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稍做歇息,旋即起身出山,行出一陣,忽聽得前方一陣鑼鼓聲,頗為熱鬧,眾人向前看去,隻見一大隊人馬在山間行走,隊伍中間是一輛馬車,四周有道童相護,看來那輛車中必然坐著一個道士。
隻聽唐澈說道:“是衝和先生。”
卓亦疏疑道:“你認得他們?”
唐澈說道:“此前我與穆成舟惡鬥,最後也隻是險勝,氣力殆盡時被文隱閣的楊觀山和柳三刻出手偷襲,意欲置我於死地,那時便是這位衝和先生出手相助,這才讓我逃出生天,並且他隻掐指一算,便讓我去南夢溪尋你們。”
沈傾從說道:“李唐王室尊崇道家,尊老子為祖,道家傳承深奧無比,道門高人數不勝數,我所見過的道家最強者便是蒼清真人,可就算是龍虎山神道,卻也沒有這麽大的排場。”
衝和先生的隊伍足有近百人,前後排開,浩浩蕩蕩,其中不乏道教門人,還有尋常俗人,敲鑼打鼓,在山間傳出數裏開外。
姚青說道:“看他們走的方向也是長安。”
烏宏道:“這個不足為奇,皇上篤信道家,長安中不就有崇玄館嗎。”
一行人另路而走,並未驚動衝和先生的隊伍。
如此迴到長安,一起到了住處,莊修平服了解藥,已然沒了大礙,冉吟懷也已醒轉,眾人果然得到汝陽王的庇護,無人敢來侵擾。
眾人歇息數日,這天汝陽王李璡尋來。
卓亦疏感激汝陽王多有相助,兩人多有共事,關係莫逆,卓亦疏先道:“本來我還想著去汝陽王府上拜訪,卻不想王爺先來了。”
李璡笑道:“我聽聞公子迴了長安,隻因事務繁忙,這才一直耽擱了。”
李璡臉色憔悴,必然是近日來多有奔波,而且他始終愁眉不展,縱然笑言時也頗有愁緒,看來他近日所做之事頗為不利,隻是他既然不說,卓亦疏也不便多問,隻得旁敲側擊的安慰幾句。
正在這時,高險峰忽然前來,似乎有事要說,隻是礙於李璡在場所以始終未語,李璡察言觀色,便想先行離去,卻聽卓亦疏笑道:“汝陽王是咱們的至交好友,什麽事盡管說來,不必有顧忌。”
高險峰看了李璡一眼,然後對卓亦疏說道:“公子,唐姑娘不見了。”
聽得此話,卓亦疏不禁眉頭一皺,唐澈雖非金宵宗的人,但與本宗頗有淵源,可謂患難之交,而且唐澈心思縝密,做事得體,絕不會貿然離去,高險峰說她不見了,必然是遭了意外。
高險峰又道:“唐姑娘是昨天下午出去的,直到現在還沒迴來,是沈姑娘發現她不見了。”
卓亦疏思忖一陣,卻聽得李璡說道:“敢問公子,那位唐澈姑娘是何來曆?”
卓亦疏說道:“王爺為何有此一問?”
李璡說道:“那日我初見唐姑娘,便覺得極為眼熟,似乎在哪裏見過她,我迴去後思來想去,忽然想到唐姑娘的容貌與梅妃娘娘極為相似,甚至與年輕時的梅妃一般無二,隻因我已多年未見過梅妃娘娘,所以一時半會沒能想起來。”
“王爺見過梅妃?”卓亦疏問道。
李璡點了點頭,說道:“梅妃娘娘在後宮之中可謂是集萬千寵愛於一身,皇上對她言聽計從,梅妃娘娘在時,皇上從不去別的妃子處,難能可貴的是,梅妃娘娘得寵時並沒有排擠其他嬪妃,更不曾結黨營私,甚至還曾勸諫皇上當以國家為重,不可因兒女情長而誤了江山社稷,皇上對梅妃娘娘即愛也敬,梅妃娘娘極善音律,舞姿蹁躚,可謂才情絕世,隻因後來女兒無故失蹤,所以心灰意冷,自居冷宮之中,皇上時常前去相伴,卻也無法再見佳人笑顏,皇上也因此悶悶不樂,至於如今的貴妃楊玉環,也是因其雙眸酷似梅妃娘娘而得寵,但楊貴妃極其忌憚梅妃娘娘,時常在皇上麵前中傷她,但皇上始終不予理睬,甚至還曾因這事將楊貴妃逐出宮去,雖然後來楊貴妃得以再次入宮,卻再也不敢中傷梅妃娘娘了。”
卓亦疏聽後點了點頭,然後說道:“不瞞王爺說,唐姑娘就是梅妃娘娘的女兒,當年是李林甫聯合武惠妃一起將其盜出,後交給了安祿山,安祿山唯恐事發受到牽連,所以將唐姑娘遠送至嶺南,軟禁在翠微島中。”
雖然安祿山曾讓唐澈出任翠微島主,實際上卻是在穆成舟等人的監控之中,所以卓亦疏用了‘軟禁’一詞,卻也不為過。
李璡雖然早有準備,但此時也不禁心頭一震。
一旁的高險峰說道:“王爺既然知道了這事,便可稟於皇上,總能給安祿山治一個為虎作倀的罪名。”
李林甫和武惠妃均已亡故,此時唯一能追責的就隻有安祿山了。
可李璡聽後卻是搖頭苦笑道:“莫說這事已過了二十多年,就算是眼下發生的,也無法稟於皇上。”
高險峰疑道:“這是為何?”
李璡歎道:“諸位近日來深居簡出,自然不知朝中之事,皇上身邊來了一個道士,自言活了百餘歲,懂得長生之術,也不知他使了什麽本事,竟讓皇上對他深信不疑,如今皇上已多日不朝,隻在後宮中鑽研長生之道。”
原來近日來朝廷中竟然發生了這等大事,皇帝不朝,偌大的大唐王朝自然無法運轉。
隻聽李璡又道:“近日顏真卿傳來消息,安祿山已然開始點兵,恐怕用不了多久就會起兵造反,我得了消息後趕去稟於皇上,可皇上始終不見任何人,一心探尋長生之道,岐王為將此事稟於皇上,便在宮中撞柱而亡,想要以此來將皇上叫出來,岐王臨終前叮囑我一旦見到皇上就要將安祿山造反的事盡數相稟,萬不可貽誤了戰機,哪知岐王身死後,那妖道竟然說皇上要閉關九九八十一日,群臣若有上奏,需得容後再議,岐王搭上性命,卻也未能見到皇上,恐怕現在皇上還不知道此事。”
“岐王身死之大事,那妖道也敢隱瞞?”卓亦疏說道。
李璡說道:“據妖道所言,岐王斃命時,皇上已經閉關十餘日,外人不得攪擾,所以讓岐王先行發喪,待皇上出關以後再行稟告。”
“誤國誤民的妖道。”卓亦疏喝道:“該將他一劍殺了。”
李璡又道:“妖道自號衝和先生,蠱惑帝心,誤國殃民,其心可誅。”
高險峰脫口道:“衝和先生?”
李璡疑道:“高先生認得這人?”
卓亦疏說道:“此前唐姑娘身陷重圍,就是這個衝和先生現身相救,後來我在終南山時還見過這人的車隊,排場頗大。”
李璡霍的站起身來,說道:“不錯,這妖道說要去終南山采集露水,用以製造長生不老藥,沒想到被公子碰上了。”
卓亦疏卻是一拳砸在桌子上,悔道:“我不知這人的作為,所以眼睜睜看他迴了長安,早知如此,就該一劍殺了他。”
高險峰說道:“既然這些天妖道不在長安,王爺何不趁此機會進宮麵聖。”
李璡聞言冷哼一聲,說道:“高先生有所不知,那妖道雖然不在宮中,但貴妃楊玉環卻在啊,她一心要與皇上同食長生不老藥,所以對那妖道極為推崇,妖道去終南山時,就是楊貴妃一直守在皇上的寢宮門前,不讓群臣相見。”
高險峰聞言黯然,楊貴妃恃寵而驕,禍國殃民,如今竟又貪圖長生不老。
李璡又道:“等皇上出關之時,已是兩月以後,那時安祿山早已攻城掠地,咱們再想調兵已然晚了。”
戰機從來都是稍縱即逝,慢了一步足可導致滿盤皆輸,更何況玄宗帝兀自閉關,沒有他的命令誰也無法調兵遣將,等同於大開門戶與安祿山交戰。
高險峰急道:“這可如何是好?”
金宵宗就是為了對抗安祿山,如今得知安祿山起兵,大唐一方卻不為所動,難免心中焦急。
李璡卻說道:“本來我也是束手無策,但今日既知唐姑娘的身世,我反倒有了法子。”
卓亦疏說道:“王爺說來就是。”
李璡說道:“群臣見不到皇上,既是因妖道相阻,最主要的還是楊貴妃擋在殿前,群臣知她深受帝寵,所以不敢頂撞她,偏偏楊貴妃對那妖道深信不疑,也是她將妖道引薦給皇上的。”
原來衝和先生是先討好了楊貴妃,然後借助楊玉環的關係方才見到了玄宗帝。
隻聽李璡又道:“宮內宮外,能讓楊貴妃忌憚的隻有一人,便是梅妃娘娘,隻要請出她來,楊貴妃也不敢相阻,那妖道就算有再大的本事,也不敢橫加幹預,梅妃娘娘隻需請出皇上,我便能將前方的消息盡數告知,到那時調兵遣將,何愁安祿山不平。”
卓亦疏穎悟絕倫,又知梅妃之事的前因後果,此時便道:“現在最大的障礙就是梅妃娘娘不願現身,她心灰意冷是因女兒之故,若是能將她女兒送到她麵前,梅妃娘娘必然東山再起,隻要她去見皇上,楊玉環不敢相阻。”
李璡點頭道:“不錯,公子所言甚是,唐姑娘的容貌與梅妃娘娘幾乎一模一樣,隻需將她帶到梅妃娘娘麵前,無需多言,梅妃娘娘自能認出她是自己的親生女兒。”
高險峰卻道:“隻是唐姑娘現在去了何處?”
卓亦疏聽後思忖一番,然後說道:“高先生,你去把焦遂找來。”
高險峰先是一怔,然後了然,知道卓亦疏是要借助汙衣幫之力來尋找唐澈,他當即應了一聲,起身而去。
隻聽唐澈說道:“是衝和先生。”
卓亦疏疑道:“你認得他們?”
唐澈說道:“此前我與穆成舟惡鬥,最後也隻是險勝,氣力殆盡時被文隱閣的楊觀山和柳三刻出手偷襲,意欲置我於死地,那時便是這位衝和先生出手相助,這才讓我逃出生天,並且他隻掐指一算,便讓我去南夢溪尋你們。”
沈傾從說道:“李唐王室尊崇道家,尊老子為祖,道家傳承深奧無比,道門高人數不勝數,我所見過的道家最強者便是蒼清真人,可就算是龍虎山神道,卻也沒有這麽大的排場。”
衝和先生的隊伍足有近百人,前後排開,浩浩蕩蕩,其中不乏道教門人,還有尋常俗人,敲鑼打鼓,在山間傳出數裏開外。
姚青說道:“看他們走的方向也是長安。”
烏宏道:“這個不足為奇,皇上篤信道家,長安中不就有崇玄館嗎。”
一行人另路而走,並未驚動衝和先生的隊伍。
如此迴到長安,一起到了住處,莊修平服了解藥,已然沒了大礙,冉吟懷也已醒轉,眾人果然得到汝陽王的庇護,無人敢來侵擾。
眾人歇息數日,這天汝陽王李璡尋來。
卓亦疏感激汝陽王多有相助,兩人多有共事,關係莫逆,卓亦疏先道:“本來我還想著去汝陽王府上拜訪,卻不想王爺先來了。”
李璡笑道:“我聽聞公子迴了長安,隻因事務繁忙,這才一直耽擱了。”
李璡臉色憔悴,必然是近日來多有奔波,而且他始終愁眉不展,縱然笑言時也頗有愁緒,看來他近日所做之事頗為不利,隻是他既然不說,卓亦疏也不便多問,隻得旁敲側擊的安慰幾句。
正在這時,高險峰忽然前來,似乎有事要說,隻是礙於李璡在場所以始終未語,李璡察言觀色,便想先行離去,卻聽卓亦疏笑道:“汝陽王是咱們的至交好友,什麽事盡管說來,不必有顧忌。”
高險峰看了李璡一眼,然後對卓亦疏說道:“公子,唐姑娘不見了。”
聽得此話,卓亦疏不禁眉頭一皺,唐澈雖非金宵宗的人,但與本宗頗有淵源,可謂患難之交,而且唐澈心思縝密,做事得體,絕不會貿然離去,高險峰說她不見了,必然是遭了意外。
高險峰又道:“唐姑娘是昨天下午出去的,直到現在還沒迴來,是沈姑娘發現她不見了。”
卓亦疏思忖一陣,卻聽得李璡說道:“敢問公子,那位唐澈姑娘是何來曆?”
卓亦疏說道:“王爺為何有此一問?”
李璡說道:“那日我初見唐姑娘,便覺得極為眼熟,似乎在哪裏見過她,我迴去後思來想去,忽然想到唐姑娘的容貌與梅妃娘娘極為相似,甚至與年輕時的梅妃一般無二,隻因我已多年未見過梅妃娘娘,所以一時半會沒能想起來。”
“王爺見過梅妃?”卓亦疏問道。
李璡點了點頭,說道:“梅妃娘娘在後宮之中可謂是集萬千寵愛於一身,皇上對她言聽計從,梅妃娘娘在時,皇上從不去別的妃子處,難能可貴的是,梅妃娘娘得寵時並沒有排擠其他嬪妃,更不曾結黨營私,甚至還曾勸諫皇上當以國家為重,不可因兒女情長而誤了江山社稷,皇上對梅妃娘娘即愛也敬,梅妃娘娘極善音律,舞姿蹁躚,可謂才情絕世,隻因後來女兒無故失蹤,所以心灰意冷,自居冷宮之中,皇上時常前去相伴,卻也無法再見佳人笑顏,皇上也因此悶悶不樂,至於如今的貴妃楊玉環,也是因其雙眸酷似梅妃娘娘而得寵,但楊貴妃極其忌憚梅妃娘娘,時常在皇上麵前中傷她,但皇上始終不予理睬,甚至還曾因這事將楊貴妃逐出宮去,雖然後來楊貴妃得以再次入宮,卻再也不敢中傷梅妃娘娘了。”
卓亦疏聽後點了點頭,然後說道:“不瞞王爺說,唐姑娘就是梅妃娘娘的女兒,當年是李林甫聯合武惠妃一起將其盜出,後交給了安祿山,安祿山唯恐事發受到牽連,所以將唐姑娘遠送至嶺南,軟禁在翠微島中。”
雖然安祿山曾讓唐澈出任翠微島主,實際上卻是在穆成舟等人的監控之中,所以卓亦疏用了‘軟禁’一詞,卻也不為過。
李璡雖然早有準備,但此時也不禁心頭一震。
一旁的高險峰說道:“王爺既然知道了這事,便可稟於皇上,總能給安祿山治一個為虎作倀的罪名。”
李林甫和武惠妃均已亡故,此時唯一能追責的就隻有安祿山了。
可李璡聽後卻是搖頭苦笑道:“莫說這事已過了二十多年,就算是眼下發生的,也無法稟於皇上。”
高險峰疑道:“這是為何?”
李璡歎道:“諸位近日來深居簡出,自然不知朝中之事,皇上身邊來了一個道士,自言活了百餘歲,懂得長生之術,也不知他使了什麽本事,竟讓皇上對他深信不疑,如今皇上已多日不朝,隻在後宮中鑽研長生之道。”
原來近日來朝廷中竟然發生了這等大事,皇帝不朝,偌大的大唐王朝自然無法運轉。
隻聽李璡又道:“近日顏真卿傳來消息,安祿山已然開始點兵,恐怕用不了多久就會起兵造反,我得了消息後趕去稟於皇上,可皇上始終不見任何人,一心探尋長生之道,岐王為將此事稟於皇上,便在宮中撞柱而亡,想要以此來將皇上叫出來,岐王臨終前叮囑我一旦見到皇上就要將安祿山造反的事盡數相稟,萬不可貽誤了戰機,哪知岐王身死後,那妖道竟然說皇上要閉關九九八十一日,群臣若有上奏,需得容後再議,岐王搭上性命,卻也未能見到皇上,恐怕現在皇上還不知道此事。”
“岐王身死之大事,那妖道也敢隱瞞?”卓亦疏說道。
李璡說道:“據妖道所言,岐王斃命時,皇上已經閉關十餘日,外人不得攪擾,所以讓岐王先行發喪,待皇上出關以後再行稟告。”
“誤國誤民的妖道。”卓亦疏喝道:“該將他一劍殺了。”
李璡又道:“妖道自號衝和先生,蠱惑帝心,誤國殃民,其心可誅。”
高險峰脫口道:“衝和先生?”
李璡疑道:“高先生認得這人?”
卓亦疏說道:“此前唐姑娘身陷重圍,就是這個衝和先生現身相救,後來我在終南山時還見過這人的車隊,排場頗大。”
李璡霍的站起身來,說道:“不錯,這妖道說要去終南山采集露水,用以製造長生不老藥,沒想到被公子碰上了。”
卓亦疏卻是一拳砸在桌子上,悔道:“我不知這人的作為,所以眼睜睜看他迴了長安,早知如此,就該一劍殺了他。”
高險峰說道:“既然這些天妖道不在長安,王爺何不趁此機會進宮麵聖。”
李璡聞言冷哼一聲,說道:“高先生有所不知,那妖道雖然不在宮中,但貴妃楊玉環卻在啊,她一心要與皇上同食長生不老藥,所以對那妖道極為推崇,妖道去終南山時,就是楊貴妃一直守在皇上的寢宮門前,不讓群臣相見。”
高險峰聞言黯然,楊貴妃恃寵而驕,禍國殃民,如今竟又貪圖長生不老。
李璡又道:“等皇上出關之時,已是兩月以後,那時安祿山早已攻城掠地,咱們再想調兵已然晚了。”
戰機從來都是稍縱即逝,慢了一步足可導致滿盤皆輸,更何況玄宗帝兀自閉關,沒有他的命令誰也無法調兵遣將,等同於大開門戶與安祿山交戰。
高險峰急道:“這可如何是好?”
金宵宗就是為了對抗安祿山,如今得知安祿山起兵,大唐一方卻不為所動,難免心中焦急。
李璡卻說道:“本來我也是束手無策,但今日既知唐姑娘的身世,我反倒有了法子。”
卓亦疏說道:“王爺說來就是。”
李璡說道:“群臣見不到皇上,既是因妖道相阻,最主要的還是楊貴妃擋在殿前,群臣知她深受帝寵,所以不敢頂撞她,偏偏楊貴妃對那妖道深信不疑,也是她將妖道引薦給皇上的。”
原來衝和先生是先討好了楊貴妃,然後借助楊玉環的關係方才見到了玄宗帝。
隻聽李璡又道:“宮內宮外,能讓楊貴妃忌憚的隻有一人,便是梅妃娘娘,隻要請出她來,楊貴妃也不敢相阻,那妖道就算有再大的本事,也不敢橫加幹預,梅妃娘娘隻需請出皇上,我便能將前方的消息盡數告知,到那時調兵遣將,何愁安祿山不平。”
卓亦疏穎悟絕倫,又知梅妃之事的前因後果,此時便道:“現在最大的障礙就是梅妃娘娘不願現身,她心灰意冷是因女兒之故,若是能將她女兒送到她麵前,梅妃娘娘必然東山再起,隻要她去見皇上,楊玉環不敢相阻。”
李璡點頭道:“不錯,公子所言甚是,唐姑娘的容貌與梅妃娘娘幾乎一模一樣,隻需將她帶到梅妃娘娘麵前,無需多言,梅妃娘娘自能認出她是自己的親生女兒。”
高險峰卻道:“隻是唐姑娘現在去了何處?”
卓亦疏聽後思忖一番,然後說道:“高先生,你去把焦遂找來。”
高險峰先是一怔,然後了然,知道卓亦疏是要借助汙衣幫之力來尋找唐澈,他當即應了一聲,起身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