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曆1627年,2月。


    轉眼時間已經到了二月了,海上的冰層已經化的差不多了,但陸上的積雪可還沒化,由於海陸熱力差異和洋流的影響大連港海上的冰層會比陸上的積雪先融化,更何況小冰河的影響下遼東半島化雪時間隻會更晚。


    後世遼東積雪融化都得到三月,在明末小冰期的影響下估計得三月末到四月了,而俞化龍就要打一個時間差,他想趁著港口解凍但是陸上積雪還沒有融化時占領大連港並建立起棱堡,在這個時間段裏由於大雪封路韃子的騎兵無法大規模前來支援,大連港被澳宋人占領的消息也很難傳迴盛京。


    等到開春大連港早就被澳宋人營建的跟鐵桶一樣了,不怕韃子來攻,雖然韃子的八旗騎兵確實是一絕,野戰能力一流,但攻城能力嚴重不足,熟讀明史的俞化龍自然深知這一點,那就要揚長避短盡量不要在野外和韃子接戰,等以後有了上萬人的大軍再找時間好好和韃子算算賬。


    俞化龍站在武裝商船的甲板上看著已經近在咫尺的大連港興奮不已,果然不出所料大連港外海的冰層已經化的差不多了,隻剩下一些小塊的浮冰,已經不影響船隻進港了。


    最後俞化龍在士兵的擁簇下上了岸,看著陸上的積雪他彎下腰抓起了一把狠狠的攥在手裏,好似已經把整個遠東地區攥在手裏了一樣。


    大連港的位置很好,此地港闊水深又有海灣,不僅可以停靠數量巨多的大船,還可以有效避免海上的風浪,怪不得後世這裏成了北方巨港,但這裏就先由澳宋人征用了,等以後華夏大地統一後再還迴去,港口附近由澳宋建設的各種設施就當租金吧。


    由於韃子都是以弓馬為重,不重視海洋,現在大連港還是一片荒蕪之地,隻有一個小漁港和小漁村,還有一望無際的荒蕪灘塗,一切都要澳宋人從頭建設。


    “總督,日月星辰旗已經插好了,您可以過去合影了。”


    這裏說的“合影”可不是後世的“合影”,經過六年時間穿越眾帶過來的智能手機基本都不能用了,還能用的都放在科學院妥善保存,可不能再讓穿越眾們帶出去禍害了。


    而且澳宋目前的科技研發重心都在提高生產力和軍事實力上,像照相機這種優先級沒那麽高的東西自然就要往後稍一稍了,所以這裏的合影是讓畫師給俞化龍畫像而已。


    俞化龍站在日月星辰旗下側對著畫師,然後拿起自己的指揮刀平舉起自己的手臂指向遠方的山頭,頭也順著手望向遠方,好似在說:“我見,我征服。”


    在寒風中俞化龍人都快被吹傻了,畫師才算是把邊描好了(顏色之後再上)示意俞化龍已經好了,俞化龍看了一下這幅現在隻有黑色線條的畫,他很滿意,好好的誇獎了這個隨軍畫師一頓,叫畫師上色以後再畫一幅一樣的給自己收藏用。


    後來這幅名叫《上岸》的作品成了澳宋曆史上的一幅重要美術作品,原件被收藏於澳宋國家博物館,也登上了澳宋的曆史教科書。


    合完影,俞化龍又在軍官們的簇擁下前往港口的小漁村,澳宋人害怕村中有韃子或者有人去給韃子通風報信,一上岸就就派了一個連的人去把這個小村子控製起來了。


    進了村以後俞化龍發現這個小漁村裏麵全是漢民沒有一個韃子,但他沒有驚訝遼東之前本就是大明的領土,而且那群韃子也不會吃飽沒事幹來一個小漁村。


    “切記讓戰士嚴守軍紀,不得叨擾百姓,對了村裏每個人給他們發20斤土豆和20斤紅薯,要是有老人家的話多給10斤,讓老鄉們剩下的冬天好過些。”


    這個小村莊村裏總共也就一百多人。


    “還有今天我不想迴船上了就跟一連的戰士們一起睡在陸地上。”


    吩咐完下屬,俞化龍又帶著人四處走訪,觀察地形地貌,由於積雪甚厚,俞化龍和手下走的頗為艱難。


    就在俞化龍帶人偵察地形時,港口已經幹的熱火朝天了,剩下的士兵們正在從小港口上唯一條簡易碼頭上卸下各種生活物資和建材,由於不確定遼東的情況,俞化龍並沒有貿然帶著移民來,而是帶著2000軍士和大量開發物資來到大連港,等初步開發後,再讓後方送移民來築城。


    這些軍士要先擴寬港口,用水泥建設幾條永久碼頭好供後續人員和物資上岸,然後在等待築城移民到來之前繼續搞一些前期工作,清理積雪,平整和夯實地基,因為俞化龍向他們承諾給他們發補貼再加上服從命令是軍人的天職,這些軍士即使在刺骨寒風中也幹的熱火朝天。


    晚上俞化龍召集連級和連級以上軍官開會,商討下一步的方案和工作,就算沒算上留守種子島的一個營,連級及以上軍官都有十多人把整個帳篷擠的滿滿的。


    雖然外麵寒風唿嘯,但帳篷中不覺寒冷,這款軍用帳篷是澳宋專門為大明北方的冬天設計的,非常厚實保暖,設計了專門的排煙口,在帳篷內生火也不會一氧化碳中毒,可以說就算是澳宋的帳篷也比大明低層人四處透風的小破民居要強了。


    吩咐完工作後俞化龍在華夏的土地上沉沉睡去這一覺他睡的格外的踏實。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17世紀風起澳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大明也是羅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大明也是羅並收藏17世紀風起澳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