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暫時退去,和平暫時降臨,曹文詔收攏大軍舔舐著傷口,俞化龍則正在召開軍事會議。
白天的戰鬥明軍死傷慘重,而澳宋人卻損失輕微,死傷不過百人,基本都是輕傷,這就是軍事代差帶來的實力差距。
現在的澳宋軍隊和大明軍隊已經是兩個時代的軍隊了,大明的軍事武器和軍事思想還停留在冷兵器時代,而澳宋早就進入了熱兵器時代了。
俞化龍想今晚趁著敵軍新敗士氣低落進行夜襲,雖然俞化龍知道對麵的將領知道今晚是夜襲的好機會,肯定會嚴加防守。
但是俞化龍就是要去夜襲,隻有夜晚大明的騎兵戰鬥力才會無限削弱,隻有這樣澳宋才能和還有兩千騎兵的大明軍隊正麵交鋒。
“曹文詔就讓我好好會會你吧。”定下晚上夜襲的戰術後,俞化龍自語道,他已經從俘虜口中知道對麵的將領是明末名將曹文詔了。
另一邊的曹文詔自然也知道澳宋人可能來夜襲,他早就布下了足夠的探子,而且那兩千騎兵由於白天沒有上戰場,現在曹文詔讓他們保持戰備布下陷阱,要是對麵真來夜襲直接反敗為勝。
到了淩晨兩三點人一天當中最困的時間段,俞化龍悄悄出兵了,不過曹文詔布置的暗哨起了作用,及時發現了澳宋軍隊。
見被發現,兩千澳協軍直接打出火把,變成長槍方陣,然後正規軍再進入長槍方陣中列陣,這樣可以效防禦騎兵,後方的炮兵陣地接到信號後也開始向敵營發射炮彈,不過他們發射的是縱火彈(一種被燒的火紅的炮彈可以用來縱火)。
明軍的騎兵還沒到,大明軍隊的大營先著火了,白天這些明軍士兵早被燒出陰影來了,士氣低落,一看見著火了,又是夜晚分不清情況直接就炸營了,曹文詔怎麽彈壓都彈壓不下來。
澳宋軍隊仍然保持著嚴整的陣型向明軍大營前進,曹文詔埋伏好的騎兵也向著澳宋的大方陣襲來,澳協軍放平長槍,正規軍開始開火,兩千多人的方陣開始對戰兩千騎兵。
在如林的長槍和火槍的阻攔下這些大明騎兵最終也沒能衝亂澳宋的陣型,雖然澳協軍的長槍方陣已經被衝出了幾個大缺口。
這些騎兵看到大營著火,敵人的方陣卻巋然不動,最後隻能撤退,這些騎兵果然是精銳,即使撤退也是徐徐撤退,沒有發生潰退。
而曹文詔不知道他的騎兵已經敗了,好不容易把營中士兵彈壓下去,領著親兵打算去支援騎兵,結果一出大營就迎麵撞上了澳宋人的方陣,直接被打了個措手不及,連曹文詔的腳都挨了一槍。
澳宋士兵一看曹文詔有親兵護衛,直接就加快步伐想抓曹文詔的俘虜。
“曹將軍,我來助你。”正好這時盧象升領著他臬司衙門的兵過來營救曹文詔。
“曹將軍,你先走,我先帶人擋住這些賊子,我們青州見。”說完盧象升帶著人想去衝澳宋人的陣。
由於曹文詔的腳被打了一槍走不了路,他身邊的侄子曹變蛟直接背起大伯曹文詔就開跑,僅剩的十幾個親兵也快速跟上,在盧象升的掩護下,一夥人一路上丟盔棄甲總算是逃離了大營。
盧象升臬司衙門的兵雖然沒經過戰鬥的消耗,士氣都還算高,但是被澳宋人打了幾輪排槍以後,就直接潰逃了,連他這個上司都不管了。
就這樣跑的慢的盧象升直接被澳宋人俘虜了。
由於天黑澳宋沒抓到太多俘虜,接近三萬人的明軍,隻被抓了四千人,打死打傷了不到兩千人,其他的全摸黑跑了。
至於這些明軍俘虜,由於俞化龍想擴充澳協軍,這些有一定軍事素養的明軍將是首選,俞化龍會把其中精壯編入澳協軍,那些老弱病殘就送迴澳宋。
而且俞化龍念及同族之情,決定不判他們勞改隻用像正常移民一樣當三年契約工人就能正常在澳宋生活了。
其實澳宋法律規定一切敢於和澳宋對抗的勢力和個人在戰場上被抓到了就要判處10年及以上的勞改,大明俘虜還有人包庇,那些土著可就沒人去幫他們說情了。
不過就算那些土著知道了這種不公正待遇也不敢去申這種“小冤”,畢竟穿越眾喜歡順民,對於刺頭都是嚴厲整頓的,別不服氣隻要你順從穿越眾統治,不說讓你過的多好,至少吃穿不會短你的,出去打聽打聽這個世界哪個地方有穿越眾對平民好。
至於那些逃跑的士兵怎麽樣了?他們後來被曹文詔收攏了一部分,但是有相當一部分直接落草為寇了,有的自己扯旗,有的加入其他亂匪,有了這些職業軍人的加入這山東可就要更亂了。
說來搞笑,這山東的匪是越剿越多,亂是越平越亂。
經此一役後,大明朝廷估計一時半會兒可抽不出成規模的精銳來剿匪了。
一聽說手下俘虜了明末名人盧象升,俞化龍立馬來了興趣,等盧象升一押迴煙台棱堡後,他就要接見一下,看看這個曆史上的名人究竟長啥樣,是個啥樣的人。
結果盧象升一見他就罵他是賊頭搞的俞化龍立馬沒了和他交流的興趣。
“押下去吧,好吃好喝待著,找時間送迴新安,真是忠君愛國入了腦,連人話都不會說了。”被罵後俞化龍也沒惱羞成怒,他不想和一個古代人計較,他有他作為現代人和穿越者的優越感。
他隻想把盧象升送迴澳宋本土,讓穿越眾們都看看這個曆史大名人,他覺得一定能引起轟動,畢竟這是澳宋第一次俘獲曆史上的名人,而且還是大明的。
隨著這一戰的結束,澳宋人的名聲直接傳遍了整個大明北方,隨著時間流逝會有越來越多大明百姓知道澳宋人在煙台以少勝多,隻有用了幾千人就打敗了朝廷的十萬大軍(曹文詔的迴旋鏢終究還是打中了自己)。
甚至有人傳出“黑衣(澳宋正規軍)不滿萬,滿萬不可敵。”後來由於大明對澳宋戰爭的連連失利這句話又變成了“黃衣(澳協軍)不滿萬,滿萬不可敵。”
作者作為萌新不太會寫戰爭場麵,由於這是澳宋對大明第一場大規模戰役,不細寫也不好,隻有硬著頭皮寫,為了優化各位書友的觀感之後關於戰爭的篇幅會少一些。
注:
關於明軍中夜盲症的問題,其實反直覺的是明末平民夜盲症高發,但是軍隊中夜盲症卻並不普遍,明代軍中的醫官已經能有效治療夜盲症了。
而且按照明軍正常的夥食也不容易得夜盲症,真正明軍內部夜盲症流行是後來崇禎上位各種天災人禍導致連軍隊都吃不飽才有的。
天啟在位這幾年還算倒騰了不少錢糧,至少正規軍不會餓肚子。
白天的戰鬥明軍死傷慘重,而澳宋人卻損失輕微,死傷不過百人,基本都是輕傷,這就是軍事代差帶來的實力差距。
現在的澳宋軍隊和大明軍隊已經是兩個時代的軍隊了,大明的軍事武器和軍事思想還停留在冷兵器時代,而澳宋早就進入了熱兵器時代了。
俞化龍想今晚趁著敵軍新敗士氣低落進行夜襲,雖然俞化龍知道對麵的將領知道今晚是夜襲的好機會,肯定會嚴加防守。
但是俞化龍就是要去夜襲,隻有夜晚大明的騎兵戰鬥力才會無限削弱,隻有這樣澳宋才能和還有兩千騎兵的大明軍隊正麵交鋒。
“曹文詔就讓我好好會會你吧。”定下晚上夜襲的戰術後,俞化龍自語道,他已經從俘虜口中知道對麵的將領是明末名將曹文詔了。
另一邊的曹文詔自然也知道澳宋人可能來夜襲,他早就布下了足夠的探子,而且那兩千騎兵由於白天沒有上戰場,現在曹文詔讓他們保持戰備布下陷阱,要是對麵真來夜襲直接反敗為勝。
到了淩晨兩三點人一天當中最困的時間段,俞化龍悄悄出兵了,不過曹文詔布置的暗哨起了作用,及時發現了澳宋軍隊。
見被發現,兩千澳協軍直接打出火把,變成長槍方陣,然後正規軍再進入長槍方陣中列陣,這樣可以效防禦騎兵,後方的炮兵陣地接到信號後也開始向敵營發射炮彈,不過他們發射的是縱火彈(一種被燒的火紅的炮彈可以用來縱火)。
明軍的騎兵還沒到,大明軍隊的大營先著火了,白天這些明軍士兵早被燒出陰影來了,士氣低落,一看見著火了,又是夜晚分不清情況直接就炸營了,曹文詔怎麽彈壓都彈壓不下來。
澳宋軍隊仍然保持著嚴整的陣型向明軍大營前進,曹文詔埋伏好的騎兵也向著澳宋的大方陣襲來,澳協軍放平長槍,正規軍開始開火,兩千多人的方陣開始對戰兩千騎兵。
在如林的長槍和火槍的阻攔下這些大明騎兵最終也沒能衝亂澳宋的陣型,雖然澳協軍的長槍方陣已經被衝出了幾個大缺口。
這些騎兵看到大營著火,敵人的方陣卻巋然不動,最後隻能撤退,這些騎兵果然是精銳,即使撤退也是徐徐撤退,沒有發生潰退。
而曹文詔不知道他的騎兵已經敗了,好不容易把營中士兵彈壓下去,領著親兵打算去支援騎兵,結果一出大營就迎麵撞上了澳宋人的方陣,直接被打了個措手不及,連曹文詔的腳都挨了一槍。
澳宋士兵一看曹文詔有親兵護衛,直接就加快步伐想抓曹文詔的俘虜。
“曹將軍,我來助你。”正好這時盧象升領著他臬司衙門的兵過來營救曹文詔。
“曹將軍,你先走,我先帶人擋住這些賊子,我們青州見。”說完盧象升帶著人想去衝澳宋人的陣。
由於曹文詔的腳被打了一槍走不了路,他身邊的侄子曹變蛟直接背起大伯曹文詔就開跑,僅剩的十幾個親兵也快速跟上,在盧象升的掩護下,一夥人一路上丟盔棄甲總算是逃離了大營。
盧象升臬司衙門的兵雖然沒經過戰鬥的消耗,士氣都還算高,但是被澳宋人打了幾輪排槍以後,就直接潰逃了,連他這個上司都不管了。
就這樣跑的慢的盧象升直接被澳宋人俘虜了。
由於天黑澳宋沒抓到太多俘虜,接近三萬人的明軍,隻被抓了四千人,打死打傷了不到兩千人,其他的全摸黑跑了。
至於這些明軍俘虜,由於俞化龍想擴充澳協軍,這些有一定軍事素養的明軍將是首選,俞化龍會把其中精壯編入澳協軍,那些老弱病殘就送迴澳宋。
而且俞化龍念及同族之情,決定不判他們勞改隻用像正常移民一樣當三年契約工人就能正常在澳宋生活了。
其實澳宋法律規定一切敢於和澳宋對抗的勢力和個人在戰場上被抓到了就要判處10年及以上的勞改,大明俘虜還有人包庇,那些土著可就沒人去幫他們說情了。
不過就算那些土著知道了這種不公正待遇也不敢去申這種“小冤”,畢竟穿越眾喜歡順民,對於刺頭都是嚴厲整頓的,別不服氣隻要你順從穿越眾統治,不說讓你過的多好,至少吃穿不會短你的,出去打聽打聽這個世界哪個地方有穿越眾對平民好。
至於那些逃跑的士兵怎麽樣了?他們後來被曹文詔收攏了一部分,但是有相當一部分直接落草為寇了,有的自己扯旗,有的加入其他亂匪,有了這些職業軍人的加入這山東可就要更亂了。
說來搞笑,這山東的匪是越剿越多,亂是越平越亂。
經此一役後,大明朝廷估計一時半會兒可抽不出成規模的精銳來剿匪了。
一聽說手下俘虜了明末名人盧象升,俞化龍立馬來了興趣,等盧象升一押迴煙台棱堡後,他就要接見一下,看看這個曆史上的名人究竟長啥樣,是個啥樣的人。
結果盧象升一見他就罵他是賊頭搞的俞化龍立馬沒了和他交流的興趣。
“押下去吧,好吃好喝待著,找時間送迴新安,真是忠君愛國入了腦,連人話都不會說了。”被罵後俞化龍也沒惱羞成怒,他不想和一個古代人計較,他有他作為現代人和穿越者的優越感。
他隻想把盧象升送迴澳宋本土,讓穿越眾們都看看這個曆史大名人,他覺得一定能引起轟動,畢竟這是澳宋第一次俘獲曆史上的名人,而且還是大明的。
隨著這一戰的結束,澳宋人的名聲直接傳遍了整個大明北方,隨著時間流逝會有越來越多大明百姓知道澳宋人在煙台以少勝多,隻有用了幾千人就打敗了朝廷的十萬大軍(曹文詔的迴旋鏢終究還是打中了自己)。
甚至有人傳出“黑衣(澳宋正規軍)不滿萬,滿萬不可敵。”後來由於大明對澳宋戰爭的連連失利這句話又變成了“黃衣(澳協軍)不滿萬,滿萬不可敵。”
作者作為萌新不太會寫戰爭場麵,由於這是澳宋對大明第一場大規模戰役,不細寫也不好,隻有硬著頭皮寫,為了優化各位書友的觀感之後關於戰爭的篇幅會少一些。
注:
關於明軍中夜盲症的問題,其實反直覺的是明末平民夜盲症高發,但是軍隊中夜盲症卻並不普遍,明代軍中的醫官已經能有效治療夜盲症了。
而且按照明軍正常的夥食也不容易得夜盲症,真正明軍內部夜盲症流行是後來崇禎上位各種天災人禍導致連軍隊都吃不飽才有的。
天啟在位這幾年還算倒騰了不少錢糧,至少正規軍不會餓肚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