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曆1647年,8月。


    經過一段時間,新西蘭第一批澳宋年輕移民已經熟悉了新的生活。


    而且新西蘭的氣候非常適合人類生活,不冷不熱,讓這些新移民們生活的非常舒服,甚至覺得比在老家還好。


    不過這些樂不思蜀的移民裏不包括李家豪,此時李家豪正在宿舍寫著家書,他父親要求他必須每兩個月一封帶有自己生活經曆的家書迴去。


    李家豪的此時的身份隻是一個農民二代來到新西蘭開疆土拓打拚一番事業,但其實他的真實身份是一個頂級二代。


    他爸爸是穿越眾,不僅是國家議員還是部級高官,是整個澳宋最有權勢的那一批人之一。


    所以李家豪出生就在羅馬,是老新安正日月旗,他從小就享受了澳宋最好的物質條件,穿最好的吃最好的,接受的教育也是最好的。


    而且他作為家裏的大兒子,更是受到他爸爸的格外關注,取名家豪已經可以看出他爸爸對他的重視了。


    李家豪也沒有辜負他爸對他的愛,從小就展現了過人的能力,就算在同齡的穿越眾子弟當中他的成績也是名列前茅的。


    今年他16歲正好成年+高中畢業,高考結束後他覺得以他的成績和出身怎麽也能考上澳宋最好的大學。


    當然他爹也可以直接給他安排工作不讀大學直接從政參加工作,省下讀大學的幾年時間去地方上熬資曆,這幾年都能升一兩級了,至於學曆以後可以去行政學院進修一個。


    他們這一輩裏最大的那個“哥哥”,16歲參加工作,到現在才26歲就已經是副廳級了。


    結果李家豪的爸爸並沒有給他安排工作,也沒有讓他去讀大學,而是直接一下給他貶到新西蘭去開荒了。


    對於這個結果李家豪自然是不服的,憑什麽他要去新西蘭開荒,他家又不是養不起他。


    當李家豪表達了自己的不滿後,他的父親沒有生氣,而是好好的跟他講了一番道理。


    他現在仍然清晰的記得他父親說的每一句話和每一個字:“年少太得誌是會栽跟頭的,大學裏能教會你的東西很少,隻有社會這個大學才能教會你更多。”


    “憑你現在的這點東西別說以後繼承你爸我的政治資源當大官,去鄉下當個小科長都不夠。”


    “隻有經過社會和基層的曆練我才放心以後讓你當家,不然一輩當少爺公子,連自己的命運都沒掌握過,我怎麽敢讓你掌握成千上萬人的命運?”


    “要不是你媽煩了我好幾天,我直接把你丟到雨林裏開種植園去了,能去新西蘭你就偷著樂吧。”


    經過老狐狸的一頓pua李家豪心甘情願的暫時放棄二代的身份登上了去往新西蘭開拓的客船,成了某開拓點集體農莊的一員。


    “親愛的父親,您說的沒錯,我到新西蘭後學到了許多,我學會了怎麽開荒,怎麽和普通人交往,也知道普通人的真實需求,我還交到很多好朋友,新西蘭的峽灣風光真的很好看,還有……。”


    寫完信後李家豪把信裝好封好,等找時間寄出去,澳宋本土到新西蘭的民用郵路比較慢,湊夠了足夠信件和包裹才會寄送,所以信寫好一般沒法第一時間寄出去。


    至於電報,現在澳宋本土到新西蘭還沒有鋪設海底電報線,民用通信隻有寫信一種,而且就算通了電報也不是現在這個身份的李家豪可以負擔得起的。


    “家豪,宋哥和雯姐的婚禮要開始了。”


    李家豪好朋友兼室友推門進入宿舍催促他去參加婚禮,李家豪應了一聲然後把封好的信件往枕頭下一塞就跑出去參加婚禮了。


    這已經是李家豪這個月第三次參加婚禮,來新西蘭開拓都是剛成年的年輕男女,正是荷爾蒙分泌最旺盛的時候,又是在遠離家鄉的陌生地方打拚。


    而且澳宋雖然進入工業化社會了,但是人口很多都是農業社會出身的,他們還有早婚早育觀念必然會影響下一代,成年就結婚在澳宋是非常正常的事。


    再加上官方有意在後麵推波助瀾,盡量把每個營地的男女分勻一點,然後夫妻有夫妻宿舍可以分。


    男男女女一看對眼了就談戀愛,搞的快的就直接結婚,直接住進夫妻宿舍過二人世界多好。


    婚禮並不隆重,現在大家兜裏普遍沒錢,還在給國家白打工,隻有父母給的以後當農場主的啟動資金,現在花完了以後置辦生產工具就難了。


    而且現在是開拓階段,物資不算豐沛,有錢也不一定買得到多少東西,所以一切從簡。


    不用請吃飯,也不用送份子錢,大家一起樂嗬樂嗬,做個見證,有錢一點的夫妻會給參加婚禮的人發點喜糖或者其他零食啥的,然後在新西蘭美麗的如夢幻般的草原上拍個結婚照。


    有些遺憾的是現在還沒彩色相機,白瞎了新西蘭這麽好的風景,不管多好的風景都是黑白色的一團。


    最後當地的負責民政工作的辦事員會當眾給新人頒發結婚證,兩個人的結合就算是受到了來自社會和國家的認可了,以後就是合法夫妻了。


    不過一般還有一步就是送入洞房,也就新人正式從集體宿舍搬到獨屬於兩口子的獨棟小木屋。


    當婚禮結束後時間也晚了,大家自行離開該幹嘛幹嘛,突然遠處一聲悠長的槍聲打破了寧靜。


    不過大家都見怪不怪了,他們知道這是當地駐軍在向當地的毛利人土著開槍,這些日子有零星的毛利人跑到澳宋人的居住區。


    駐軍一般都是活捉他們,但是攻擊性太高不好抓的就隻有擊斃了。


    在移民到來之前,澳宋本土就派了大量部隊輪換著到新西蘭抓捕島上的毛利人,雖然打土著漲不了什麽戰鬥經驗,但是至少可以見見血,體驗一下真實的戰場。


    然後新西蘭就成了澳宋的練兵場,島上的毛利人在澳宋軍隊幾年時間的拉網式清剿下已經十不存一了。


    不過總有漏網之魚,而且島中深處殘存的毛利人數量還不少,所以現在澳宋陸軍在新西蘭仍然有不少駐軍,定期還組織進山圍剿。


    這些駐軍除了圍剿毛利人以外,還要進行新西蘭的前期開發,那些澳宋年輕人住的木屋就是駐軍以前修的。


    而被抓住的毛利人都被送去塔島監獄改造去了,什麽時候他們可以融入文明社會了什麽時候釋放,但是釋放可不是往新西蘭釋放,而是往澳宋其他地方釋放。


    執委會可沒有那麽心大再放虎歸山給後人埋雷,以後新西蘭隻能存在澳宋人。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17世紀風起澳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大明也是羅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大明也是羅並收藏17世紀風起澳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