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聽得冉吟懷所言,方知此間來龍去脈,孔雀連城諸人皆是擔憂本門安危,南詔王有意將孔雀連城當成替罪羊,對孔雀連城來說自是危險萬分,商陸等人更是憤憤不平,皆是暗道:我孔雀連城在南詔這些年不知救了多少人,南詔王室中又有多少人是被我孔雀連城救了性命的,如今遭了意外,南詔王就要把我們推出去,當真是讓人心寒。
可聶天成卻在這時說道:“若是如此的話,需得稟明王上提防文隱閣。”
苦參和尚冷笑道:“現在是王上要把孔雀連城當成替罪羊,咱們自身難保,哪還有心思去管他。”
青琅軒等人也是這麽想的,但卻沒法直言出口,此時聽得苦參和尚所言,眾人紛紛心中讚同。
聶天成卻道:“王上對咱們孔雀連城可謂是恩重如山,這蒼山十九峰批於咱們建城救人,那自是天大的恩德,況且若是文隱閣陰謀得逞,南詔和吐蕃必會交戰,到那時不知有多少士兵和百姓死於非命。”
苦參和尚又道:“赤德祖讚一死,自有別人坐穩讚普之位,到那時無論雙方打的多麽慘烈都會立刻罷戰,於誠節也能順利坐上王位,南詔和吐蕃隻會是雙贏局麵。”
聶天成卻歎道:“就算如此,南詔和吐蕃之戰也不可避免,唯有戰事越慘烈,於誠節才越有把握取而代之。”
如此看來,聶天成並非不懂陰謀詭計,而是天性善良不屑為之,誠如他所說,南詔和吐蕃必會拚的血流成河、屍骨如山,這不是為了兩國利益,而是為了兩國的皇位。
待到兩國百姓流離失所、屍橫遍野時,於誠節若能使吐蕃罷兵,那自會受到百姓擁戴,而引起這場戰爭的閣羅鳳則隻能黯然退場。
苦參和尚雖也知如此,卻也惱怒閣羅鳳所為,所以不願給他通風報信。
正在這時,忽有孔雀連城的弟子疾行奔來,向聶天成說道:“稟城主,百裏綺文逃下山去了。”
聶天成聞言大驚,一旁的苦參和尚也是皺眉喝道:“你們這麽多人還看不住一個小姑娘?”
那弟子被訓斥的渾身一顫,然後戰戰兢兢的說道:“那個女孩詭計多端,身上還有暗器機括,趁我們不備突施殺手,咱們、咱們還傷了數人。”
苦參和尚大怒,伸手拍桌,內力震散木桌。
卓亦疏聽後眉頭一皺,旋即對高險峰示意,高險峰會意,立時縱身出殿。
眾人都知高險峰輕功高絕,有他去追最合適不過,聶天成將百裏綺文當做晚輩,隻怕高險峰手裏沒輕重會傷了她,但卻不能明說,隻得兀自起身離殿,向峰下而去,孔雀連城眾人紛紛緊隨其後。
卓亦疏輕笑一聲,便也率人前去。
行至聖應峰半腰時,已見數名孔雀連城的弟子傷倒在地,皆是被百裏綺文的機括暗器所傷,眾人一路下峰,卻始終不見百裏綺文的身影,就連高險峰也是無蹤無跡。
沈傾從說道:“高先生的輕功絕世無雙,他要追一個孩童絕不會追不上,可咱們都走到這了還不見他迴來,恐怕是事出有變。”
辛夷說道:“沈姑娘不必擔憂,在山腳下有城中弟子巡視,想必百裏綺文離不了聖應峰。”
眾人一路來到聖應峰下,卻見這裏倒著數名孔雀連城的弟子,皆是被人打傷,苦參和尚皺眉道:“好霸道的功夫,難不成有人接應百裏綺文?”
聖應峰下的孔雀連城弟子都是被武功高強之輩所傷,並非是機括暗器,顯然是有高手出招。
辛夷等人上前查看眾弟子傷勢,除去一人重傷不治外,其餘人尚有命脈,其中一個傷勢較輕,在辛夷的急救下恢複神智。
苦參和尚上前問道:“這是怎麽迴事?”
弟子迴道:“是、是哀牢山石門寨的人。”
“百裏綺文呢?”苦參和尚又問道。
“被石......石門寨的人帶走了。”弟子傷勢在身,是以說話斷斷續續,此時盡力說道:“百裏綺文從山上下來,與我們......說說笑笑,我還以為她是下山玩耍來了,可後來.....石門寨的人突然來了,打傷我們後、帶、帶走了百裏綺文。”
苦參和尚聽了這話卻是緊皺眉頭,他不知此事何意,百裏綺文既然逃下山來,為何不在這裏繼續用機括暗器,反而是有說有笑。
沈傾從卻是想通其中關鍵,並且說道:“百裏綺文隻是個小姑娘,又有傷病在身,硬拚的話根本不是對手,這裏的弟子人數又多,就算是她憑著暗器硬闖也未必管用,我猜測她是故意示弱,然後找機會逃出去。”
眾人聽得沈傾從所言,均覺不無道理,辛夷也是說道:“也有可能是百裏綺文的暗器用完了,所以她才另想他法。”
那弟子聽後卻是說道:“她的暗器沒用完,百裏綺文被石門寨的人擒住以後也是驚慌失措,曾對石門寨的那人射了枚暗器,還將石門寨的人打傷了。”
卓亦疏向地上看去,果然有一條長長的血跡延伸向前。
卓亦疏轉身對聶天成說道:“聶城主,我曾答應白九君帶他師妹來孔雀連城求醫,現下白九君去了烏蠻之地,他的師妹在我眼前逃了出去,若不能將她帶迴來,日後見了白九君也無法言說。”
當初天平山之事並未隱瞞聶天成,現下孔雀連城的人對天平山的約定均已盡知,此時聽得卓亦疏所言,聶天成便道:“那就有勞卓公子了。”
卓亦疏微微一笑,迴過頭又對冉吟懷說道:“你留在這裏照顧沈姑娘。”然後不待冉吟懷迴答便又對莊修平和烏宏說道:“你們兩個留下,提防文隱閣的人。”
聽得此話,冉吟懷心中一暖,她知卓亦疏此舉是在防備文隱閣的人找上自己,此前楊原找上了冉吟懷,證明文隱閣並沒有放過冉吟懷,隨時都會再來找她,而且一旦被文隱閣尋上必會危及到冉吟懷的性命。
莊修平和烏宏聽後怔了一下,卻也隻得應是。
雲瀟湘見沈傾從向自己使眼色,當下低歎一聲,開口道:“我在山上的待得久了,要去活動活動筋骨,就隨卓公子一起去吧。”
沈傾從擔憂卓亦疏的安全,所以才會請求雲瀟湘隨他一起,雲瀟湘知她心意,隻得應允。
卓亦疏又對駱達道:“跟我走。”
駱達是明無為的人,卓亦疏絕不會把他留在沈傾從身邊。
待卓亦疏三人離去以後,沈傾從對冉吟懷說道:“他去與人動手,恐怕護不了你,這才將你留下,冉姐姐安心等在這裏吧。”
冉吟懷自是比沈傾從年齡大些,此時聽得沈傾從所言,卻不見她有任何惱怒,眼見於此,冉吟懷也不禁暗自驚奇,世上竟有沈傾從這樣的奇女子。
青琅軒自語道:“石門寨遠在哀牢山,平日裏與咱們井水不犯河水,這次怎麽突然來了聖應峰。”
辛夷也道:“哀牢山中盡是匪患,石門寨更是人數眾多,寨中也有高手,在哀牢山群匪之中頗有名聲,再加上出手狠辣,時常草菅人命,更讓行路商旅聞風喪膽,百裏綺文落到了石門寨手裏,恐是兇多吉少。”
聽得此話,沈傾從卻是盈盈笑道:“有卓亦疏在,隻要是他想保護的人,定能安然無恙。”
卓亦疏等人一路前行緊隨著高險峰沿路留下的暗號,行出一陣後,駱達不禁說道:“咱們走出十餘裏了卻還不見高險峰,以他的輕功來說要追別人根本用不了這麽遠,況且對方手裏還帶著一個孩子。”
卓亦疏也覺事有蹊蹺,隻怕事情沒有那麽簡單。
雲瀟湘一語不發,兀自跟在一旁。
又行出近百裏後,天色已然盡黑,這一路忽南忽北,時東時西,路線繁雜,在這群山之中左轉右轉,而且盡是些羊腸小道,三人又不熟悉路況,現下也不知到了何處,更不知是否還在蒼山之中。
此時三人來到一處山坡前,高險峰的信號戛然而止,接下來再不知該去向何處,雖然夜空有月,但眼前群山綿延,恐稍有不慎就會迷失群山之中。
雖見如此,卓亦疏卻仍是說道:“咱們分頭去找。”
駱達說道:“事情詭異,若是貿然分開恐會被敵人各個擊破。”
卓亦疏卻是說道:“對方要真那麽厲害,咱們三個待在一起也沒用,隻敢劫持年**童的人,還能是什麽厲害人物嗎?”
卓亦疏的語氣中頗多不屑之意,卻也是他性格使然,向來如此。
雲瀟湘應了一聲,然後縱身離去。
駱達知道雲瀟湘性格極怪,平日裏隻對卓亦疏言聽計從,此時見她如此,便也不再多說,轉身向另一方向尋去。
卓亦疏繼續向前,轉過山坳,仍不見前方有何動靜。
如此又過了一個時辰,已至當夜子時,忽聽得前方一聲長嘯,也不知是何人發出,聽之入耳時隻覺得尖銳刺耳,似是鬼哭狼嚎,在這黑夜之中更顯詭異。
卓亦疏縱身前去,奔出五六裏後,方才見得前方隱約有火光,再行一陣,火光越來越盛,三四裏後轉了個彎方才見得一片山穀之中火光大盛,將這裏映照得有如白晝。
而這裏早已聚集了數十人,仔細看去,足有近百之數。
山穀之中,高險峰正與人動手。
可聶天成卻在這時說道:“若是如此的話,需得稟明王上提防文隱閣。”
苦參和尚冷笑道:“現在是王上要把孔雀連城當成替罪羊,咱們自身難保,哪還有心思去管他。”
青琅軒等人也是這麽想的,但卻沒法直言出口,此時聽得苦參和尚所言,眾人紛紛心中讚同。
聶天成卻道:“王上對咱們孔雀連城可謂是恩重如山,這蒼山十九峰批於咱們建城救人,那自是天大的恩德,況且若是文隱閣陰謀得逞,南詔和吐蕃必會交戰,到那時不知有多少士兵和百姓死於非命。”
苦參和尚又道:“赤德祖讚一死,自有別人坐穩讚普之位,到那時無論雙方打的多麽慘烈都會立刻罷戰,於誠節也能順利坐上王位,南詔和吐蕃隻會是雙贏局麵。”
聶天成卻歎道:“就算如此,南詔和吐蕃之戰也不可避免,唯有戰事越慘烈,於誠節才越有把握取而代之。”
如此看來,聶天成並非不懂陰謀詭計,而是天性善良不屑為之,誠如他所說,南詔和吐蕃必會拚的血流成河、屍骨如山,這不是為了兩國利益,而是為了兩國的皇位。
待到兩國百姓流離失所、屍橫遍野時,於誠節若能使吐蕃罷兵,那自會受到百姓擁戴,而引起這場戰爭的閣羅鳳則隻能黯然退場。
苦參和尚雖也知如此,卻也惱怒閣羅鳳所為,所以不願給他通風報信。
正在這時,忽有孔雀連城的弟子疾行奔來,向聶天成說道:“稟城主,百裏綺文逃下山去了。”
聶天成聞言大驚,一旁的苦參和尚也是皺眉喝道:“你們這麽多人還看不住一個小姑娘?”
那弟子被訓斥的渾身一顫,然後戰戰兢兢的說道:“那個女孩詭計多端,身上還有暗器機括,趁我們不備突施殺手,咱們、咱們還傷了數人。”
苦參和尚大怒,伸手拍桌,內力震散木桌。
卓亦疏聽後眉頭一皺,旋即對高險峰示意,高險峰會意,立時縱身出殿。
眾人都知高險峰輕功高絕,有他去追最合適不過,聶天成將百裏綺文當做晚輩,隻怕高險峰手裏沒輕重會傷了她,但卻不能明說,隻得兀自起身離殿,向峰下而去,孔雀連城眾人紛紛緊隨其後。
卓亦疏輕笑一聲,便也率人前去。
行至聖應峰半腰時,已見數名孔雀連城的弟子傷倒在地,皆是被百裏綺文的機括暗器所傷,眾人一路下峰,卻始終不見百裏綺文的身影,就連高險峰也是無蹤無跡。
沈傾從說道:“高先生的輕功絕世無雙,他要追一個孩童絕不會追不上,可咱們都走到這了還不見他迴來,恐怕是事出有變。”
辛夷說道:“沈姑娘不必擔憂,在山腳下有城中弟子巡視,想必百裏綺文離不了聖應峰。”
眾人一路來到聖應峰下,卻見這裏倒著數名孔雀連城的弟子,皆是被人打傷,苦參和尚皺眉道:“好霸道的功夫,難不成有人接應百裏綺文?”
聖應峰下的孔雀連城弟子都是被武功高強之輩所傷,並非是機括暗器,顯然是有高手出招。
辛夷等人上前查看眾弟子傷勢,除去一人重傷不治外,其餘人尚有命脈,其中一個傷勢較輕,在辛夷的急救下恢複神智。
苦參和尚上前問道:“這是怎麽迴事?”
弟子迴道:“是、是哀牢山石門寨的人。”
“百裏綺文呢?”苦參和尚又問道。
“被石......石門寨的人帶走了。”弟子傷勢在身,是以說話斷斷續續,此時盡力說道:“百裏綺文從山上下來,與我們......說說笑笑,我還以為她是下山玩耍來了,可後來.....石門寨的人突然來了,打傷我們後、帶、帶走了百裏綺文。”
苦參和尚聽了這話卻是緊皺眉頭,他不知此事何意,百裏綺文既然逃下山來,為何不在這裏繼續用機括暗器,反而是有說有笑。
沈傾從卻是想通其中關鍵,並且說道:“百裏綺文隻是個小姑娘,又有傷病在身,硬拚的話根本不是對手,這裏的弟子人數又多,就算是她憑著暗器硬闖也未必管用,我猜測她是故意示弱,然後找機會逃出去。”
眾人聽得沈傾從所言,均覺不無道理,辛夷也是說道:“也有可能是百裏綺文的暗器用完了,所以她才另想他法。”
那弟子聽後卻是說道:“她的暗器沒用完,百裏綺文被石門寨的人擒住以後也是驚慌失措,曾對石門寨的那人射了枚暗器,還將石門寨的人打傷了。”
卓亦疏向地上看去,果然有一條長長的血跡延伸向前。
卓亦疏轉身對聶天成說道:“聶城主,我曾答應白九君帶他師妹來孔雀連城求醫,現下白九君去了烏蠻之地,他的師妹在我眼前逃了出去,若不能將她帶迴來,日後見了白九君也無法言說。”
當初天平山之事並未隱瞞聶天成,現下孔雀連城的人對天平山的約定均已盡知,此時聽得卓亦疏所言,聶天成便道:“那就有勞卓公子了。”
卓亦疏微微一笑,迴過頭又對冉吟懷說道:“你留在這裏照顧沈姑娘。”然後不待冉吟懷迴答便又對莊修平和烏宏說道:“你們兩個留下,提防文隱閣的人。”
聽得此話,冉吟懷心中一暖,她知卓亦疏此舉是在防備文隱閣的人找上自己,此前楊原找上了冉吟懷,證明文隱閣並沒有放過冉吟懷,隨時都會再來找她,而且一旦被文隱閣尋上必會危及到冉吟懷的性命。
莊修平和烏宏聽後怔了一下,卻也隻得應是。
雲瀟湘見沈傾從向自己使眼色,當下低歎一聲,開口道:“我在山上的待得久了,要去活動活動筋骨,就隨卓公子一起去吧。”
沈傾從擔憂卓亦疏的安全,所以才會請求雲瀟湘隨他一起,雲瀟湘知她心意,隻得應允。
卓亦疏又對駱達道:“跟我走。”
駱達是明無為的人,卓亦疏絕不會把他留在沈傾從身邊。
待卓亦疏三人離去以後,沈傾從對冉吟懷說道:“他去與人動手,恐怕護不了你,這才將你留下,冉姐姐安心等在這裏吧。”
冉吟懷自是比沈傾從年齡大些,此時聽得沈傾從所言,卻不見她有任何惱怒,眼見於此,冉吟懷也不禁暗自驚奇,世上竟有沈傾從這樣的奇女子。
青琅軒自語道:“石門寨遠在哀牢山,平日裏與咱們井水不犯河水,這次怎麽突然來了聖應峰。”
辛夷也道:“哀牢山中盡是匪患,石門寨更是人數眾多,寨中也有高手,在哀牢山群匪之中頗有名聲,再加上出手狠辣,時常草菅人命,更讓行路商旅聞風喪膽,百裏綺文落到了石門寨手裏,恐是兇多吉少。”
聽得此話,沈傾從卻是盈盈笑道:“有卓亦疏在,隻要是他想保護的人,定能安然無恙。”
卓亦疏等人一路前行緊隨著高險峰沿路留下的暗號,行出一陣後,駱達不禁說道:“咱們走出十餘裏了卻還不見高險峰,以他的輕功來說要追別人根本用不了這麽遠,況且對方手裏還帶著一個孩子。”
卓亦疏也覺事有蹊蹺,隻怕事情沒有那麽簡單。
雲瀟湘一語不發,兀自跟在一旁。
又行出近百裏後,天色已然盡黑,這一路忽南忽北,時東時西,路線繁雜,在這群山之中左轉右轉,而且盡是些羊腸小道,三人又不熟悉路況,現下也不知到了何處,更不知是否還在蒼山之中。
此時三人來到一處山坡前,高險峰的信號戛然而止,接下來再不知該去向何處,雖然夜空有月,但眼前群山綿延,恐稍有不慎就會迷失群山之中。
雖見如此,卓亦疏卻仍是說道:“咱們分頭去找。”
駱達說道:“事情詭異,若是貿然分開恐會被敵人各個擊破。”
卓亦疏卻是說道:“對方要真那麽厲害,咱們三個待在一起也沒用,隻敢劫持年**童的人,還能是什麽厲害人物嗎?”
卓亦疏的語氣中頗多不屑之意,卻也是他性格使然,向來如此。
雲瀟湘應了一聲,然後縱身離去。
駱達知道雲瀟湘性格極怪,平日裏隻對卓亦疏言聽計從,此時見她如此,便也不再多說,轉身向另一方向尋去。
卓亦疏繼續向前,轉過山坳,仍不見前方有何動靜。
如此又過了一個時辰,已至當夜子時,忽聽得前方一聲長嘯,也不知是何人發出,聽之入耳時隻覺得尖銳刺耳,似是鬼哭狼嚎,在這黑夜之中更顯詭異。
卓亦疏縱身前去,奔出五六裏後,方才見得前方隱約有火光,再行一陣,火光越來越盛,三四裏後轉了個彎方才見得一片山穀之中火光大盛,將這裏映照得有如白晝。
而這裏早已聚集了數十人,仔細看去,足有近百之數。
山穀之中,高險峰正與人動手。