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稻子長的真好馬上要收獲了,看來今年的穀子又能豐收,這農田也規劃的好,看著讓人賞心悅目,比穿越前我老家那些丘陵間的小塊農田強多了。”聽見領導發話了下麵的人自然紛紛附和誇起了澳宋的農業建設。
澳宋的土地大多平坦開闊,土地規劃橫平豎直,大塊農田間大多修上了灌溉水渠,用於交通的小路兩旁也被種上了櫟樹或者桉樹,可以說澳宋的農田基本都是這個時代的“高標準農田”了。
澳宋雖然致力於快速工業化,但是其對農業也十分的重視,每年農閑各級行政機構都會組織當地農民興修水利,到處開挖水庫和灌溉水渠。
當然組織農民興修水利是免費的,官方隻管飯,不給工錢,算是一種變相的徭役,但是這些水利設施修建起來了,第一受益人就是這些農民,所以農民對於服這種特殊徭役的積極性還不錯。
因為澳宋內陸地區水資源減少,為了減少水資源浪費執委會每年從澳宋全國的水泥產量裏特批一部分用來修水渠,用水泥修建的灌溉水渠可以有效減少水在流動到農田的過程中滲漏,從而提高水資源利用率。
高育賢一行人欣賞了一會兒就繼續趕路了,畢竟不是下鄉來旅遊的,他們是來出公差的。
高育賢此君穿越前為某知名政法大學法學專業畢業,畢業後留校任教花費十年時間升上教授,後又被調入地方司法係統幹了十餘年年擁有豐富的司法經驗,此次支援計劃被上級選中參與支援計劃並擔任政法委員。
穿越後他靠著過硬的履曆和業務水平就任了澳宋司法部部長兼任最高法院院長,同時也是澳宋目前唯一一個最高大法官,由於澳宋的司法係統是獨立運行不受執委會和其他行政力量幹預,隻對上級部門和穿越者大會(澳宋國家議會)負責,可以說是位高權重了。
此次下鄉他是去當“青天大老爺”判案的,澳宋對比歐陸各國目前來說算的上是法製國家了,一切糾紛與違法犯罪案件都需要用法律解決不準用私刑,而現在澳宋的法院隻有市區有,城裏的民眾能輕易的解決法律需求。
但廣大鄉村也會有不少糾紛和案件,需要法官進行判決,但這些鄉村地帶沒有常駐的司法部門,隻有到城裏解決,由於交通不便農民們進一趟城不容易,本著以人為本的精神,那麽就隻有高育賢等法律人定期下鄉去服務人民解決堆積的各種民事案件(刑事案件會被直接送到市區)。
由於穿越眾之中多是理工科人才,文科較少,學法學的就更少了,同時當法官又是一件專業性很強的事,這就導致了澳宋現在法律人才缺乏,連高育賢這種“高官”都要親自下鄉審案。
高育賢為顯示自己親民並沒有乘坐給他配的馬車,而是和手下們一起走路,穿越過來以後身體年輕不少還算耐得住這種長途跋涉,一行人走累了就在土路兩旁的桉樹樹蔭下坐著乘涼和休息,此刻高育賢心裏猛誇農業部那群人有先見之明。
這些桉樹成材快,這才種下三年就已經可以為行人提供陰涼了。
一行人走走停停終於到達此行的第一個目的地——農豐鄉。
鄉長一聽市裏的法官到了便帶領鄉主要領導去迎接高育賢一行人,一看來人是高育賢,鄉長就更熱情了,給高育賢等人張羅了好酒好菜還帶著鄉班子人員作陪,一通吃喝下來賓主盡歡。
最後高育賢被安排進了鄉招待所,雖然招待所條件有限,連個獨立的衛浴都沒有,但是高育賢沒有抱怨,他知道現在鄉下都是這條件,有的住就不錯了,甚至那些村裏連招待所都沒有。
明天還要斷案,高育賢決定早點睡,剛準備睡下就有人敲響了他房間的門,一打開門原來是鄉長派人來送飯後水果,高育賢這次來的很巧,遇上農豐鄉的葡萄第一年成熟,高育賢嚐了嚐,心想這葡萄還挺甜迴程的時候可以買點帶迴去。
第二天高育賢起了大早帶著人去到鄉行政大院,這裏今天是臨時法院,他們要在這處理整個鄉的案子,在開始審理案件之前先把法警背著的大型木製澳宋國徽給掛起來。
很快高育賢等人就迎來他們此行下鄉的第一場官司。
“被告人張三聽著。”
“法官老爺,小人聽著呢。”
“李四告你去年麥收時候借你30斤麥子,你向他承諾今年還清,有沒有這迴事?”
“迴法官老爺,是有這迴事,但當小人歸還麥子時李四說還要多還10斤麥子當利息。”
“李四你是否向張三索要10斤麥子當作借糧食的利息?”
“迴大人的話,俺隻是照著慣例向他要利息的,還在大明時俺向地主家借糧食,地主都是都是九出十三歸,俺給張三是十出十三歸已經是看在同村的份上給他讓利了。”
“李四,這裏不是大明,這裏是澳宋,澳宋法律規定不準放高利貸,年利息超過兩成半就已經是高利貸了,放高利貸可是犯法要勞改的,平時的法律宣講你沒有聽嗎?”
“大人俺錯了,俺真不知道放高利貸會犯法,平日鄉裏來人講法,小人沒有認真聽,那利息小人不要了,求求法官大人不要判俺的刑。”說著李四就要跪下給高育賢磕頭求饒。
高育賢馬上示意左右的法警拉住他不讓他跪下,開玩笑,澳宋又不是封建社會,共和國裏怎麽能允許民眾給官員跪下磕頭呢?
“不知者不怪,而且念你是初犯這次就不追究的責任了,但利息還是要的,我最多支持你要一成的利息怎麽樣?”
“小人謝大人開恩,利息小人隻要一成就行了。”說著李四還連連向高育賢作揖。
“那張三你同意這樣解決嗎?”
“迴老爺,小人同意。”
“好,那就當庭簽字畫押,此事就算了了,還有以後別說什麽大人,小人,老爺的,這裏是澳宋不是大明,叫我法官就好,你們迴去以後記得都要認真聽法律宣講。”
一天的審理很順利基本都是些事實清楚,證據充足的案子,沒有什麽嚴重的民事侵權,多是些普通的經濟糾紛,大部分來打官司的民眾都得到了自己滿意的結果,也沒遇上蠻不講理的“刁民”。
高育賢等人又在農豐鄉留宿一晚,第二天他們離開農豐鄉真正的“下鄉”去了,去那些村裏審案。
現在澳宋的行政單位等級分布的特別有規律,離新安市區越近行政等級越高,貼著新安市區的基本都成了鄉,再遠就成了村,最遠的就是開拓點了,最近執委會有意在新安以外的鄉村成立兩個縣級行政單位統管下麵的鄉,村,開拓點。
那個穿越眾鄉長對著高育賢“又跑又送”,可能是對縣長的位置有想法吧。
一個周後高育賢結束此次巡迴法庭,其他幾路巡迴法庭也陸續迴到了新安。
澳宋的土地大多平坦開闊,土地規劃橫平豎直,大塊農田間大多修上了灌溉水渠,用於交通的小路兩旁也被種上了櫟樹或者桉樹,可以說澳宋的農田基本都是這個時代的“高標準農田”了。
澳宋雖然致力於快速工業化,但是其對農業也十分的重視,每年農閑各級行政機構都會組織當地農民興修水利,到處開挖水庫和灌溉水渠。
當然組織農民興修水利是免費的,官方隻管飯,不給工錢,算是一種變相的徭役,但是這些水利設施修建起來了,第一受益人就是這些農民,所以農民對於服這種特殊徭役的積極性還不錯。
因為澳宋內陸地區水資源減少,為了減少水資源浪費執委會每年從澳宋全國的水泥產量裏特批一部分用來修水渠,用水泥修建的灌溉水渠可以有效減少水在流動到農田的過程中滲漏,從而提高水資源利用率。
高育賢一行人欣賞了一會兒就繼續趕路了,畢竟不是下鄉來旅遊的,他們是來出公差的。
高育賢此君穿越前為某知名政法大學法學專業畢業,畢業後留校任教花費十年時間升上教授,後又被調入地方司法係統幹了十餘年年擁有豐富的司法經驗,此次支援計劃被上級選中參與支援計劃並擔任政法委員。
穿越後他靠著過硬的履曆和業務水平就任了澳宋司法部部長兼任最高法院院長,同時也是澳宋目前唯一一個最高大法官,由於澳宋的司法係統是獨立運行不受執委會和其他行政力量幹預,隻對上級部門和穿越者大會(澳宋國家議會)負責,可以說是位高權重了。
此次下鄉他是去當“青天大老爺”判案的,澳宋對比歐陸各國目前來說算的上是法製國家了,一切糾紛與違法犯罪案件都需要用法律解決不準用私刑,而現在澳宋的法院隻有市區有,城裏的民眾能輕易的解決法律需求。
但廣大鄉村也會有不少糾紛和案件,需要法官進行判決,但這些鄉村地帶沒有常駐的司法部門,隻有到城裏解決,由於交通不便農民們進一趟城不容易,本著以人為本的精神,那麽就隻有高育賢等法律人定期下鄉去服務人民解決堆積的各種民事案件(刑事案件會被直接送到市區)。
由於穿越眾之中多是理工科人才,文科較少,學法學的就更少了,同時當法官又是一件專業性很強的事,這就導致了澳宋現在法律人才缺乏,連高育賢這種“高官”都要親自下鄉審案。
高育賢為顯示自己親民並沒有乘坐給他配的馬車,而是和手下們一起走路,穿越過來以後身體年輕不少還算耐得住這種長途跋涉,一行人走累了就在土路兩旁的桉樹樹蔭下坐著乘涼和休息,此刻高育賢心裏猛誇農業部那群人有先見之明。
這些桉樹成材快,這才種下三年就已經可以為行人提供陰涼了。
一行人走走停停終於到達此行的第一個目的地——農豐鄉。
鄉長一聽市裏的法官到了便帶領鄉主要領導去迎接高育賢一行人,一看來人是高育賢,鄉長就更熱情了,給高育賢等人張羅了好酒好菜還帶著鄉班子人員作陪,一通吃喝下來賓主盡歡。
最後高育賢被安排進了鄉招待所,雖然招待所條件有限,連個獨立的衛浴都沒有,但是高育賢沒有抱怨,他知道現在鄉下都是這條件,有的住就不錯了,甚至那些村裏連招待所都沒有。
明天還要斷案,高育賢決定早點睡,剛準備睡下就有人敲響了他房間的門,一打開門原來是鄉長派人來送飯後水果,高育賢這次來的很巧,遇上農豐鄉的葡萄第一年成熟,高育賢嚐了嚐,心想這葡萄還挺甜迴程的時候可以買點帶迴去。
第二天高育賢起了大早帶著人去到鄉行政大院,這裏今天是臨時法院,他們要在這處理整個鄉的案子,在開始審理案件之前先把法警背著的大型木製澳宋國徽給掛起來。
很快高育賢等人就迎來他們此行下鄉的第一場官司。
“被告人張三聽著。”
“法官老爺,小人聽著呢。”
“李四告你去年麥收時候借你30斤麥子,你向他承諾今年還清,有沒有這迴事?”
“迴法官老爺,是有這迴事,但當小人歸還麥子時李四說還要多還10斤麥子當利息。”
“李四你是否向張三索要10斤麥子當作借糧食的利息?”
“迴大人的話,俺隻是照著慣例向他要利息的,還在大明時俺向地主家借糧食,地主都是都是九出十三歸,俺給張三是十出十三歸已經是看在同村的份上給他讓利了。”
“李四,這裏不是大明,這裏是澳宋,澳宋法律規定不準放高利貸,年利息超過兩成半就已經是高利貸了,放高利貸可是犯法要勞改的,平時的法律宣講你沒有聽嗎?”
“大人俺錯了,俺真不知道放高利貸會犯法,平日鄉裏來人講法,小人沒有認真聽,那利息小人不要了,求求法官大人不要判俺的刑。”說著李四就要跪下給高育賢磕頭求饒。
高育賢馬上示意左右的法警拉住他不讓他跪下,開玩笑,澳宋又不是封建社會,共和國裏怎麽能允許民眾給官員跪下磕頭呢?
“不知者不怪,而且念你是初犯這次就不追究的責任了,但利息還是要的,我最多支持你要一成的利息怎麽樣?”
“小人謝大人開恩,利息小人隻要一成就行了。”說著李四還連連向高育賢作揖。
“那張三你同意這樣解決嗎?”
“迴老爺,小人同意。”
“好,那就當庭簽字畫押,此事就算了了,還有以後別說什麽大人,小人,老爺的,這裏是澳宋不是大明,叫我法官就好,你們迴去以後記得都要認真聽法律宣講。”
一天的審理很順利基本都是些事實清楚,證據充足的案子,沒有什麽嚴重的民事侵權,多是些普通的經濟糾紛,大部分來打官司的民眾都得到了自己滿意的結果,也沒遇上蠻不講理的“刁民”。
高育賢等人又在農豐鄉留宿一晚,第二天他們離開農豐鄉真正的“下鄉”去了,去那些村裏審案。
現在澳宋的行政單位等級分布的特別有規律,離新安市區越近行政等級越高,貼著新安市區的基本都成了鄉,再遠就成了村,最遠的就是開拓點了,最近執委會有意在新安以外的鄉村成立兩個縣級行政單位統管下麵的鄉,村,開拓點。
那個穿越眾鄉長對著高育賢“又跑又送”,可能是對縣長的位置有想法吧。
一個周後高育賢結束此次巡迴法庭,其他幾路巡迴法庭也陸續迴到了新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