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大明朝廷這邊反應緩慢是有原因的,由於福山縣令為了推卸責任在給府裏的公文中不僅裏瘋狂誇大澳宋人的實力和人數,而且還為給自己表功,說自己“與賊激戰,賊子勢眾,不可力敵,最終守縣城而待援。”
登州知府看了福山縣令的公文後,自然知道他在胡說八道,自己當他了一年多的上官,這個縣令是什麽貪生怕死的貨色他清楚的很。
但府裏的探子迴報:“這夥賊子的確與其他流寇不同,裝備精良,還多裝備火槍火炮顯然不是什麽普通海賊,但其似乎沒有四處搶掠,而是就地築城,似乎欲成坐寇。”
聽到消息知府雖然覺的棘手但卻不慌了,以登州府的兵力根本無法與之為敵,自己治下的那些衛所爛成什麽樣了,自己還是有數的,而賊人也無流竄的跡象,就縮在了煙台一隅。
那麽就上報巡撫吧,等巡撫李精白接到登州府知府那添油加醋的公文後自然也是不敢出擊,他一個溜須拍馬之輩怎敢與巨寇作戰,正好山東不是離皇帝陛下近嘛,幹脆給皇帝陛下上書好了,打不打怎麽打就由皇帝陛下決定好了。
就這樣關於黑衣巨寇的奏折就這樣呈上了天啟皇帝的禦案,等通過內閣票擬和皇帝朱批以後時間都快過去一個月了,結果自然很簡單賊一定是要剿的,不剿不行。
天啟帝怕鬧出第二個“壬辰倭亂”,下令多抽調精銳大軍,挑選強將一定要把這夥海上巨寇剿滅,去年年初才打贏寧遠之戰把後金賊酋努爾哈赤擊斃,天啟帝對於目前大明的軍事實力還是有些信心。
在皇帝迴消息之前也不是沒人想著真正的解決問題而不是推鍋,時任山東按察副使的盧象升在聽聞煙台有巨寇上岸以後無人可製,他就向巡撫李精白請戰,說自己願跟隨大軍去剿賊,結果李精白秉承著多做多錯,不做不錯的心態迴絕了盧象升的請求。
結果李精白沒等到皇帝陛下的大軍,先等到了皇帝落水染疾的消息。
原來那天天啟帝收到有上萬賊眾在山東上岸的消息後他就頗為煩悶,心煩怎麽辦?去湖上泛舟遊玩去吧,結果天啟帝一個沒站穩直接掉水裏去了,比曆史上還早幾個月,這時北方才開春沒多久,那湖水拔涼拔涼的直接給天啟澆了一個透心涼。
不過好消息是大軍仍會按時到達。
而已經臨走的俞化龍看明廷大軍一時半會也來不了,就決定出去搞點副業,這次來了這麽久又是築城又是大軍消耗的,林登萬留給他的那些家底早沒多少了,這次得想辦法迴迴血。
所以他決定帶領大軍出去找富戶“拉拉讚助”,與其之後讓他們資助明軍,或者更久之後便宜了闖軍和清軍還不如澳宋搶占先機發揮區位優勢呢。
於是俞化龍帶人在福山縣四處出擊,打土豪,分田地,當地百姓無不竭誠歡迎,甚至有些平時深受土豪劣紳欺壓的百姓還給澳宋人帶起了路,幫澳宋人尋找地主和他們藏匿錢財的地方。
地主那些土圍子和家丁哪裏是澳宋人槍炮的對手,那些地主要是配合澳宋人願意捐資助軍,那麽澳宋人就放他一馬,要是不配合還要反抗的那就隻有請他們吃槍子了,家裏的主犯全部處決,女眷抓走,財貨全部查抄,土地分給當地農民。
那些佃戶拿到土地以後那叫一個感恩戴德,而且澳宋人為了杜絕“還鄉團”出現,隻要是反抗過的地主一定要斬草除根。
搶劫這種事是會上癮的,而且本來俞化龍就對地主老財深惡痛絕,他祖上八代都是貧農他是家裏的第一代大學生,對於敲詐搶掠這些土豪劣紳沒有絲毫負罪感,反而想繼續擴大化。
由於許多福山縣富戶在聽說澳宋人的殘忍行徑後紛紛逃往縣城。
俞化龍一看不行啊,你們要是逃了我錢找誰要?直接帶著軍隊就向縣城開去。
得知黑衣賊打到縣城後,縣令當即帶著家人和金銀細軟就溜了,他一個流官在當地又無產業,犯不著和這些兇名在外的澳宋賊子拚命,拚命還怎麽賺錢啊,就算朝廷要治他陷城失地之罪那也是以後的事了。
現在城裏都是些當地的士紳豪族帶著家丁在防守。
就在俞化龍攻城時,巡撫衙門李精白正在接待一些山東地方豪族。
“撫台老爺,聽說那膠東的黑衣賊(大明官紳叫澳宋人叫黑衣賊,黃衣賊,澳宋賊子等等)鬧的厲害,當地許多士紳都被抄家滅族,撫台老爺是否速速發兵剿滅巨賊啊?”
“本官尚無計劃出兵,那澳宋賊子勢大以山東地方兵馬尚不能製,且等陛下親派精銳大軍,等朝廷大軍一到那澳宋賊人必能頃刻剿滅。”
“撫台老爺,若是能即刻發兵,我等可以為大軍糧餉奉獻一二。”
“本官有難處,作為一省之巡撫代天牧民要顧全大局。”
見軟的不行,有士紳就開始跳出來嚇唬李精白。
“我族兄在京中做官,你作為一省之巡撫不思保境安民,卻在此怯賊如虎,放任賊人肆意欺壓我大明百姓,你若不出兵我定寫信讓我族兄參你一本。”
“亨,你敢威脅本官,本官為朝廷命官,上有陛下和九千歲(魏忠賢),豈能任爾等擺布,來人送客。”
李精白深知這些士紳今天來就是聯合向自己施壓來了,自己必不能隨了他們的願,那澳宋賊子什麽戰力,他早就叫人探查過了,結果就是“銳不可當,統炮犀利,不可力敵。”
自己帶人防守還好,要是去主動進攻澳宋賊子敗了怎麽辦,那樣整個山東都丟給賊人了,到時候朝廷治起他的罪來,九千歲都保不住他,事已至此隻有舍小保大了。
澳宋人在膠東大搞“去士紳化”,這些士紳關係錯綜複雜不是血緣就是姻親的,不救不行,而且那些士紳也怕澳宋人做大之後搞不好哪天就打到自己家把自己也給抄家滅族了,所以他們才會一起聯合向巡撫施壓。
剛送走了士紳,盧象升又跑到了李精白的府邸,盧象升可沒有那些士紳那麽“溫柔”,一見到李精白就開始大罵,到底是文化人沒罵一個髒字但是每句話都罵到了李精白的軟肋上,李精白自知理虧沒有和盧象升對線直接躲到後堂去了,任由盧象升在前堂輸出。
迴到裏屋李精白欲哭無淚,人家當巡撫都是威風八麵,到了自己不僅要被士紳施壓還有要被下官侮辱,等此間事了就辭官迴河南老家去做個逍遙的富家翁,每天吃吃家鄉的熱湯餅也算不錯了。
心想到此,李精白突然想吃熱湯餅便叫來管家。
“給老爺我去弄一碗熱湯餅來,要快。”
登州知府看了福山縣令的公文後,自然知道他在胡說八道,自己當他了一年多的上官,這個縣令是什麽貪生怕死的貨色他清楚的很。
但府裏的探子迴報:“這夥賊子的確與其他流寇不同,裝備精良,還多裝備火槍火炮顯然不是什麽普通海賊,但其似乎沒有四處搶掠,而是就地築城,似乎欲成坐寇。”
聽到消息知府雖然覺的棘手但卻不慌了,以登州府的兵力根本無法與之為敵,自己治下的那些衛所爛成什麽樣了,自己還是有數的,而賊人也無流竄的跡象,就縮在了煙台一隅。
那麽就上報巡撫吧,等巡撫李精白接到登州府知府那添油加醋的公文後自然也是不敢出擊,他一個溜須拍馬之輩怎敢與巨寇作戰,正好山東不是離皇帝陛下近嘛,幹脆給皇帝陛下上書好了,打不打怎麽打就由皇帝陛下決定好了。
就這樣關於黑衣巨寇的奏折就這樣呈上了天啟皇帝的禦案,等通過內閣票擬和皇帝朱批以後時間都快過去一個月了,結果自然很簡單賊一定是要剿的,不剿不行。
天啟帝怕鬧出第二個“壬辰倭亂”,下令多抽調精銳大軍,挑選強將一定要把這夥海上巨寇剿滅,去年年初才打贏寧遠之戰把後金賊酋努爾哈赤擊斃,天啟帝對於目前大明的軍事實力還是有些信心。
在皇帝迴消息之前也不是沒人想著真正的解決問題而不是推鍋,時任山東按察副使的盧象升在聽聞煙台有巨寇上岸以後無人可製,他就向巡撫李精白請戰,說自己願跟隨大軍去剿賊,結果李精白秉承著多做多錯,不做不錯的心態迴絕了盧象升的請求。
結果李精白沒等到皇帝陛下的大軍,先等到了皇帝落水染疾的消息。
原來那天天啟帝收到有上萬賊眾在山東上岸的消息後他就頗為煩悶,心煩怎麽辦?去湖上泛舟遊玩去吧,結果天啟帝一個沒站穩直接掉水裏去了,比曆史上還早幾個月,這時北方才開春沒多久,那湖水拔涼拔涼的直接給天啟澆了一個透心涼。
不過好消息是大軍仍會按時到達。
而已經臨走的俞化龍看明廷大軍一時半會也來不了,就決定出去搞點副業,這次來了這麽久又是築城又是大軍消耗的,林登萬留給他的那些家底早沒多少了,這次得想辦法迴迴血。
所以他決定帶領大軍出去找富戶“拉拉讚助”,與其之後讓他們資助明軍,或者更久之後便宜了闖軍和清軍還不如澳宋搶占先機發揮區位優勢呢。
於是俞化龍帶人在福山縣四處出擊,打土豪,分田地,當地百姓無不竭誠歡迎,甚至有些平時深受土豪劣紳欺壓的百姓還給澳宋人帶起了路,幫澳宋人尋找地主和他們藏匿錢財的地方。
地主那些土圍子和家丁哪裏是澳宋人槍炮的對手,那些地主要是配合澳宋人願意捐資助軍,那麽澳宋人就放他一馬,要是不配合還要反抗的那就隻有請他們吃槍子了,家裏的主犯全部處決,女眷抓走,財貨全部查抄,土地分給當地農民。
那些佃戶拿到土地以後那叫一個感恩戴德,而且澳宋人為了杜絕“還鄉團”出現,隻要是反抗過的地主一定要斬草除根。
搶劫這種事是會上癮的,而且本來俞化龍就對地主老財深惡痛絕,他祖上八代都是貧農他是家裏的第一代大學生,對於敲詐搶掠這些土豪劣紳沒有絲毫負罪感,反而想繼續擴大化。
由於許多福山縣富戶在聽說澳宋人的殘忍行徑後紛紛逃往縣城。
俞化龍一看不行啊,你們要是逃了我錢找誰要?直接帶著軍隊就向縣城開去。
得知黑衣賊打到縣城後,縣令當即帶著家人和金銀細軟就溜了,他一個流官在當地又無產業,犯不著和這些兇名在外的澳宋賊子拚命,拚命還怎麽賺錢啊,就算朝廷要治他陷城失地之罪那也是以後的事了。
現在城裏都是些當地的士紳豪族帶著家丁在防守。
就在俞化龍攻城時,巡撫衙門李精白正在接待一些山東地方豪族。
“撫台老爺,聽說那膠東的黑衣賊(大明官紳叫澳宋人叫黑衣賊,黃衣賊,澳宋賊子等等)鬧的厲害,當地許多士紳都被抄家滅族,撫台老爺是否速速發兵剿滅巨賊啊?”
“本官尚無計劃出兵,那澳宋賊子勢大以山東地方兵馬尚不能製,且等陛下親派精銳大軍,等朝廷大軍一到那澳宋賊人必能頃刻剿滅。”
“撫台老爺,若是能即刻發兵,我等可以為大軍糧餉奉獻一二。”
“本官有難處,作為一省之巡撫代天牧民要顧全大局。”
見軟的不行,有士紳就開始跳出來嚇唬李精白。
“我族兄在京中做官,你作為一省之巡撫不思保境安民,卻在此怯賊如虎,放任賊人肆意欺壓我大明百姓,你若不出兵我定寫信讓我族兄參你一本。”
“亨,你敢威脅本官,本官為朝廷命官,上有陛下和九千歲(魏忠賢),豈能任爾等擺布,來人送客。”
李精白深知這些士紳今天來就是聯合向自己施壓來了,自己必不能隨了他們的願,那澳宋賊子什麽戰力,他早就叫人探查過了,結果就是“銳不可當,統炮犀利,不可力敵。”
自己帶人防守還好,要是去主動進攻澳宋賊子敗了怎麽辦,那樣整個山東都丟給賊人了,到時候朝廷治起他的罪來,九千歲都保不住他,事已至此隻有舍小保大了。
澳宋人在膠東大搞“去士紳化”,這些士紳關係錯綜複雜不是血緣就是姻親的,不救不行,而且那些士紳也怕澳宋人做大之後搞不好哪天就打到自己家把自己也給抄家滅族了,所以他們才會一起聯合向巡撫施壓。
剛送走了士紳,盧象升又跑到了李精白的府邸,盧象升可沒有那些士紳那麽“溫柔”,一見到李精白就開始大罵,到底是文化人沒罵一個髒字但是每句話都罵到了李精白的軟肋上,李精白自知理虧沒有和盧象升對線直接躲到後堂去了,任由盧象升在前堂輸出。
迴到裏屋李精白欲哭無淚,人家當巡撫都是威風八麵,到了自己不僅要被士紳施壓還有要被下官侮辱,等此間事了就辭官迴河南老家去做個逍遙的富家翁,每天吃吃家鄉的熱湯餅也算不錯了。
心想到此,李精白突然想吃熱湯餅便叫來管家。
“給老爺我去弄一碗熱湯餅來,要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