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曆1638年,7月。
經過一年多的時間,山東的行政係統終於積累了足夠多的救災經驗,現在麵對不斷的湧入的災民已經遊刃有餘了。
除了接收災民和移民任務有條不紊,遠東殖民地的其他生產工作也繼續欣欣向榮,尤其是蔡牧搞生產的能力比俞化龍還強。
現在遠東殖民地經濟增長一直保持著高位,庫頁島的開發走上正軌,外東北由於金礦帶來的淘金熱促進著外東北的開發。
山東和大連新建了大量產業,琉球也成為了遠東商品轉口貿易的中心,九州島作為人力輸出地也得到了不小的發展。
生產搞好了,其他也要跟上,蔡牧雖然是文官,但是總督這個官職可不是單純的文官。
蔡牧上任這近兩年裏一直沒有動刀兵,一方麵他新官上任要熟悉工作收攏權力,另一方麵就是他要填補俞化龍留下的各種生產上的空白。
現在時間差不多了該打仗了,軍隊養了那麽多,每年花那麽多財政,不能再讓他們繼續閑下去了。
而且蔡牧還給自己定了那麽多擴張任務,但是他任期就十年,要是動作太慢了目標可能完不成,時間不等人,擴張不能停。
至於新的擴張方向,蔡牧已經找到了,那就是朝鮮。
遠東殖民地現在就四個擴張方向,一是日本,二是朝鮮,三是後金,四是大明。
日本已經被打服了,要是再打作為附庸國的日本並把日本徹底納入殖民統治有點“師出無名”。
而且蔡牧有把握在自己任期結束之前和平的把日本納入澳宋的殖民統治,他可是日本專家,對付日本他是專業的,能和平就少動刀兵,血債欠多了不容易忘。
後金目前也不是一個好的擴張方向,自從盛京被澳宋人偷襲後,後金就主動收縮了勢力範圍,不僅把外東北全部丟給了澳宋人,還把整個遼東半島都讓給了澳宋人。
所以目前沒必要再去找後金麻煩,兔子急了還咬人,而且打下來土地也沒法治理,等以後再一鍋燴。
大明就更不行了,現在跟山東接壤的省份全是受災區,對於遠東殖民地來說就是一個大大的“泥潭”,拿下這些地方容易陷下去。
至於大明南方,目前遠東殖民地也沒有興趣,澳宋攻略大明的戰略裏是“先北後南”等拿下北方再往南方打,自古以來“從北往南打”的難度遠遠小於從“南打到北”。
所以現在澳宋隻和大明南方的沿海省份做生意有一些商業網點,但不在那裏開分基地分散本就不多的注意力。
於是擴張方向就剩朝鮮了,這次蔡牧準備打到漢城去,然後把朝鮮變成和日本一樣半殖民地半封建狀態並成為澳宋的附庸國,簽訂不平等條約。
然後不割地,隻拿一些港口當租界,這樣可就最少的牽製遠東殖民地的行政力量,等以後再把朝鮮完全納入殖民統治。
選定好目標,蔡牧跑到總督府參謀部,給參謀們下任務,讓他們短時間內擬一個入侵朝鮮的計劃來,最好入冬前就能拿下漢城結束入侵。
至於後勤籌措很簡單,隨著遠東殖民地體量不斷增大,除了某些武器彈藥以外,別說是三五萬大軍的後勤,就是十萬大軍的後勤都可以輕鬆的湊出來。
參謀們很給力,一天時間就擬出了一個可行的計劃,看完計劃後蔡牧直接批準,然後下發文件讓下麵開始調動大軍準備後勤,至多一個月時間就能把計劃上的東西湊齊。
參謀部的計劃是出動三千正規軍,兩萬澳協軍,五萬治安軍,正規軍和澳協軍是戰鬥主力,治安軍主要負責後勤,管理俘虜,打掃戰場,運輸戰利品等,必要時也可以充當炮灰。
隻派兩萬多戰兵並不是遠東殖民地還缺部隊,現在遠東殖民地有正規軍七千人,澳協軍八萬人,治安軍十二萬人。
所以派這麽點人的原因是征朝真用不了這麽多戰兵,李氏朝鮮軍隊戰鬥力的拉胯那是出了名的。
而且在曆史上從頭拉到尾基本沒有啥高光時刻,隻有一個李舜臣還算可以就天天被拉出來宣傳。
要是華夏想宣傳古代武將,每天宣傳一個,一年都不帶重樣的,而且水平比李舜臣隻高不低。
所以“殺雞焉用牛刀”,一個李氏朝鮮還不值得遠東殖民地傾巢而出,派個兩萬多戰兵完全夠用了。
澳宋不管是本土還是殖民地,隻要是當兵吃糧的人待遇都很好,就算是當治安軍在當地都算是中等收入群體了。
要是出動更多大軍花更多的錢,達到的效果還差不多,澳宋人也不是冤大頭,也會計算成本的,錢多不是拿來浪費的。
分割線
迴答一下昨天飛艇動力的問題,飛艇是沒有裝發動機的,目前澳宋沒油弄出內燃機也沒油喝,用蒸汽機機器本身和燃料重量占比太大就不合算了。
所以飛艇是沒有機械動力的,主要用人力和風力,高空中風力很大隻要順風能飛的很快,人力主要用來轉向的。
順風就飛,微風無風就用人力慢慢的飛,逆風就不飛。
至於跨洋運輸隻能用繩子綁在船上跟著船飛,後麵也是用這種方法運到遠東殖民地。
由於現在澳宋對飛艇確實有需求,但是內燃機由於石油的原因出來時間會往後,所以沒有發動機也得上馬,過幾年打北京就要用了,隻能先解決有沒有,再解決好不好的問題。
後麵去了東南亞後會優先去婆羅洲解決石油問題。
經過一年多的時間,山東的行政係統終於積累了足夠多的救災經驗,現在麵對不斷的湧入的災民已經遊刃有餘了。
除了接收災民和移民任務有條不紊,遠東殖民地的其他生產工作也繼續欣欣向榮,尤其是蔡牧搞生產的能力比俞化龍還強。
現在遠東殖民地經濟增長一直保持著高位,庫頁島的開發走上正軌,外東北由於金礦帶來的淘金熱促進著外東北的開發。
山東和大連新建了大量產業,琉球也成為了遠東商品轉口貿易的中心,九州島作為人力輸出地也得到了不小的發展。
生產搞好了,其他也要跟上,蔡牧雖然是文官,但是總督這個官職可不是單純的文官。
蔡牧上任這近兩年裏一直沒有動刀兵,一方麵他新官上任要熟悉工作收攏權力,另一方麵就是他要填補俞化龍留下的各種生產上的空白。
現在時間差不多了該打仗了,軍隊養了那麽多,每年花那麽多財政,不能再讓他們繼續閑下去了。
而且蔡牧還給自己定了那麽多擴張任務,但是他任期就十年,要是動作太慢了目標可能完不成,時間不等人,擴張不能停。
至於新的擴張方向,蔡牧已經找到了,那就是朝鮮。
遠東殖民地現在就四個擴張方向,一是日本,二是朝鮮,三是後金,四是大明。
日本已經被打服了,要是再打作為附庸國的日本並把日本徹底納入殖民統治有點“師出無名”。
而且蔡牧有把握在自己任期結束之前和平的把日本納入澳宋的殖民統治,他可是日本專家,對付日本他是專業的,能和平就少動刀兵,血債欠多了不容易忘。
後金目前也不是一個好的擴張方向,自從盛京被澳宋人偷襲後,後金就主動收縮了勢力範圍,不僅把外東北全部丟給了澳宋人,還把整個遼東半島都讓給了澳宋人。
所以目前沒必要再去找後金麻煩,兔子急了還咬人,而且打下來土地也沒法治理,等以後再一鍋燴。
大明就更不行了,現在跟山東接壤的省份全是受災區,對於遠東殖民地來說就是一個大大的“泥潭”,拿下這些地方容易陷下去。
至於大明南方,目前遠東殖民地也沒有興趣,澳宋攻略大明的戰略裏是“先北後南”等拿下北方再往南方打,自古以來“從北往南打”的難度遠遠小於從“南打到北”。
所以現在澳宋隻和大明南方的沿海省份做生意有一些商業網點,但不在那裏開分基地分散本就不多的注意力。
於是擴張方向就剩朝鮮了,這次蔡牧準備打到漢城去,然後把朝鮮變成和日本一樣半殖民地半封建狀態並成為澳宋的附庸國,簽訂不平等條約。
然後不割地,隻拿一些港口當租界,這樣可就最少的牽製遠東殖民地的行政力量,等以後再把朝鮮完全納入殖民統治。
選定好目標,蔡牧跑到總督府參謀部,給參謀們下任務,讓他們短時間內擬一個入侵朝鮮的計劃來,最好入冬前就能拿下漢城結束入侵。
至於後勤籌措很簡單,隨著遠東殖民地體量不斷增大,除了某些武器彈藥以外,別說是三五萬大軍的後勤,就是十萬大軍的後勤都可以輕鬆的湊出來。
參謀們很給力,一天時間就擬出了一個可行的計劃,看完計劃後蔡牧直接批準,然後下發文件讓下麵開始調動大軍準備後勤,至多一個月時間就能把計劃上的東西湊齊。
參謀部的計劃是出動三千正規軍,兩萬澳協軍,五萬治安軍,正規軍和澳協軍是戰鬥主力,治安軍主要負責後勤,管理俘虜,打掃戰場,運輸戰利品等,必要時也可以充當炮灰。
隻派兩萬多戰兵並不是遠東殖民地還缺部隊,現在遠東殖民地有正規軍七千人,澳協軍八萬人,治安軍十二萬人。
所以派這麽點人的原因是征朝真用不了這麽多戰兵,李氏朝鮮軍隊戰鬥力的拉胯那是出了名的。
而且在曆史上從頭拉到尾基本沒有啥高光時刻,隻有一個李舜臣還算可以就天天被拉出來宣傳。
要是華夏想宣傳古代武將,每天宣傳一個,一年都不帶重樣的,而且水平比李舜臣隻高不低。
所以“殺雞焉用牛刀”,一個李氏朝鮮還不值得遠東殖民地傾巢而出,派個兩萬多戰兵完全夠用了。
澳宋不管是本土還是殖民地,隻要是當兵吃糧的人待遇都很好,就算是當治安軍在當地都算是中等收入群體了。
要是出動更多大軍花更多的錢,達到的效果還差不多,澳宋人也不是冤大頭,也會計算成本的,錢多不是拿來浪費的。
分割線
迴答一下昨天飛艇動力的問題,飛艇是沒有裝發動機的,目前澳宋沒油弄出內燃機也沒油喝,用蒸汽機機器本身和燃料重量占比太大就不合算了。
所以飛艇是沒有機械動力的,主要用人力和風力,高空中風力很大隻要順風能飛的很快,人力主要用來轉向的。
順風就飛,微風無風就用人力慢慢的飛,逆風就不飛。
至於跨洋運輸隻能用繩子綁在船上跟著船飛,後麵也是用這種方法運到遠東殖民地。
由於現在澳宋對飛艇確實有需求,但是內燃機由於石油的原因出來時間會往後,所以沒有發動機也得上馬,過幾年打北京就要用了,隻能先解決有沒有,再解決好不好的問題。
後麵去了東南亞後會優先去婆羅洲解決石油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