郡府之中,劉賢仍舊死死抓著蔡瑁不放,身後南鷹騎紛紛高舉短弩,望山對準二人。
文聘雙目圓睜,喝道:“劉賢!你挾持蔡大人,不怕劉荊州責罰嗎?!”
劉賢道:“責罰?我這是保護蔡大人啊。那武陵郡丞鞏誌為非作歹,謀害太守,焉知其沒有暗藏殺手,企圖謀害蔡大人?唯有盡快放金德禕出來主持大局,彈壓眾賊,武陵方才得安。”
這是屁話。劉賢的目的很明確,放了金禕,我就放了蔡瑁,不然大家一塊玩完。
雖然身量隻有劉賢一半,但是蔡瑁身為荊州牧軍師,見慣了大風大浪,此刻處變不驚,反倒是比挾持自己的劉賢更加冷靜:
“賢侄,你這是把路走窄了啊。”他的話陰冷似冰,讓人聽來不寒而栗。
“蔡伯父,劉賢此舉無關政局,乃是為公道正義而為之。金禕無罪,不當囚之。若要責罰,劉賢一人承擔。”
蔡瑁嗬嗬一笑:“一人承擔?擅殺鎮南將軍軍師,這樣的罪名你擔得起嗎?”
劉賢還沒反應過來,蔡瑁突然衝著眾人大喝一聲:“文聘!我說過的話都忘了?挾質不救,殺無赦。帶上你的人,將這金劉兩家的叛黨一並革除!”
我靠!劉賢心中大驚,他萬萬沒想到蔡瑁竟然狠道連自己的命都不要。這下壞了,襄陽人兵強馬壯,自己和南鷹騎絕對不是對手。可要是真說一刀砍了蔡瑁,那劉表勢必要向父親興師問罪,那時候恐怕刀劍無眼,沒人會講“一人做事一人當”的道理。
文聘也愣了神。真不救蔡瑁?雖然有挾質不救的規矩,但對方畢竟是蔡瑁啊,劉荊州的小舅子。要是真死在自己眼前,迴去就算劉表不怪罪,蔡氏夫人也斷然饒不了自己。
這短短一刻,劉賢和文聘四目相對,兩個懵逼的大腦互相對峙著,比誰先恢複理智,比誰先鼓足勇氣。
“蔡瑁,天道昭彰,你為何就如此……不講理?!”被逼至絕境,劉賢咬牙恨道。
蔡瑁道:“你以為劉景升靠講理當上的荊州牧?豎子,成王敗寇,從你要講理那刻起,你已經輸了。”
高舉的短弩已經懸刀半扣,南鷹騎眾人隻要輕輕一推,弩失便會瞬間刺穿劉賢和蔡瑁的身體。但是理智的防線拉住了他們的手指,劉敏雙唇緊閉,十指攥緊,生怕一個多餘的動作點爆緊張的空氣。
留忠將金毓護在身後,誓要以血肉之軀保護未婚妻周全。
“文聘,你為何遲疑!”蔡瑁逼問著文聘,似乎是他挾持了劉賢,而非劉賢挾持了他。
你們都看見了,是蔡大人自己求死。文聘心中忐忑想著。他隻恨這會沒有劉先在場,要不然有副使大人頂著,就是天塌下來也不用自己扛。
罷了,為將者,唯將令是從!
他高高舉起右臂,要發出“格殺勿論”的命令。
“文將軍!住手!”
這個時候,還有誰敢對文聘發號施令?眾人迴頭,隻見劉先帶領著一老一小兩個人影狂奔而來。
文聘見到劉先尚且驚訝,等看清那長者麵容,懸著的心終於發下。小的是周不疑自不必說,那長著……
蔡瑁眯著眼,也認清了愈發清晰的人影。
“伊籍。”
他冷冷說道。
————————————————
靠著一身破衣爛衫,周不疑臨沅城沒有遇到絲毫阻攔。他愈發明白,賴恭當時奪去他令牌,便是不想他依靠這令牌招搖行事。否則自己一身破衣爛衫,拿出金牌,反倒讓人當成竊賊。
出了城後,他才找沒人樹叢換迴華服,在最近的驛站,憑令牌調馬,然後一路狂奔,馬不離鞍,一葦過江。
不得不說,周不疑是幸運的。就在他過江的當口,劉表正帶領襄陽百官在南郡的江陵城中。周不疑當即按照賴恭指點,找到隨行的伊籍,送出了那份藏在懷中的密信。
至於伊籍和劉表談了什麽,他不知道,隻知道這位平日溫文爾雅的先生,在從劉表房中出來以後,神情凝重,連連搖頭。
朝辭臨沅彩雲間,百裏江陵一日還。
伊籍沒有耽擱,忙叫周不疑帶路,領上十餘騎護衛,親自上馬星夜奔向武陵。
劉賢也看清了眼前這位耳熟能詳的三國謀士。雖是荊州權貴,但是伊籍長著一張老農民般平凡的麵孔,薄而幹枯的頭發也不像蔡瑁這般精心打理,若不是蔡瑁喊出姓名,誰也不敢相信這位便是劉琦和劉琮兩位公子的開蒙恩師。
就是這份與世無爭的安全感,才讓伊籍在針尖對麥芒的黨爭局勢下獲得了劉表的信任。
劉賢凝望著伊籍,伊籍也在凝望他。
“你就是伯禮賢侄?”
劉賢尷尬道:“現在恐怕不是寒暄敘舊的好時機。”
蔡瑁道:“機伯兄,來的正好,你做個見證,這零陵的娃子要造反,挾製我做了人質。按規矩,讓文將軍動手平叛,我若死了,記得,讓我姐姐姐夫報仇。”
蔡瑁雖然矮小,但是頭腦何其敏銳。伊籍趕來武陵,定是那劉先舅甥所為,對自己極為不利。他特地不說劉表官職,就是想要用自己的身份壓伊籍一頭,防止在這武陵郡中喪失了主動。
伊籍雖然還不清楚金旋之死的細節,但是此間劍拔弩張的情況,他已經看得清楚。
“德珪,你與劉世侄的恩怨,我不便置喙。隻是若為了金使君之死,則還需冷靜。劉荊州就在江陵,托我給你和諸位帶個話。”
眾人聽到劉表有指令,全都沉默下來,屏氣凝神聽著。
“劉荊州說,金使君是荊州股肱重臣,絕不可枉死。著蔡瑁、劉先、劉賢等人細加勘驗,協同查辦,不可冤枉忠良,不可放過真兇。一切以律法行事。”
這話看上去什麽都沒說,但是“協同查辦”四個字,則將蔡瑁黨同伐異、排除異己的路徹底堵死。
協同嘛,就是要集體決策,不能搞一言堂。
“伊籍,你說的可是劉荊州原話?”蔡瑁陰陽怪氣問道。
金毓喊道:“景升伯父說了,一切以律法行事!難道有假?!”
蔡瑁沒理她,隻是雙目盯著伊籍,直到對方開口:
“是,劉荊州確實是說了劉世侄的名字。”
劉表竟然將劉賢與自己的名字同列,這才是蔡瑁難以置信的地方。
蔡瑁的眼神明可見閃過一絲無奈與失落。
伊籍剛說完,重獲自由的劉先便朗聲道:“文將軍,劉荊州的話沒聽見嗎,一切以律法行事。剛剛蔡大人活捉了真兇鞏誌,我和伯禮賢侄亦深表讚同,還不快將金禕放了。”
立長派反客為主。
文聘聽了這話,連忙低頭稱是。
伊籍道:“劉賢侄,既然如此,還不放開德珪?”
劉賢心想,這伊籍果然是兩頭不靠,見劉先放了金禕,便要自己放了蔡瑁。他和金禕留忠對望了一下,彼此點頭,鬆開手道:“既然伊先生到了,那小侄就相信無人能再冤枉德禕,也無人再會傷害蔡伯父。”
這聲“伯父”叫的肉麻,連蔡瑁都不禁嘴角一抽。
沒一會,金禕被帶到眾人麵前。他還不清楚事情原委,但是看到妹妹激動的眼淚,已然知道自己重見天日,定是費了一番周折。
金毓撲進兄長懷中,將此間經過一並說了。金禕向劉賢行禮致謝:“多些伯禮兄仗義搭救。”
劉賢連忙扶起:“哎,要感謝景升伯父的英明領導,感謝伊先生、蔡伯父和劉別駕的公正執法。”
金毓接話,用諷刺口吻問道:“對啊,還得感謝三位大人的秉公執法。隻是小女不懂,這殺人償命,到底是不是大漢的律法?”
伊籍此時閉口不言。劉先有意留鞏誌一命,帶迴襄陽當做攻訐立賢派的人證,卻見劉賢和事主金禕都沉默不語。
“伯禮賢侄……”劉先問向劉賢。
劉賢道:“殺人償命,我從不慷他人之慨。”
“金世侄……”劉先還要再問,可是看到金禕沉似水的表情,便知道問不出想要的答案。
沒想到,接話的竟然是蔡瑁。
“金小妹說的對。殺人償命,此高祖入鹹陽便定下的規矩。既然劉、金兩位賢侄都同意,我自然是要執法的,難道劉別駕還想留這歹人一命?”
劉先沒想到,蔡瑁竟然反逼自己。反正鞏誌是他立賢派的人,你蔡瑁要殺,我何必當好人。
“殺,奸賊不殺,留著過年嗎!”
蔡瑁借此重新奪迴現場發號施令的主動權:“那就把這些沾上幹係的侍女、侍衛一並綁了,明日午時,與那首犯鞏誌斬首示眾。”
這就是happyending啊。劉賢望著眼前的一切,隱約覺得還有幾個潛在的謎團尚未解開。隻是自己一時連謎團是什麽還沒有弄清,見到金小妹決絕的眼神,總不好開口阻攔。
他不是名偵探,金旋之死如今也不再是單純的兇案。也許盡快處死鞏誌,讓金禕坐穩太守之位,才是最好的結局。
婢女和侍衛的哀嚎聲淒慘哀絕,郡府上空的陰雲仍未消散。
文聘雙目圓睜,喝道:“劉賢!你挾持蔡大人,不怕劉荊州責罰嗎?!”
劉賢道:“責罰?我這是保護蔡大人啊。那武陵郡丞鞏誌為非作歹,謀害太守,焉知其沒有暗藏殺手,企圖謀害蔡大人?唯有盡快放金德禕出來主持大局,彈壓眾賊,武陵方才得安。”
這是屁話。劉賢的目的很明確,放了金禕,我就放了蔡瑁,不然大家一塊玩完。
雖然身量隻有劉賢一半,但是蔡瑁身為荊州牧軍師,見慣了大風大浪,此刻處變不驚,反倒是比挾持自己的劉賢更加冷靜:
“賢侄,你這是把路走窄了啊。”他的話陰冷似冰,讓人聽來不寒而栗。
“蔡伯父,劉賢此舉無關政局,乃是為公道正義而為之。金禕無罪,不當囚之。若要責罰,劉賢一人承擔。”
蔡瑁嗬嗬一笑:“一人承擔?擅殺鎮南將軍軍師,這樣的罪名你擔得起嗎?”
劉賢還沒反應過來,蔡瑁突然衝著眾人大喝一聲:“文聘!我說過的話都忘了?挾質不救,殺無赦。帶上你的人,將這金劉兩家的叛黨一並革除!”
我靠!劉賢心中大驚,他萬萬沒想到蔡瑁竟然狠道連自己的命都不要。這下壞了,襄陽人兵強馬壯,自己和南鷹騎絕對不是對手。可要是真說一刀砍了蔡瑁,那劉表勢必要向父親興師問罪,那時候恐怕刀劍無眼,沒人會講“一人做事一人當”的道理。
文聘也愣了神。真不救蔡瑁?雖然有挾質不救的規矩,但對方畢竟是蔡瑁啊,劉荊州的小舅子。要是真死在自己眼前,迴去就算劉表不怪罪,蔡氏夫人也斷然饒不了自己。
這短短一刻,劉賢和文聘四目相對,兩個懵逼的大腦互相對峙著,比誰先恢複理智,比誰先鼓足勇氣。
“蔡瑁,天道昭彰,你為何就如此……不講理?!”被逼至絕境,劉賢咬牙恨道。
蔡瑁道:“你以為劉景升靠講理當上的荊州牧?豎子,成王敗寇,從你要講理那刻起,你已經輸了。”
高舉的短弩已經懸刀半扣,南鷹騎眾人隻要輕輕一推,弩失便會瞬間刺穿劉賢和蔡瑁的身體。但是理智的防線拉住了他們的手指,劉敏雙唇緊閉,十指攥緊,生怕一個多餘的動作點爆緊張的空氣。
留忠將金毓護在身後,誓要以血肉之軀保護未婚妻周全。
“文聘,你為何遲疑!”蔡瑁逼問著文聘,似乎是他挾持了劉賢,而非劉賢挾持了他。
你們都看見了,是蔡大人自己求死。文聘心中忐忑想著。他隻恨這會沒有劉先在場,要不然有副使大人頂著,就是天塌下來也不用自己扛。
罷了,為將者,唯將令是從!
他高高舉起右臂,要發出“格殺勿論”的命令。
“文將軍!住手!”
這個時候,還有誰敢對文聘發號施令?眾人迴頭,隻見劉先帶領著一老一小兩個人影狂奔而來。
文聘見到劉先尚且驚訝,等看清那長者麵容,懸著的心終於發下。小的是周不疑自不必說,那長著……
蔡瑁眯著眼,也認清了愈發清晰的人影。
“伊籍。”
他冷冷說道。
————————————————
靠著一身破衣爛衫,周不疑臨沅城沒有遇到絲毫阻攔。他愈發明白,賴恭當時奪去他令牌,便是不想他依靠這令牌招搖行事。否則自己一身破衣爛衫,拿出金牌,反倒讓人當成竊賊。
出了城後,他才找沒人樹叢換迴華服,在最近的驛站,憑令牌調馬,然後一路狂奔,馬不離鞍,一葦過江。
不得不說,周不疑是幸運的。就在他過江的當口,劉表正帶領襄陽百官在南郡的江陵城中。周不疑當即按照賴恭指點,找到隨行的伊籍,送出了那份藏在懷中的密信。
至於伊籍和劉表談了什麽,他不知道,隻知道這位平日溫文爾雅的先生,在從劉表房中出來以後,神情凝重,連連搖頭。
朝辭臨沅彩雲間,百裏江陵一日還。
伊籍沒有耽擱,忙叫周不疑帶路,領上十餘騎護衛,親自上馬星夜奔向武陵。
劉賢也看清了眼前這位耳熟能詳的三國謀士。雖是荊州權貴,但是伊籍長著一張老農民般平凡的麵孔,薄而幹枯的頭發也不像蔡瑁這般精心打理,若不是蔡瑁喊出姓名,誰也不敢相信這位便是劉琦和劉琮兩位公子的開蒙恩師。
就是這份與世無爭的安全感,才讓伊籍在針尖對麥芒的黨爭局勢下獲得了劉表的信任。
劉賢凝望著伊籍,伊籍也在凝望他。
“你就是伯禮賢侄?”
劉賢尷尬道:“現在恐怕不是寒暄敘舊的好時機。”
蔡瑁道:“機伯兄,來的正好,你做個見證,這零陵的娃子要造反,挾製我做了人質。按規矩,讓文將軍動手平叛,我若死了,記得,讓我姐姐姐夫報仇。”
蔡瑁雖然矮小,但是頭腦何其敏銳。伊籍趕來武陵,定是那劉先舅甥所為,對自己極為不利。他特地不說劉表官職,就是想要用自己的身份壓伊籍一頭,防止在這武陵郡中喪失了主動。
伊籍雖然還不清楚金旋之死的細節,但是此間劍拔弩張的情況,他已經看得清楚。
“德珪,你與劉世侄的恩怨,我不便置喙。隻是若為了金使君之死,則還需冷靜。劉荊州就在江陵,托我給你和諸位帶個話。”
眾人聽到劉表有指令,全都沉默下來,屏氣凝神聽著。
“劉荊州說,金使君是荊州股肱重臣,絕不可枉死。著蔡瑁、劉先、劉賢等人細加勘驗,協同查辦,不可冤枉忠良,不可放過真兇。一切以律法行事。”
這話看上去什麽都沒說,但是“協同查辦”四個字,則將蔡瑁黨同伐異、排除異己的路徹底堵死。
協同嘛,就是要集體決策,不能搞一言堂。
“伊籍,你說的可是劉荊州原話?”蔡瑁陰陽怪氣問道。
金毓喊道:“景升伯父說了,一切以律法行事!難道有假?!”
蔡瑁沒理她,隻是雙目盯著伊籍,直到對方開口:
“是,劉荊州確實是說了劉世侄的名字。”
劉表竟然將劉賢與自己的名字同列,這才是蔡瑁難以置信的地方。
蔡瑁的眼神明可見閃過一絲無奈與失落。
伊籍剛說完,重獲自由的劉先便朗聲道:“文將軍,劉荊州的話沒聽見嗎,一切以律法行事。剛剛蔡大人活捉了真兇鞏誌,我和伯禮賢侄亦深表讚同,還不快將金禕放了。”
立長派反客為主。
文聘聽了這話,連忙低頭稱是。
伊籍道:“劉賢侄,既然如此,還不放開德珪?”
劉賢心想,這伊籍果然是兩頭不靠,見劉先放了金禕,便要自己放了蔡瑁。他和金禕留忠對望了一下,彼此點頭,鬆開手道:“既然伊先生到了,那小侄就相信無人能再冤枉德禕,也無人再會傷害蔡伯父。”
這聲“伯父”叫的肉麻,連蔡瑁都不禁嘴角一抽。
沒一會,金禕被帶到眾人麵前。他還不清楚事情原委,但是看到妹妹激動的眼淚,已然知道自己重見天日,定是費了一番周折。
金毓撲進兄長懷中,將此間經過一並說了。金禕向劉賢行禮致謝:“多些伯禮兄仗義搭救。”
劉賢連忙扶起:“哎,要感謝景升伯父的英明領導,感謝伊先生、蔡伯父和劉別駕的公正執法。”
金毓接話,用諷刺口吻問道:“對啊,還得感謝三位大人的秉公執法。隻是小女不懂,這殺人償命,到底是不是大漢的律法?”
伊籍此時閉口不言。劉先有意留鞏誌一命,帶迴襄陽當做攻訐立賢派的人證,卻見劉賢和事主金禕都沉默不語。
“伯禮賢侄……”劉先問向劉賢。
劉賢道:“殺人償命,我從不慷他人之慨。”
“金世侄……”劉先還要再問,可是看到金禕沉似水的表情,便知道問不出想要的答案。
沒想到,接話的竟然是蔡瑁。
“金小妹說的對。殺人償命,此高祖入鹹陽便定下的規矩。既然劉、金兩位賢侄都同意,我自然是要執法的,難道劉別駕還想留這歹人一命?”
劉先沒想到,蔡瑁竟然反逼自己。反正鞏誌是他立賢派的人,你蔡瑁要殺,我何必當好人。
“殺,奸賊不殺,留著過年嗎!”
蔡瑁借此重新奪迴現場發號施令的主動權:“那就把這些沾上幹係的侍女、侍衛一並綁了,明日午時,與那首犯鞏誌斬首示眾。”
這就是happyending啊。劉賢望著眼前的一切,隱約覺得還有幾個潛在的謎團尚未解開。隻是自己一時連謎團是什麽還沒有弄清,見到金小妹決絕的眼神,總不好開口阻攔。
他不是名偵探,金旋之死如今也不再是單純的兇案。也許盡快處死鞏誌,讓金禕坐穩太守之位,才是最好的結局。
婢女和侍衛的哀嚎聲淒慘哀絕,郡府上空的陰雲仍未消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