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曆1638年,4月。
蘇炆麵帶喜色的從穆拉德四世的皇宮裏走出來,他高興可不是因為蘇丹拉他開impact。
而是他剛代表澳宋和奧斯曼達成了一項協議,這項協議能讓目前的澳宋賺上一大筆錢。
具體內容就是以後奧斯曼內部的進口茶葉生意由澳宋人壟斷,壟斷奧斯曼這麽一個巨大的茶葉市場能讓澳宋賺的盆滿缽滿。
當然蘇丹向澳宋讓出如此大的利益是有原因的,首先澳宋壟斷奧斯曼境內的茶葉市場後要每年給蘇丹交一筆承包費,不管澳宋賣多少錢的茶葉這個承包費都是固定要交的,而且以後隻有可能漲不可能跌。
第二個就是澳宋進一步增加對奧斯曼武器出口的配額,放開更多武器種類。
澳宋的對外軍貿是配額製,每年計委的人都會根據情況調整出口的配額,散貨有多少,賣給某個國家有多少,都是有數的。
而武器配額跟這個國家的人口有多少市場有多大沒關係,跟這個國家和澳宋的關係還有政治的需要有關係。
穆拉德四世正在軍改,奧斯曼體量又大軍隊又多,先進武器全靠進口,而且穆拉德四世想對波蘭立陶宛聯邦開戰了,這需要大量武器拉軍隊,所以他才會給澳宋茶葉特許經營權。
這個時候就小機靈鬼意識到了,奧斯曼人不是不喝茶,喜歡喝酒和咖啡嗎?澳宋去賣茶葉不會虧的連褲衩都不剩嗎?
當然不會,殺頭的買賣有人做,賠本買賣沒人幹,澳宋人從來不會做賠本買賣。
穆拉德四世正式掌權後就大搞改革,為了打擊腐敗和提升宗教氛圍,他禁止了奧斯曼境內喝咖啡和喝酒的行為。
不過人生在世不過吃喝玩樂,喝作為一項重要的人生樂事,特別是工業時代以前的大眾飲料就幾種,穆拉德四世一口氣禁了兩個。
所以結果自然很明顯,那就是禁不掉,明麵上臣民都不喝酒和咖啡了,但是私下大家都繼續喝。
而且作為蘇丹穆拉德四世還帶頭多次在公共場所喝酒,形成了一種“隻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的奇景。
連蘇丹都不起帶頭作用,可想而知下麵人的會不會遵守規定。
穆拉德四世當然知道這種情況,但是他也沒有好的辦法,直到蘇炆在一次宴會中向他介紹茶的種種好處並向建議用茶替代酒和咖啡。
穆拉德四世得到建議後不動聲色,隻是默默收下了蘇炆送給他的好茶,然後沒事就泡點來喝,結果真讓他喝出了一些道道來。
穆拉德四世喝了一段時茶後發現自己的頭腦更加清醒了,連便秘都好了不少,他意識到蘇炆沒有騙自己,比起酒和咖啡,茶明顯對身體更好。
在古代西方的高層由於飲食結構中肉食為主的原因,他們大多有便秘問題,可以治療便秘問題的大黃一直是東西貿易的寵兒,後來沙俄就靠著在東西之間轉賣大黃賺了不少錢。
而茶葉也有通便的作用,還有不少肉類裏沒有的維生素,所以穆拉德四世才會覺得茶葉有奇效。
而且喝著喝著穆拉德四世不僅覺得茶對身體好,還進行了更深層次的思考,開始“定體問”把茶葉上升到國家層麵。
他覺得澳宋人能有這麽高超的技術和過人智慧一定和茶有關,是茶葉提高了澳宋人的智商和強健了澳宋人的身體。
所以他心中開始想用茶葉替代酒和咖啡,有了新的日常飲料,自己的臣民就不會因為酒和咖啡跟自己對著幹了,還能讓臣民享受到茶的好處。
不過穆拉德四世卻遲遲下不了決心,讓奧斯曼人改喝茶是非常大的一個生意,他不想白白讓澳宋人把錢賺去了,畢竟奧斯曼又不產茶葉隻有從澳宋進口。
不過嘴硬了幾年以後穆拉德四世還是鬆口了,由於接下來將要發生的戰爭需要他獲得澳宋更大的支持。
那麽就先把自己“改酒(咖)為茶”的計劃扶上馬,用茶葉貿易作為籌碼吸引澳宋人更多的支持。
而且為了配合澳宋人售賣茶葉,穆拉德四世還答應把茶葉作為官方的招待飲品,宮廷中也開始飲茶,自己還在公開場合喝茶。
相信有了蘇丹和奧斯曼官員的活體廣告,喝茶在奧斯曼會成為一種潮流,雖然一開始沒法和咖啡還有酒競爭,但是久而久之奧斯曼將會成了一個飲茶的國度。
而且澳宋除了讓蘇丹等上流人士打廣告,也針對茶葉進入奧斯曼搞了不少營銷計劃。
比如把肉分別放在茶水裏和白水裏展示,然後茶水裏的肉很久不會腐爛,而白水裏的肉很快就腐爛的小把戲。
或者宣傳喝茶可以提升智商,編些“今年過節不收禮,收禮不收老x金”之類的宣傳語,也可以搞愛國營銷,說“蘇丹都在喝,不喝不是奧斯曼人。”
隻要進入了市場,澳宋有一萬種讓奧斯曼人為茶葉買單的辦法,別說是茶葉,就算是坨屎,澳宋人都有辦法讓人吃了還誇它香。
而且澳宋向奧斯曼銷售茶葉除了為了賺錢,還是為了搞文化入侵,不管是茶葉咖啡,還是可口可樂,這些飲品不僅是單純的飲品,它們後麵還帶有大量的文化符號。
茶葉曆史那麽長可以講的故事很多,隻要利用它講好“澳宋故事”,它就是一種文化入侵的強載體,以後再搭配其他的澳宋商品形成組合拳。
用它們攜帶的文化背景潛移默化的影響奧斯曼人,可別小看文化的力量,關鍵時候這些東西比得上千軍萬馬,而且有些事軍隊解決不了,文化卻可以解決。
而且茶葉還具有壟斷屬性,現在全世界就隻有大明南方產茶葉,而現在可以從大明南方把茶葉轉賣到全世界的就澳宋一家。
自從遠東殖民崛起後,大明沿海的什麽尼德蘭人、葡萄牙人、板牙人全被趕到琉球群島去交易去了。
就連澳門的葡萄牙人都被澳宋人趕走了,沒辦法誰叫他們背後沒有一個強大的國家保護他們的利益呢。
所有產自大明沿海的貨物都必須是遠東殖民地或者澳宋本土的船隻轉運到琉球或者其他地方,然後世界各地的商人想要購買大明的特產隻有去琉球批發或者去澳宋其他地方買散貨。
你問別的國家的商人會因為澳宋人壟斷市場而憤怒嗎?當然會,但是又什麽辦法呢,跟澳宋人拚命嗎?
就他們那些落後的商船怎麽都不像打的贏澳宋人的樣子。
而且澳宋人也沒把事做絕,雖然壟斷了市場,但是遠東殖民地並沒有濫用壟斷的地位,沒有把商品漲價太多。
並且還規範市場設計市場交易規則把價格公開透明化統一收稅,不準賣家坑蒙拐騙買家,也不許濫竽充數用次品冒充優品等。
各國商人一算下來這個價漲的值,紛紛跑到琉球交易中心和澳宋人做生意。
蘇炆麵帶喜色的從穆拉德四世的皇宮裏走出來,他高興可不是因為蘇丹拉他開impact。
而是他剛代表澳宋和奧斯曼達成了一項協議,這項協議能讓目前的澳宋賺上一大筆錢。
具體內容就是以後奧斯曼內部的進口茶葉生意由澳宋人壟斷,壟斷奧斯曼這麽一個巨大的茶葉市場能讓澳宋賺的盆滿缽滿。
當然蘇丹向澳宋讓出如此大的利益是有原因的,首先澳宋壟斷奧斯曼境內的茶葉市場後要每年給蘇丹交一筆承包費,不管澳宋賣多少錢的茶葉這個承包費都是固定要交的,而且以後隻有可能漲不可能跌。
第二個就是澳宋進一步增加對奧斯曼武器出口的配額,放開更多武器種類。
澳宋的對外軍貿是配額製,每年計委的人都會根據情況調整出口的配額,散貨有多少,賣給某個國家有多少,都是有數的。
而武器配額跟這個國家的人口有多少市場有多大沒關係,跟這個國家和澳宋的關係還有政治的需要有關係。
穆拉德四世正在軍改,奧斯曼體量又大軍隊又多,先進武器全靠進口,而且穆拉德四世想對波蘭立陶宛聯邦開戰了,這需要大量武器拉軍隊,所以他才會給澳宋茶葉特許經營權。
這個時候就小機靈鬼意識到了,奧斯曼人不是不喝茶,喜歡喝酒和咖啡嗎?澳宋去賣茶葉不會虧的連褲衩都不剩嗎?
當然不會,殺頭的買賣有人做,賠本買賣沒人幹,澳宋人從來不會做賠本買賣。
穆拉德四世正式掌權後就大搞改革,為了打擊腐敗和提升宗教氛圍,他禁止了奧斯曼境內喝咖啡和喝酒的行為。
不過人生在世不過吃喝玩樂,喝作為一項重要的人生樂事,特別是工業時代以前的大眾飲料就幾種,穆拉德四世一口氣禁了兩個。
所以結果自然很明顯,那就是禁不掉,明麵上臣民都不喝酒和咖啡了,但是私下大家都繼續喝。
而且作為蘇丹穆拉德四世還帶頭多次在公共場所喝酒,形成了一種“隻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的奇景。
連蘇丹都不起帶頭作用,可想而知下麵人的會不會遵守規定。
穆拉德四世當然知道這種情況,但是他也沒有好的辦法,直到蘇炆在一次宴會中向他介紹茶的種種好處並向建議用茶替代酒和咖啡。
穆拉德四世得到建議後不動聲色,隻是默默收下了蘇炆送給他的好茶,然後沒事就泡點來喝,結果真讓他喝出了一些道道來。
穆拉德四世喝了一段時茶後發現自己的頭腦更加清醒了,連便秘都好了不少,他意識到蘇炆沒有騙自己,比起酒和咖啡,茶明顯對身體更好。
在古代西方的高層由於飲食結構中肉食為主的原因,他們大多有便秘問題,可以治療便秘問題的大黃一直是東西貿易的寵兒,後來沙俄就靠著在東西之間轉賣大黃賺了不少錢。
而茶葉也有通便的作用,還有不少肉類裏沒有的維生素,所以穆拉德四世才會覺得茶葉有奇效。
而且喝著喝著穆拉德四世不僅覺得茶對身體好,還進行了更深層次的思考,開始“定體問”把茶葉上升到國家層麵。
他覺得澳宋人能有這麽高超的技術和過人智慧一定和茶有關,是茶葉提高了澳宋人的智商和強健了澳宋人的身體。
所以他心中開始想用茶葉替代酒和咖啡,有了新的日常飲料,自己的臣民就不會因為酒和咖啡跟自己對著幹了,還能讓臣民享受到茶的好處。
不過穆拉德四世卻遲遲下不了決心,讓奧斯曼人改喝茶是非常大的一個生意,他不想白白讓澳宋人把錢賺去了,畢竟奧斯曼又不產茶葉隻有從澳宋進口。
不過嘴硬了幾年以後穆拉德四世還是鬆口了,由於接下來將要發生的戰爭需要他獲得澳宋更大的支持。
那麽就先把自己“改酒(咖)為茶”的計劃扶上馬,用茶葉貿易作為籌碼吸引澳宋人更多的支持。
而且為了配合澳宋人售賣茶葉,穆拉德四世還答應把茶葉作為官方的招待飲品,宮廷中也開始飲茶,自己還在公開場合喝茶。
相信有了蘇丹和奧斯曼官員的活體廣告,喝茶在奧斯曼會成為一種潮流,雖然一開始沒法和咖啡還有酒競爭,但是久而久之奧斯曼將會成了一個飲茶的國度。
而且澳宋除了讓蘇丹等上流人士打廣告,也針對茶葉進入奧斯曼搞了不少營銷計劃。
比如把肉分別放在茶水裏和白水裏展示,然後茶水裏的肉很久不會腐爛,而白水裏的肉很快就腐爛的小把戲。
或者宣傳喝茶可以提升智商,編些“今年過節不收禮,收禮不收老x金”之類的宣傳語,也可以搞愛國營銷,說“蘇丹都在喝,不喝不是奧斯曼人。”
隻要進入了市場,澳宋有一萬種讓奧斯曼人為茶葉買單的辦法,別說是茶葉,就算是坨屎,澳宋人都有辦法讓人吃了還誇它香。
而且澳宋向奧斯曼銷售茶葉除了為了賺錢,還是為了搞文化入侵,不管是茶葉咖啡,還是可口可樂,這些飲品不僅是單純的飲品,它們後麵還帶有大量的文化符號。
茶葉曆史那麽長可以講的故事很多,隻要利用它講好“澳宋故事”,它就是一種文化入侵的強載體,以後再搭配其他的澳宋商品形成組合拳。
用它們攜帶的文化背景潛移默化的影響奧斯曼人,可別小看文化的力量,關鍵時候這些東西比得上千軍萬馬,而且有些事軍隊解決不了,文化卻可以解決。
而且茶葉還具有壟斷屬性,現在全世界就隻有大明南方產茶葉,而現在可以從大明南方把茶葉轉賣到全世界的就澳宋一家。
自從遠東殖民崛起後,大明沿海的什麽尼德蘭人、葡萄牙人、板牙人全被趕到琉球群島去交易去了。
就連澳門的葡萄牙人都被澳宋人趕走了,沒辦法誰叫他們背後沒有一個強大的國家保護他們的利益呢。
所有產自大明沿海的貨物都必須是遠東殖民地或者澳宋本土的船隻轉運到琉球或者其他地方,然後世界各地的商人想要購買大明的特產隻有去琉球批發或者去澳宋其他地方買散貨。
你問別的國家的商人會因為澳宋人壟斷市場而憤怒嗎?當然會,但是又什麽辦法呢,跟澳宋人拚命嗎?
就他們那些落後的商船怎麽都不像打的贏澳宋人的樣子。
而且澳宋人也沒把事做絕,雖然壟斷了市場,但是遠東殖民地並沒有濫用壟斷的地位,沒有把商品漲價太多。
並且還規範市場設計市場交易規則把價格公開透明化統一收稅,不準賣家坑蒙拐騙買家,也不許濫竽充數用次品冒充優品等。
各國商人一算下來這個價漲的值,紛紛跑到琉球交易中心和澳宋人做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