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爾蘭的事該怎麽處理?”文思德坐在會議室的主位上發問。


    下方的執委們也是拿著手上的文件看了又看,仿佛能從中找到答案。


    昨天蘇炆從波蘭傳迴了一個重大的消息,這個消息大到現在執委會的老爺們還沒反應過來。


    蘇炆來信說歐陸的庫爾蘭公國想要來新大陸發展,甚至可以直接加入澳宋和澳宋人成為一家人。


    當這個消息傳來時甚至有些執委都不知道庫爾蘭是哪個國家,位於哪裏,通過科普才知道了庫爾蘭的信息。


    庫爾蘭是波羅的海的一個大公國,目前是波蘭人的附庸,這個國家隻有兩萬平方公裏那麽大,人口隻有幾十萬,可以說是一個歐陸的典型小國。


    那麽這個國家為什麽和澳宋人扯上關係了?那麽說來話就長了,而且跟幾個月前波蘭人決定打勃蘭登堡有關。


    這個公國由於地理位置的原因一直波蘭和瑞典爭奪的關鍵,之前古斯塔夫二世在位時發動瑞波戰爭把波蘭人打屁滾尿流。


    庫爾蘭就成了波蘭對抗瑞典的前線和緩衝區,波蘭自然要保證其獨立給其各種好處,拉攏它不讓它倒向瑞典人。


    後來古斯塔夫二世意外戰死導致瑞典發生內亂拉了胯,讓齊格蒙特三世撿了便宜把瑞典給聯統了。


    現在的庫爾蘭自然沒有那麽高的價值了,而且由於戰勝瑞典後波蘭人的野心也開始膨脹想要進行擴張。


    現在波蘭的第一鬥爭對象就是勃蘭登堡,因為勃蘭登堡有一塊飛地(東普魯士地區)在波蘭境內,對於勃蘭登堡的這塊飛地波蘭早就垂涎已久。


    而且在十多年前這塊地方還叫普魯士是波蘭立陶宛聯邦的附庸國,後來1618年勃蘭登堡通過政治聯姻把普魯士給合並了。


    在許多波蘭人眼裏這塊當了波立聯邦幾十年附庸國的土地已經算是波蘭的一部分了。


    波蘭人因為這件事一直在心裏記恨勃蘭登堡,但是由於外交和軍事等各種原因,兩國並沒有當即爆發大規模戰爭,隻是不時發生小規模衝突。


    在正常曆史上直到1656年兩國才有大規模交戰(第二次北方大戰),而且還不是波蘭去打的勃蘭登堡,而是勃蘭登堡趁火打劫加入瑞典一方進攻波蘭。


    不過在本時空裏,由於澳宋人的鼎力支持,波蘭人的實力遠超曆史同時期,而且有了戰勝瑞典的戰績。


    現在波蘭人對普魯士開始有了想法,勃蘭登堡和一眾北德意誌諸侯國現在已經卷入了宗教戰爭。


    而且勃蘭登堡作為神羅內部的選帝侯居然和神羅皇帝奧地利狗咬狗了起來。


    所以現在正是波蘭人進攻勃蘭登堡的好時候,現在的勃蘭登堡非常脆弱,沒有神羅的保護,最精銳的軍隊也被天主教同盟打殘了。


    齊格蒙特三世一想反正瑞典都被自己聯統下來了,再趁機把普魯士永遠納入波蘭的版圖,以後自己在波蘭曆史上的地位還不高的嚇人。


    一想到自己能成為波蘭曆史上功勞最大的國王之一,一想到青史留名被後人傳頌齊格蒙特三世就拒絕不了這種誘惑。


    他已經老了,快死了,越老的人越在乎自己身後事,之前他在瑞典瘋狂的幫澳宋人搶女人,不顧忌規矩殺了那麽多貴族是因為心中的執念。


    當這個執念被實現後冷靜下來的齊格蒙特三世又開始後悔,擔心起了自己死後的評價,所以他想趁著最後幾年拚命擴張,立下足夠多的功勞,掩蓋他自己的種種不足。


    這次他決定拿下普魯士剛把想法在議會上提出來,一堆貴族議員立馬跳出讚成,願意出人、出錢、出糧,甚至自己也願意隨軍出征幫助齊格蒙特三世拿下普魯士。


    不得不說這群貴族都是見風使舵的好手,一旦和自己利益相關立馬跳出來想分一杯羹。


    之前齊格蒙特三世想聯統瑞典時一個個都反對,逼的齊格蒙特三世跑去找澳宋人合作,然後通過各種手段湊齊了軍資才把瑞典打下來。


    現在要打勃蘭登堡拿迴普魯士一個個積極的很,爭先恐後的,生怕自己沒參與進去拿不到好處。


    畢竟打瑞典不一定打的贏,而且打贏了瑞典也是國王聯統對於波立聯邦這個整體來說有利,但對各個貴族又沒有直接收益。


    而這次收打勃蘭登堡是順風仗基本不會輸,而且收迴普魯士以後還是兼並土地獲得財富和人口,還能取得榮譽,這麽好的事自然要抓緊了。


    當然這次貴族們答應的這麽痛快也有齊格蒙特三世的個人威望在裏麵,自從齊格蒙特三世擊敗了一直欺負波蘭的宿敵瑞典後。


    齊格蒙特三世的威望就猛漲,在議會裏的各種提案也越來越容易通過,說話的聲音也越來越大。


    當波蘭要進攻勃蘭登堡的風聲被放出後,庫爾蘭公爵腓特烈·克勒特第一時間的到了消息。


    腓特烈得到消息後久久不語,雖然現在波蘭要打的是勃蘭登堡,但是普魯士被波蘭人合並後,庫爾蘭又能獨立多久呢?


    被土地激發起貪欲的波蘭到時候肯定不能放過庫爾蘭公國,遲早庫爾蘭公國會“被自願”並入波立聯邦,而且庫爾蘭還沒法反抗,小國寡民的庫爾蘭絕對沒有抵抗波蘭人的能力。


    想到這裏,腓特烈感覺自己的前途一片渺茫,當年怕瑞典人兼並自己,現在怕波蘭兼並自己。


    庫爾蘭小國的悲哀顯露無疑,不過腓特烈看著窗外的大海從所有死路中想到了一條生路。


    去新大陸遠離舊大陸的一切紛爭,腓特烈之前就一直想出海殖民,所以這些年他一直在大力發展庫爾蘭的造船業和加工業。


    不過庫爾蘭的人口少,想要建立起自己的產業去往新大陸殖民並非一朝一夕之事,腓特烈怕海還沒出,國就先被波蘭人兼並了。


    要想短時間內出海隻有依靠外力,可是腓特烈找了一圈都沒找到合適的國家幫忙。


    首先這個國家必須要海運發達,其次他能不買波蘭人的賬不怕波蘭人的橫加幹預,最後這個國家也要有海外殖民地。


    現在歐陸能滿足以上三個條件就隻有英格蘭、法蘭西、板牙、水果牙,但不好意思這些國家全在打仗顧不上庫爾蘭,也不願意為了庫爾蘭去得罪波蘭。


    其實在腓特烈心裏尼德蘭共和國是首選,因為尼德蘭人是海上馬車夫,隻要有錢賺不要說把庫爾蘭人運到新大陸開拓殖民地。


    就算直接賣殖民地給庫爾蘭又如何,尼德蘭人作為商人共和國就沒有不能用錢來談的事。


    不過尼德蘭人已經不是海上馬車夫了,還被板牙人給趕到了新大陸,不過也是因為新尼德蘭的建立並且發展的有聲有色。


    才真正讓腓特烈心裏那顆想要去新大陸發展的種子真正生根發芽,讓腓特烈有一種我上我也行的感覺。


    地圖。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17世紀風起澳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大明也是羅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大明也是羅並收藏17世紀風起澳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