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曆1643年,10月。


    “司令,前麵就是婆羅洲(加裏曼丹島)了。”


    “很好全速前進,務必在晚上之前靠岸。”


    以前作為馳騁過整個大明沿海的大海盜,鄭芝龍來過幾次婆羅洲,不過都隻是稍微做停留,而這次時隔多年再次來到婆羅洲是帶著任務來的。


    由於他當海盜時時常在東南亞混跡,對於當地情況比較熟悉,所以他領了遠東殖民地總督蔡牧的命令前往婆羅洲開采一種叫“石油”的東西,隻要成功找到石油就是大功一件。


    至於作為明末最出名的大海盜是怎麽和澳宋人走到一起的又要從很久以前說起了。


    最開始遠東殖民地創建之初一直低調做人,隻要這些海盜不來遠東殖民地的地盤作亂就不管他們,再加上澳宋船堅炮利,所以並沒有和鄭芝龍為代表的大海盜們起衝突。


    後來隨著遠東殖民地勢力範圍的不斷膨脹,而且為了保護營商環境就開始對整個福建海域為界到日本海的海盜進行清理。


    當時鄭芝龍已經不在澳宋人清剿名單中了,因為他已經接受了大明的詔安成功上了岸成了大明官方勢力,所以兩方繼續維持和平。


    後來遠東殖民地繼續壯大,除了加大力度清剿海盜優化營商環境以外,還要規範市場,也就是壟斷大明沿海的進出口貿易。


    這就直接得罪了大明海域內一切靠進出口貿易賺錢的勢力,不管是海盜,還是鄭芝龍這種披著官皮的海盜,亦或是那些走私商人和外國商人。


    外國商人們都知道澳宋人不好對付直接投了,再加上澳宋人真的把市場規範好了,所以全都乖乖跑去琉球交易了。


    而那些夾在中間大明本土海上勢力自然和遠東殖民地開戰了,戰場就選在了鄭芝龍的老巢福建沿海。


    大明一方自然由鄭芝龍領頭,集結了大小船隻上千,水手上萬。


    而遠東殖民地一方派出了大小船隻32艘,其中主要戰鬥船隻有15艘,有3艘是從本土臨時抽調的穿越級,還有遠東殖民地的12艘武裝商船,水手隻有三千。


    然後雙方在福建沿海爆發了可能是大明曆史上最大規模的“海戰”,不過戰鬥並沒有什麽波瀾壯闊的過程,基本就是澳宋一方壓著鄭芝龍一方打。


    雖然鄭芝龍一方不管是人數還是船隻數量上都遠超於澳宋艦隊,但是鄭芝龍擁有上千艘船的艦隊大部分是湊數的小舢板,隻有少部分噸位較大的福船。


    而且這些船隻的設計理念已經嚴重落後於澳宋的船型了,澳宋的穿越級軍艦是三層甲板的蓋倫船,一艘就搭載火炮數十門,就算是武裝商船也是雙層甲板搭載超過20門火炮。


    鄭芝龍一方不僅船隻落後,而且海戰戰術也遠遠落後於澳宋一方,他們還在以近距離跳幫作戰為主,配合少量小口徑火炮輔助進攻,再厲害一點就是用機動快速的縱火船進行攻擊。


    而澳宋的船隻就是以火力猛和機動快聞名於整個西方世界,而且部分戰艦還進行了蒸汽動力改造。


    風帆+蒸汽,一打起來鄭芝龍一方的海盜聯合艦隊連澳宋人的船都摸不到,可以靠著人數優勢勝利的跳幫作戰一直用不出來,隻能被澳宋人無限放風箏。


    而且說到海盜們擅長的縱火戰術也被澳宋人碾壓了,澳宋戰艦通過燃燒彈和縱火彈點燃的海盜船把交戰地點的海麵映的火紅。


    所以最後鄭芝龍帶領的海盜聯合艦隊慘敗收場,整個南大明海的製海權成功被澳宋人奪取。


    不過在打贏後澳宋艦隊並沒有對鄭芝龍趕盡殺絕,而是放他一馬,任由他帶著殘部撤出戰場。


    其實澳宋艦隊完全可以擊沉鄭芝龍的座艦,讓這個聞名中外的海盜頭子下海喂魚。


    不過最後還是手下留情了,因為鄭芝龍不能死,鄭芝龍作為整個大明沿海最大海盜頭子,他對於大明境內的海盜和各路海上勢力有著不小的影響力。


    因為他一死,整個大明海域必定大亂,這不符合澳宋的利益,遠東殖民地不想浪費大量人力,物力在南海和海盜們打遊擊。


    大明朝廷也是看到了這一點才詔安他的,所以同樣澳宋人不僅不能殺他,還要詔安他給他高官厚祿,美其名曰:“統戰價值”。


    大海戰過後澳宋人立馬就派人去招降鄭芝龍,接到澳宋人的橄欖枝後,鄭芝龍立馬帶著家人手下棄暗投明,丟棄了大明給他的官職,跑到了澳宋人手下。


    鄭芝龍作為一個縱橫大明海域的海盜頭子非常的實用主義,從來沒有什麽堅定的信仰,立場也是能左能右,十分靈活。


    為了和外國人做生意他可以信基督教,也可以娶日本老婆,麵對大明的詔安也是光速投降,後來大清得勢他也可以投降大清。


    主打的就是一個有奶便是娘,誰強誰是爹,對於他來說背棄舊主和背刺盟友簡直沒有任何心理上的壓力。


    這種人隻能用蘿卜加大棒,講其他的東西沒用,澳宋艦隊用大棒狠狠敲打他以後,再用詔安的蘿卜去勸降保管有用。


    而且鄭芝龍作為一個混出頭的海盜頭子眼光也是非常的毒辣,對於目前局勢的分析看的非常準確。


    這些年澳宋對於大明一係列的軍事勝利已經讓他知道大明這艘破船要沉了,現在自己和澳宋打了一場大海戰之後也真實的知道了澳宋不僅陸上厲害,海上更是了得。


    而且他還知道自己不是啥“良人”,雖然披著大明官員的皮,但本質上還是殺人如麻的大海盜,澳宋人這種正規政權能來勸降自己,完全是看重自己對於海上的影響力。


    要是等以後澳宋拿下整個大明,不管是海上還是陸上都沒自己的戲唱了,趁著自己還有利用價值早點加入興許還能多混點好處。


    投降以後,遠東殖民地總督府任命鄭芝龍為遠東殖民地海軍副司令,鄭芝龍的兩個弟弟鄭芝虎,鄭芝豹,還有其他手下都有官職,而且繼續讓他們帶兵。


    當然歸降的海盜全部要打散編製重新組編,以後糧餉後勤也由遠東殖民地負責,並且軍餉直接發放到水手手裏,不通過這些軍官的手下發。


    這樣可以有效保證鄭芝龍不會繼續當軍閥,在澳宋內部拉出一支“鄭家軍”,澳宋對於一切軍隊內部的山頭主義、拉幫結派、搞軍閥化都是嚴禁的,誰敢犯忌諱是要被打擊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17世紀風起澳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大明也是羅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大明也是羅並收藏17世紀風起澳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