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兩個周的時間過得很快,澳宋的小麥基本都收完了,顆粒歸倉,這個時間點,糧食充足,天氣才正式入夏還不是那麽熱,正適合出征。
這次向北討伐土著部落阿翁提姆(我也不知道曆史上有沒有這個部落用的p社的魔幻曆史,就當是本書架空吧),阿翁提姆作為一個澳宋的土著大型土著部落擁有人口2萬可戰之兵4000餘,算是澳宋大陸上最大的幾個部落之一了。
澳宋天軍此行北伐阿翁提姆的戰爭目標就是完全占領阿翁提姆的土地,俘虜其所有人口。
一場關於這次北伐的誓師大會在新安城外舉行,執委會對這次出征非常重視,除了軍部名義上的最高領導執委會委員長王有德出席以外,其他執委會委員全都百忙之中抽出時間參與此次誓師大會。
首先是執委會委員長,軍部部長王有德進行講話,然後是執委會委員,軍部副部長兼陸軍部部長常申凱講話,最後陸軍總參謀長高山現講話,由於是誓師大會各位領導的講話都非常簡短和實際,當高山現講完後全軍就開始出發。
看著一隊隊正規軍,民兵從台前走過,王有德帶領所有執委會委員向著經過的戰士們揮手致意,台下的大兵們也以軍禮迴敬。
當大部隊都走的差不多以後,高山現向執委會眾人敬了一個軍禮後就騎著高頭大馬揚長而去,這次他將作為整個北伐戰役的總指揮。
高山現領著大軍走的很快,僅僅兩天就走到了北安縣的邊界上,由於人口的增長新安南北的兩個地區人口已經過萬,因此執委會在新安一南一北設置兩個縣級行政區,在北邊的叫北安縣,在南邊的叫南安縣,為了更好連接這兩個縣,執委會還下文件讓交通部從新安出發向南北兩縣方向修建兩條高標準的公路,可以並排跑四輛馬車,而且澳宋地形較為平坦公路容易修建,所以修的路又寬又直,可以說是這個時代的高速公路了。
得益於這條高標準的高速路,高山現才能帶領大軍快速行軍,僅僅兩天就能穿過一個縣,澳宋的縣可不是後世的縣,由於地廣人稀澳宋的縣有後世一般的地級市那麽大。
值得一提的是這次大軍出征沿途有百姓出於真心過來勞軍,為了不傷軍民感情,高山現讓士兵們收下百姓們吃食,不過走的時候還是給百姓塞了錢的。
通過一周的行軍澳宋大軍終於到達了阿翁提姆部落範圍,高山現下令沿海岸行軍,澳宋早就摸清了阿翁提姆部落的所在地,而且這種大型部落在不依靠農耕和放牧的情況下隻有沿海岸線才能生存。
由於前期情報工作做的好,大軍並沒有迷路或者像一個無頭蒼蠅一樣亂撞,而是很輕鬆找到了土著聚集地。
阿翁提姆雖然是個很大的部落,但是它的文明程度還是很低,由於澳宋是塊相對孤立的大陸,上麵的土著無法對外交流,所以文明程度低是這塊大陸土著的特色。
既然發現了聚居地,那麽下麵的劇情就很簡單了,這種劇情在大航海時期火與劍的開拓中太常見了,就不多描述了,就一段話。
“兩方對陣,敵方敗績大潰,我方追擊,城(土圍子)破,抓獲俘虜無數。”
此戰就是成年人暴打小朋友,三體打土著根本沒有懸念,高山現在馬背上看著自己手下的健兒不斷衝進敵方營地,他也拍馬趕上,一進土人城市,高山現就開始吩咐手下軍官去維持軍紀,隻能俘虜土人非必要不得殺傷這些土著,也不得出現搶劫,xx等違反軍紀的事,大兵團作戰紀律要嚴。
平時“養尊處優”的澳宋大兵們在軍官們的約束下嚴守軍紀,但有人向高山現報告下麵的民兵們四處搶掠。
“除了有嚴重犯罪的約束一下,剩下搶劫的就隨他去吧,他們也不容易隨軍出來這麽久走這麽遠的路還沒工資。”
“反正這土人部落也沒什麽好搶,也就一些獸皮、魚幹、肉幹之類的值不了啥錢,就當他們的補貼吧。”
聽見高山現發話副官也沒有意見直接向下傳達命令去了。
“老師,我這仗打的還不錯吧。”
“你現在已經比我強了,不管是地位還是軍事能力。”李澤華真心實意的說道。
聽見李澤華的肯定,高山現不禁會心一笑。
李澤華是王有德的人,而高山現的貴人就是王有德,李澤華以前又是高山現的頂頭上司,一起打過仗,兩人關係自然很好,由於李澤華年齡比高山現大,高山現就認李澤華做了老師。
後來李澤華因為搞了一個“大新聞”被迫辭職,風頭過去後在王有德和高山現的幫助下,他又進了陸軍總參謀部當了一個普通參謀,由於他的背景是王有德,高山現又對他禮遇有佳,李澤華在陸軍總參謀部也算是混的風生水起,這次出征高山現也帶著他,盡量讓他多沾點功勞徹底洗刷他身上的汙點。
周文博在行軍帳篷中失眠了,他和他的同學已經是三年級了,還有一年就要畢業加入軍隊了,這樣實戰的好機會常申凱自然不會放棄,他直接讓這些三年級生隨軍。
常申凱也不是想讓這些軍校生上陣殺敵,他隻是想讓他們見識見識真正的戰場見見血免得以後加入軍隊後拉了胯,砸了他常某人的招牌。
軍隊裏的士兵和軍官們也對這些學生兵照顧有加,盡量讓他們坐車,衝鋒時也是讓他們在後麵看著怕他們傷著。
這些學生兵大多數以前是舊大陸的孤兒,見過的死人不少,他們對於戰場的適應力比穿越眾強多了,沒有嘔吐也沒有吃不下飯,最多就失眠而已。
常校長的計劃非常成功,這些學生兵見識了殘酷的戰場後懂得了學校牆壁上那句“平時多流汗,戰時少流血”的含義了,迴去以後會更加努力的學習各種軍事知識和技能,也更懂得了戰爭的意義。
就這樣阿翁提姆正式納入澳宋版圖。
地圖。
這次向北討伐土著部落阿翁提姆(我也不知道曆史上有沒有這個部落用的p社的魔幻曆史,就當是本書架空吧),阿翁提姆作為一個澳宋的土著大型土著部落擁有人口2萬可戰之兵4000餘,算是澳宋大陸上最大的幾個部落之一了。
澳宋天軍此行北伐阿翁提姆的戰爭目標就是完全占領阿翁提姆的土地,俘虜其所有人口。
一場關於這次北伐的誓師大會在新安城外舉行,執委會對這次出征非常重視,除了軍部名義上的最高領導執委會委員長王有德出席以外,其他執委會委員全都百忙之中抽出時間參與此次誓師大會。
首先是執委會委員長,軍部部長王有德進行講話,然後是執委會委員,軍部副部長兼陸軍部部長常申凱講話,最後陸軍總參謀長高山現講話,由於是誓師大會各位領導的講話都非常簡短和實際,當高山現講完後全軍就開始出發。
看著一隊隊正規軍,民兵從台前走過,王有德帶領所有執委會委員向著經過的戰士們揮手致意,台下的大兵們也以軍禮迴敬。
當大部隊都走的差不多以後,高山現向執委會眾人敬了一個軍禮後就騎著高頭大馬揚長而去,這次他將作為整個北伐戰役的總指揮。
高山現領著大軍走的很快,僅僅兩天就走到了北安縣的邊界上,由於人口的增長新安南北的兩個地區人口已經過萬,因此執委會在新安一南一北設置兩個縣級行政區,在北邊的叫北安縣,在南邊的叫南安縣,為了更好連接這兩個縣,執委會還下文件讓交通部從新安出發向南北兩縣方向修建兩條高標準的公路,可以並排跑四輛馬車,而且澳宋地形較為平坦公路容易修建,所以修的路又寬又直,可以說是這個時代的高速公路了。
得益於這條高標準的高速路,高山現才能帶領大軍快速行軍,僅僅兩天就能穿過一個縣,澳宋的縣可不是後世的縣,由於地廣人稀澳宋的縣有後世一般的地級市那麽大。
值得一提的是這次大軍出征沿途有百姓出於真心過來勞軍,為了不傷軍民感情,高山現讓士兵們收下百姓們吃食,不過走的時候還是給百姓塞了錢的。
通過一周的行軍澳宋大軍終於到達了阿翁提姆部落範圍,高山現下令沿海岸行軍,澳宋早就摸清了阿翁提姆部落的所在地,而且這種大型部落在不依靠農耕和放牧的情況下隻有沿海岸線才能生存。
由於前期情報工作做的好,大軍並沒有迷路或者像一個無頭蒼蠅一樣亂撞,而是很輕鬆找到了土著聚集地。
阿翁提姆雖然是個很大的部落,但是它的文明程度還是很低,由於澳宋是塊相對孤立的大陸,上麵的土著無法對外交流,所以文明程度低是這塊大陸土著的特色。
既然發現了聚居地,那麽下麵的劇情就很簡單了,這種劇情在大航海時期火與劍的開拓中太常見了,就不多描述了,就一段話。
“兩方對陣,敵方敗績大潰,我方追擊,城(土圍子)破,抓獲俘虜無數。”
此戰就是成年人暴打小朋友,三體打土著根本沒有懸念,高山現在馬背上看著自己手下的健兒不斷衝進敵方營地,他也拍馬趕上,一進土人城市,高山現就開始吩咐手下軍官去維持軍紀,隻能俘虜土人非必要不得殺傷這些土著,也不得出現搶劫,xx等違反軍紀的事,大兵團作戰紀律要嚴。
平時“養尊處優”的澳宋大兵們在軍官們的約束下嚴守軍紀,但有人向高山現報告下麵的民兵們四處搶掠。
“除了有嚴重犯罪的約束一下,剩下搶劫的就隨他去吧,他們也不容易隨軍出來這麽久走這麽遠的路還沒工資。”
“反正這土人部落也沒什麽好搶,也就一些獸皮、魚幹、肉幹之類的值不了啥錢,就當他們的補貼吧。”
聽見高山現發話副官也沒有意見直接向下傳達命令去了。
“老師,我這仗打的還不錯吧。”
“你現在已經比我強了,不管是地位還是軍事能力。”李澤華真心實意的說道。
聽見李澤華的肯定,高山現不禁會心一笑。
李澤華是王有德的人,而高山現的貴人就是王有德,李澤華以前又是高山現的頂頭上司,一起打過仗,兩人關係自然很好,由於李澤華年齡比高山現大,高山現就認李澤華做了老師。
後來李澤華因為搞了一個“大新聞”被迫辭職,風頭過去後在王有德和高山現的幫助下,他又進了陸軍總參謀部當了一個普通參謀,由於他的背景是王有德,高山現又對他禮遇有佳,李澤華在陸軍總參謀部也算是混的風生水起,這次出征高山現也帶著他,盡量讓他多沾點功勞徹底洗刷他身上的汙點。
周文博在行軍帳篷中失眠了,他和他的同學已經是三年級了,還有一年就要畢業加入軍隊了,這樣實戰的好機會常申凱自然不會放棄,他直接讓這些三年級生隨軍。
常申凱也不是想讓這些軍校生上陣殺敵,他隻是想讓他們見識見識真正的戰場見見血免得以後加入軍隊後拉了胯,砸了他常某人的招牌。
軍隊裏的士兵和軍官們也對這些學生兵照顧有加,盡量讓他們坐車,衝鋒時也是讓他們在後麵看著怕他們傷著。
這些學生兵大多數以前是舊大陸的孤兒,見過的死人不少,他們對於戰場的適應力比穿越眾強多了,沒有嘔吐也沒有吃不下飯,最多就失眠而已。
常校長的計劃非常成功,這些學生兵見識了殘酷的戰場後懂得了學校牆壁上那句“平時多流汗,戰時少流血”的含義了,迴去以後會更加努力的學習各種軍事知識和技能,也更懂得了戰爭的意義。
就這樣阿翁提姆正式納入澳宋版圖。
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