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曆1632年,10月。
庫爾蘭大公看著不斷遠去的故土有些依依不舍,但是他也知道故土隻是關住庫爾蘭人和庫爾蘭公國的囚籠。
隻有去往南非才是庫爾蘭的出路,那裏有無數的土地等著庫爾蘭人去開發。
庫爾蘭的運氣很好,波蘭人之前一直和勃蘭登堡交戰,沒有顧上庫爾蘭這個小小的附庸國。
因此庫爾蘭大公在澳宋人的幫助下,通過尼德蘭人的船隊把大量的庫爾人和庫爾蘭的物資轉移到南非。
波蘭人也不是傻子,庫爾蘭境內人口快速減少也引起了波蘭人的警覺,但是庫爾蘭大公嘴硬說這是正常的移民開拓活動,再加上庫爾蘭大公和一眾庫爾蘭高層還在庫爾蘭沒走。
所以暫時騰不出手的波蘭人選擇相信了庫爾蘭大公的話,等把普魯士拿下來再說。
後來宗教戰爭結束,波蘭人成功從勃蘭登堡手裏把普魯士地區給拿到了手,但是代價就是和北德意誌諸侯國集體交惡。
其實波蘭人並沒有在普羅旺斯的和會上拿下普魯士,而是在《普羅旺斯和約》簽訂後又和北德意誌諸侯國又打了幾個月才正式以條約形式拿下普魯士地區。
波蘭人得勝歸來後,庫爾蘭大公恐慌至極,因為庫爾蘭的人和物資還沒有轉移完,他甚至想放棄一部分庫爾蘭人直接跑路。
結果天佑庫爾蘭,齊格蒙特三世在戰後死了,不過這個時空的齊格蒙特三世算是含笑九泉了。
國王死了自然要有一場體麵的葬禮,再加上齊格蒙特三世留下的“遺產”特別豐富,權力想要輕易的交接可不太容易。
所以波蘭進入長達幾個月的內耗當中,最後終於在10月,波蘭的貴族議會終於選出了他們的下一任國王——瓦迪斯瓦夫四世(齊格蒙特三世的長子)。
不過這個時候庫爾蘭已經被庫爾蘭大公搬空了,最後庫爾蘭大公帶著一眾高層登上了去往南非的海船。
瓦迪斯瓦夫四世得知庫爾蘭人跑路以後並沒有惱怒,而是派人接收庫爾蘭人留下的土地。
幾十萬人口和他們財富對於瓦迪斯瓦夫四世這種想要幹大事業的人來說不值一提,人都跑了又追不迴來,沒必要傷心。
而且人走了也有好處,土地可以隨便兼並了。
曆史上作為齊格蒙特三世的繼任者,瓦迪斯瓦夫四世表現出了不俗的能力。
曆史上齊格蒙特三世走的時候留下的就是一個爛攤子,而在瓦迪斯瓦夫四世在世時,他居然還能維持這個爛攤子的運轉,壓製住了國內各種尖銳的矛盾,帶領波蘭立陶宛聯邦擋住了沙皇俄國的入侵。
不過由於波蘭體製著實拉胯,在瓦迪斯瓦夫四世死後,波蘭就徹底在下坡路上一路狂奔了。
這個時空的瓦迪斯瓦夫四世麵對的情況比曆史上好十倍,齊格蒙特三世給他留下了一支直屬於國王的親軍。
而且這支軍隊征戰多年,麵對過各國軍隊,是一支不折不扣的強軍。
除了軍隊,齊格蒙特三世還給他留下了很多政治遺產,比曆史上大的多的版圖就不說了,還有巨大的威望。
齊格蒙特三世帶領波蘭這些南征北戰,還基本打的都是勝仗,擴張了版圖,所以作為齊格蒙特三世的好大兒,瓦迪斯瓦夫四世自然可以繼承這些威望。
看著形勢一片大好的瓦迪斯瓦夫四世開始野心勃勃,本來他就是一個非常有誌氣和能力的人。
他的父親齊格蒙特三世憑借生前的成就肯定可以成為波蘭曆史上一個有名的國王。
而瓦迪斯瓦夫四世也不甘落後,他也想完成巨大的成就,成為自己父親那樣的國王,甚至超過齊格蒙特三世。
那麽請問最能體現曆史功績的是什麽?當然是一個既美觀又龐大的國家版圖了。
於是剛上任的瓦迪斯瓦夫四世決定通過擴張來鞏固自己的地位和創造屬於自己的曆史功績。
現在波蘭立陶宛聯邦的主要擴張方向有三個,一個沙皇俄國方向,一個奧斯曼帝國方向,還有就是中歐方向。
不過中歐別考慮了,之前波蘭吞並普魯士地區還有理由,中西歐的國家也捏著鼻子認了。
但是波蘭要是敢繼續往中歐方向擴張,絕對會被中西歐國家聯合起來抵製。
奧斯曼帝國到是沒人管,波蘭打奧斯曼合情合理,畢竟波蘭被譽為“天主之矛”和奧斯曼人有血海深仇。
沒準波蘭向奧斯曼宣戰,中西歐國家還會支援波蘭呢。
但是也不能選,無他奧斯曼有“億點”強,要是翻車了就涼涼了,畢竟瓦迪斯瓦夫四世這次主要是想立威。
立威都是“殺雞儆猴”,哪裏有殺大象給猴看的道理,雖然奧斯曼在曆史圈外號“雞哥”,但它在現實中是不折不扣的大象。
於是瓦迪斯瓦夫四世就把目光瞄準了沙皇俄國,兩國早有宿怨,而且沙俄的實力對於波蘭來說不強也不弱用來立威剛剛好。
其實曆史上這個點波蘭立陶宛聯邦就和沙俄處於戰爭狀態了,史稱“斯摩棱斯克戰爭”。
這場戰爭是沙俄趁著齊格蒙特三世去世主動向波蘭發起的,最後被剛剛繼位的瓦迪斯瓦夫四世帶人挫敗了。
這個時空由於波蘭人比曆史上更強,所以沙俄沒有向波蘭動手,但是沙俄不來,瓦迪斯瓦夫四世可就要向它過去了。
就在庫爾蘭大公在去往南非的海船上暢想庫爾蘭的未來時,盧象升也滿懷希望的坐上了去往遠東殖民地的船。
在他願意和澳宋人合作以後,他就被推薦去了澳宋國家政務學院進修,在那裏他初步係統性的學習了政治學、經濟學、哲學等。
盧象升腦子很好使,畢竟是科舉裏麵卷出來的,他隻經過了幾個月的學習,就對於國家,皇帝,民眾,還有社會的運轉有了更深層次的認識。
其實澳宋不缺盧象升這麽一個文官,很多由澳宋自己培養出來的人才不比盧象升差。
所以澳宋啟用盧象升是想“千金買馬骨”,盧象升以前作為大明的高官,認識他的官員可不少,有了盧象升這個例子,相信之後遠東殖民地各種工作可能會更好開展。
而且說不得像盧象升為代表的這類思想可以轉變的舊明官員就會成為華夏新政權的組成部分。
目前的想法是最後會搞聯邦,搞一個最高議會,整個澳洲+東南亞+東亞+中亞+東北亞+北亞+北美西海岸+南美西海岸。
這麽大的地盤想搞統一的集權國家太難了,隻能退一步搞聯邦了。
但是最後的事也說不定,隻要沒完結一切皆有可能。
庫爾蘭大公看著不斷遠去的故土有些依依不舍,但是他也知道故土隻是關住庫爾蘭人和庫爾蘭公國的囚籠。
隻有去往南非才是庫爾蘭的出路,那裏有無數的土地等著庫爾蘭人去開發。
庫爾蘭的運氣很好,波蘭人之前一直和勃蘭登堡交戰,沒有顧上庫爾蘭這個小小的附庸國。
因此庫爾蘭大公在澳宋人的幫助下,通過尼德蘭人的船隊把大量的庫爾人和庫爾蘭的物資轉移到南非。
波蘭人也不是傻子,庫爾蘭境內人口快速減少也引起了波蘭人的警覺,但是庫爾蘭大公嘴硬說這是正常的移民開拓活動,再加上庫爾蘭大公和一眾庫爾蘭高層還在庫爾蘭沒走。
所以暫時騰不出手的波蘭人選擇相信了庫爾蘭大公的話,等把普魯士拿下來再說。
後來宗教戰爭結束,波蘭人成功從勃蘭登堡手裏把普魯士地區給拿到了手,但是代價就是和北德意誌諸侯國集體交惡。
其實波蘭人並沒有在普羅旺斯的和會上拿下普魯士,而是在《普羅旺斯和約》簽訂後又和北德意誌諸侯國又打了幾個月才正式以條約形式拿下普魯士地區。
波蘭人得勝歸來後,庫爾蘭大公恐慌至極,因為庫爾蘭的人和物資還沒有轉移完,他甚至想放棄一部分庫爾蘭人直接跑路。
結果天佑庫爾蘭,齊格蒙特三世在戰後死了,不過這個時空的齊格蒙特三世算是含笑九泉了。
國王死了自然要有一場體麵的葬禮,再加上齊格蒙特三世留下的“遺產”特別豐富,權力想要輕易的交接可不太容易。
所以波蘭進入長達幾個月的內耗當中,最後終於在10月,波蘭的貴族議會終於選出了他們的下一任國王——瓦迪斯瓦夫四世(齊格蒙特三世的長子)。
不過這個時候庫爾蘭已經被庫爾蘭大公搬空了,最後庫爾蘭大公帶著一眾高層登上了去往南非的海船。
瓦迪斯瓦夫四世得知庫爾蘭人跑路以後並沒有惱怒,而是派人接收庫爾蘭人留下的土地。
幾十萬人口和他們財富對於瓦迪斯瓦夫四世這種想要幹大事業的人來說不值一提,人都跑了又追不迴來,沒必要傷心。
而且人走了也有好處,土地可以隨便兼並了。
曆史上作為齊格蒙特三世的繼任者,瓦迪斯瓦夫四世表現出了不俗的能力。
曆史上齊格蒙特三世走的時候留下的就是一個爛攤子,而在瓦迪斯瓦夫四世在世時,他居然還能維持這個爛攤子的運轉,壓製住了國內各種尖銳的矛盾,帶領波蘭立陶宛聯邦擋住了沙皇俄國的入侵。
不過由於波蘭體製著實拉胯,在瓦迪斯瓦夫四世死後,波蘭就徹底在下坡路上一路狂奔了。
這個時空的瓦迪斯瓦夫四世麵對的情況比曆史上好十倍,齊格蒙特三世給他留下了一支直屬於國王的親軍。
而且這支軍隊征戰多年,麵對過各國軍隊,是一支不折不扣的強軍。
除了軍隊,齊格蒙特三世還給他留下了很多政治遺產,比曆史上大的多的版圖就不說了,還有巨大的威望。
齊格蒙特三世帶領波蘭這些南征北戰,還基本打的都是勝仗,擴張了版圖,所以作為齊格蒙特三世的好大兒,瓦迪斯瓦夫四世自然可以繼承這些威望。
看著形勢一片大好的瓦迪斯瓦夫四世開始野心勃勃,本來他就是一個非常有誌氣和能力的人。
他的父親齊格蒙特三世憑借生前的成就肯定可以成為波蘭曆史上一個有名的國王。
而瓦迪斯瓦夫四世也不甘落後,他也想完成巨大的成就,成為自己父親那樣的國王,甚至超過齊格蒙特三世。
那麽請問最能體現曆史功績的是什麽?當然是一個既美觀又龐大的國家版圖了。
於是剛上任的瓦迪斯瓦夫四世決定通過擴張來鞏固自己的地位和創造屬於自己的曆史功績。
現在波蘭立陶宛聯邦的主要擴張方向有三個,一個沙皇俄國方向,一個奧斯曼帝國方向,還有就是中歐方向。
不過中歐別考慮了,之前波蘭吞並普魯士地區還有理由,中西歐的國家也捏著鼻子認了。
但是波蘭要是敢繼續往中歐方向擴張,絕對會被中西歐國家聯合起來抵製。
奧斯曼帝國到是沒人管,波蘭打奧斯曼合情合理,畢竟波蘭被譽為“天主之矛”和奧斯曼人有血海深仇。
沒準波蘭向奧斯曼宣戰,中西歐國家還會支援波蘭呢。
但是也不能選,無他奧斯曼有“億點”強,要是翻車了就涼涼了,畢竟瓦迪斯瓦夫四世這次主要是想立威。
立威都是“殺雞儆猴”,哪裏有殺大象給猴看的道理,雖然奧斯曼在曆史圈外號“雞哥”,但它在現實中是不折不扣的大象。
於是瓦迪斯瓦夫四世就把目光瞄準了沙皇俄國,兩國早有宿怨,而且沙俄的實力對於波蘭來說不強也不弱用來立威剛剛好。
其實曆史上這個點波蘭立陶宛聯邦就和沙俄處於戰爭狀態了,史稱“斯摩棱斯克戰爭”。
這場戰爭是沙俄趁著齊格蒙特三世去世主動向波蘭發起的,最後被剛剛繼位的瓦迪斯瓦夫四世帶人挫敗了。
這個時空由於波蘭人比曆史上更強,所以沙俄沒有向波蘭動手,但是沙俄不來,瓦迪斯瓦夫四世可就要向它過去了。
就在庫爾蘭大公在去往南非的海船上暢想庫爾蘭的未來時,盧象升也滿懷希望的坐上了去往遠東殖民地的船。
在他願意和澳宋人合作以後,他就被推薦去了澳宋國家政務學院進修,在那裏他初步係統性的學習了政治學、經濟學、哲學等。
盧象升腦子很好使,畢竟是科舉裏麵卷出來的,他隻經過了幾個月的學習,就對於國家,皇帝,民眾,還有社會的運轉有了更深層次的認識。
其實澳宋不缺盧象升這麽一個文官,很多由澳宋自己培養出來的人才不比盧象升差。
所以澳宋啟用盧象升是想“千金買馬骨”,盧象升以前作為大明的高官,認識他的官員可不少,有了盧象升這個例子,相信之後遠東殖民地各種工作可能會更好開展。
而且說不得像盧象升為代表的這類思想可以轉變的舊明官員就會成為華夏新政權的組成部分。
目前的想法是最後會搞聯邦,搞一個最高議會,整個澳洲+東南亞+東亞+中亞+東北亞+北亞+北美西海岸+南美西海岸。
這麽大的地盤想搞統一的集權國家太難了,隻能退一步搞聯邦了。
但是最後的事也說不定,隻要沒完結一切皆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