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曆1626年,12月。


    俞化龍已經帶人正式接管了遠東殖民地,他現在是澳宋遠東殖民地(東亞殖民地)的總督,同時他也是澳宋陸軍上校團長。


    至於林登萬則帶著他那一個營的人走了,雖然他滿心的不情願,但是一想到能迴澳宋了他還是感覺到一些安慰,迴澳宋以後他要好好消費一把,在殖民地待了三年了,他都快忘了澳宋的燈紅酒綠了,殖民地目前沒啥商業,他有錢也花不出去啊。


    除了林登萬是這個想法,他手下的士兵們也是這個想法,他們在殖民地早就攢錢把腰包攢的滿滿的了,澳宋士兵的工資待遇很好,軍銜最低的普通士兵一個月都有10塊錢,上了戰場有5塊錢一個月的津貼,立了功還有獎金,而且去殖民地算是出外勤還有每月2塊錢的補貼。


    就算一個沒立功沒打仗的普通士兵隻要他跟著林登萬一起上島,在他不花錢的情況下他這三年能攢400多塊錢,而且林登萬還帶隊搶了些土豪,參與行動的士兵也可以分潤一些。


    這些大兵拿了這麽多錢迴澳宋可以選擇退役迴鄉去蓋一套磚瓦房然後娶個媳婦都夠了,現在澳宋一套三室一廳帶個廚房和糧庫的磚瓦房材料加人工隻要200多塊錢,要是自己上手蓋少請兩個人工,還能再便宜一些。


    剛上任的的俞化龍準備大幹一場,在離開澳宋本土時執委會已經給他下了任務了,要求他不晚於崇禎上台之前在大明至少有一個據點,這是這屆執委會頭一份拿的出手的政績。


    澳宋的製度雖然有點像後世阿美麗卡的製度,但是又有很多地方不一樣,就拿政策連貫性來說吧,由於澳宋的現任委員長基本都是和上一任委員長搭班子的,所以上一任的好政策他會延續下去,因為這裏麵的政績有他一份,然後他再找新的辦法去創造自己這一任的政績,而不像阿美麗卡一樣下一任以推翻上一任的政績作為自己的政績,互相拆台,朝令夕改。


    得益於自己前任打下的基礎,濟州島上的馬也養好了,倉庫裏的糧食也夠,俞化龍可以直接出兵,但是他還是得等一下,北半球的12月正是冬季氣溫太低,大明北方大雪封路不利於出兵,而且小冰河時期北方的港口就沒有不凍的。


    等開春以後他就會帶人殺上陸地,為澳宋在大明占領一個據點作為日後攻略大明的陸上跳板和基地。


    在等待開春時他也不是什麽都不做,他要好好的結合林登萬留下的資料好好選一個適合的割據地點。


    最後經過反複對比他決定在遼東半島和膠東半島登陸打造據點,也就是此時的蓋州(目前由大金控製)和萊州(目前由大明控製)兩地建立據點,現在不管是大明還是大金(1636年皇太極才正式稱帝改國號為大清)都是有海無防的狀態,澳宋想從海上入侵簡直輕而易舉。


    俞化龍準備在蓋州上岸的港口是三山海口就是後世的大連港,在萊州的上岸地點就是後世的煙台港,都是後世全年不凍的深水良港,雖然小冰河時期它們冬季也會上凍。


    上岸後俞化龍會征調人手在此兩港修建棱堡,此時大明和大金拿棱堡是一點辦法都沒有,然後從棱堡肆意出擊擄掠人口,移民澳宋,等以後“崇禎大旱”的影響大了以後也可以接收流民。


    俞化龍不是沒考慮在大明南方建立據點,南方港口不凍,而且遠離明庭的統治中心更好割據,可是澳宋此行的目的是為了人口,那麽北方的流民就一定要抓住。


    除了此之外,還有俞化龍的一個私心,在北方建立據點之後能更好打擊韃子,防止韃子入關,在俞化龍的規劃裏不求能徹底消滅韃子,但求把韃子擋在關外,不讓他們入關禍害漢人。


    現在他就要在這個冬季使勁積攢建設棱堡的材料,等之後登陸蓋州和萊州以後能更快建立起棱堡,在兩地站穩腳跟。


    在製定計劃時俞化龍又開始感恩林登萬給他留下了這麽厚的底子,林登萬這幾年通過各種手段不僅向澳宋輸送了近10萬移民,還在殖民地留了好幾萬人,除了人口,林登萬還幫忙訓練了一個人數多達3000人的澳協軍師——澳協軍第一師。


    別看好像是偽軍沒啥戰鬥力,其實這些軍隊比東亞幾國絕大多數軍隊都能打,除了無法麵對韃子的重裝騎兵以外,在東亞他們已經是一等一的強軍了。


    雖然他們大多數仍使用冷兵器,再輔以一些種子島產出的火繩槍,但是這些冷兵器全是澳宋製造的優質貨,而且這些士兵平時能吃飽穿暖,餉銀不多但都能發到手裏,沒人克扣和貪汙,再加上澳宋人的嚴格訓練,戰鬥力不強都說不過去。


    加上澳協軍,俞化龍手裏就有四千可用的戰陣之兵了,除了兵,林登萬還給他留了馬。


    林登萬在任時四處搜羅馬匹然後送到濟州島繁衍生息,現在整個遠東殖民地有可以使用的馬匹2000餘匹,當然這些馬隻有一小部分是優質戰馬,大部分是拉車用的馱馬,但也是一筆巨大的財富了。


    要是靠著這些東西在大明大金境內占不下兩個據點,到時候俞化龍迴澳宋都不好意思見林登萬。


    最後俞化龍決定把這個計劃命名為“海獅計劃”。


    地圖。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17世紀風起澳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大明也是羅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大明也是羅並收藏17世紀風起澳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