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精白在官邸享用美味的熱湯餅時,福山縣縣城裏的士紳們可就沒有這麽悠閑了,他們齊聚在縣衙商討退敵策略。


    “這個狗入的縣令,一有風吹草動就溜了,留我等在此禦敵。”


    “少說兩句吧,當務之急是退敵,退了敵以後再找那縣令算賬。”


    “那我們該怎麽辦,那澳宋賊子來勢洶洶必不會就此退去,而且澳宋賊子十分厲害,火器又精良,我看這城是守不住了。”


    “你怎能長他人威風,這賊子雖厲害但也是肉體凡胎,怎能未戰先怯?”


    “要不我們獻城投降,那澳宋賊子雖多造殺孽,但從不殺降,等他們打進來怕是不會再讓我等有投降的機會。”


    “這大好家業,你怎能舍得拱手送人,百年之後下到九泉還有臉見祖宗?”


    “……。”


    一群士紳吵作一團,誰也無法說服誰,隻能在那裏飆垃圾話,一點建設性的意見都提不出來,吵了半天也沒拿出一個章程來。


    澳宋人可不會給他們那麽多時間吵架,城外的俞化龍在炮兵陣地布置好了以後,直接下令炮擊福山縣城,一時間打的城牆上是塵土飛揚。


    山東還算富裕,所以福山縣城也多有修繕,雖然看著有些破敗但防炮能力還不錯,一時半會兒還破不了城。


    當澳宋人的炮擊來時,縣衙的士紳們亂作一團,一開始他們以為是打雷後來才反應過來是澳宋人在打炮,這時一群平時高高在上的士紳老爺們也顧不得體麵直往桌椅下鑽,沒搶到桌椅的就抱著頭往地上一趴,等好一會這群老爺們才反應過來澳宋人的炮擊打不到縣衙裏來,這才站起拍拍自己身上的塵土當剛才無事發生。


    後方的老爺們沒事,城牆上的家丁就有事了,他們雖然忠誠有餘,但是由於這個時候他們還受過沒有農民起義軍和清軍的“訓練”,這些家丁的軍事素養非常低,在冷兵器時代有些時候還可以靠著單純的一腔熱血打仗,熱兵器時代可就不行了,敵人的槍子炮彈隻會比你的血更熱。


    這些家丁明顯對於熱武器時代的戰爭不甚了解,連個炮都不會躲,隻會慌亂的跑來跑去,連敵人的麵都沒見到就被炮火殺傷不少,俞化龍都沒想到實心彈攻城時還能打出開花彈的傷害。


    炮擊斷斷續續持續了兩個小時以後,俞化龍看已經轟的差多了就下令步兵攻城,他不想在這個小縣城浪費太多時間和彈藥,他還想在傍晚之前進城吃晚飯呢。


    就這樣在冷熱兵器混編的澳協軍打頭和全軍列裝火槍的澳宋陸軍在後的陣型下,澳宋人的步兵向城牆攻去,當然澳宋人也不是拿這些澳協軍當炮灰,雖然讓他們衝在前麵,但是都給他們配齊了甲胄,澳宋產的甲胄可比現階段風靡東亞的布麵甲強多了。


    當那些家丁拿著火繩槍和弓箭向澳宋人發動攻擊後,發現自己的攻擊居然破不了敵人的防,等澳宋步兵靠近城牆後,不管是澳協軍的火繩槍還是陸軍的燧發步槍都向城牆上的家丁們開始開槍,在澳宋人的火力壓製下這群家丁終於崩潰了,就士氣來說他們的表現其實已經比許多遠東地區的正規軍要強了,可稱為“上勇”。


    等入城了以後俞化龍首先重申了軍紀,約束手下士兵不得觸犯軍紀,很快整個縣城就落入了澳宋人手裏,等澳宋人進城後幾個士紳見大事不妙企圖投降,然後就被拒絕了。


    開玩笑這麽一塊肥肉俞化龍怎麽會放過,而且你這投降也來的太晚了,屬於是“車撞牆你知道拐了”,“股票漲了知道買了”,“見了棺材知道落淚了”,澳宋醫學發達,藥物品種很多,可唯獨就是沒有後悔藥。


    進了城自然就要搜刮富戶的財貨,加上縣城這一戰澳宋人已經繳獲了太多財貨了,糧食布匹、金銀珠寶、古玩字畫,俞化龍都沒想到一個小小的福山縣竟然能抄出去這麽多的財富,而且澳宋人隻搶了富戶,小老百姓可是沒動的。


    大明本來就富庶(雖然朝廷和百姓沒錢,但是士紳那可富的流油),而且山東自古就是富庶之地,這一疊加澳宋人想不發財都難,各種財貨裝滿的澳宋人的大車,大車和拉車的馬匹都出現了短缺,沒辦法俞化龍隻有讓有限的運力先運輸價值較高的體積小的財貨,像糧食和各種貨物就隻有往後等等了。


    就在俞化龍為運力著急時,他的參謀長(澳宋陸軍目前就三個團的正規軍,所以參謀長配到了團一級)劉誌偉給他支了一招。


    劉誌偉此君穿越前是個退伍軍人,由於他當兵多年,後來轉業給他安排到國企裏去了,他退伍不褪色仍然保持著軍人作風,在單位樂於助人,兢兢業業,這次支援計劃他們單位也有名額他直接就報名了。


    穿越後由於他的軍人經曆他加入了澳宋陸軍,由於軍部各種皇漢和民粹盛行,作為毛派的他即使擁有多年的參軍履曆也隻當了一個團的參謀長,這次俞化龍來遠東上任,由於他作為常申凱一派又是毛派為人正直,所以被執委會派去給俞化龍當參謀長順便對俞化龍進行監督。


    “目前我們不是車不夠,馬不夠,人不夠嗎?”


    “借鑒後世“小推車的勝利”的先進經驗,發動群眾幫忙唄,像那些糧食啥的就讓當地百姓幫忙運,運到煙台給他們一部分當報酬,保證能快速把這批財貨運到煙台。”


    俞化龍一聽,好辦法啊,就按參謀長的辦法來。


    現在敵情不明,遲則生變,萬一明軍來襲,澳宋大軍帶著這財貨會拖累作戰,還不如分一部分給百姓讓百姓幫忙呢,還能進一步買個好名聲。


    果然澳宋人一放出消息四方百姓雲集響應幫澳宋人搬運物資,長長的搬運隊伍一眼看不到頭,相信在百姓的助力下,這些物資很快就能從福山縣搬到煙台港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17世紀風起澳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大明也是羅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大明也是羅並收藏17世紀風起澳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