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小火輪不斷行駛,前方河麵也越來越寬廣航運條件也越來越好,河麵上來往的船隻也越來越多。


    除了有客運小火輪以外,還有很多其他類型的船隻,有大的內河蒸汽運輸船,也有掛著風帆的老式木質帆船,在這裏可以很好的看見時代的交替。


    最讓黃老爺注目的是一艘船身黑白塗裝還寫著“水警”兩個大字的水警船,一看就讓人很有安全感。


    江南江湖多,在江湖上殺人越貨的水匪也很多,在舊明即將倒台的幾年裏各路水匪更是猖獗。


    一般人甚至都不敢從水上出遠門,商旅也要帶著護衛行商,不過就算帶了護衛也少不了交保護費,


    但是到了大夏統一江南以後,江湖上的水匪幾乎絕跡,一方麵是官方利用海軍水警大力打擊水匪讓當水匪成了一項風險高收益低的夕陽職業。


    另一方麵官方徹底摧毀了水匪的生存基礎,以前大多數人當水匪是因為日子實在過不下去了,隻有投靠水匪混口飯吃。


    現在大夏和澳宋一來均了田地,建設了新的產業,大家都有正當職業可以在陽光下謀生了,再不濟也可以去海外搏一個富貴,何必繼續在國內內卷。


    對於大多數人而言能安穩過日子誰想去當水匪把腦袋別在褲腰帶上?而且當水匪也隻是真·混口飯吃而已,電影電視劇裏大口吃肉,大秤分金大部分都是藝術加工,就算真分也沒有大部分底層水匪的份。


    在雙管齊下以後,江南遍地的水匪就隨著時間成了曆史了。


    又走了一會兒黑白色的水警船和黃老爺乘坐的小火輪交錯而過,就在兩船相交時,水警船甲板上的水警還向著小火輪上的旅客敬了一個禮。


    “這世道真是變了”,黃老爺在心中想道,自從他從家裏出來已經不是第一次這樣想了。


    黃老爺一路坐船直到傍晚才上岸,上岸後已經是無錫城的地界了,他要在無錫火車站轉乘火車到南京。


    大陸現在已經修建了兩條鐵路了,一條是天津到北平的“津平”鐵路,一條是上海到南京的“滬南”鐵路。


    大夏統一整個南北方後就開始了行政區劃調整和地名修改,比如順天正式改為北平,應天正式改為南京,鬆江正式改為上海等等。


    還有行政區劃調整,北直隸改為河北省,南直隸改為江蘇省和安徽省等等,行政區劃已經非常接近現代。


    至於鐵路則是馬逆大工業計劃中澳宋工業出海的成果,澳宋本土的自然生態決定了它工業上限不高,不適合當一個工業強的地區,最好是當大農場再建設一些農業配套產業。


    所以在澳宋統治區不斷擴大,工業水平不斷上升後,澳宋本土工業就必須向外溢出和轉移。


    所以這些年執委會在不斷鼓勵工業出海在其他統治區建設工業新中心,而大陸自然就是幾個新中心中最重要的一個。


    大陸的工業開始起步,作為能快速促進工業發展的鐵路自然也就提上日程,各種鐵路線也開始規劃,澳宋本土提供部分材料和技術,大陸提供勞動力和資金。


    整條滬南鐵路為了盡量經過多的行政區和人口聚集地所以沿長江南岸修建,而不是修直線。


    而且沿江修鐵路工程難度會小很多,不僅地形平坦,各種材料也可以直接順著長江運輸。


    由於時間不早了,最後一班火車已經走了,黃老爺隻能在無錫投宿一晚,出門在外黃老爺也沒委屈自己,他找了一個小飯館好好吃了一頓,又在火車站附近的旅店開了一個小單間,他要趕明天第一班火車。


    第二天黃老爺如願以償的坐上了第一班從上海發往南京途徑無錫的火車。


    上車以後黃老爺對火車內的一切都很好奇,就跟他第一次坐上火輪船一樣,他早就從報紙和大兒子的家書裏麵得知火車這種交通工具的優點。


    火車可以日夜運轉,日行千裏不是什麽夢想,是“雖乘奔禦風,不以疾也”的真實寫照,而且和火輪船一樣隻用燒煤,隻不過隻能沿著軌道前進,路線沒有車馬靈活。


    火車開始行駛,看著窗外的景色不斷變化,黃老爺心中隻有兩種感受,一種叫“快”,他這輩子沒想過一種交通工具可以這麽快,另一種叫“穩”,這火車比他以前坐過的任何交通工具都要穩當。


    這些優點他在上火車前就知道了,但是等他真正體驗過後才能有清晰的認識,有些時候文字和語言是十分蒼白的,隻有實踐才能出真知。


    感歎完以後,黃老爺又開始“定體問”,他不知道為什麽人家澳宋人就能想出來如此精妙的東西,不管是火輪船還是火車。


    大家都是兩個肩膀扛一個腦袋,澳宋人怎麽就這麽厲害,不僅搞發明創造厲害,行軍打仗厲害,連作文章也厲害,簡直是人比人氣死人,不讓人活了。


    一想起之前大明朝廷宣傳澳宋人是海外茹毛飲血不通王化的野人,而大明人是天朝上國人士必然能輕鬆打敗澳宋賊人,結果現在人家輕鬆滅掉了大明,還把大陸治理的比以前還好。


    想到這裏黃老爺的臉就開始發燙,因為以前他真的相信過這些腦殘的宣傳,現在在鐵一般事實前他隻能承認大明天朝上國人士遠遠不如人家海外澳宋人,而且事事都不如人。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17世紀風起澳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大明也是羅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大明也是羅並收藏17世紀風起澳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