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正式宣戰,澳宋的百萬大軍早就已經在長江邊準備好了,就等著一聲令下“百萬雄師過大江”了。
為了快速平定整個南明大夏和澳宋真準備了百萬大軍,當然是加了後勤才有這麽多人,而且隻有幾萬澳宋本土來的正規軍,其他都是本地陸軍和治安軍。
要不是舊明大多數軍隊成建製投降,短時間內大夏和澳宋還真沒辦法找出這麽多軍官來和士兵來組成百萬大軍。
南明這邊雖然聽說北邊有百萬大軍但並沒有束手投降,而是決定頑抗到底,對於他來說分了他們的土地財產還不如殺了他們。
而且有些南明官員對於戰局還抱有僥幸心理,他們覺得仗著長江天險,再加上新修的防線應該可以阻擋來自北方的兵鋒。
這南明這兩年也沒閑著,他們知道就以南方的軍事實力和澳宋軍隊硬碰硬肯定玩完。
所以他們在長江邊修了一條沿江的防線,特別是南京防段更是修建了大量堡壘群,其中不乏從澳宋那裏學來的棱堡。
為了這條防線南方的士紳可是下了血本了,不僅向百姓征收戰爭稅,就連士紳們都積極捐款湊軍費。
沒辦法,澳宋人給他帶來的壓力實在是太大了,他們頭一次看見不依賴士紳地主階級統治的政權,真讓澳宋人打過來這麽多年的祖宗基業不全沒了嗎?
不過長江天險對於澳宋軍隊來說並不是什麽天塹,自古有句話叫:“守江必守淮。”
沒有江淮之地的長江不再是完全體的天險,而且澳宋人還有“製江權”,由於長江水深江闊,入海口到南京段更是黃金水道,澳宋的海軍可以輕鬆開到南京城外對南京外圍進行炮擊。
現在戰端一開江麵上全是澳宋人的艦隊,在艦隊的幫助下,大軍先頭部隊順利過江,成功登上江南的土地,包圍了南京北部。
你問南明小朝廷修的防線怎麽沒有起作用?世界上再厲害的防線它也是要人來守的,士紳們雖然咬牙切齒的要跟澳宋人爆。
但是下麵的士兵可不這樣想,士兵通常出自貧困的下層,而且舊明士兵社會地位極低,從宋以來民間就有“好男不當兵”一說,再加上南方的土地兼並更加嚴重。
所以士兵大多數隻是混飯吃的窮苦人,可不是什麽有家有產的“良家子”,而且南明朝廷還十分腐敗,繼承了舊明喝兵血的傳統。
大多數士兵能吃飽就已經是很不錯的情況了,更別說什麽軍餉補貼了,就算有也被上麵的人貪汙了,這樣的軍隊能有戰鬥力才怪。
澳宋人一上岸,那些防線裏麵的守軍就投降了,澳宋向來優待俘虜,何必去給士紳老爺們拚命,士紳老爺們花費重金修建的防線就這樣成了沒用的東西。
當南京被圍,城裏的南明官僚、士紳、還有朱家皇帝和宗室們開始火速逃亡,就算再遲鈍的人也明白過來了,南京不可能守得住了,趁澳宋人還沒有完全把城圍起來,趕緊收拾金銀細軟麻溜的開潤吧。
結果等南明消息靈通的高層一跑整個南京就直接易主了,老爺們都跑了,剩下的中底層哪裏還有抵抗的道理,開城門喜迎王師吧。
南京陷落的速度比計劃中的還要快,澳宋百萬大軍都還沒全部轉運過江呢,過來一個先頭部隊就結束了,有些虎頭蛇尾,不像是打仗,倒像是接收。
那麽搞這麽大的陣仗不是浪費了嗎?其實一點的都不浪費,這百萬大軍本來就不是全部給南京準備的,而是給整個南方準備的。
他們中除了部分部隊可能會有戰鬥任務以外,大多數都會在某地駐紮成為駐軍,進行維穩,同時打土豪分田地。
這些部隊過江以後會分成三部分,一部分繼續往東南打,收複浙江、江西、福建和廣東等地。
一路先沿江而上收複沿江的南方土地,然後在湖北南部分為兩路,一路南下收複湖南、貴州、廣西,一路繼續沿江而上入蜀收複整個蜀地。
最後兩路人馬在雲南匯合重新並為一路,雲南的情況稍微複雜一些,雖然大明已經搞了“改土歸流”。
但是當地各種勢力還是盤根錯節,當地土司部族勢力仍然很大,跟傳統的漢地還是有非常大的區別,想要真把這個地方徹底納入核心圈兵馬少了可不行。
澳宋指揮官帶著部隊進城後發現南京百姓並不是非常歡迎自己,大多數商家、店鋪、民房門窗緊閉。
不過澳宋指揮官並沒有惱怒,來之前上麵就給他說過進城後會遇上這種情況,看著城中的情況指揮官決定再強調一下軍規。
“我再強調一下所有官兵不得幹犯軍規打擾百姓,誰要是敢犯軍規按著軍規從重處罰,誰都不準求情,還有把我的警衛營改成暫時憲兵隊監督執法。”
“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吩咐完之後指揮官又輕語了一句。
這種情況在整個澳宋軍隊下江南時會遇上很多,因為北方和南方不同,澳宋攻略大陸的主基地在山東,對於北方的輻射要強的多,很多北方百姓都知道澳宋人的政策,自然會歡迎澳宋軍隊。
而對於南方,澳宋的影響力隻停留在沿海,大多數百姓並不了解澳宋人的政策,而且舊明和南明朝廷還長期妖魔化澳宋人,說澳宋人是青麵獠牙的鬼怪喜歡吃人肉,不僅要均你的財產,連你的媳婦都要均給光棍共用。
此時南明又沒有什麽成熟的大眾傳媒和互聯網,一般普通人消息非常閉塞,別說了解北方的情況,就算他家當地縣城的情況都了解的有限,自然是掌握絕對話語權的士紳說什麽就是什麽。
還有就是南方百姓“真有一頭牛”,由於氣候和資本主義萌芽的原因,江南百姓普遍要比北方百姓富有。
資本主義萌芽帶來更加先進的生產關係,有些百姓被兼並土地後就不靠種地為生了,而是進入城市的手工作坊當雇傭工人賺工資。
這有效提高了江南的城市化率和商品經濟發展,以上兩項又培養出了一大堆市民和小商人,他們隻有少量生產資料或者沒有生產資料,但是收入不低,也就是常說的城市中產和小資。
而北方百姓窮的隻剩條命了,對於他們來說澳宋人來了再壞也壞不到哪裏去了,但對於這些家裏真有點錢的江南百姓來說,隻要澳宋人有萬分之一的可能跟士紳描述的那樣可怕,他們都不敢去賭。
不過日久見人心,當大夏和澳宋的變革真給他們帶來好處後,他們自然會歸心。
南京正式拿下,南明正式告破,大陸的統一正式進入下半場的垃圾時間。
為了快速平定整個南明大夏和澳宋真準備了百萬大軍,當然是加了後勤才有這麽多人,而且隻有幾萬澳宋本土來的正規軍,其他都是本地陸軍和治安軍。
要不是舊明大多數軍隊成建製投降,短時間內大夏和澳宋還真沒辦法找出這麽多軍官來和士兵來組成百萬大軍。
南明這邊雖然聽說北邊有百萬大軍但並沒有束手投降,而是決定頑抗到底,對於他來說分了他們的土地財產還不如殺了他們。
而且有些南明官員對於戰局還抱有僥幸心理,他們覺得仗著長江天險,再加上新修的防線應該可以阻擋來自北方的兵鋒。
這南明這兩年也沒閑著,他們知道就以南方的軍事實力和澳宋軍隊硬碰硬肯定玩完。
所以他們在長江邊修了一條沿江的防線,特別是南京防段更是修建了大量堡壘群,其中不乏從澳宋那裏學來的棱堡。
為了這條防線南方的士紳可是下了血本了,不僅向百姓征收戰爭稅,就連士紳們都積極捐款湊軍費。
沒辦法,澳宋人給他帶來的壓力實在是太大了,他們頭一次看見不依賴士紳地主階級統治的政權,真讓澳宋人打過來這麽多年的祖宗基業不全沒了嗎?
不過長江天險對於澳宋軍隊來說並不是什麽天塹,自古有句話叫:“守江必守淮。”
沒有江淮之地的長江不再是完全體的天險,而且澳宋人還有“製江權”,由於長江水深江闊,入海口到南京段更是黃金水道,澳宋的海軍可以輕鬆開到南京城外對南京外圍進行炮擊。
現在戰端一開江麵上全是澳宋人的艦隊,在艦隊的幫助下,大軍先頭部隊順利過江,成功登上江南的土地,包圍了南京北部。
你問南明小朝廷修的防線怎麽沒有起作用?世界上再厲害的防線它也是要人來守的,士紳們雖然咬牙切齒的要跟澳宋人爆。
但是下麵的士兵可不這樣想,士兵通常出自貧困的下層,而且舊明士兵社會地位極低,從宋以來民間就有“好男不當兵”一說,再加上南方的土地兼並更加嚴重。
所以士兵大多數隻是混飯吃的窮苦人,可不是什麽有家有產的“良家子”,而且南明朝廷還十分腐敗,繼承了舊明喝兵血的傳統。
大多數士兵能吃飽就已經是很不錯的情況了,更別說什麽軍餉補貼了,就算有也被上麵的人貪汙了,這樣的軍隊能有戰鬥力才怪。
澳宋人一上岸,那些防線裏麵的守軍就投降了,澳宋向來優待俘虜,何必去給士紳老爺們拚命,士紳老爺們花費重金修建的防線就這樣成了沒用的東西。
當南京被圍,城裏的南明官僚、士紳、還有朱家皇帝和宗室們開始火速逃亡,就算再遲鈍的人也明白過來了,南京不可能守得住了,趁澳宋人還沒有完全把城圍起來,趕緊收拾金銀細軟麻溜的開潤吧。
結果等南明消息靈通的高層一跑整個南京就直接易主了,老爺們都跑了,剩下的中底層哪裏還有抵抗的道理,開城門喜迎王師吧。
南京陷落的速度比計劃中的還要快,澳宋百萬大軍都還沒全部轉運過江呢,過來一個先頭部隊就結束了,有些虎頭蛇尾,不像是打仗,倒像是接收。
那麽搞這麽大的陣仗不是浪費了嗎?其實一點的都不浪費,這百萬大軍本來就不是全部給南京準備的,而是給整個南方準備的。
他們中除了部分部隊可能會有戰鬥任務以外,大多數都會在某地駐紮成為駐軍,進行維穩,同時打土豪分田地。
這些部隊過江以後會分成三部分,一部分繼續往東南打,收複浙江、江西、福建和廣東等地。
一路先沿江而上收複沿江的南方土地,然後在湖北南部分為兩路,一路南下收複湖南、貴州、廣西,一路繼續沿江而上入蜀收複整個蜀地。
最後兩路人馬在雲南匯合重新並為一路,雲南的情況稍微複雜一些,雖然大明已經搞了“改土歸流”。
但是當地各種勢力還是盤根錯節,當地土司部族勢力仍然很大,跟傳統的漢地還是有非常大的區別,想要真把這個地方徹底納入核心圈兵馬少了可不行。
澳宋指揮官帶著部隊進城後發現南京百姓並不是非常歡迎自己,大多數商家、店鋪、民房門窗緊閉。
不過澳宋指揮官並沒有惱怒,來之前上麵就給他說過進城後會遇上這種情況,看著城中的情況指揮官決定再強調一下軍規。
“我再強調一下所有官兵不得幹犯軍規打擾百姓,誰要是敢犯軍規按著軍規從重處罰,誰都不準求情,還有把我的警衛營改成暫時憲兵隊監督執法。”
“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吩咐完之後指揮官又輕語了一句。
這種情況在整個澳宋軍隊下江南時會遇上很多,因為北方和南方不同,澳宋攻略大陸的主基地在山東,對於北方的輻射要強的多,很多北方百姓都知道澳宋人的政策,自然會歡迎澳宋軍隊。
而對於南方,澳宋的影響力隻停留在沿海,大多數百姓並不了解澳宋人的政策,而且舊明和南明朝廷還長期妖魔化澳宋人,說澳宋人是青麵獠牙的鬼怪喜歡吃人肉,不僅要均你的財產,連你的媳婦都要均給光棍共用。
此時南明又沒有什麽成熟的大眾傳媒和互聯網,一般普通人消息非常閉塞,別說了解北方的情況,就算他家當地縣城的情況都了解的有限,自然是掌握絕對話語權的士紳說什麽就是什麽。
還有就是南方百姓“真有一頭牛”,由於氣候和資本主義萌芽的原因,江南百姓普遍要比北方百姓富有。
資本主義萌芽帶來更加先進的生產關係,有些百姓被兼並土地後就不靠種地為生了,而是進入城市的手工作坊當雇傭工人賺工資。
這有效提高了江南的城市化率和商品經濟發展,以上兩項又培養出了一大堆市民和小商人,他們隻有少量生產資料或者沒有生產資料,但是收入不低,也就是常說的城市中產和小資。
而北方百姓窮的隻剩條命了,對於他們來說澳宋人來了再壞也壞不到哪裏去了,但對於這些家裏真有點錢的江南百姓來說,隻要澳宋人有萬分之一的可能跟士紳描述的那樣可怕,他們都不敢去賭。
不過日久見人心,當大夏和澳宋的變革真給他們帶來好處後,他們自然會歸心。
南京正式拿下,南明正式告破,大陸的統一正式進入下半場的垃圾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