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曆1635年,4月。
“船長又有奴隸快不行了。”
“那還等什麽,給我直接扔海裏喂魚,另外把有發熱情況的奴隸全給我丟海裏去,別讓一船奴隸全遭殃了。”
“這可都是從新庫爾蘭進的優質黑奴,要病完了或者死光了,我這一輩子都要在海上跑船還債了。”
得到船長的指令,水手們開始把死去的奴隸和有發熱症狀的奴隸全給扔進了海裏,跟在船隻後麵的鯊魚群開始飽餐。
一具具奴隸的屍體被鯊魚群分食,吃完奴隸的屍體後,這些鯊魚又跟著前麵的尼德蘭運奴船等著投喂。
像這樣的場景在近幾年的大西洋上非常的常見,隻是冰山一角罷了,不知道已經有多少奴隸葬身海洋了。
是的,這個時空的黑奴貿易已經開始了,由於澳宋開啟了工業革命,緊隨其後法蘭西、新尼德蘭、英格蘭等國家都開啟了“早期”工業革命。
新型工具的應用,產生了新興產業,這些新興產業需要大量初級工農原料來支撐,由此新大陸大量的種植園被開辟,這些種植園開始種植工業所需要的原料以賺取巨額的利潤。
新大陸不缺土地,想開辟種植園土地是最好解決的東西,但光有土地可不行,種植園不會自動長出作物,想要有收獲要人來進行勞作。
開墾土地要人,種植作物要人,日常打理要人,收獲作物要人,總之在農業機械沒有廣泛運用的年代,種植園是妥妥的勞動密集型產業。
所以新大陸的種植園主們需要大量勞動力為他們工作,而這個年代不流行雇傭工人,而是流行使用奴隸。
因此新大陸的奴隸價格一路走高,不僅貴而且數量還嚴重不足。
板牙人在新大陸開采了這麽多年的金銀,累死了大量美洲的土著,而且各個礦山還束縛了大量土著奴隸,導致新大陸種植園中的奴隸數量不足。
而且質量也不好,美洲大陸的土著大多身形瘦小,承受不了過高的勞動強度,勞動效率低,且容易過勞死。
奴隸作為奴隸主的私產一旦太容易死亡對於奴隸主來說就是一種巨大的負擔,誰都不想自己高價買來的奴隸沒幹幾天活就死了。
於是新大陸的種植園奴隸主們都在尋找一種身體強壯可以幹很多活,同時可以忍耐惡劣環境不易死亡的“優質”奴隸。
而非洲的黑人奴隸完全滿足了奴隸主們的需求,強壯的黑奴可以幹更多的活,且身體耐操。
而且由於非洲的氣候炎熱各種熱帶病流行,能在非洲生活傳承下來的黑人都是“耐病王”。
於是大量歐陸人開始前往非洲抓黑奴,然後賣給美洲的種植園奴隸主們,以此攫取超額的利潤。
而這個時空裏麵,黑奴最大的產地卻是南非的新庫爾蘭地區,自從庫爾蘭人被澳宋人通過尼德蘭商船轉運到南非後,他們就在澳宋人的指點下抓起了黑奴。
由於現在全世界的工業還沒發達到需要全世界找礦用,基本靠本地自產礦產都可以滿足本國需要。
所以南非的礦產並沒有開發出來,而且庫爾蘭人也不知道南非有礦產,現在這個世界上隻有穿越眾知道南非地下有礦產。
所以庫爾蘭人到了南非隻能種地和放牧,但是種地和放牧能賺幾個錢?
所以在澳宋人指導他們抓黑奴以後,通過黑奴貿易庫爾蘭人賺到了不少錢,嚐到甜頭以後庫爾蘭人開始全民抓黑奴。
於是南非成了此時世界上最大的黑奴貿易市場,奴隸貿易也成了新庫爾蘭的支柱性產業。
但是庫爾蘭人隻是給澳宋人打工的,他們辛苦抓奴隸賺到的錢部分是要給澳宋人上貢的。
畢竟新庫爾蘭是澳宋的附庸國,這是庫爾蘭人到南非前就和澳宋人簽好的條約,宗主國向附庸國收取稅收那是天經地義的,沒有一個人可以指責。
你問庫爾蘭人不會心裏不平衡嗎?自己辛苦抓奴隸賣了錢,還要白白交給澳宋人一部分。
當然會不平衡,但是有什麽辦法呢?
難道還能脫離澳宋人的控製獨立了不成?
庫爾蘭人已經到了南非了,已經比不得還在舊大陸的時候了,在南非的庫爾蘭人隻能依靠澳宋人才能好好的活下去。
要是跟澳宋人鬧別扭,澳宋有的是辦法收拾庫爾蘭人,執委會在送庫爾蘭人來南非以前就想好了怎麽讓庫爾蘭人乖乖聽話。
隻要澳宋人不願意,庫爾蘭人連海都出不了,現在南大西洋就是尼德蘭人和澳宋人的天下,而且目前尼德蘭人跟澳宋人好的跟穿一條褲子的一樣。
隻要兩家不願意,保證能讓庫爾蘭人片板不下海。
而且庫爾蘭自身就沒有像樣的艦隊,在庫爾蘭到南非後,澳宋就限製了新庫爾蘭的造船業發展。
新庫爾蘭的造船業隻能造漁船和捕奴船,壓根沒有造遠洋大船的技術,而且南非也沒有造大船需要的船材,風帆船需要大量優質巨木,南非連像樣的大樹的都沒有幾棵。
一無技術,二無材料,難道虛空造船嗎?要是庫爾蘭人這都能把遠洋大船造出來,執委會的委員們表示,以後澳宋正式拜師新庫爾蘭,澳宋給新庫爾蘭當附庸國。
就算退一萬步說,庫爾蘭人通過種種手段把船造出來或者買到了其他國家的船,澳宋保證有一艘算一艘全給他送到海底。
海船又不是飛機坦克可以放在陸上,海船必須停在港口或者造船廠裏,又不能旱地行舟,到時候澳宋艦隊連船帶港口和造船廠都給你揚了。
而且南非離歐陸十萬八千裏,想找外援都找不到,不會有人為了庫爾蘭人遠道萬裏跑到南大西洋火中取栗。
你以為人人都像路易十六那樣為了“國際主義”支援殖民地“解放”把頭都賣了?
所以庫爾蘭人隻能被澳宋人圈養在南非,當澳宋人的捕奴隊和守礦隊,乖乖聽話當附庸國有你一口湯喝,不時還能吃上肉,要不識時務,連屎都讓你吃不上。
澳宋艦隊把新庫爾蘭的港口一封,黑奴賣不出去賺不到錢都是小,沒有糧食進口餓死人才是大。
是的,新庫爾蘭連糧食都沒有自給,相當大一部分糧食通過從澳宋進口。
當然不是耕地不夠,也不是庫爾蘭人不努力,因為南非的土壤是酸性紅土,再加上雨熱不同期,所以不太適合種植國際主流的水稻、小麥等糧食作物。
沒有現代農業帶來的加持和長時間的改造,糧食產量壓根上不來,而且抓黑奴還賺錢,種地的人自然少,糧食自給率也自然低。
就算沒有以上原因,庫爾蘭人也不會反,因為新庫爾蘭作為一個小國卻掌握著利潤率如此大的黑奴貿易。
有一句老話叫做:“匹夫無罪,懷璧其罪。”
要是澳宋人不罩著庫爾蘭人,他們守得住這些財富嗎?而且澳宋人已經算是文明公道的了,隻收點保護費。
出去打聽打聽,全世界還有那個東家比澳宋好,要是讓其他歐陸國家來還不給新庫爾蘭吃幹抹淨了。
庫爾蘭大公和澳宋人都深知這些東西,所以庫爾蘭大公既不想反,也不敢反。
“船長又有奴隸快不行了。”
“那還等什麽,給我直接扔海裏喂魚,另外把有發熱情況的奴隸全給我丟海裏去,別讓一船奴隸全遭殃了。”
“這可都是從新庫爾蘭進的優質黑奴,要病完了或者死光了,我這一輩子都要在海上跑船還債了。”
得到船長的指令,水手們開始把死去的奴隸和有發熱症狀的奴隸全給扔進了海裏,跟在船隻後麵的鯊魚群開始飽餐。
一具具奴隸的屍體被鯊魚群分食,吃完奴隸的屍體後,這些鯊魚又跟著前麵的尼德蘭運奴船等著投喂。
像這樣的場景在近幾年的大西洋上非常的常見,隻是冰山一角罷了,不知道已經有多少奴隸葬身海洋了。
是的,這個時空的黑奴貿易已經開始了,由於澳宋開啟了工業革命,緊隨其後法蘭西、新尼德蘭、英格蘭等國家都開啟了“早期”工業革命。
新型工具的應用,產生了新興產業,這些新興產業需要大量初級工農原料來支撐,由此新大陸大量的種植園被開辟,這些種植園開始種植工業所需要的原料以賺取巨額的利潤。
新大陸不缺土地,想開辟種植園土地是最好解決的東西,但光有土地可不行,種植園不會自動長出作物,想要有收獲要人來進行勞作。
開墾土地要人,種植作物要人,日常打理要人,收獲作物要人,總之在農業機械沒有廣泛運用的年代,種植園是妥妥的勞動密集型產業。
所以新大陸的種植園主們需要大量勞動力為他們工作,而這個年代不流行雇傭工人,而是流行使用奴隸。
因此新大陸的奴隸價格一路走高,不僅貴而且數量還嚴重不足。
板牙人在新大陸開采了這麽多年的金銀,累死了大量美洲的土著,而且各個礦山還束縛了大量土著奴隸,導致新大陸種植園中的奴隸數量不足。
而且質量也不好,美洲大陸的土著大多身形瘦小,承受不了過高的勞動強度,勞動效率低,且容易過勞死。
奴隸作為奴隸主的私產一旦太容易死亡對於奴隸主來說就是一種巨大的負擔,誰都不想自己高價買來的奴隸沒幹幾天活就死了。
於是新大陸的種植園奴隸主們都在尋找一種身體強壯可以幹很多活,同時可以忍耐惡劣環境不易死亡的“優質”奴隸。
而非洲的黑人奴隸完全滿足了奴隸主們的需求,強壯的黑奴可以幹更多的活,且身體耐操。
而且由於非洲的氣候炎熱各種熱帶病流行,能在非洲生活傳承下來的黑人都是“耐病王”。
於是大量歐陸人開始前往非洲抓黑奴,然後賣給美洲的種植園奴隸主們,以此攫取超額的利潤。
而這個時空裏麵,黑奴最大的產地卻是南非的新庫爾蘭地區,自從庫爾蘭人被澳宋人通過尼德蘭商船轉運到南非後,他們就在澳宋人的指點下抓起了黑奴。
由於現在全世界的工業還沒發達到需要全世界找礦用,基本靠本地自產礦產都可以滿足本國需要。
所以南非的礦產並沒有開發出來,而且庫爾蘭人也不知道南非有礦產,現在這個世界上隻有穿越眾知道南非地下有礦產。
所以庫爾蘭人到了南非隻能種地和放牧,但是種地和放牧能賺幾個錢?
所以在澳宋人指導他們抓黑奴以後,通過黑奴貿易庫爾蘭人賺到了不少錢,嚐到甜頭以後庫爾蘭人開始全民抓黑奴。
於是南非成了此時世界上最大的黑奴貿易市場,奴隸貿易也成了新庫爾蘭的支柱性產業。
但是庫爾蘭人隻是給澳宋人打工的,他們辛苦抓奴隸賺到的錢部分是要給澳宋人上貢的。
畢竟新庫爾蘭是澳宋的附庸國,這是庫爾蘭人到南非前就和澳宋人簽好的條約,宗主國向附庸國收取稅收那是天經地義的,沒有一個人可以指責。
你問庫爾蘭人不會心裏不平衡嗎?自己辛苦抓奴隸賣了錢,還要白白交給澳宋人一部分。
當然會不平衡,但是有什麽辦法呢?
難道還能脫離澳宋人的控製獨立了不成?
庫爾蘭人已經到了南非了,已經比不得還在舊大陸的時候了,在南非的庫爾蘭人隻能依靠澳宋人才能好好的活下去。
要是跟澳宋人鬧別扭,澳宋有的是辦法收拾庫爾蘭人,執委會在送庫爾蘭人來南非以前就想好了怎麽讓庫爾蘭人乖乖聽話。
隻要澳宋人不願意,庫爾蘭人連海都出不了,現在南大西洋就是尼德蘭人和澳宋人的天下,而且目前尼德蘭人跟澳宋人好的跟穿一條褲子的一樣。
隻要兩家不願意,保證能讓庫爾蘭人片板不下海。
而且庫爾蘭自身就沒有像樣的艦隊,在庫爾蘭到南非後,澳宋就限製了新庫爾蘭的造船業發展。
新庫爾蘭的造船業隻能造漁船和捕奴船,壓根沒有造遠洋大船的技術,而且南非也沒有造大船需要的船材,風帆船需要大量優質巨木,南非連像樣的大樹的都沒有幾棵。
一無技術,二無材料,難道虛空造船嗎?要是庫爾蘭人這都能把遠洋大船造出來,執委會的委員們表示,以後澳宋正式拜師新庫爾蘭,澳宋給新庫爾蘭當附庸國。
就算退一萬步說,庫爾蘭人通過種種手段把船造出來或者買到了其他國家的船,澳宋保證有一艘算一艘全給他送到海底。
海船又不是飛機坦克可以放在陸上,海船必須停在港口或者造船廠裏,又不能旱地行舟,到時候澳宋艦隊連船帶港口和造船廠都給你揚了。
而且南非離歐陸十萬八千裏,想找外援都找不到,不會有人為了庫爾蘭人遠道萬裏跑到南大西洋火中取栗。
你以為人人都像路易十六那樣為了“國際主義”支援殖民地“解放”把頭都賣了?
所以庫爾蘭人隻能被澳宋人圈養在南非,當澳宋人的捕奴隊和守礦隊,乖乖聽話當附庸國有你一口湯喝,不時還能吃上肉,要不識時務,連屎都讓你吃不上。
澳宋艦隊把新庫爾蘭的港口一封,黑奴賣不出去賺不到錢都是小,沒有糧食進口餓死人才是大。
是的,新庫爾蘭連糧食都沒有自給,相當大一部分糧食通過從澳宋進口。
當然不是耕地不夠,也不是庫爾蘭人不努力,因為南非的土壤是酸性紅土,再加上雨熱不同期,所以不太適合種植國際主流的水稻、小麥等糧食作物。
沒有現代農業帶來的加持和長時間的改造,糧食產量壓根上不來,而且抓黑奴還賺錢,種地的人自然少,糧食自給率也自然低。
就算沒有以上原因,庫爾蘭人也不會反,因為新庫爾蘭作為一個小國卻掌握著利潤率如此大的黑奴貿易。
有一句老話叫做:“匹夫無罪,懷璧其罪。”
要是澳宋人不罩著庫爾蘭人,他們守得住這些財富嗎?而且澳宋人已經算是文明公道的了,隻收點保護費。
出去打聽打聽,全世界還有那個東家比澳宋好,要是讓其他歐陸國家來還不給新庫爾蘭吃幹抹淨了。
庫爾蘭大公和澳宋人都深知這些東西,所以庫爾蘭大公既不想反,也不敢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