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定主意吳三桂立馬修書一封秘密送往遼陽,表明自己想要投降的態度。
兩地距離不遠這封投降信很快就交到了多爾袞手裏。
皇太極已經死了,由於皇太極沒有留下可以繼承王位的子嗣,所以王位最終被實力最強的多爾袞繼承了。
當年豪格被澳宋人打死,其他沒有夭折的兒子在澳宋偷襲盛京之前都太小,皇太極沒有帶他們出去打仗,都留在了盛京,結果兒子帶老婆被澳宋人一鍋端了。
後來皇太極雖然娶了海蘭珠和其他女人,但是由於看見盛京的滿目瘡痍後皇太極就急火攻心暈了過去,後來落了病根,導致一直沒有子嗣,讓多爾袞撿了便宜。
現在後金由多爾袞說了算了,同時多鐸和其他蒙古王爺也有極大的影響力。
拿到吳三桂的投降書後,多爾袞那叫一個高興,這是他這幾年接到的除了皇太極去世以外的第一好消息。
吳三桂手裏有幾萬精銳兵馬,同時還掌握著關寧防線,要是讓吳三桂來投對於後金實力是大大的增強啊。
說實話這些年後金的日子不好過,盛京被一把火燒了一個精光,又不敢入關劫掠,後金內部連盔甲兵器等物資都沒法大量造出來了。
要不是靠著和晉商貿易走私,不知道現在後金是一副什麽樣的慘狀,通過外部走私和內部努力,還有吞並了蒙古,這些年後金還是恢複了不少實力,至少已經恢複到澳宋人偷襲盛京之前了。
不過多爾袞並沒獨斷這件事,他找來了自己的弟弟多鐸一起商量,怎麽才能把吳三桂投降這件事利益最大化。
這個時空裏由於引入了蒙古人進入權力中樞,又外敵當前,所以兩兄弟成了天然的盟友,鬥下去對誰都沒有好處。
而且又沒了皇太極在裏麵挑撥離間,所以兩兄關係已經非常好了,血緣親情和現實利益下兩兄弟真成“兄友弟恭”了。
最後兩兄弟用他們“聰明”的大腦得出結論,吳三桂的條件可以接受,別說封爵了直接給個王爵,讓他繼續領兵也可以接受。
反正後金現在隻有一個大王,其他“小王爺”多的很,不是啥值錢的很的東西,換迴幾萬大軍簡直賺翻。
但是如果皇太極還在,斷然不會答應吳三桂的投降,吳三桂的投降看似美好,其實是毒藥。
接受吳三桂以後是可以得到幾萬大軍,甚至運氣好把關寧防線也可以拿下,但是並不能抹平澳宋和後金之間的差距。
而且還會拉到澳宋人巨大的仇恨,擠占關外本就緊張的資源,簡直就是取死之道。
就跟當年“荊軻刺秦”一樣“始速禍焉”,收降吳三桂不僅改變不了大勢,還可能激怒澳宋人提前對後金動手,本來還能多苟幾年,現在完全沒有餘地了。
當年皇太極把整個外東北和遼東半島放給澳宋人就是為了用空間換時間,避免繼續和澳宋人正麵衝突,苟得一條命多活一年算一年,等待可能的機會,這哥倆可好又去招惹澳宋人授人以柄。
吳三桂通過來迴幾封信件終於敲定了投降的細節,準備找個時間帶著大軍撤出關寧防線投靠後金。
本來後金那邊的想法是讓吳三桂繼續守著關寧防線為後金所用,但是吳三桂拒絕了,並不是說他有民族氣節,就算投降也不能外族掌握防線。
而是他壓根守不住,要是硬守隻會給防線陪葬,關寧防線對於遊牧來說是不可逾越的人造“天塹”,但對於從海上而來澳宋人來說並不是什麽不可逾越的東西。
人家直接坐船繞過去,在山海關後麵登陸直接前後包夾,壓根都不用攻城,圍而不打等待守軍糧食耗盡就可以了,而且吳三桂還聽說澳宋人有可以從天空進攻的武器更是讓他恐慌。
現在澳宋人不進攻,完全是想兵不血刃拿下防線而已,能無傷拿下,誰想去流血?
“天要下雨,娘要嫁人,隨他去吧。”城外的將領說道。
吳三桂開始準備帶人逃跑時,城外的澳宋將領也收到了消息,澳宋這麽多年的情報工作又不是白做的,關寧軍裏有不少澳宋間諜。
至於為什麽要放走吳三桂,澳宋人有自己的考量,吳三桂這幾萬人對於澳宋來說不算什麽,至始至終澳宋想要的隻是關寧防線而已,準確說是一條不屬於後金的關寧防線。
要是吳三桂投了後金還賴著不走,那麽吳三桂和他的防線會被澳宋人的tnt送上天,既然他願意帶著人撤出防線,澳宋人也是窮寇莫追,兔子急了還咬人,沒必要徒增可能的傷亡。
而且吳三桂去了後金隻會和女真人蒙古人一起搶資源,畢竟幾萬大軍人吃馬嚼的對於糧食的需求可不少,搞不好最後為了搶資源還要狗咬狗。
澳宋幫助大夏奪取北方後就會開啟對後金的全麵禁運。
澳宋的禁運可不是舊明那種鬧著玩千瘡百孔的禁運,敢走私鹽、鐵、糧食、茶葉等戰略到關外被逮到輕則罰款坐牢,重則抄家投胎。
以後晉商或者其他的什麽商給關外大量走私物資的事要成老黃曆了,沒了關內的物資就憑後金的生產能力能養活那麽多人嗎?
然後關外這片苦寒之地搞不好又成了一個“馬爾薩斯”,然後裏麵的各路勢力打吃雞大賽。
最後在澳宋人的有意放縱之下,吳三桂帶著他的關寧軍成功出逃投降後金去了,不過也部分人不願意跟著吳三桂走轉而向澳宋人投降了。
澳宋人接手防線後發現,足足有兩萬關寧軍留下了,隻有三萬關寧軍跟著吳三桂跑了,不過跟著吳三桂逃跑的都是親軍家丁還有精銳部隊。
不過也無所謂了,不費一槍一彈成功就拿下整個關寧防線已經完成任務了,至於和女真人還有吳三桂的賬,等以後澳宋人騰出手來自然會慢慢的算,一個都跑不了,現在緊要任務是先統一整個關內。
現在澳宋已經幫大夏基本收複舊明的北方諸省,就等著儲備好兵馬,明年南下江南了,今年就暫時停戰休息過冬吧。
聽聞山海關被拿下後,蔡牧也是快速趕到了山海關這個“天下第一關”打卡拍照,遊覽結束後他就會返迴總督府。
他又不是武官,大陸的戰事不用他繼續操心了,有人會帶兵打仗,而且明年他就要卸任離職了,離職前他還要去一趟日本完成最後一項大任務。
“可惜了,現在的山海關還沒下雪,少了一番滋味,也沒有山海關機場可以遊覽。”從山海關上看海景的蔡牧歎道。
兩地距離不遠這封投降信很快就交到了多爾袞手裏。
皇太極已經死了,由於皇太極沒有留下可以繼承王位的子嗣,所以王位最終被實力最強的多爾袞繼承了。
當年豪格被澳宋人打死,其他沒有夭折的兒子在澳宋偷襲盛京之前都太小,皇太極沒有帶他們出去打仗,都留在了盛京,結果兒子帶老婆被澳宋人一鍋端了。
後來皇太極雖然娶了海蘭珠和其他女人,但是由於看見盛京的滿目瘡痍後皇太極就急火攻心暈了過去,後來落了病根,導致一直沒有子嗣,讓多爾袞撿了便宜。
現在後金由多爾袞說了算了,同時多鐸和其他蒙古王爺也有極大的影響力。
拿到吳三桂的投降書後,多爾袞那叫一個高興,這是他這幾年接到的除了皇太極去世以外的第一好消息。
吳三桂手裏有幾萬精銳兵馬,同時還掌握著關寧防線,要是讓吳三桂來投對於後金實力是大大的增強啊。
說實話這些年後金的日子不好過,盛京被一把火燒了一個精光,又不敢入關劫掠,後金內部連盔甲兵器等物資都沒法大量造出來了。
要不是靠著和晉商貿易走私,不知道現在後金是一副什麽樣的慘狀,通過外部走私和內部努力,還有吞並了蒙古,這些年後金還是恢複了不少實力,至少已經恢複到澳宋人偷襲盛京之前了。
不過多爾袞並沒獨斷這件事,他找來了自己的弟弟多鐸一起商量,怎麽才能把吳三桂投降這件事利益最大化。
這個時空裏由於引入了蒙古人進入權力中樞,又外敵當前,所以兩兄弟成了天然的盟友,鬥下去對誰都沒有好處。
而且又沒了皇太極在裏麵挑撥離間,所以兩兄關係已經非常好了,血緣親情和現實利益下兩兄弟真成“兄友弟恭”了。
最後兩兄弟用他們“聰明”的大腦得出結論,吳三桂的條件可以接受,別說封爵了直接給個王爵,讓他繼續領兵也可以接受。
反正後金現在隻有一個大王,其他“小王爺”多的很,不是啥值錢的很的東西,換迴幾萬大軍簡直賺翻。
但是如果皇太極還在,斷然不會答應吳三桂的投降,吳三桂的投降看似美好,其實是毒藥。
接受吳三桂以後是可以得到幾萬大軍,甚至運氣好把關寧防線也可以拿下,但是並不能抹平澳宋和後金之間的差距。
而且還會拉到澳宋人巨大的仇恨,擠占關外本就緊張的資源,簡直就是取死之道。
就跟當年“荊軻刺秦”一樣“始速禍焉”,收降吳三桂不僅改變不了大勢,還可能激怒澳宋人提前對後金動手,本來還能多苟幾年,現在完全沒有餘地了。
當年皇太極把整個外東北和遼東半島放給澳宋人就是為了用空間換時間,避免繼續和澳宋人正麵衝突,苟得一條命多活一年算一年,等待可能的機會,這哥倆可好又去招惹澳宋人授人以柄。
吳三桂通過來迴幾封信件終於敲定了投降的細節,準備找個時間帶著大軍撤出關寧防線投靠後金。
本來後金那邊的想法是讓吳三桂繼續守著關寧防線為後金所用,但是吳三桂拒絕了,並不是說他有民族氣節,就算投降也不能外族掌握防線。
而是他壓根守不住,要是硬守隻會給防線陪葬,關寧防線對於遊牧來說是不可逾越的人造“天塹”,但對於從海上而來澳宋人來說並不是什麽不可逾越的東西。
人家直接坐船繞過去,在山海關後麵登陸直接前後包夾,壓根都不用攻城,圍而不打等待守軍糧食耗盡就可以了,而且吳三桂還聽說澳宋人有可以從天空進攻的武器更是讓他恐慌。
現在澳宋人不進攻,完全是想兵不血刃拿下防線而已,能無傷拿下,誰想去流血?
“天要下雨,娘要嫁人,隨他去吧。”城外的將領說道。
吳三桂開始準備帶人逃跑時,城外的澳宋將領也收到了消息,澳宋這麽多年的情報工作又不是白做的,關寧軍裏有不少澳宋間諜。
至於為什麽要放走吳三桂,澳宋人有自己的考量,吳三桂這幾萬人對於澳宋來說不算什麽,至始至終澳宋想要的隻是關寧防線而已,準確說是一條不屬於後金的關寧防線。
要是吳三桂投了後金還賴著不走,那麽吳三桂和他的防線會被澳宋人的tnt送上天,既然他願意帶著人撤出防線,澳宋人也是窮寇莫追,兔子急了還咬人,沒必要徒增可能的傷亡。
而且吳三桂去了後金隻會和女真人蒙古人一起搶資源,畢竟幾萬大軍人吃馬嚼的對於糧食的需求可不少,搞不好最後為了搶資源還要狗咬狗。
澳宋幫助大夏奪取北方後就會開啟對後金的全麵禁運。
澳宋的禁運可不是舊明那種鬧著玩千瘡百孔的禁運,敢走私鹽、鐵、糧食、茶葉等戰略到關外被逮到輕則罰款坐牢,重則抄家投胎。
以後晉商或者其他的什麽商給關外大量走私物資的事要成老黃曆了,沒了關內的物資就憑後金的生產能力能養活那麽多人嗎?
然後關外這片苦寒之地搞不好又成了一個“馬爾薩斯”,然後裏麵的各路勢力打吃雞大賽。
最後在澳宋人的有意放縱之下,吳三桂帶著他的關寧軍成功出逃投降後金去了,不過也部分人不願意跟著吳三桂走轉而向澳宋人投降了。
澳宋人接手防線後發現,足足有兩萬關寧軍留下了,隻有三萬關寧軍跟著吳三桂跑了,不過跟著吳三桂逃跑的都是親軍家丁還有精銳部隊。
不過也無所謂了,不費一槍一彈成功就拿下整個關寧防線已經完成任務了,至於和女真人還有吳三桂的賬,等以後澳宋人騰出手來自然會慢慢的算,一個都跑不了,現在緊要任務是先統一整個關內。
現在澳宋已經幫大夏基本收複舊明的北方諸省,就等著儲備好兵馬,明年南下江南了,今年就暫時停戰休息過冬吧。
聽聞山海關被拿下後,蔡牧也是快速趕到了山海關這個“天下第一關”打卡拍照,遊覽結束後他就會返迴總督府。
他又不是武官,大陸的戰事不用他繼續操心了,有人會帶兵打仗,而且明年他就要卸任離職了,離職前他還要去一趟日本完成最後一項大任務。
“可惜了,現在的山海關還沒下雪,少了一番滋味,也沒有山海關機場可以遊覽。”從山海關上看海景的蔡牧歎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