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1章 被休的秀才娘子24
快穿之世上還有爸爸好 作者:葉盼兮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洪均決定不再進京趕考的消息讓王書福鬆一口氣,洪均的舉人身份已經讓他成為很多人背後取笑的笑話,要是對方再一步成為進士,他在隻怕在鎮上都不好意思呆下去。
王書福現在的日子也不好過,楚氏對他沒有考中挺失望,王家人同樣失望,一家大小都盼著他能考中舉人,結果希望落空了。楚氏失望歸失望,卻不介意再多等兩年,她年輕還能等。
王家人卻不願意等,王母是年紀太大等不起,王大哥他們卻是兒女婚事馬上不能再拖,想等王書福中舉後再相看條件更好一點的人家,結果到頭來還是一場空。
家裏年紀小的孩子還能等,年紀大一點的卻隻能用秀才侄子侄女的身份談婚事,可侄子侄女本就差一層,哪怕沒分家也沒用,誰不知道分家是遲早的事。
王書福沒考中舉人,王大哥又想談分家的事,特別是在農忙季看著家累死累活,王書福卻可以在鎮上躲懶,他越發不岔。這關頭如果不是要給兒女辦婚事,他早就找到鎮上去了。
劉家在農忙那幾天也要停掉生意下地幹活,劉有德卻早已經成甩手掌櫃,家裏大小事都分出去,他什麽都不用操心。劉家三兄弟雖然沒有分錢,但是田地早就分成三份種植,平時吃喝和做生意的銀錢也分開算賬。
一家人也就名義上沒分家,連房子都是一個隨時可以拆分成三個獨立院子的品字型大院子,除了正門外各家都有一道側門,平時進出也很少走正門。
劉家做生意賺的錢都用來買地買山,家裏靠著山上的出產賺到不少錢,於是買山種果樹也成最靠譜的選擇。他們家把附近的一座小山頭買下來,種上各種果樹,山上再圍上一層破漁網,養雞種菜也不耽誤,算下來三年就迴本。
楓樹村也在劉家的帶動下成為遠近聞名的富裕村,劉有福和劉有財做的鹵菜也同樣大大有名,村裏的竹製品更是玩出花樣,在劉有德的指點下,已經有人在研究用竹子製紙的工藝。
用竹子製紙的工藝劉有德也隻知道大致流程,而從砍下竹子到變成一張紙又需要很長時間,他也是見村裏條件變好之後才把這個方法交給族裏,由族裏決定造不造紙。
村人都願意造紙,哪怕失敗他們也願意,誰不知道現在的紙賣得貴,就算造出來的紙質量一般,給自家孩子用能省很大一筆錢。村裏人有錢之後,便打算在村裏辦一個學堂,盡量讓族的孩子都能上學,哪怕不能走科舉之路,也要識得幾個字。
劉有德對此是很支持,在知道洪均無意進京趕考後,直接把他請迴村裏當夫子。
族長和族老知道舉人願意迴村裏教書,一個個激動得不行,馬上宣布在村裏劃塊地給洪均建房,甚至願意給他們分地,隻求把他長長久久的留在村裏,就算以後不當夫子也沒關係,他們對外光是抬出村裏有個舉人就能讓其他村子害怕,走到鎮上也不害怕。
洪均願意迴村裏教書完是看在劉有德的份上,族長哭著喊著要送房子地契,他考慮之後也就點頭同意收下。他知道村裏都是一個姓的同族,平時名聲還不錯,他也不介意住在山青水秀的地方。
洪均也是擔心獨生子以後沒有親兄弟幫扶,住在村裏和表兄弟們一起長大,以後有什麽事也能找到幫手,否則再厲害的人也獨木不成林。他的這片苦心,外人都不知道,連劉大菊都以為他是為了她才迴村裏居住。
這個美麗的誤會把劉大菊感動的不行,平時對洪均的更體貼照顧,可以說家裏是事事都不用他操心,連帶著平時上課都脾氣好很多。學堂裏的孩子們都說夫子脾氣好,學識好,迴家當著父母的麵誇洪均,又讓村裏人對他更感激,一個個都是跑去對族長說,一定要把他留在村裏,最好能長長久久的留下來。
族長也有這個想法,卻找不到好的機會提,他也知道村裏一座簡單的房子和兩畝地的地契想要留住一個舉人很難,這可是鎮上幾十年唯一的舉人,整個縣城範圍內舉人算下來也就十幾個。這些人裏還有好幾個客居異地,真正留在本地的舉人一隻手都能數得過來。
竹製紙的配方試驗成功那天,族長召集大家開會,決定把造紙的利潤也分洪均一份。在之前大家的約定是劉有德永遠占一成,再拿一成供應族裏的族學,剩下的八成利潤分給族人。
族長說要給洪均分一成,族裏沒有人提出異議,這可是舉人老爺,能長長久久留在他們村,可以保他們一方幾十年的平安。最關鍵的是這利潤也不是一直給,隻是在洪均在世期間有,等他過世要是後代有功名自然還會繼續約定,要是沒有功名村裏也可以隨時收迴。
劉有德對這個約定也沒有意見,他隻保證劉家那一成是永久性,不會因為後人不爭氣而消失。不過這一成利也不能保證什麽,後人要是不爭氣,留下再多財富都沒用。
一晃多年過去,劉有德頭發都變白了,家裏的孩子在洪均的教導下,已經有人考取秀才功名,以後再進一步也不是不可能的事。
這一年,王書福還是個秀才,多年過去他連續多次趕考也沒有考中舉人。楚氏已經對他失望到底,但因為沒有生兒子,也沒有底氣,夫妻倆互相嫌棄著對方,算是湊和著過日子吧!
王家這麽多年還是沒有分家,不是王書福不想分家,而是王家人發現他沒有希望中舉,一個個也不怕得罪他,都指望從這裏打秋風。他是沒有錢,可是楚氏有嫁妝,她隨意手裏漏一點東西,對王家人來說也是好東西。
王書福覺得他的日子越過越差,當聽說小草嫁人,劉大菊和洪均的兒子中秀才的消息,他的心頭才閃過一絲懊悔。當年要是不和離,是不是他也會有個秀才兒子,而不是像現在這樣走到哪都有人可憐。
王書福現在的日子也不好過,楚氏對他沒有考中挺失望,王家人同樣失望,一家大小都盼著他能考中舉人,結果希望落空了。楚氏失望歸失望,卻不介意再多等兩年,她年輕還能等。
王家人卻不願意等,王母是年紀太大等不起,王大哥他們卻是兒女婚事馬上不能再拖,想等王書福中舉後再相看條件更好一點的人家,結果到頭來還是一場空。
家裏年紀小的孩子還能等,年紀大一點的卻隻能用秀才侄子侄女的身份談婚事,可侄子侄女本就差一層,哪怕沒分家也沒用,誰不知道分家是遲早的事。
王書福沒考中舉人,王大哥又想談分家的事,特別是在農忙季看著家累死累活,王書福卻可以在鎮上躲懶,他越發不岔。這關頭如果不是要給兒女辦婚事,他早就找到鎮上去了。
劉家在農忙那幾天也要停掉生意下地幹活,劉有德卻早已經成甩手掌櫃,家裏大小事都分出去,他什麽都不用操心。劉家三兄弟雖然沒有分錢,但是田地早就分成三份種植,平時吃喝和做生意的銀錢也分開算賬。
一家人也就名義上沒分家,連房子都是一個隨時可以拆分成三個獨立院子的品字型大院子,除了正門外各家都有一道側門,平時進出也很少走正門。
劉家做生意賺的錢都用來買地買山,家裏靠著山上的出產賺到不少錢,於是買山種果樹也成最靠譜的選擇。他們家把附近的一座小山頭買下來,種上各種果樹,山上再圍上一層破漁網,養雞種菜也不耽誤,算下來三年就迴本。
楓樹村也在劉家的帶動下成為遠近聞名的富裕村,劉有福和劉有財做的鹵菜也同樣大大有名,村裏的竹製品更是玩出花樣,在劉有德的指點下,已經有人在研究用竹子製紙的工藝。
用竹子製紙的工藝劉有德也隻知道大致流程,而從砍下竹子到變成一張紙又需要很長時間,他也是見村裏條件變好之後才把這個方法交給族裏,由族裏決定造不造紙。
村人都願意造紙,哪怕失敗他們也願意,誰不知道現在的紙賣得貴,就算造出來的紙質量一般,給自家孩子用能省很大一筆錢。村裏人有錢之後,便打算在村裏辦一個學堂,盡量讓族的孩子都能上學,哪怕不能走科舉之路,也要識得幾個字。
劉有德對此是很支持,在知道洪均無意進京趕考後,直接把他請迴村裏當夫子。
族長和族老知道舉人願意迴村裏教書,一個個激動得不行,馬上宣布在村裏劃塊地給洪均建房,甚至願意給他們分地,隻求把他長長久久的留在村裏,就算以後不當夫子也沒關係,他們對外光是抬出村裏有個舉人就能讓其他村子害怕,走到鎮上也不害怕。
洪均願意迴村裏教書完是看在劉有德的份上,族長哭著喊著要送房子地契,他考慮之後也就點頭同意收下。他知道村裏都是一個姓的同族,平時名聲還不錯,他也不介意住在山青水秀的地方。
洪均也是擔心獨生子以後沒有親兄弟幫扶,住在村裏和表兄弟們一起長大,以後有什麽事也能找到幫手,否則再厲害的人也獨木不成林。他的這片苦心,外人都不知道,連劉大菊都以為他是為了她才迴村裏居住。
這個美麗的誤會把劉大菊感動的不行,平時對洪均的更體貼照顧,可以說家裏是事事都不用他操心,連帶著平時上課都脾氣好很多。學堂裏的孩子們都說夫子脾氣好,學識好,迴家當著父母的麵誇洪均,又讓村裏人對他更感激,一個個都是跑去對族長說,一定要把他留在村裏,最好能長長久久的留下來。
族長也有這個想法,卻找不到好的機會提,他也知道村裏一座簡單的房子和兩畝地的地契想要留住一個舉人很難,這可是鎮上幾十年唯一的舉人,整個縣城範圍內舉人算下來也就十幾個。這些人裏還有好幾個客居異地,真正留在本地的舉人一隻手都能數得過來。
竹製紙的配方試驗成功那天,族長召集大家開會,決定把造紙的利潤也分洪均一份。在之前大家的約定是劉有德永遠占一成,再拿一成供應族裏的族學,剩下的八成利潤分給族人。
族長說要給洪均分一成,族裏沒有人提出異議,這可是舉人老爺,能長長久久留在他們村,可以保他們一方幾十年的平安。最關鍵的是這利潤也不是一直給,隻是在洪均在世期間有,等他過世要是後代有功名自然還會繼續約定,要是沒有功名村裏也可以隨時收迴。
劉有德對這個約定也沒有意見,他隻保證劉家那一成是永久性,不會因為後人不爭氣而消失。不過這一成利也不能保證什麽,後人要是不爭氣,留下再多財富都沒用。
一晃多年過去,劉有德頭發都變白了,家裏的孩子在洪均的教導下,已經有人考取秀才功名,以後再進一步也不是不可能的事。
這一年,王書福還是個秀才,多年過去他連續多次趕考也沒有考中舉人。楚氏已經對他失望到底,但因為沒有生兒子,也沒有底氣,夫妻倆互相嫌棄著對方,算是湊和著過日子吧!
王家這麽多年還是沒有分家,不是王書福不想分家,而是王家人發現他沒有希望中舉,一個個也不怕得罪他,都指望從這裏打秋風。他是沒有錢,可是楚氏有嫁妝,她隨意手裏漏一點東西,對王家人來說也是好東西。
王書福覺得他的日子越過越差,當聽說小草嫁人,劉大菊和洪均的兒子中秀才的消息,他的心頭才閃過一絲懊悔。當年要是不和離,是不是他也會有個秀才兒子,而不是像現在這樣走到哪都有人可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