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加班加點的排版和印製,帶有大勝信息的《澳宋日報》按時和澳宋全體民眾見麵了,隨著這期報紙,澳宋在立本大勝並簽署《京都條約》的信息會傳遍整個澳宋本土。


    消息一經傳開整個新安成了歡慶的海洋,大量民眾走上街頭歡慶,盡管許多民眾都不知道立本具體在哪裏,是個什麽國家,簽的條約有什麽用。


    但他們就是非常高興,他們知道自己的國家在立本打了勝仗,立本向澳宋割了地賠了款,光賠款就拿了幾百萬兩。


    雖然這些錢不是直接賠給他們的,但是隻要進了澳宋,那麽遲早就有自己一份。


    澳宋國內的民眾很多都隻有樸素的經濟觀,認為金銀越多越好,隻要金銀流入就是好事,就是利好,某種程度上來說的確如此。


    而且為了迴應民眾的熱情,執委會決定全國放假一天,這個可是一個大搞愛國教育,塑造民族自信心和國家認同感的好機會。


    穿越眾打的就是靠著一個個勝利提高國家凝聚力的主意,畢竟澳宋國內的民眾文化水平偏低,跟他們講各種主義作用有限。


    隻有靠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對外的一個個勝利,這些直觀的東西才能真正把這些來自各個國家或者來自大明各個省份的民眾凝聚起來,擰成一股繩,才能真正發動人民的力量。


    文思德帶著執委會的眾位委員站在國家大樓最高層,看著下麵街道上歡唿慶祝的民眾。


    “看來我們策略非常有效嘛。”


    “我們建立澳宋以來一直在發展生產力提高民眾生活建立起來的凝聚力,終於在一場酣暢淋漓的大勝下激發出來了。”


    “這個俞化龍幹的好啊,他這個“藥引子”送的好啊,好就好在…。”


    文思德講完後,執委們熱烈的鼓起了掌來。


    這場大勝除了普通民眾在歡慶,作為澳宋高層的穿越眾更加開心,他們一千多人穿越到澳宋篳路藍縷開創出了現在這番基業。


    從一千多人的殖民地到現在接近六十萬人的地方性強國,澳宋的一切除了普通民眾的努力也無不凝結穿越眾的努力。


    這場大勝最直觀的迴報了自己的努力和汗水,怎能讓穿越眾不歡欣鼓舞呢?


    而且作為後世來人的穿越眾更加知道戰勝立本的意義所在,即使它是17世紀的立本。


    為了慶祝這場大勝除了民眾的普天同慶以外,穿越眾也開始籌備一場內部慶功宴,以慶祝澳宋建設取得的階段性成果。


    隻要在本土的穿越眾無論多忙都要抽時間迴新安參加,而且慶功宴定在一周後,給其他縣的穿越眾留足通勤時間。


    在澳宋舉國歡慶時,新安港口海軍軍港也在發生了一件喜事,七星級戰艦的第一艘“天樞”號要海試入役了。


    本來有人勸王海勝把原定今天的海試推後,今天主要慶祝《京都條約》的簽訂,但是王海勝堅持原定日期不推後。


    本來在立本的大勝就是一件大喜事,七星級的頭艘戰艦海試入役對於海軍也是大喜事。


    在王海勝眼裏這不是雙喜臨門,喜上加喜了嗎?這可是大大的吉兆,怎麽能改期呢?


    就是在今天海試才能沾著大勝的喜氣,以後天樞號才能縱橫四海百戰百勝。


    自從進了海軍,王海勝這個唯物主義者也開始有些搞玄學了,喜歡討彩頭了,無他海上的事有些時候運氣成分就是占比很大。


    天樞號戰艦作為七星級的第一艘,入役後會成為澳宋海軍的旗艦,本來預計開年就入役的,結果拖到了快下半年才海試,工期長達一年多。


    拖工期是有原因的,澳宋的造船廠第一次造這種大噸位船隻,而且七星級的設計和現行的木製風帆船區別較大。


    歐陸引進的熟練造船匠沒法直接套用經驗,隻有一步步摸索,再加上澳宋不時更新一些成熟技術,海軍要求加上這些技術。


    多種原因導致天樞號拖了這麽久的工期。


    天樞號仍然采用澳宋目前的風帆與蒸汽混合動力,但排水量達到了1000餘噸,使用鐵肋木殼的結構外附鐵甲。


    目前澳宋蒸汽機故障率還不低,對於軍用裝備不能盲目的往上堆疊先進科技,必須要求可靠性,要是可靠性不過關,再先進也不能往軍事裝備上用。


    就像七星級用的風帆與蒸汽混合動力就是為了追求可靠性,你想要是打著海戰,突然你的蒸汽機出故障了,完全失去動力,或者失去部分動力。


    沒了動力就成了活靶子,戰場主動權就交到了敵人手裏,是打是留都是人家決定了,所以七星級還是保留了風帆用於應急。


    而且風帆除了應急以外,也可以減少艦艇日常對於燃料的消耗,少帶燃料就可以多帶補給增加船隻續航。


    純蒸汽動力的艦船隻能是下一級的鐵甲艦才能實現了。


    說完動力和裝甲就要說武器係統了,七星級的設計噸位超過1000噸,放在這個時代算的上是巨艦了。


    有了巨艦就要有大炮,天樞號準備了上百門火炮,這些火炮最大有42磅,最小的也有12磅。


    由於七星級戰艦的船身強度遠高於同時期的歐陸船隻,所以同噸位澳宋軍艦可以裝載更多大炮。


    不過現在海軍還隻能用前裝炮,後裝炮量產需要的工業能力和人口不是現在的澳宋能承擔的起的。


    海軍用炮動不動就是超過100mm的大口徑炮,這種口徑的大炮生產難度較大,就算之後後裝炮量產了也隻能先生產小口徑的給陸軍用。


    而且從價格上算,後裝炮也不經濟,用昂貴的後裝炮打出昂貴的金屬定裝炮彈去打人家的木頭船,怎麽算怎麽虧。


    現在海軍用澳宋生產的先進前裝炮,再加上澳宋艦船無與倫比的機動性已經能打敗一切同數量,甚至是幾倍數量的敵國軍艦了。


    最後再說一下,七星級是設計了撞角的,用來應對極端情況,比如炮彈打完了,炮手死傷過多無法還擊之類的。


    反正澳宋軍艦的船身強度大不怕撞,裝備撞角以後隨便撞木頭船。


    最後海試很成功,澳宋工藝值得信賴,天樞號正式入役澳宋海軍,等待著她的是遼闊的四大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17世紀風起澳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大明也是羅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大明也是羅並收藏17世紀風起澳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