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曆1647年,2月。
今晚執委會諸公並沒有按時下班,大家都跑到國家大樓的樓頂等著,除了委員們還有許多穿越眾都來到了樓頂準備觀看一場盛會。
眾人沒說話,隻是不時看著手腕上的手表,隨著時針正式走到晚上七點(當地時間),整個新安城區道路兩旁的路燈亮了起來,不僅市政的路燈亮起,其他商業場所的電燈也逐漸開始放出光明。
隨著路燈亮起,最後一絲晚霞的霞光都被白熾燈發出的光亮所遮掩,新安在電燈的照映下成了一個燈火通明的城市,這是屬於人類工業的偉力。
看著整個城市亮起標誌著澳宋正式進入電氣時代,樓頂的穿越眾眾人開始為自己鼓掌,也為創造這一切的人民鼓掌。
雖然新安的夜景可能連後世的一個小縣城都比不上,但是在這個時代它就是第一,同時也是暫時的唯一。
從馬逆去年正式推出“大工業計劃”後,澳宋的各項工業產業的發展都一日千裏,各種新興工業門類也快速興起。
特別是電力產業頗受重視,發電量可是衡量近現代工業發展的有力指標之一,所以馬逆開始推廣電力的應用,並關注發電量的提升。
在他的批示下澳宋的大小城市都開始興修火力發電廠,澳宋大陸煤礦多,但是沒有大江大河,大力開發水電顯然是不現實的,而風電和光伏技術達不到。
而且對於工業生產來說電力的穩定供應和比一切都重要,所以最適合澳宋大規模普及的隻有火力發電。
但澳宋的高壓輸電技術又不成熟,遠距離輸送電力的損耗非常的高,所以隻有在每個有電力需求的城市都布局火力發電廠才能實現電力的普及。
經過一年多的建設,新安火力發電場正式投入使用,它是澳宋第一座民用發電廠,同時也是目前澳宋國內最大的發電廠,總裝機量達2萬千瓦。
雖然比後世動輒幾十萬,上百萬千瓦的發電廠來說還不夠看,但是萬事開頭難,飯是一口一口吃的,路是一步一步走的。
現在新安發電廠的總裝機量,已經夠新安全城用了,雖然現在電力正式開放民用了,但是並沒有多少居民接入電力係統,除了部分有錢人,商業機構,大多數人還是承擔不起高昂的電費。
就連很多國企都還沒有接入電力,畢竟現在大多數企業都是蒸汽動力,隻有那些需要加班加點三班倒的企業才如獲至寶的第一時間加入電網,用電燈照明進行生產。
對於目前電費貴的現狀,澳宋官方並沒有解決辦法,現在發電量就這麽多,成本擺在哪裏了,隻有以後發電量起來了才能降低發電成本從而降低電價。
為了不讓用電成本成為澳宋電力產業發展的攔路虎,除了官方直接撥款,用現錢支持以外。
馬逆還直接指示目前不管發電廠發出來多少電,地方的國企、行政單位、科研單位,還有其他受官方管理的單位,都必須無條件攤派買入,用大量的需求倒逼發電產業快速發展。
而且這些單位把電買迴來總要用吧,不管是用來照明,還是進行生產,這又可以提升澳宋的電氣化水平。
等官方和國企的電氣化差不多了,民營企業也會快速跟上,然後電力行業在蓬勃的需求中快速發展,電價降低,普通民眾也可以用上電了,最後整個澳宋進入電氣化。
當然缺點就是有點費錢,但是澳宋進行工業化哪項不費錢?高投資才有高迴報。
不過同時開那麽多工業計劃,澳宋的財政有些吃緊了,這些年澳宋的財政通過收割世界非常平穩,就沒遇上過太吃緊的情況。
結果馬逆上來就大幹快上,拉了一堆燒錢很快的項目,直接給財政部幹不會了,財政部的人表示現在沒有紙幣國債,要是給財政幹太多赤字,填不了窟窿。
當時麵對財政部的質疑,馬逆直接表示沒錢就加稅唄,不過馬逆不是加工人和農民的稅,而是加資本家的稅。
在他眼裏農民是家裏老大哥,為人老實沒什麽文化,早早下地種地養活弟弟們,工人是家裏的二兒子,在哥哥的支持下讀過書但為了家庭進入社會打拚。
而最小的弟弟就是商人,他受到了兩個哥哥的供養有了好的學習環境,沒有物質上的擔憂,最後讀了最多的書,出來以後開企業賺了大錢。
他能賺這麽多錢是完全靠自己嗎?顯然不是的,不是他兩個哥哥的資助他早吃土去了,哪天哥哥遇上困難當弟弟自然負有義務去幫助哥哥。
但是有些弟弟發財後就忘了兩個哥哥的幫助,甚至覺得他們是兩個沒文化沒錢的土鱉,不配和自己扯上關係。
對於這種忘本的行為,父母也就是政府必須出來主持公道,好好的收拾一下這個不知道天高地厚的弟弟,用有形的大手好好給他長長記性,把他多餘的錢拿出幫助哥哥們。
現在澳宋就是這種情況,國家搞建設缺錢了就需要這些資本家“奉獻”一下了,不然光吃不拉,哪有那麽好的事,積累了那麽財富一個人也用不完,因為一個人再怎麽消費也不過日食三餐。
還不如用二次分配從這些人手裏把閑錢給拿出來進入市場流通,那才是保持經濟健康的正解,而且搞好了建設不僅農民、工人、國家有好處,你資本家就沒有好處嗎?
資本家們的短視必須要用強製的行政命令來糾正。
對於馬逆的富人稅資本家們雖然非常不爽,但也不好說什麽,上一個有意見的已經去勞改了,而且放眼世界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比澳宋對待商人更寬鬆了。
今晚執委會諸公並沒有按時下班,大家都跑到國家大樓的樓頂等著,除了委員們還有許多穿越眾都來到了樓頂準備觀看一場盛會。
眾人沒說話,隻是不時看著手腕上的手表,隨著時針正式走到晚上七點(當地時間),整個新安城區道路兩旁的路燈亮了起來,不僅市政的路燈亮起,其他商業場所的電燈也逐漸開始放出光明。
隨著路燈亮起,最後一絲晚霞的霞光都被白熾燈發出的光亮所遮掩,新安在電燈的照映下成了一個燈火通明的城市,這是屬於人類工業的偉力。
看著整個城市亮起標誌著澳宋正式進入電氣時代,樓頂的穿越眾眾人開始為自己鼓掌,也為創造這一切的人民鼓掌。
雖然新安的夜景可能連後世的一個小縣城都比不上,但是在這個時代它就是第一,同時也是暫時的唯一。
從馬逆去年正式推出“大工業計劃”後,澳宋的各項工業產業的發展都一日千裏,各種新興工業門類也快速興起。
特別是電力產業頗受重視,發電量可是衡量近現代工業發展的有力指標之一,所以馬逆開始推廣電力的應用,並關注發電量的提升。
在他的批示下澳宋的大小城市都開始興修火力發電廠,澳宋大陸煤礦多,但是沒有大江大河,大力開發水電顯然是不現實的,而風電和光伏技術達不到。
而且對於工業生產來說電力的穩定供應和比一切都重要,所以最適合澳宋大規模普及的隻有火力發電。
但澳宋的高壓輸電技術又不成熟,遠距離輸送電力的損耗非常的高,所以隻有在每個有電力需求的城市都布局火力發電廠才能實現電力的普及。
經過一年多的建設,新安火力發電場正式投入使用,它是澳宋第一座民用發電廠,同時也是目前澳宋國內最大的發電廠,總裝機量達2萬千瓦。
雖然比後世動輒幾十萬,上百萬千瓦的發電廠來說還不夠看,但是萬事開頭難,飯是一口一口吃的,路是一步一步走的。
現在新安發電廠的總裝機量,已經夠新安全城用了,雖然現在電力正式開放民用了,但是並沒有多少居民接入電力係統,除了部分有錢人,商業機構,大多數人還是承擔不起高昂的電費。
就連很多國企都還沒有接入電力,畢竟現在大多數企業都是蒸汽動力,隻有那些需要加班加點三班倒的企業才如獲至寶的第一時間加入電網,用電燈照明進行生產。
對於目前電費貴的現狀,澳宋官方並沒有解決辦法,現在發電量就這麽多,成本擺在哪裏了,隻有以後發電量起來了才能降低發電成本從而降低電價。
為了不讓用電成本成為澳宋電力產業發展的攔路虎,除了官方直接撥款,用現錢支持以外。
馬逆還直接指示目前不管發電廠發出來多少電,地方的國企、行政單位、科研單位,還有其他受官方管理的單位,都必須無條件攤派買入,用大量的需求倒逼發電產業快速發展。
而且這些單位把電買迴來總要用吧,不管是用來照明,還是進行生產,這又可以提升澳宋的電氣化水平。
等官方和國企的電氣化差不多了,民營企業也會快速跟上,然後電力行業在蓬勃的需求中快速發展,電價降低,普通民眾也可以用上電了,最後整個澳宋進入電氣化。
當然缺點就是有點費錢,但是澳宋進行工業化哪項不費錢?高投資才有高迴報。
不過同時開那麽多工業計劃,澳宋的財政有些吃緊了,這些年澳宋的財政通過收割世界非常平穩,就沒遇上過太吃緊的情況。
結果馬逆上來就大幹快上,拉了一堆燒錢很快的項目,直接給財政部幹不會了,財政部的人表示現在沒有紙幣國債,要是給財政幹太多赤字,填不了窟窿。
當時麵對財政部的質疑,馬逆直接表示沒錢就加稅唄,不過馬逆不是加工人和農民的稅,而是加資本家的稅。
在他眼裏農民是家裏老大哥,為人老實沒什麽文化,早早下地種地養活弟弟們,工人是家裏的二兒子,在哥哥的支持下讀過書但為了家庭進入社會打拚。
而最小的弟弟就是商人,他受到了兩個哥哥的供養有了好的學習環境,沒有物質上的擔憂,最後讀了最多的書,出來以後開企業賺了大錢。
他能賺這麽多錢是完全靠自己嗎?顯然不是的,不是他兩個哥哥的資助他早吃土去了,哪天哥哥遇上困難當弟弟自然負有義務去幫助哥哥。
但是有些弟弟發財後就忘了兩個哥哥的幫助,甚至覺得他們是兩個沒文化沒錢的土鱉,不配和自己扯上關係。
對於這種忘本的行為,父母也就是政府必須出來主持公道,好好的收拾一下這個不知道天高地厚的弟弟,用有形的大手好好給他長長記性,把他多餘的錢拿出幫助哥哥們。
現在澳宋就是這種情況,國家搞建設缺錢了就需要這些資本家“奉獻”一下了,不然光吃不拉,哪有那麽好的事,積累了那麽財富一個人也用不完,因為一個人再怎麽消費也不過日食三餐。
還不如用二次分配從這些人手裏把閑錢給拿出來進入市場流通,那才是保持經濟健康的正解,而且搞好了建設不僅農民、工人、國家有好處,你資本家就沒有好處嗎?
資本家們的短視必須要用強製的行政命令來糾正。
對於馬逆的富人稅資本家們雖然非常不爽,但也不好說什麽,上一個有意見的已經去勞改了,而且放眼世界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比澳宋對待商人更寬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