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幕府軍潰退了,但是俞化龍並沒有放過他們,雖然澳宋步兵要列陣肯定跑不過丟盔棄甲的逃兵。


    但是現在遠東殖民地有成建製的騎兵了,從林登萬總督到現在的俞化龍總督都非常重視濟州島的軍馬場。


    年年都在加大投入,給人、給錢、給馬,終於在去年出了成果,濟州島軍馬場的育種站用從歐陸引進的高頭大馬和亞洲的本土馬種進行雜交,培育出了一種適合遠東戰場的馬匹。


    這種馬匹既有蒙古馬的耐力,又有歐陸馬的高速度和肩高,雖然肩高不如歐陸的高頭大馬。


    但是放在東亞是妥妥的馬中“高富帥”了,而且矮一點還有好處,能更好適應東亞多山多丘陵的地形。


    不過這種馬也有缺點,就是腸胃不好不耐粗飼必須吃精飼料,得好吃好喝伺候著,就東亞的現狀也隻有澳宋人能養的起了。


    不過由於這種馬的養殖還沒上規模數量還少,再加上以前濟州島軍馬場產出的戰馬和部分從本土運來戰馬,遠東殖民地才湊出了接近一千騎兵。


    其實濟州島這些年已經為遠東殖民地貢獻了近萬匹馬了,但是這些馬大多數都是用來拉車的馱馬。


    戰馬的選擇是非常嚴格的,肩高、性格、速度、耐力、負重等等標準,近現代的戰馬可們還能寬鬆一點,古代時期的戰馬,特別是重騎兵選擇會更嚴。


    要是馬不好怎麽身披馬鎧馱著穿著甲胄的士兵衝鋒陷陣?


    現在俞化龍就要派出寶貴的騎兵去收割敵人的潰兵了,騎兵的優勢在此時展現的淋漓盡致。


    擁有高機動的澳宋騎兵們瘋狂的收割著場上的幕府足輕,一顆顆留著月代頭的幕府軍人頭被澳宋人鋒利的馬刀砍下,然後在空中飛舞。


    掩護潰兵撤退的幕府軍騎馬隊立馬上前阻止澳宋騎兵收割戰場,不過他們壓根不是澳宋騎兵的對手。


    這些幕府騎兵騎著立本自產的矮腳馬,這些馬的肩高普遍才到1米3,個別高的也不過1米4,再加上此時的立本人普遍身高不超過1米6。


    這就導致一個非常抽象的事,這些立本騎兵騎在矮腳馬上比騎著高頭大馬又長的高大的澳宋騎兵矮一大截,幕府騎兵最多隻能打的到澳宋騎兵的馬頭。


    但是澳宋騎兵卻可以輕鬆的用身高優勢砍下立本騎兵的人頭,澳宋騎兵和幕府騎兵的第一波交鋒以澳宋騎兵的完全勝利告終。


    不過有了騎兵的舍命掩護,幕府軍的殘軍也得以撤退,德川秀忠這一退就退迴了京都城。


    戰後逃迴京都城的德川秀忠是越想越害怕,雖然他沒去過朝鮮,但也是久經戰陣之人了,結果今天敗的如此快,快到他都沒有反應過來。


    他原來想的是自己擁有澳宋人幾倍的兵力,而且還是打防守戰,就算不能贏也可以僵持下來拖住澳宋人爭取時間,結果是敗的一敗塗地。


    就算當年父輩征朝鮮時遇上大明天軍也沒敗的這麽慘不忍睹,他不知道是自己太菜了還是敵軍太強了。


    這一戰他的三萬大軍損失兩萬,一部分戰死了,一部分逃跑了,而敵人的損失卻微乎其微,最讓他心疼的是自己的騎馬隊和鐵炮隊。


    其他的足輕損失了就損失了,反正立本現在不缺人,隻要有錢想招多少招多少,但是騎馬隊和鐵炮隊都是精銳是他德川家安身立命的本錢。


    鐵炮隊還好撤退的早,而且足輕在前麵擋著,所以損失不大,可是騎馬隊損失就大了,早知道澳宋人的騎兵那麽厲害他就不派騎馬隊上去送了。


    騎馬隊巨大的損失讓德川秀忠心裏滴血,畢竟在立本養騎兵是真的難,不過很快更讓他心碎的事就來了。


    家臣向他報告這次有大量指揮作戰的中下級武士戰死,聽完這個消息德川秀忠差點暈過去。


    騎兵沒了以後還能養,但是中下級武士的大量死亡真的會動搖德川家統治立本的根基,德川秀忠都不敢去想,要多少年花多少成本才能培養出這麽多忠於德川家的武士。


    而且自己之前削了那麽多大名和武士,這些人已經被德川家得罪死了,要是讓這些人知道德川家的實力大損會不會有人搞事。


    不過德川秀忠已經顧不得以後了,澳宋已經打家門口了,自己又大敗一場,要先把澳宋給弄走了才能想後麵的事。


    不同於二條城(征夷大將軍的住所)的低氣壓,皇宮內的後水尾天皇則歡欣鼓舞,要不是怕德川家的眼線看見,他高低要唱兩曲。


    德川秀忠的戰敗對他來可不是壞消息,作為立本天皇他就是一個吉祥物,真正的權力都掌握德川秀忠這個征夷大將軍手裏。


    雖然後水尾是德川家一手扶持上來的,而且他還娶了德川秀忠的女兒德川合子,但他對於德川秀忠這個欺君犯上的征夷大將軍早就不爽了。


    作為立本理論上最尊貴的人他不甘心當傀儡,而且在幾年前的紫衣事件時後水尾天皇和德川秀忠的矛盾就已經擺在台麵上了。


    不過對於德川秀忠的欺君犯上他也隻能在心裏不爽,連口嗨都不敢,生怕被人聽了去告訴德川秀忠。


    畢竟在立本這一畝三分地上德川家最大沒人能收拾的住德川家,德川秀忠能把後水尾扶持上來,就能再換一個天皇。


    在這樣的背景下,你要是後水尾聽見了不可一世的德川秀忠吃了敗仗消息估計比他還開心。


    俞化龍可不管立本高層之間的齷齪,他隻想打敗德川幕府簽不平等條約罷了,在把戰場打掃幹淨,把幕府軍的屍體給燒完,稍微休整一下就繼續踏上征途。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17世紀風起澳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大明也是羅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大明也是羅並收藏17世紀風起澳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