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曆1650年,5月。


    經過一段時間的旅程蘇炆終於到達了莫臥兒帝國,也就是印度地區,他雖然不是第一個踏上莫臥兒土地的澳宋外交官,但卻是等級最高的一位。


    此行蘇炆要先從古吉拉特地區登陸,然後通過陸路去到德裏,在那裏他會和莫臥兒的高官會談商量兩國未來的關係。


    這裏要說一下莫臥兒是一個什麽樣的國家,首先它是一個封建大帝國,其次它雖然在印度但不是印度人建立的國家,而是由莫臥兒人也就是突厥化的蒙古人建立起來的國家。


    而且高層莫臥兒人信仰伊斯蘭,底層印度人信仰印度教,帝國的高層和底層民族信仰不同,甚至語言文化都不通。


    再加上莫臥兒人作為外來統治民族人口上占絕對少數,又不願意融入本地人口,所以雙方矛盾很多,地方分離主義盛行,各種獨立自治的土邦很多。


    這就導致其實莫臥兒帝國是個散裝帝國,國力強時可以維持,一旦國家開始走下坡路以後,各種尖銳矛盾瞬間引爆,央地瞬間分離,偌大一個帝國就土崩瓦解了,這也是後麵英國人能成功以小博大統治印度地區的主要原因之一。


    這可不是我們曆史上的改朝換代,這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一個文明徹底消失在曆史長河之中。


    不過莫臥兒帝國有一個東西被傳承了下來,那就是它的皇冠,莫臥兒帝國滅亡後它的皇冠被英國人拿走了。


    英皇的皇冠可不是來源於歐洲而是莫臥兒,英國那一小塊地方可不敢僭越稱皇,沒有法理依據好吧,所以英皇其實是印度皇帝,在印度獨立後英皇又變迴了英王。


    不過此時是莫臥兒帝國依舊是南亞次大陸的主要政權,不容澳宋忽視,所以很早以前澳宋就嚐試過和莫臥兒帝國建立外交關係,但是一直不溫不火。


    導致雙方關係無法進一步加深的原因就是英國人,英國人還有其他歐洲諸國比澳宋更早和莫臥兒帝國建立外交關係,開展貿易。


    與大清不同,莫臥兒帝國的統治者比較開明,他們歡迎西方人來到莫臥兒貿易,因為當時莫臥兒是世界上最大的紡織中心,產出了風靡世界的印度土布。


    西方商人可以幫助莫臥兒的商品走出國門出口創匯,除此之外莫臥兒帝國的上層對於西方的先進知識也非常癡迷。


    所以這些外國商人可以在莫臥兒進行自由的貿易,後來隨著時間發展葡萄牙人和尼德蘭人在莫臥兒與英國人的競爭中落入了下風,英國就基本壟斷了莫臥兒與西方的貿易。


    不過就是因為莫臥兒高層看似開明的通商政策導致了莫臥兒的加速崩潰,莫臥兒帝國和英國人的蜜月期隻有幾十年,然後英國人就露出了他們的獠牙。


    不過英國的第一次武力進攻被莫臥兒皇帝輕鬆擊敗,失敗後英國改換策略對付莫臥兒人,再加上莫臥兒自身內部矛盾重重,最後在內外作用下莫臥兒消失在了曆史長河之中,而英國人取代了莫臥兒人統治印度。


    所以乾隆拒絕英國人的通商是有原因的,並非完全出於老大帝國的自負,作為一個封建統治者乾隆無疑是十分合格的,這無關於民族和後來的曆史,就單論他作為一個封建帝王而言。


    可是時代終究是變了,隻要封建製度不變,統治永遠害怕人民,不敢直視人民的力量,那麽麵對時代潮流不管怎麽做都是錯的。


    不管是通商還是不通商,改革還是不改革,選項中本就沒有正確答案,隻有換一套正確的試卷。


    不管後來如何,至少現在英國人和莫臥兒人還是合作關係,而且澳宋帶來的工業革命中也附帶有紡織業的進步。


    所以澳宋的產業和莫臥兒帝國的支柱性產業重合了,再加上澳宋人打壓英國人導致莫臥兒的各種貨物無法通過英國人賣到歐洲,這減少了莫臥兒官方和民間的收入。


    莫臥兒人要是給澳宋人好臉色看才怪了,沒斷絕澳宋和莫臥兒的交流都算是人家開明包容了。


    所以在此基礎上澳宋從來就沒有想和莫臥兒帝國親如兄弟,能外交正常化,商貿正常化都算是燒高香了,這好不容才得到一個官方交流的機會,一定要抓住。


    當然和人家去打關係肯定不能空口白牙就去了,得帶禮物,國家之間交往和個人之間交往雖然有很多不同,但是底層邏輯其實差不多,其中重要的原則就是“投其所好”。


    朋友愛好釣魚就送好魚竿,鄰國缺礦產就送礦產,隻要能送到點子上就沒有搞不定的關係送不出去的禮。


    當然也看這個禮你送的起不,總不能別人愛房子你沒錢就去貸款買套房子送人,鄰國喜歡你的土地,你就割讓土地給它吧?


    而莫臥兒帝國高層喜歡的東西澳宋人送的起自然要去試試,所以蘇炆帶著大量金銀和工藝品,還有部分先進知識和先進武器去送禮了。


    金銀古董送給高官,賄賂他們讓幫忙說好話,先進知識和先進武器送給統治者和統治階層提高好感度。


    莫臥兒帝國的統治階級對於先進知識是比較感興趣的,同時先進武器更會讓他們喜歡。


    前者是個人愛好,後者是國家需要,像這種少數人統治多數人又不願意融入當地人的國家無不有一個特征。


    那就是統治階級必須武德充沛,能依靠武力壓製被統治者,什麽時候絕對的武力沒了統治也就到了崩潰的邊緣。


    西方人雖然和莫臥兒是合作關係,但是他們一直防著莫臥兒,不願意讓先進的武器和生產力流入這個封建大帝國,怕最後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而澳宋人就沒有這方麵的擔憂了,澳宋對於統治印度毫無興趣,因為印度這個地區的社會太奇葩了。


    後世英國人殖民印度留下的後遺症已經向世人證明了,不到萬不得已別碰這個神奇國家,雖然這塊土地非常富庶,但是上麵的人非常抽象腦迴路很奇怪,到時候你吃了多少都要吐出來。


    連英國這種不做人的殖民者在後來都能被印度反向殖民,澳宋可不想多年之後選出來一個印度裔的話事人。


    所以澳宋的戰略版圖中就沒有把印度納入統治,現在印度就已經有1.5億人了,一旦接入澳宋統治體係,生殖能力超強的印度人不知道要把人口翻多少番,到時候這澳宋是姓“澳”還是姓“印”?


    在執委會的設想中,印度隻能是生意夥伴,不會存在其他關係,要不是印度市場非常大,原料非常多,澳宋連生意都不想和印度做。


    這玩意就是“病毒”,就該隔離在南亞次大陸,不能放出來,以後澳宋占地也會繞著印度占並且嚴格控製接壤地區,不然印度炸了第一個炸傷身邊的澳宋,日常感謝喜馬拉雅山脈。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17世紀風起澳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大明也是羅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大明也是羅並收藏17世紀風起澳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