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曆1653年,1月。
今天是一月一日元旦,按例放假一天,一般在這一天的假期裏,民眾在今天會根據個人狀況決定休息或者組織娛樂。
休息自然不用說,那就說娛樂吧,澳宋民眾的娛樂方式多種多樣,不過在今年又多了一種娛樂方式——看電影。
今年元旦,澳宋官方決定上線第一部正式的院線電影,新事物自身帶來的熱度,再加上官方的宣傳,這部新電影就成了整個澳宋本土最熱門的討論話題。
於是無數翹首以盼的民眾在元旦這一天湧入各地的電影院觀影,即使而正在上映的電影隻有一部還是黑白的,也讓他們非常滿足了。
電影的名字叫做《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別看叫這個名字,其實它和《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這本文學著作並無關係,因為它真的是講煉鋼的。
故事主要劇情如下,男主是一個舊明的佃農,整日受到官府和地主等封建勢力的壓榨和剝削。
不堪忍受的男主決定逃離舊明,最後輾轉之下來到澳宋,然後成了一名鋼鐵廠的煉鋼工人。
後來上級決定建設大自流鋼鐵廠,男主自願請求去到當時還非常的荒涼大自流盆地支援建設。
後來鋼鐵廠成功建立起來,男主留在這裏繼續當工人,有一天上級下了任務要煉一種特殊的鋼材作為鐵甲艦的船材。
但是廠裏練出來的樣鋼怎麽也不合格,深知責任重大的男主開始日夜攻關,看了很多相關書籍,請教大量相關人員,廢寢忘食花費大量時間終於練出了合格鋼材。
男主在這個過程中不僅把鋼材練出來了,也把自己百煉成鋼了,最後受到上級提拔重用,成了生產車間的主管。
這是電影的主線,還有愛情支線,支線是身為先進生產者的男主被官方安排相親,女方是歐陸來的外國女人。
雖然男主最開始不喜歡女主,但是為了響應國家民族融合團結的號召,還有能早日解決個人問題讓國家放心,早日生孩子為國家做貢獻就和女主在一起了。
一開始兩人因為生活習慣,語言問題,審美和價值取向等問題經常鬧矛盾,不過最後相互包容相互理解成了模範夫妻,並且生了三個孩子。
而且男主攻關特殊鋼鐵期間女主還不斷在心理上鼓勵他,生活上照顧他,讓男主可以全心全意工作。
劇中不僅圍繞男女主敘事,還顯示澳宋社會的發展和變遷,各個階級的生活,同時展示了工業的力量,出鏡了大量工業產物,比如大到火車、鐵甲艦,小到電燈泡、自來水等等。
還包括價值觀的宣傳,比如勞動致富,多勞多得,反對投機取巧,愛國主義,民族主義,民族融合,公平正義,法製和法治,澳宋夢等等。
整部電影可以說就是最典型的主流價值觀宣傳電影和我們五六十年代的主旋律電影差不多。
畢竟這是澳宋第一部電影必須要為澳宋的政治服務,要成為宣傳澳宋價值觀的宣傳陣地。
而且在以後相當長一段時間內在澳宋拍電影都會是一項官方的政治任務,而不是商業行為。
澳宋電影行業的商業化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畢竟現在基本沒有民間人士玩的轉電影,隻有官方有能力穩定產出質量合格的電影,官方花了錢費了力拍電影肯定要達到某種政治目的。
雖然這部《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放在後世可能沒啥人喜歡,但是在這個時代它卻大受歡迎。
第一觀眾們以前沒看過電影覺得新鮮,第二市場沒有任何競品,第三電影質量過硬。
雖然這部電影的娛樂性不強,主題比較嚴肅,也沒有後世那些晃瞎人的牛x特效。
但是電影從上到下非常用心,演員全是實力派沒有人濫竽充數,道具也沒有粗製濫造,劇組從導演到攝影師全部精益求精。
所以成片效果非常好,把一個故事不缺胳膊少腿完美的呈現出來了,不到兩個小時的電影成功讓觀眾感同身受。
甚至有觀眾在男主受地主欺負時跑到銀幕前想幫男主反抗,結果把銀幕打了個窟窿。
也不知道他怎麽做到把韌性極佳的白色幕布給打破的,可能人和人的體質不能一概而論,極端憤怒的情況下就做到了。
當然電影質量過硬少不了巨大的投資總投資就有幾十萬澳元,一分錢一分貨,光拍攝用的膠卷就超過2500m。
不僅小民進入影院看電影,領導們也進了影院看電影,很多大領導看完電影覺得效果很好,於是直接拍板,要拍屬於自己單位的電影,為自己一畝三分地宣傳。
軍隊係統要有軍隊片、鐵路係統要有鐵路片、金融係統要有金融片、工農係統要有工農片等等。
馬逆在得知第一部電影成功大放光彩以後,當即寫下批示,要澳宋電影廠繼續製作出質量更佳、種類齊全、數量眾多的電影。
讓有關部門發展好澳宋的電影事業,讓澳宋的電影事業服務於政治,服務於全體澳宋人民,滿足宣傳需要的同時滿足人民的精神需求。
澳宋本土幾乎所有人都在為電影喝彩時,隻有一部分人和單位有些怨言,那就是澳宋本土範圍內的各家劇院和他們的員工。
原本元旦幾乎座無虛席的劇院最多隻有一半的上座率,而且這一半的人大多都是沒買到電影票才退而求其次來看戲看劇的。
電影的麵世對於戲劇的打擊是很大的,但是也並沒有到毀滅性的地步,戲劇有其自身優勢和基本盤,等澳宋國內的電影熱度下降以後,劇院的生意還是會恢複一些,當然迴到從前是不可能了。
今天是一月一日元旦,按例放假一天,一般在這一天的假期裏,民眾在今天會根據個人狀況決定休息或者組織娛樂。
休息自然不用說,那就說娛樂吧,澳宋民眾的娛樂方式多種多樣,不過在今年又多了一種娛樂方式——看電影。
今年元旦,澳宋官方決定上線第一部正式的院線電影,新事物自身帶來的熱度,再加上官方的宣傳,這部新電影就成了整個澳宋本土最熱門的討論話題。
於是無數翹首以盼的民眾在元旦這一天湧入各地的電影院觀影,即使而正在上映的電影隻有一部還是黑白的,也讓他們非常滿足了。
電影的名字叫做《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別看叫這個名字,其實它和《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這本文學著作並無關係,因為它真的是講煉鋼的。
故事主要劇情如下,男主是一個舊明的佃農,整日受到官府和地主等封建勢力的壓榨和剝削。
不堪忍受的男主決定逃離舊明,最後輾轉之下來到澳宋,然後成了一名鋼鐵廠的煉鋼工人。
後來上級決定建設大自流鋼鐵廠,男主自願請求去到當時還非常的荒涼大自流盆地支援建設。
後來鋼鐵廠成功建立起來,男主留在這裏繼續當工人,有一天上級下了任務要煉一種特殊的鋼材作為鐵甲艦的船材。
但是廠裏練出來的樣鋼怎麽也不合格,深知責任重大的男主開始日夜攻關,看了很多相關書籍,請教大量相關人員,廢寢忘食花費大量時間終於練出了合格鋼材。
男主在這個過程中不僅把鋼材練出來了,也把自己百煉成鋼了,最後受到上級提拔重用,成了生產車間的主管。
這是電影的主線,還有愛情支線,支線是身為先進生產者的男主被官方安排相親,女方是歐陸來的外國女人。
雖然男主最開始不喜歡女主,但是為了響應國家民族融合團結的號召,還有能早日解決個人問題讓國家放心,早日生孩子為國家做貢獻就和女主在一起了。
一開始兩人因為生活習慣,語言問題,審美和價值取向等問題經常鬧矛盾,不過最後相互包容相互理解成了模範夫妻,並且生了三個孩子。
而且男主攻關特殊鋼鐵期間女主還不斷在心理上鼓勵他,生活上照顧他,讓男主可以全心全意工作。
劇中不僅圍繞男女主敘事,還顯示澳宋社會的發展和變遷,各個階級的生活,同時展示了工業的力量,出鏡了大量工業產物,比如大到火車、鐵甲艦,小到電燈泡、自來水等等。
還包括價值觀的宣傳,比如勞動致富,多勞多得,反對投機取巧,愛國主義,民族主義,民族融合,公平正義,法製和法治,澳宋夢等等。
整部電影可以說就是最典型的主流價值觀宣傳電影和我們五六十年代的主旋律電影差不多。
畢竟這是澳宋第一部電影必須要為澳宋的政治服務,要成為宣傳澳宋價值觀的宣傳陣地。
而且在以後相當長一段時間內在澳宋拍電影都會是一項官方的政治任務,而不是商業行為。
澳宋電影行業的商業化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畢竟現在基本沒有民間人士玩的轉電影,隻有官方有能力穩定產出質量合格的電影,官方花了錢費了力拍電影肯定要達到某種政治目的。
雖然這部《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放在後世可能沒啥人喜歡,但是在這個時代它卻大受歡迎。
第一觀眾們以前沒看過電影覺得新鮮,第二市場沒有任何競品,第三電影質量過硬。
雖然這部電影的娛樂性不強,主題比較嚴肅,也沒有後世那些晃瞎人的牛x特效。
但是電影從上到下非常用心,演員全是實力派沒有人濫竽充數,道具也沒有粗製濫造,劇組從導演到攝影師全部精益求精。
所以成片效果非常好,把一個故事不缺胳膊少腿完美的呈現出來了,不到兩個小時的電影成功讓觀眾感同身受。
甚至有觀眾在男主受地主欺負時跑到銀幕前想幫男主反抗,結果把銀幕打了個窟窿。
也不知道他怎麽做到把韌性極佳的白色幕布給打破的,可能人和人的體質不能一概而論,極端憤怒的情況下就做到了。
當然電影質量過硬少不了巨大的投資總投資就有幾十萬澳元,一分錢一分貨,光拍攝用的膠卷就超過2500m。
不僅小民進入影院看電影,領導們也進了影院看電影,很多大領導看完電影覺得效果很好,於是直接拍板,要拍屬於自己單位的電影,為自己一畝三分地宣傳。
軍隊係統要有軍隊片、鐵路係統要有鐵路片、金融係統要有金融片、工農係統要有工農片等等。
馬逆在得知第一部電影成功大放光彩以後,當即寫下批示,要澳宋電影廠繼續製作出質量更佳、種類齊全、數量眾多的電影。
讓有關部門發展好澳宋的電影事業,讓澳宋的電影事業服務於政治,服務於全體澳宋人民,滿足宣傳需要的同時滿足人民的精神需求。
澳宋本土幾乎所有人都在為電影喝彩時,隻有一部分人和單位有些怨言,那就是澳宋本土範圍內的各家劇院和他們的員工。
原本元旦幾乎座無虛席的劇院最多隻有一半的上座率,而且這一半的人大多都是沒買到電影票才退而求其次來看戲看劇的。
電影的麵世對於戲劇的打擊是很大的,但是也並沒有到毀滅性的地步,戲劇有其自身優勢和基本盤,等澳宋國內的電影熱度下降以後,劇院的生意還是會恢複一些,當然迴到從前是不可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