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曆1640年,9月。


    林登萬帶兵砸酒店的事已經過去了,但是這件事的餘波還沒有結束。


    當初林登萬的事報到執委會後馬建國就大怒一場,下令一定要徹查,結果一查就讓執委會的老爺們震驚了。


    一個縣裏居然就有兩個副縣級官員腐敗掉了,還給黑惡勢力當保護傘,這還是北安縣問題就這麽嚴重了,其他縣區不得成貪官汙吏和黑惡勢力的天下了?


    要知道北安縣緊挨著新安,相當於河北的地位,有什麽風吹草動都能立馬傳到首都,居然出了燈下黑。


    意識到問題嚴重性後以馬建國為首的執委會委員們決定立馬采取措施,一定要把這種歪風邪氣殺住。


    就這樣澳宋國內的掃黑除惡行動開始了,一旦查到黑惡勢力絕不姑息,不管他背後的傘有多大有多結實通通一網打盡,要是敢反抗直接出動駐軍“平叛”。


    這場掃黑除惡鬥爭持續了幾個月之久直到九月即將召開第七屆穿越者大會(澳宋第七屆全國議會)才算告一段落。


    在此期間查出了大量黑惡勢力和他們的保護傘,罪大惡極的首惡直接槍斃了事,其他涉黑人員也根據罪責判處勞動改造。


    出乎執委會意料的是並不是越偏遠經濟越不發達的地區黑惡勢力越多,反而是人口稠密經濟發達的地區多。


    因為澳宋的國情有些特殊,後世許多黑惡勢力其實都是沒工作吃不起飯的小人物組織在一起搞偷雞摸狗的事,最後犯的事越來越大最終成為危害一方的黑惡勢力。


    而澳宋由於經濟好,隻要身體健康肯幹活就不可能失業,也不可能吃不飽飯,所以從事黑社會反而是為了滿足個人的物質欲望而不是生存基礎。


    為了來錢快,一些腦子好使的人開始勾結腐蝕地方官員,然後自己主動或者被動充當這些腐敗官員的白手套,壟斷一地的某種非官方壟斷的產業賺錢。


    然後又用高薪招兵買馬進軍一些非法但是高利潤的產業,從而賺取更多金錢,同時擴張自己的黑幫版圖。


    如此循環,一個籠罩一個鄉,甚至一個縣的黑幫組織就形成了。


    所以澳宋經濟越是發達,市場越是繁榮的地區,黑惡勢力就越是發展迅速,這和經濟是同步發展的。


    對於這種情況執委會也很頭疼,隻能減少沒法杜絕啊,因為這玩意不是胎生的,不是卵生的,是化生的。


    隻要人類一天存在欲望就不可能禁絕,不管體製規則有多麽嚴格,總會有人為了自己永無止境的欲望去腐敗,去當白手套。


    穿越眾不搞腐敗的原因很簡單,因為每個穿越眾都是國家股東,腐敗對於他們來說收益實在是太低了劃不來,而且滿足了物質基礎後穿越眾有了更高級的追求。


    而下麵的官員隻是打工的,有權不用過期作廢,有些官員自然就不甘心拿死工資,守著金山喝白水,再加上澳宋發展太快,整個社會都是物欲橫流的狀態。


    這是快速發展帶來的時代陣痛沒法避免,也沒法去迴避,隻能勇敢的去麵對。


    不過已經九月了執委會的工作重心隻能先轉移到換屆上,雖然執委會的委員們基本不換,但是下麵的官員要換,還有未來五年的工作計劃等工作要做。


    隨著開會日期到達,第七屆穿越者大會盛大的在新安召開,會議也進行的非常順利,最後圓滿結束。


    說實話馬建國是一個非常中庸的人的老好人,雖然他本身能力可能有限,但他知道放權,大事小事都商量著解決,專業的事交給專業的人去做,絕不瞎指揮。


    所以他現在施行的政策基本都是以前留下來的,他的政績也大多是集體政績沒有特別拿的出手,要不是最後搞了一個掃黑除惡,他的第一個任期內都沒有完全屬於自己的政績。


    不過就算是蕭規曹隨,澳宋在他手上的這五年也是快速增長的五年,因為就澳宋目前的發展勢頭隻要上麵的人不亂搞就能蒸蒸日上。


    特別是文思德看重的鐵路事業也在馬建國手裏迎來了爆發。


    隨著澳宋蒸汽動力的不斷普及,還有大自流盆地的大型鋼鐵廠順利建成,澳宋的鋼產量那是年年大增,鐵路的造價成功被打下來了。


    現在澳宋的鐵路事業是一日千裏,在馬建國執政的五年裏,澳宋的鐵路裏程從3000公裏增長到了公裏,成功把澳宋的最北方和大自流盆地這一圈都給連起來了,差不多澳宋大陸的環陸鐵路就完成了一半了。


    要不是人力限製這個裏程還能往上漲不少,因為澳宋國內修鐵路的苦力都是勞改犯,其他人要去搞生產,所以能用來修鐵路的人力不多。


    畢竟不像阿美麗卡能用愛爾蘭人和華工的人命堆出來一條太平洋鐵路。


    換屆的會開完了,徐東樓也要開啟新的旅程了,從他被文思德調任縣長開始,他已經當了十年的縣長了。


    這十年他取得了很多成績,他先是在新原野縣幹了五年,成功把新原野縣帶上正軌給他的伯樂文思德長了臉。


    後來文思德卸任,馬建國上任,他就換屆去了南邊新成立的縣繼續當縣長搞開發搞發展,也做出了一番好成績。


    現在又是換屆,不過這次換屆沒有把徐東樓繼續換到新成立的縣搞開發,而是把他調任到了南安縣。


    對於這個結果徐東樓非常高興,因為幹完這一屆,最多再幹一屆,在此期間他沒有出錯有一份好答卷的話就可以進京了。


    要知道新安三區和南北二安的區長(縣長)都是議會議員才能擔任的,這次把他調南安縣可見執委會對他的重視了。


    不過雖然是去南安縣這種老牌縣,但是仍然讓徐東樓感覺壓力巨大。


    一個新縣從40分到60分容易,但一個老縣從60分到80分就難了,不僅要保持經濟增長率,還要查漏補缺不出差錯。


    而且徐東樓知道自己去南安縣還有更深層次的任務,他都聽到風聲了,等自己正式到了南安縣估計就能確認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17世紀風起澳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大明也是羅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大明也是羅並收藏17世紀風起澳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