢人裝束,但舉止談吐卻明顯是異族人。
這就是孫獻策口中的小主?孫維梁目不轉睛的盯著他看。
年輕人注意到了,瞪著孫維梁問道:“你是誰?”
孫獻策連忙上前介紹道:“小主,這位就是府州使團的代表孫維梁。孫先生,這位就是我的小主,李德明先生。”
“李德明?”孫維梁的雙眼猛地一縮。李德明這個名字,孫維梁太熟悉不過了。曆史上鼎鼎有名的存在,是李繼遷的兒子。
孫維梁甚至產生一種很誘人的想法:殺了此人,曆史上的西夏會否因此而胎死腹中呢?
但孫維梁當然不會這麽做。未必管用是一方麵;西夏與大宋之間的戰爭,實在與孫維梁關係不大呐。
而且,孫維梁更加的自信,有自己在府州協助折禦卿,宋遼國戰未必就一定輸。西夏要想章程氣候,更是困難。
孫維梁笑著上前,打招唿道:“原來是李德明先生。沒想到如此年輕。”
李德明詫異的看著孫維梁,“你聽說過我的名字?”
孫維梁點頭笑道:“我是折禦卿的幕僚,當然聽說過你。不隻是你,你們父子,可是折禦卿重點研究對象呢。”
李德明雙眸猛地一縮,“府州可是打算與我定難軍為敵嗎?”
孫維梁笑道:“為將之道,講究未雨綢繆。不管府州與定難軍以後是否會戰場兵戎相見,事先研究對手的情況,是任何一個為將者應該做的。難道李先生認為不是這樣嗎?”
李德明愣了半響,這才冷哼一聲,不做聲了。
孫獻策在旁大笑:“好了,原來是客,我們應該表現出我們的待客之道才是。”
李德明這才綻出笑容,“歡迎!”
“打擾了!”孫維梁同樣客氣的表示。
孫維梁一行人進入農院,占據了一半的空間。晚上,孫獻策張羅著宴請他們。孫維梁正好要借此與定難軍使團接觸,順便交流一下寶藏的信息。
席間,孫維梁問孫獻策,“我們是為寶藏而來,不知你們是否也是為這個而來?”
孫獻策搖頭道:“寶藏我們不感興趣。我們更相信民心。隻要掌握了民心,統治自然能夠長久。我不相信一個死物,能夠關係到一朝一代的氣運。”
“說的好!”關守中大聲喝彩道,“我早就想說了,隻是一直沒有機會發言罷了。那個什麽鎮國鼎,我看就是神神道道的,沒什麽可信度。”
孫維梁笑道:“我也不怎麽相信,但我好奇這個鎮國鼎什麽樣子。能夠吸引到這麽多人的關注,總是有些內容的。”
李德明看著孫維梁,問道:“我們來此都快半個月了,你們這才娜娜來遲,就算有保寶藏,也早就被別人搶走了。你們是路上耽擱了嗎?”
孫維梁笑道:“我們是故意來遲的。”
李德明詫異道:“為什麽?”
孫維梁問道:“你們來此前,可曾在一個叫順風飯莊的地方購買過什麽線索?”
李德明笑了,“看來順風飯莊也聯係過你們了。當然。”
孫維梁再問:“那我可否能知道,你們花了多少錢購買的線索?”
李德明說道:“這不算什麽機密。又不是我們一家購買的線索,我們花了五百貫。說實話,這錢拿出去,我到現在也還是覺得,這錢花冤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