燈影下,劉賢抄寫的兩遍《陽貨篇》靜靜的躺在劉表和蒯越的麵前。
劉表用沙啞的嗓音說道:“我兩次讓這豎子謄抄論語,以謬誤之詞折辱之,而他能泰然處之,遇冤不怒,其持重之城府與豁達之心胸,遠非琦兒、琮兒可比。更有甚者,此子兩遍謄抄,都能堅持聖人原意,改我之誤筆,於城府之外又有折節不彎之純真韌性。有城府,不圓滑。假以時日,當為荊州之砥柱中流。異度,你這道考題,出的有點意思。”
蒯越頷首點頭,謙虛道:“一切都是主公胸懷寬廣,愛才惜才,蒯越不過是順水推舟。倘若主公當時摔杯為號,那兩百甲士衝了出來,此刻我們審看的,就是討伐零陵劉度的檄文了。”
兩人相視一笑,劉表問在下首的劉巴:“子初,你是零陵人,你說說,老夫為何留他一命?”
劉大秘劉巴字子初,表麵上是襄陽權貴,實際上是個生於烝陽的地地道道老零陵人。
劉巴思索片刻,說道:“應是主公看他辭讓桂陽太守,而非朝臣所奏有不臣之心。且其人已經不見容於大公子和小公子兩派之中,不沾黨爭之禍,殺之引劉度反叛,留之反倒能成為挾製荊南的人質?”
劉表微笑不語,似是點頭,又似搖頭。蒯越領會其意,說道:
“子初說對了一半,隻是主公放眼天下,想的可不隻是荊南一地的反複。主公留這豎子一命,恐怕還是因為江東。”
劉表這才點頭道:“江東竟然膽敢在江心伏擊此子,想必是對此子痛恨之極,也恐懼之極,不願見我授他太守之位。我之賢才,敵國之憂。江東既然深恨此子,那老夫不僅不會殺他,更要讓他栽培為攻打江東的大將。”
劉巴恍然大悟,連說自己早就看出劉賢當為宗親良才。而蒯越則若有所思的說道:“謄抄聖人語錄雖然見其品行,但是於才學政務上終究是考教曆練不夠。”
劉表道:“這一點,老夫也有考慮。蔡德珪身死,老夫如斷一臂,更何況我與異度都已年邁,是時候留下一兩個人才,輔佐未來的少主了。”
少主兩個字出口,蒯越和劉巴都深吸了一口氣。他們多年來像伊籍一樣,小心翼翼不陷入黨爭之中。但是親口聽到劉表說出要立少主,還是無比驚訝。要知道,劉琦一派的宿儒們除了堅持立嫡以長的宗法,剩下的武器便是“國有長君、社稷之福”這句話了。
三人沉默良久,蒯越開口道:
“隻是如今襄陽城內,兩派已成水火不容之勢。主公若讓那劉賢擔起重任,紅日初升,容易引人妒忌,更難免由此陷入黨爭之中,終究難以成為公秉天下的大才。”
劉表點頭道:“異度所言甚是。所以老夫給他準備的,是不見容於兩派之中的苦差事。辦的好,他便是金剛不屈的柱國之臣,辦砸了,不必老夫出手,自然有人會除了他。”
這次連蒯越都猜不出劉表的心思,他和劉巴全都屏氣凝神,等待劉表說出那件令長幼兩派都心有所忌的差事。
劉表道:“子柔至今,已經去了快五年了吧。”
蒯越猛然聽他一說,迴憶起過去,悵然道:“算上今年,已經六年了。”
子柔,是蒯越兄長蒯良的表字。當年劉表單騎定荊州,蒯良蒯越,以及蔡瑁賴恭等,都是從龍之臣。其中,蒯氏兄弟出自荊襄望族,除了雄厚的宗族背景,更是有勝於常人的謀略才能。
蒯氏兄弟當年被稱作能謀善斷,長兄蒯良為人沉穩果決,善於決斷,弟弟蒯越奇計百出,長於謀略。二人相得益彰,是劉表入主荊州的股肱臂膀。隻可惜長兄蒯良在五年前意外落水溺死,隻留下其弟蒯越輔佐劉表。
劉表道:“世人都愛聽故事,總說老夫當年是單騎定荊州。可是若沒有你們兄弟,一個能謀,一個善斷,老夫就是有千軍萬馬,也坐不穩這荊州牧的位子。”
蒯越欠身道:“兄長在時常說,是主公栽培了蒯氏……”他說著說著,明白了劉表的深意,突然臉色大驚:“主公,莫不是要讓劉賢去查兄長溺畢之事?!”
劉表微微點頭:“這不僅是為了曆練他,也是為了了卻老夫的一樁心病。聽說這豎子在武陵能從一卷文書推查出毒害金旋的真兇,老夫也想聽他來說說,當年子柔之死的真相。”
蒯越少見的頂撞起劉表:“主公不可!兄長之死是意外,此事早有定論。當年兄長之死牽扯兩派黨爭,如今就是重提,豈不是令襄陽人人自危?就算真的查出兇手,長兄也不會複活,查之何益?”
一旁的劉巴也難得開口:“主公,當年坊間便有傳聞,說子柔先生是代主公而死。真算起來,此事事關……事關荊州立嗣大局,不宜深究。還請主公慎重!”
劉表的眼神中露出決絕之意:“意外?這襄陽城裏遍地的陰謀詭計,有幾個人能有幸死於意外?!當年因為張羨之亂,老夫不得已按下此事。如今,老夫陽壽無多了,若不把真相探明,隻怕是死不瞑目。至於此案牽扯立嗣大局之說……”
老劉表沉吟著,心中的天平不住衡量著兩個嫡子的分量。
“查出真相,再定大局。”
————————————————
劉賢終究沒有再等來重抄論語的噩耗。劉巴獲準他返迴驛館與零陵眾人相會一日,再迴內城衙房聽差。
當劉賢說出了內城中的遭遇,邢道榮第一個拍案而起:“笑話!公子堂堂天潢貴胄,竟然跑到襄陽給別人當起抄抄寫寫的書佐了!嬸可忍叔不可忍!”
劉敏攔住他道:“是是可忍孰不可忍。邢將軍你息怒,這是在襄陽,小心隔牆有耳。”
邢道榮滿臉不在乎:“隔牆有個屁。昨日我在青樓,那些襄陽的勳貴們在酒席間高談闊論,一個個把城防部署、錢糧度支的絕密情報掛在嘴邊,我看沒人擔心隔牆有耳,還生怕隔牆不知道他們的身份咧。我怕什麽,就是要讓那劉景升聽聽,我們零陵人也是站著撒尿的硬漢子,決不允許有人欺負公子!”
劉全也一臉心疼,不停的噓寒問暖。他的腳傷還未痊愈,但是所幸周瑜當日留下的青草藥膏還有剩餘,用過藥後已經大為好轉,醫師說除了留下一道大疤,應當不會致殘。
苑辰更加直接,將劉賢用來抄書的右手握在兩手之間,用少女柔軟的指肚輕輕揉捏著勞損的指節。
劉賢放鬆的倒在苑辰的懷中,聽著邢道榮替他咒罵襄陽勳貴,喝著劉全遞來熱茶,感覺自己又重新當起了零陵公子。
就這樣過下去,沒事再逗逗弟弟妹妹,這日子多好啊。
也許真是應了那句話,家人在哪,家就在哪。他多日來的委屈,在眾人的關懷下一掃而光。
唯有劉敏心心念念著劉賢辭讓太守一事,憂心忡忡道:“公子,這襄陽政壇勾心鬥角,隻怕公子沒了官位,才會受人欺負。莫不如讓末將隨公子進入內城,若再有欺辱公子,甚至行刺,也好讓末將在旁護衛。”
劉賢說:“打住。好意心領了,隻是那內城豈是誰都能進的?搞不好治你個禍亂宮闈的罪過,哢嚓一刀,先閹後殺。”
劉賢猛然在邢道榮下身劈了個手刀,邢道榮立即“嗷嗷嗷”的叫跳起來,惹得眾人發笑,苑辰麵紅如潮。
劉賢繼續道:“隻怕我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一時也迴不去零陵。襄陽政壇到處是明槍暗箭,我這淪為末吏,反倒躲開了黨爭,留下一時安穩。這樣,我寫一封信,劉敏你今日出發,帶迴零陵交給公琰,讓他相機行事。必要時候……”
他想起蔡瑁常掛在嘴邊的話。“挾質不救吧。”
當天,劉賢和零陵眾人在館驛相會後,便返迴了內城。劉巴給了他一張絹布製作的通行令,一事一批,倒也無人阻攔。
隻是進了內城大門,劉賢察覺到一絲異樣。
甕城裏的衛兵,消失不見了。
不對啊,就算是換崗,也沒有幾十個人同時消失的啊。
他正在猶豫,隻覺得肩頭一沉,有人以極其沉重的手勁按住他的肩膀,用低沉的聲音問道:
“你就是劉賢?”
怎麽又有人直唿其名?難道伯禮兩個字很難認嗎?!劉賢生氣的迴答:“哎,正是你爺爺……”
咵!
話沒說完,他眼前一黑,整個人被一個大布袋子從頭至腳罩住。
“帶走。”
那個低沉聲音說道。
劉表用沙啞的嗓音說道:“我兩次讓這豎子謄抄論語,以謬誤之詞折辱之,而他能泰然處之,遇冤不怒,其持重之城府與豁達之心胸,遠非琦兒、琮兒可比。更有甚者,此子兩遍謄抄,都能堅持聖人原意,改我之誤筆,於城府之外又有折節不彎之純真韌性。有城府,不圓滑。假以時日,當為荊州之砥柱中流。異度,你這道考題,出的有點意思。”
蒯越頷首點頭,謙虛道:“一切都是主公胸懷寬廣,愛才惜才,蒯越不過是順水推舟。倘若主公當時摔杯為號,那兩百甲士衝了出來,此刻我們審看的,就是討伐零陵劉度的檄文了。”
兩人相視一笑,劉表問在下首的劉巴:“子初,你是零陵人,你說說,老夫為何留他一命?”
劉大秘劉巴字子初,表麵上是襄陽權貴,實際上是個生於烝陽的地地道道老零陵人。
劉巴思索片刻,說道:“應是主公看他辭讓桂陽太守,而非朝臣所奏有不臣之心。且其人已經不見容於大公子和小公子兩派之中,不沾黨爭之禍,殺之引劉度反叛,留之反倒能成為挾製荊南的人質?”
劉表微笑不語,似是點頭,又似搖頭。蒯越領會其意,說道:
“子初說對了一半,隻是主公放眼天下,想的可不隻是荊南一地的反複。主公留這豎子一命,恐怕還是因為江東。”
劉表這才點頭道:“江東竟然膽敢在江心伏擊此子,想必是對此子痛恨之極,也恐懼之極,不願見我授他太守之位。我之賢才,敵國之憂。江東既然深恨此子,那老夫不僅不會殺他,更要讓他栽培為攻打江東的大將。”
劉巴恍然大悟,連說自己早就看出劉賢當為宗親良才。而蒯越則若有所思的說道:“謄抄聖人語錄雖然見其品行,但是於才學政務上終究是考教曆練不夠。”
劉表道:“這一點,老夫也有考慮。蔡德珪身死,老夫如斷一臂,更何況我與異度都已年邁,是時候留下一兩個人才,輔佐未來的少主了。”
少主兩個字出口,蒯越和劉巴都深吸了一口氣。他們多年來像伊籍一樣,小心翼翼不陷入黨爭之中。但是親口聽到劉表說出要立少主,還是無比驚訝。要知道,劉琦一派的宿儒們除了堅持立嫡以長的宗法,剩下的武器便是“國有長君、社稷之福”這句話了。
三人沉默良久,蒯越開口道:
“隻是如今襄陽城內,兩派已成水火不容之勢。主公若讓那劉賢擔起重任,紅日初升,容易引人妒忌,更難免由此陷入黨爭之中,終究難以成為公秉天下的大才。”
劉表點頭道:“異度所言甚是。所以老夫給他準備的,是不見容於兩派之中的苦差事。辦的好,他便是金剛不屈的柱國之臣,辦砸了,不必老夫出手,自然有人會除了他。”
這次連蒯越都猜不出劉表的心思,他和劉巴全都屏氣凝神,等待劉表說出那件令長幼兩派都心有所忌的差事。
劉表道:“子柔至今,已經去了快五年了吧。”
蒯越猛然聽他一說,迴憶起過去,悵然道:“算上今年,已經六年了。”
子柔,是蒯越兄長蒯良的表字。當年劉表單騎定荊州,蒯良蒯越,以及蔡瑁賴恭等,都是從龍之臣。其中,蒯氏兄弟出自荊襄望族,除了雄厚的宗族背景,更是有勝於常人的謀略才能。
蒯氏兄弟當年被稱作能謀善斷,長兄蒯良為人沉穩果決,善於決斷,弟弟蒯越奇計百出,長於謀略。二人相得益彰,是劉表入主荊州的股肱臂膀。隻可惜長兄蒯良在五年前意外落水溺死,隻留下其弟蒯越輔佐劉表。
劉表道:“世人都愛聽故事,總說老夫當年是單騎定荊州。可是若沒有你們兄弟,一個能謀,一個善斷,老夫就是有千軍萬馬,也坐不穩這荊州牧的位子。”
蒯越欠身道:“兄長在時常說,是主公栽培了蒯氏……”他說著說著,明白了劉表的深意,突然臉色大驚:“主公,莫不是要讓劉賢去查兄長溺畢之事?!”
劉表微微點頭:“這不僅是為了曆練他,也是為了了卻老夫的一樁心病。聽說這豎子在武陵能從一卷文書推查出毒害金旋的真兇,老夫也想聽他來說說,當年子柔之死的真相。”
蒯越少見的頂撞起劉表:“主公不可!兄長之死是意外,此事早有定論。當年兄長之死牽扯兩派黨爭,如今就是重提,豈不是令襄陽人人自危?就算真的查出兇手,長兄也不會複活,查之何益?”
一旁的劉巴也難得開口:“主公,當年坊間便有傳聞,說子柔先生是代主公而死。真算起來,此事事關……事關荊州立嗣大局,不宜深究。還請主公慎重!”
劉表的眼神中露出決絕之意:“意外?這襄陽城裏遍地的陰謀詭計,有幾個人能有幸死於意外?!當年因為張羨之亂,老夫不得已按下此事。如今,老夫陽壽無多了,若不把真相探明,隻怕是死不瞑目。至於此案牽扯立嗣大局之說……”
老劉表沉吟著,心中的天平不住衡量著兩個嫡子的分量。
“查出真相,再定大局。”
————————————————
劉賢終究沒有再等來重抄論語的噩耗。劉巴獲準他返迴驛館與零陵眾人相會一日,再迴內城衙房聽差。
當劉賢說出了內城中的遭遇,邢道榮第一個拍案而起:“笑話!公子堂堂天潢貴胄,竟然跑到襄陽給別人當起抄抄寫寫的書佐了!嬸可忍叔不可忍!”
劉敏攔住他道:“是是可忍孰不可忍。邢將軍你息怒,這是在襄陽,小心隔牆有耳。”
邢道榮滿臉不在乎:“隔牆有個屁。昨日我在青樓,那些襄陽的勳貴們在酒席間高談闊論,一個個把城防部署、錢糧度支的絕密情報掛在嘴邊,我看沒人擔心隔牆有耳,還生怕隔牆不知道他們的身份咧。我怕什麽,就是要讓那劉景升聽聽,我們零陵人也是站著撒尿的硬漢子,決不允許有人欺負公子!”
劉全也一臉心疼,不停的噓寒問暖。他的腳傷還未痊愈,但是所幸周瑜當日留下的青草藥膏還有剩餘,用過藥後已經大為好轉,醫師說除了留下一道大疤,應當不會致殘。
苑辰更加直接,將劉賢用來抄書的右手握在兩手之間,用少女柔軟的指肚輕輕揉捏著勞損的指節。
劉賢放鬆的倒在苑辰的懷中,聽著邢道榮替他咒罵襄陽勳貴,喝著劉全遞來熱茶,感覺自己又重新當起了零陵公子。
就這樣過下去,沒事再逗逗弟弟妹妹,這日子多好啊。
也許真是應了那句話,家人在哪,家就在哪。他多日來的委屈,在眾人的關懷下一掃而光。
唯有劉敏心心念念著劉賢辭讓太守一事,憂心忡忡道:“公子,這襄陽政壇勾心鬥角,隻怕公子沒了官位,才會受人欺負。莫不如讓末將隨公子進入內城,若再有欺辱公子,甚至行刺,也好讓末將在旁護衛。”
劉賢說:“打住。好意心領了,隻是那內城豈是誰都能進的?搞不好治你個禍亂宮闈的罪過,哢嚓一刀,先閹後殺。”
劉賢猛然在邢道榮下身劈了個手刀,邢道榮立即“嗷嗷嗷”的叫跳起來,惹得眾人發笑,苑辰麵紅如潮。
劉賢繼續道:“隻怕我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一時也迴不去零陵。襄陽政壇到處是明槍暗箭,我這淪為末吏,反倒躲開了黨爭,留下一時安穩。這樣,我寫一封信,劉敏你今日出發,帶迴零陵交給公琰,讓他相機行事。必要時候……”
他想起蔡瑁常掛在嘴邊的話。“挾質不救吧。”
當天,劉賢和零陵眾人在館驛相會後,便返迴了內城。劉巴給了他一張絹布製作的通行令,一事一批,倒也無人阻攔。
隻是進了內城大門,劉賢察覺到一絲異樣。
甕城裏的衛兵,消失不見了。
不對啊,就算是換崗,也沒有幾十個人同時消失的啊。
他正在猶豫,隻覺得肩頭一沉,有人以極其沉重的手勁按住他的肩膀,用低沉的聲音問道:
“你就是劉賢?”
怎麽又有人直唿其名?難道伯禮兩個字很難認嗎?!劉賢生氣的迴答:“哎,正是你爺爺……”
咵!
話沒說完,他眼前一黑,整個人被一個大布袋子從頭至腳罩住。
“帶走。”
那個低沉聲音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