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3章 狀元娘子2
快穿之世上還有爸爸好 作者:葉盼兮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劉有德的身體恢複之後,李氏是家裏最高興的人,她高興之餘才發現自己的身體也比以前好,也不知道是不是天天在院子裏走動的效果。她感受到好處之後,倒是願意天天堅持活動,還拉著劉湘琴一起活動身體。
李氏不願意活動身體是覺得難為情,但是避開劉有德的目光,和劉湘琴一起卻不用考慮形象問題。
一家三口每天活動身體,最明顯的變化是胃口都變好了。李氏是喜憂摻半,吃得多家裏的米缸又空了。
劉有德看似不關心這個問題,當天晚上卻和李氏建議他可以從書鋪接抄書的活迴來做。其實以前書鋪老板也找過他抄書,他卻不願意抄佛經,於是拒絕書鋪老板的一番好意。
李氏聽說劉有德願意抄佛經,第一反應不是高興,而是一臉委屈他的表情,說家裏沒有錢苦了他,還說他的筆應該用來抄寫四書五經才對,而不是用來抄佛經這等無用的東西。
李氏信佛也信道,但對她來說還是劉有德比神佛都重要,她寧願自己多繡一會花,也不願意劉有德為無關事務分心而影響到讀書。
一家三口也就劉湘琴高興家裏能多一點收入,比起看不見的未來,她更希望過年能多吃一塊肉,多穿一件新衣。這是她多年的卑微願意,
李氏看女兒高興的笑容,想要攔的話怎麽也說不出口,她也知道這些年苦了閨女。
劉有德卻不覺得抄佛經是什麽委屈的事,對他來說抄什麽書都是抄,並不會因為內容不同而覺得委屈,要知道佛經比四書五經銷量好多了,平時就有很多有錢人家的太太小姐購買,遇到過年或者佛誕日等情況,更是供不應求。
劉有德一邊抄佛經一邊細想後麵的劇情,他希望能直接避開劇情,萬一避不開就得另想辦法,總之得避免李氏母女悲慘的命運。他對此倒是很有信心,原劇情裏母女會過得很慘,也是因為原主死了,孤兒寡母沒有成年男丁才落到處處被人欺負的地步,現在他還活著,相信再差也不會比原劇情差。
原劇情裏李氏母女先後自殺,說是自殺,實際上也是走投無路之下的選擇,但凡有別的路走,她們也不會選擇自殺。母女倆在原身去世後,帶著他的靈柩迴族裏,結果人還沒有入土為安,就有族人上門說他們這一脈沒有男丁,族裏要收迴他們家的財產。
李氏當然不願意,說沒有男丁也可以過繼,她還有閨女可以招贅婿,憑什麽要把家產上交到族裏。這話族人們不聽,族長和族老也不聽,隻說族裏的慣例就是這樣。
李氏有心反抗卻無能為力,隻有看著族裏人把九房的財產都收公。母女倆隻能住在族裏分配的一間小屋子,每天的吃食有人送上門,卻是最粗糙的吃食,再加上一點清水,保證她們不會活活餓死就行。
李氏和劉湘琴費盡九牛二虎之力從族裏逃出去,結果還沒走出百裏遠,就是上壞人要抓她們賣到青樓。李氏原以為母女倆要沒命,因為她不願意受侮辱,寧可自殺也不想受傷害。
母女倆也是運氣不錯,抓他們的壞人被官府抓住,她們重獲自由卻流落他鄉。因為被壞人關起來過,哪怕母女倆並沒有受到什麽傷害,外麵的人卻開始傳母女倆失節的消息。
官府的人願意送母女倆迴老家,但是她們剛從族裏逃出來,哪裏還願意迴去受罪,又有流言的因素,母女倆幹脆決定換個地方生活。她們決定去府城生活,也是想著大城市人多又沒人認識,種種不好的傳聞應該很快會消失。
李氏願意去府城生活,也是知道母女倆是弱女子,倒是去大地方更好討生活,真有事還可以求官老爺做主,而在鄉下小地方都是宗族和村長等人說了算。她們剛逃出來沒多久,已經害怕了。
母女倆除了一點繡花的技術沒有其他賺錢的本事,可她們的技術在府城卻變得很一般,想要靠繡花賺錢是可以,想要賺太錢卻很難,她們的技術實在太普通了。
母女倆賺得錢不多,要不是有官府放她們出來時送的一點碎銀,怕是家裏都要斷炊。哪怕有繡花的手藝,母女倆的日常生活還是缺錢。
在這種饑寒交迫的情況下,劉湘琴心一橫在餓死之前,幹脆掛上紅燈籠開始開門迎客。
這種事李氏當然是不同意的,正好那幾天她得了風寒,整日關在屋裏休息,等她病好出門發現時已經遲了。
劉湘琴沒有進哪家院子,而是租了一條花船獨自接客,很快闖下名號,不過她有一點很堅持,那就是不和客人一起過夜睡覺,也算是堅守著最後一道底線。
李氏哭了幾天,在差點把眼睛哭瞎之後,總算是接受現實。原以為這樣的日子會看不到頭,誰知道不到半年時間,劉湘琴救了趕考的書生,替他醫好風寒之後,倆人產生好感,書生分別是還留下信件和約定,待高中後一定迴來娶她。
劉湘琴天真的相信書生的話,臨走時把自己的私房銀子給了書生,讓他一定好好考試。書生收下五十兩銀票,入京後住在寺廟裏複習功課,考試時運氣很好的連中二元成為狀元。
這個消息傳到劉湘琴耳裏,她高興的等著書生到來,李氏卻天天潑冷水,說狀元公不會再迴來,不會再認她。
母子倆為這事發生幾次爭執,每次都不了了之,當然最後勝利的終究是劉湘琴。她贏了李氏,也成功等到書生迴來。
狀元公要按照約定娶劉湘琴為妻,這可不是個好消息,特別是一些有心人更不想倆人順利完婚。
劉湘琴的事情很好查,給劉氏族裏送去一封信,很快就有過來要把她們母女帶走。李氏害怕的找狀元公幫忙,讓他一定要救她們母女出來。
狀元公當仁不讓的答應下來,他的心上人怎麽能讓族裏的人帶走,哪怕有族長的信都沒有用。
他以為憑著狀元公的名頭,對方一定會放人,誰知道他一路追到劉氏宗族聚集地,也沒有見到想救的人。
李氏不願意活動身體是覺得難為情,但是避開劉有德的目光,和劉湘琴一起卻不用考慮形象問題。
一家三口每天活動身體,最明顯的變化是胃口都變好了。李氏是喜憂摻半,吃得多家裏的米缸又空了。
劉有德看似不關心這個問題,當天晚上卻和李氏建議他可以從書鋪接抄書的活迴來做。其實以前書鋪老板也找過他抄書,他卻不願意抄佛經,於是拒絕書鋪老板的一番好意。
李氏聽說劉有德願意抄佛經,第一反應不是高興,而是一臉委屈他的表情,說家裏沒有錢苦了他,還說他的筆應該用來抄寫四書五經才對,而不是用來抄佛經這等無用的東西。
李氏信佛也信道,但對她來說還是劉有德比神佛都重要,她寧願自己多繡一會花,也不願意劉有德為無關事務分心而影響到讀書。
一家三口也就劉湘琴高興家裏能多一點收入,比起看不見的未來,她更希望過年能多吃一塊肉,多穿一件新衣。這是她多年的卑微願意,
李氏看女兒高興的笑容,想要攔的話怎麽也說不出口,她也知道這些年苦了閨女。
劉有德卻不覺得抄佛經是什麽委屈的事,對他來說抄什麽書都是抄,並不會因為內容不同而覺得委屈,要知道佛經比四書五經銷量好多了,平時就有很多有錢人家的太太小姐購買,遇到過年或者佛誕日等情況,更是供不應求。
劉有德一邊抄佛經一邊細想後麵的劇情,他希望能直接避開劇情,萬一避不開就得另想辦法,總之得避免李氏母女悲慘的命運。他對此倒是很有信心,原劇情裏母女會過得很慘,也是因為原主死了,孤兒寡母沒有成年男丁才落到處處被人欺負的地步,現在他還活著,相信再差也不會比原劇情差。
原劇情裏李氏母女先後自殺,說是自殺,實際上也是走投無路之下的選擇,但凡有別的路走,她們也不會選擇自殺。母女倆在原身去世後,帶著他的靈柩迴族裏,結果人還沒有入土為安,就有族人上門說他們這一脈沒有男丁,族裏要收迴他們家的財產。
李氏當然不願意,說沒有男丁也可以過繼,她還有閨女可以招贅婿,憑什麽要把家產上交到族裏。這話族人們不聽,族長和族老也不聽,隻說族裏的慣例就是這樣。
李氏有心反抗卻無能為力,隻有看著族裏人把九房的財產都收公。母女倆隻能住在族裏分配的一間小屋子,每天的吃食有人送上門,卻是最粗糙的吃食,再加上一點清水,保證她們不會活活餓死就行。
李氏和劉湘琴費盡九牛二虎之力從族裏逃出去,結果還沒走出百裏遠,就是上壞人要抓她們賣到青樓。李氏原以為母女倆要沒命,因為她不願意受侮辱,寧可自殺也不想受傷害。
母女倆也是運氣不錯,抓他們的壞人被官府抓住,她們重獲自由卻流落他鄉。因為被壞人關起來過,哪怕母女倆並沒有受到什麽傷害,外麵的人卻開始傳母女倆失節的消息。
官府的人願意送母女倆迴老家,但是她們剛從族裏逃出來,哪裏還願意迴去受罪,又有流言的因素,母女倆幹脆決定換個地方生活。她們決定去府城生活,也是想著大城市人多又沒人認識,種種不好的傳聞應該很快會消失。
李氏願意去府城生活,也是知道母女倆是弱女子,倒是去大地方更好討生活,真有事還可以求官老爺做主,而在鄉下小地方都是宗族和村長等人說了算。她們剛逃出來沒多久,已經害怕了。
母女倆除了一點繡花的技術沒有其他賺錢的本事,可她們的技術在府城卻變得很一般,想要靠繡花賺錢是可以,想要賺太錢卻很難,她們的技術實在太普通了。
母女倆賺得錢不多,要不是有官府放她們出來時送的一點碎銀,怕是家裏都要斷炊。哪怕有繡花的手藝,母女倆的日常生活還是缺錢。
在這種饑寒交迫的情況下,劉湘琴心一橫在餓死之前,幹脆掛上紅燈籠開始開門迎客。
這種事李氏當然是不同意的,正好那幾天她得了風寒,整日關在屋裏休息,等她病好出門發現時已經遲了。
劉湘琴沒有進哪家院子,而是租了一條花船獨自接客,很快闖下名號,不過她有一點很堅持,那就是不和客人一起過夜睡覺,也算是堅守著最後一道底線。
李氏哭了幾天,在差點把眼睛哭瞎之後,總算是接受現實。原以為這樣的日子會看不到頭,誰知道不到半年時間,劉湘琴救了趕考的書生,替他醫好風寒之後,倆人產生好感,書生分別是還留下信件和約定,待高中後一定迴來娶她。
劉湘琴天真的相信書生的話,臨走時把自己的私房銀子給了書生,讓他一定好好考試。書生收下五十兩銀票,入京後住在寺廟裏複習功課,考試時運氣很好的連中二元成為狀元。
這個消息傳到劉湘琴耳裏,她高興的等著書生到來,李氏卻天天潑冷水,說狀元公不會再迴來,不會再認她。
母子倆為這事發生幾次爭執,每次都不了了之,當然最後勝利的終究是劉湘琴。她贏了李氏,也成功等到書生迴來。
狀元公要按照約定娶劉湘琴為妻,這可不是個好消息,特別是一些有心人更不想倆人順利完婚。
劉湘琴的事情很好查,給劉氏族裏送去一封信,很快就有過來要把她們母女帶走。李氏害怕的找狀元公幫忙,讓他一定要救她們母女出來。
狀元公當仁不讓的答應下來,他的心上人怎麽能讓族裏的人帶走,哪怕有族長的信都沒有用。
他以為憑著狀元公的名頭,對方一定會放人,誰知道他一路追到劉氏宗族聚集地,也沒有見到想救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